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真题医教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834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8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真题医教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真题医教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真题医教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真题医教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真题医教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真题医教园.docx

《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真题医教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真题医教园.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真题医教园.docx

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真题医教园

201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真题—医教园

一、A型题:

1-90题,每小题分;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195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A.稳态是指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基本恒定

 B.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C.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D.稳态调节中都有一个调节点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P5)“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P5)“稳态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P5)“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简言之,是一种动态平衡”(B对)。

(P5)“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C对)。

(P5)“人体内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P5)“负反馈控制都有一个调定点”(D对)。

【答案解析】稳态为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理化性质的基本恒定。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C对),稳态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动态平衡(B对)。

维持稳态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都有一个调定点(D对)。

2.在引起和维持细胞内外Na+、K+不对等分布中起作用的膜蛋白是

A.通道

B.载体

C.离子泵

D.膜受体

【正确答案】C

【考点还原】(P15-P16)“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逆浓度差将3个Na+移出胞外,将2个K+移入胞内,其直接效应是维持细胞膜两侧Na+和K+的浓度差,使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达到胞质内的10倍左右,细胞内的K+浓度达到细胞外液的30倍左右”(C对)。

【答案解析】维持细胞内外Na+、K+不对等分布中起作用的膜蛋白为钠泵,钠泵是哺乳动物细胞膜中普遍存在的离子泵(C对)。

3.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70mv,钠离子的平衡电位是+60mv,钠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为多少

A.-130mv

B.-10mv

C.+10mv

D.+130mv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P31)“如图2-14所示,当细胞(以神经细胞为例)处于安静状态时,根据静息膜电位(Em=-70mV)以及Na+平衡电位(ENa=+60mV)和K+平衡电位(Ek=-90mV)的数值,可分别求得Na+和K+受到的电-化学驱动力,即Na+的电-化学驱动力=Em-ENa=-70mV-(+60mV)=-130mV(内向)”(A对)。

【答案解析】钠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静息电位-钠离子的平衡电位=-70mV-(+60mV)=-130mV(A对)。

4.风湿热时,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原因是

A.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含量增高

B.红细胞本身发生病变

C.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增大

D.血浆白蛋白、卵磷脂含量增高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P61-P62)“通常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A对)和胆固醇的含量增高时,可加速红细胞叠连和沉降率;血浆中白蛋白、卵磷脂(D错)的含量增多时则可抑制叠连发生,使沉降率减慢”。

【答案解析】风湿热时,红细胞能彼此较快地以凹面相贴(红细胞叠连),使沉降率加快。

决定红细胞沉降率快慢的因素不在于红细胞本身(B错),而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

通常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A对)和胆固醇的含量增高时,可加速红细胞沉降率;而血浆中白蛋白、卵磷脂(D错)的含量增多时则可减慢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与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有关(表面积/体积比增大时可塑变形性增大),而与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无关(C错)。

5.阿司匹林通过减少TXA2合成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环节是

A.抑制COX

B.抑制TXA2合成酶

C.抑制PGI2合成酶

D.抑制PLA2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P69)“阿司匹林可抑制环加氧酶(A对)而减少TXA2的生成,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答案解析】阿司匹林可抑制COX(环加氧酶)(A对)而减少TXA2(血栓烷A2)的生成。

6.心室肌细胞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内产生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A.0期去极化速度快

B.动作电位时程短

C.兴奋传导速度快

D.0期去极化幅度大

【正确答案】B

【考点还原】(P106)“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由于膜电位水平低于静息电位水平,而此时钠通道开放的速率和数量均低于静息电位水平时,故新生的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化速度(A错)和幅度(D错)都低于正常,故兴奋传导速度也较慢(C错),动作电位的时程(B对)和不应期都较短”。

【答案解析】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由于膜电位水平低于静息电位水平,而此时钠通道开放的速率和数量均低于静息电位水平时,故新生的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化速度(A错)和幅度(D错)都低于正常,故兴奋传导速度较慢(C错),动作电位的时程较短(B对)。

7.在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血液不流经的血管是

A.后微动脉

B.通血毛细血管

C.微静脉

D.微动脉

【正确答案】B

【考点还原】(P127-P128)“迂回通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A错)流经后微动脉(D错)、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进入真毛细血管网,最后汇入微静脉(C错)的微循环通路。

该通路因真毛细血管数量多且迂回曲折而得名,加上管壁薄,通透性大,血流缓慢,因而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又称营养通路”。

(P128)“直捷通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和通血毛细血管(B对)进入微静脉的通路。

通血毛细血管即为后微动脉的移行部分,其管壁平滑肌逐渐减少至消失。

直捷通路多见于骨骼肌中,相对短而直,血流阻力较小,流速较快,经常处于开放状态。

其主要功能是使一部分血液经此通路快速进入静脉,以保证静脉回心血量”。

【答案解析】在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血液依次流经微动脉(A错)、后微动脉(D错)、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和微静脉(C错),此为微循环的营养通路。

