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综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8057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试题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心理学试题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心理学试题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心理学试题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心理学试题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试题综合.docx

《心理学试题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试题综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试题综合.docx

心理学试题综合

2.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这属于(不随意注意)

7.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作到眼、耳、手并用,这表现出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配)

2.游览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表象)

1.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13.工程设计蓝图主要是一种(创造想象)

  14.作家写小说主要是一种(创造想象)  

  15.工人根据设计蓝图施工时,主要依赖于(再造想象)  

  16.学生看小说时,头脑中的想象活动主要是(再造想象)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知觉)

  2.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知觉)

  3.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选择性)

  4.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方位知觉)

  5.煤块被强光照射时,人们仍认为它是黑的,这是知觉的(恒常性)

  6.下列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的是(知觉的规律性)

  7.观察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

二、辨析题

  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错误。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正确。

人的知觉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对优先知觉的事物习惯成清晰的映像,而对其周围环境的事物,只是当成陪衬和背景,形成模糊的感觉。

这种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3.一般说,知觉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

  错误。

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只是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4.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正确。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脑的结构:

延脑,桥脑,间脑,中脑,大脑,小脑。

大脑的机能:

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贮藏和发布各种信息;大脑两半球各自管着身体相反的那一半。

大脑皮层上四个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在机能上有所分工。

心理产生的方式:

反射(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易变的反射。

它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客观现实(客观世界)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如何正确认识人的心理?

(科学的心理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具有发展功能。

研究心理学的方法有: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感觉:

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

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感觉得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生的。

它们共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知觉的特性(规律):

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错觉:

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观察:

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

记忆:

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根据保持记忆时间的长短分: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1秒,,短时记忆,一分种左右,长时记忆>1分钟.

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中可看出遗忘规律是: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

想象:

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分工:

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根据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不同分为:

再造想象(有一定的提示)和创造想象(无提示,无任何参考的想象)。

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思维的种类:

从个体发展看(动作思维,形象思想,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思维探索的方向看(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思维的基本过程(操作):

分析和综合。

思维过程的具体表现:

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

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

准备、酝酿、阐明、证实。

思维品质的判断指标是:

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批判性。

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情感的功能:

具有调节情感行动的功能和信号交际的功能。

情感的种类:

(按情感的状态分)激情、心境、应激;(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意志:

是人在行动中自觉的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的三个特征:

明确的目的性;以随意运动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意志品质包括:

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

品德:

是个人依据社会道德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构成。

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

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的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具体表现以下几个规律。

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片面到全面。

小学儿童品德教育中的几种心理学方法:

说理法、仿效法、坚持反对体罚或变象体罚学生;在适当的条件下,惩罚对改变行为有一定作用。

人际关系:

是人与人交往和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班级人际关系:

是班级成员之间的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包括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心理相容:

是指班级成员在心理和行为上彼此协调一致。

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

规范;心理相容;舆论;凝聚力。

小学儿童择友有明显的同质性和趋上性。

小学儿童在班级中的地位可分为:

受反迎儿童;不受欢迎儿童;中间型儿童。

不受欢迎儿童的特点:

攻击性行为、不良品行、难以相处、其他特征。

其中不良品行是小学儿童中遭同伴拒绝的主要原因。

个性:

是个体在特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个性的特征:

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社会性、个性的个别性。

个性的结构:

个性倾向性系统(需要、兴趣、志向、世界观);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能力、气质、性格)。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层:

第一层,生理的需要;第二层,安全的需要;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层尊重的需要;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意识:

是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

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个心理成分构成。

能力:

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它是使活动任务得以完成的必备条件。

能力的种类: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小学儿童能力的差异表现在:

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气质:

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类型:

胆汁质(兴奋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弱型)。

性格:

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的特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心理发展:

是指个体的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整个成长过程。

年龄特征:

是指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童年期(学龄初期)(6、7——11、12岁

心理现象也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1879年,德国科学家冯特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包括: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

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

认识过程包括: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有效组织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科学世界观。

人脑的结构:

延脑,桥脑,间脑,中脑,大脑,小脑。

大脑的机能:

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贮藏和发布各种信息;大脑两半球各自管着身体相反的那一半。

大脑皮层上四个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在机能上有所分工。

心理产生的方式:

反射(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易变的反射。

它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客观现实(客观世界)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如何正确认识人的心理?

(科学的心理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具有发展功能。

研究心理学的方法有: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感觉:

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

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感觉得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生的。

它们共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知觉的特性(规律):

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错觉:

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观察:

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

 

1、人际关系:

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2、交往是由信息交流、动作交换、相互理解,三个过程构成的复杂活动。

3、班级中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有:

规范、心理相容、舆论、凝聚力。

4、小学儿童在择友的过程中,普遍具有同质性、趋上性,两个特点。

5、小学儿童在班级体中的地位一般可分为受欢迎儿童、不受欢迎儿童、和中间型儿童。

6、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是?