通血毛细血管(B对)为微循环直接通路的一部分,直接通路多位于骨骼肌中,其主要功能为使一部分血液经此通路快速进入静脉,以保证静脉回心血量。

8.下列呼吸系统疾病中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是

A.肺炎

B.肺水肿

C.肺气肿

D.肺纤维化

【正确答案】C

【考点还原】(P159)“而在肺气肿(C对)时,肺弹性成分大量破坏,肺回缩力减小,顺应性增大,弹性阻力减小,患者表现为呼气困难”。

【答案解析】而在肺气肿(C对)时,肺弹性成分大量破坏,肺回缩力减小,顺应性增大,弹性阻力减小,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肺纤维化(D错)、肺水肿(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B错)时,肺的顺应性降低,弹性阻力增加,患者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肺炎(A错)时吸气和呼气均困难,呼吸的频率快而表浅,为混合性呼吸困难。

9.下列关于CO影响血氧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中毒时血O2分压下降

妨碍O2与Hb的结合

妨碍O2与Hb的解离

中毒时血O2含量下降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P174)“所以CO中毒既可妨碍Hb与O2的结合(B对),又能妨碍Hb与O2的解离(C对),危害极大”。

(P174)“此外,CO中毒时,血液PO2可能是正常的”(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CO中毒时,动脉血氧分压是正常的(动脉血氧分压是指物理溶解于动脉血中的O2产生的压力,而动脉血物理溶解的O2来自肺换气过程中的肺泡气的直接供氧,故CO中毒时动脉血氧分压正常),但动脉血氧含量是下降的(动脉血氧含量的O2仅%是以物理溶解的形式运输的,其余%是以与Hb化学结合的形式运输的,CO中毒时妨碍O2与Hb的结合,故动脉血氧含量下降)(D对)。

在组织耗氧量无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静脉血氧含量也是相应下降的(D对),最终导致静脉血O2分压下降(静脉血分压是指物理溶解于静脉血中的O2产生的压力,但是静脉血物理溶解的O2来自化学结合的HbO2的解离,静脉血氧含量下降,即HbO2的含量下降,物理溶解的O2相应减少)。

简而言之:

动脉血O2分压和静脉血O2分压的来源是不同的,动脉血O2分压来自肺泡气,静脉血O2分压来自氧合血红蛋白。

由于动脉血氧分压来自肺泡气,所以只要外呼吸肺换气过程不出问题,动脉血氧分压总是正常的,跟血红蛋白的数量和功能状态无关。

由于静脉血氧分压来自氧合血红蛋白,只要血红蛋白的数量和功能状态出现问题(如CO中毒),静脉血氧分压就会下降。

故CO中毒时动脉血O2分压是正常的,而静脉血O2分压是下降的,因此严格来说A选项并不完全错误。

但历年西医综合真题似乎将血O2分压默认为动脉血O2分压,若如此,则此题答案无争议。

10.下列关于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其流入流出血液中的Pa02差接近零,通常处于动脉血环境中

降低、PaC02和H+浓度升高对其刺激有协同作用

C.感受器细胞上存在对02、C02、H+敏感的不同受体

D.血供非常丰富,单位时间内血流量为全身之冠

【正确答案】D

【考点还原】(P179)“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其每分钟血流量约为其重量的20倍,100g该组织的血流量约为2000ml/min(每100g脑组织血流量约为55ml/min)。

一般情况下,其动、静脉PO2差几乎为零,即它们始终处于动脉血液的环境之中(A对)”。

(P179-P180)“对颈动脉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灌流液PO2下降、PCO2升高或H+浓度升高时,窦神经放电频率增加,呼吸运动增强增快,肺通气量增加”(C对)。

(P180)“在实验中还可观察到,上述三种因素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有相互增强的现象,两种因素同时作用比单一因素的作用强”(B对)。

(P242)“在安静状态下,健康成年人两肾的血液灌注量,即肾血流量约为1200ml/min,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25%,而肾脏仅占体重的%左右,因此肾脏是机体供血量最丰富的器官”。

【答案解析】该题答案不确定,A、B、C均能在教材上能找到原话。

但D选项似乎也无明显错误:

八版生理P242页指出肾脏为机体供血量最丰富的器官,肾血流量约为1200ml/min,但颈动脉体为2000ml/min,血供比供血量最丰富的肾脏还丰富。

11.胃和小肠蠕动频率的决定性因素

A.胃肠肌间神经丛的活动水平

B.胃肠平滑肌慢波节律

C.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频率

D.胃肠平滑肌本身节律活动

【正确答案】B

【考点还原】(P188)“因慢波频率(B对)对平滑肌的收缩节律起决定性作用,故又称基本电节律”。

(P189)“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发生动作电位时,由于Ca2+内流量远大于慢波去极化达机械阈时的Ca2+内流量,所以在只有慢波而无动作电位时,平滑肌仅发生轻度收缩,而当发生动作电位时,收缩幅度明显增大,并随动作电位频率的增高而加大”(C错)。

【答案解析】胃和小肠蠕动频率的决定性因素是胃肠平滑肌慢波节律(B对)。

胃肠肌间神经丛的活动水平(A错)通过影响胃肠慢波节律,进而影响胃肠蠕动频率。

胃肠平滑肌本身节律活动(D错)源自胃肠平滑肌慢波节律。

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频率影响胃肠蠕动的收缩强度(C错)。

12.在胃黏膜壁细胞完全缺乏时,病人不会出现的表现是

  A.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B.肠道内细菌加速生长

  C.胰腺分泌HC03-减少

D.食物蛋白质消化不良

【正确答案】B

【考点还原】(P195-P196)“盐酸的作用:

胃内的盐酸具有多种生理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②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