  答案:

1、教师的主导性。

在班级人际关系中教师具有主导调节作用。

2、学生的全员性。

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3、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

班级人际关系随着学生身理和心理的发展的程度而变化。

7、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是什么?

它在教育实践中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案:

小学儿童迮有的特点:

同质性和趋上性。

同质性指儿童倾向选择与自己心理特点的人做朋友。

趋上性指儿童倾向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作朋友。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利用这些特点,推动儿童的人际交往,让他们在交往中得到有利的身心发展。

8、目前的教学模式对儿童的人际交往有什么不足地方》在改变消极的教学模式,出发点是什么?

   答案:

现在的教学模式是在集体中进行的,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比较少,本质是是教师与学生各个人之间的个别交往,着是不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建议把班级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让个小组进行集体性学习,目的为了增进集体内部的交往,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交往能力。

9、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系统。

10、需要是指个体或群体因缺乏某中刺激时会产生一种不平衡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状态以及要求达到平衡状态的体验,表现为需要。

 

《心理学》知识竞赛题

一、填空题

1、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划分为    、    、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心理学的研究通常采用     、     、    等几种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3、通常情况下,注意可分为     、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小学低年级儿童     (无意注意)已相当成熟,     (有意注意)缺乏自觉性。

4、小学儿童    (听觉)的敏感度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

小学儿童    (观察力)的发展水平随年级增高而提高。

5、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记忆可分成    、   、   、   。

(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词语——逻辑记忆)

6、小学儿童的识记由    为主向    为主转化。

(无意识记、有意识记)。

    和   效果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7、小学儿童想象的    、    、    、    都在不断发展着。

(有意性、现实性、创造性、概括性))

8、从个体发展看,思维可分为   、   、  三种(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从   为主逐步向以   为主过渡。

(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9、情感按情感状态分,可分为     、     、     三种(激情、心境、应激)。

不瞠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关系,一般说来,小学儿童具有强烈的    (“向师性”)。

10、小学儿童克服困难的毅力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    (增强)。

11、品德的心理结构,由    、    、    、   等成分构成。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小学儿童品德教育的心理学方法有    、    、    (说理法、仿效法、强化法)。

12、小学儿童选择朋友的标准有:

   、   、   、  (直接接触关系、接受关系、敬慕关系、其他关系)。

选择朋友的特点有   、   (同质性、趋上性)。

13、小学儿童的需要既有   ,也有   (普通性、特殊性)。

教师对儿童需要的培养,既要   ,又要    (满足是合理需要,抑制不合理需要)。

14、小学儿童学习上的兴趣由   向   转化(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15、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由   到   (低、高)。

16、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对儿童自我评价的形成起着   作用(主导)。

17、   是掌握   、   不可缺少的前提;   、   的掌握也会对   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能力、知识、技能;知识、技能、能力)。

18、小学儿童在能力    和   上存在各种   与   差异(发展、表现、个别、群体)。

19、小学儿童的性格从总体上来说是   的,但其发展不是   的,而是有   的(日趋成熟、匀速、阶段性)。

 

1.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  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3.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 A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C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6.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 B )

A.记忆能力  B.创造能力  C.运动能力  D.社交能力

8.“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B  )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9.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D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像力  D.分化概念

14.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        、        、       系统化与具体化。

15.人的情绪是以          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            。

16.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          特性。

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         的。

18.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的需要和               的需要。

14.比较  抽象与概括  15.需要  面部表情  16.分配  自动化   18.尊重  自我实现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秒钟。

  A.1~2                           B.20~40

  C.60~70                         D.70~80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2.知觉的特性包括(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E.理解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B.心境C.激情D.应激

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制

21、教“果实”时,教师不仅提供某一果实,还提供了颜色、大小、形状不同,可食与不可食,硬的与软的等等各种果实。

这运用了心理学中所说的:

a、感、知觉b、比较c、判断d、变式

25.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称为(   )。

a.应激b.性格c.能力d.定势

27.人脑对事物之间规律或关系的反映是(   )。

a.概念b.思维c.规则d.归纳

29.下列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

a.需要b.动机c.性格d.世界观

31.“行动活泼敏捷、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   )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33.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   )

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

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d.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

35.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   )属性的反映。

a.个别b.整体c.外部d.本质

43.每个概念都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内涵和(   )。

a.例证b.外延c.名称d.属性

44.一般说来,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   )水平。

a.超常b.弱智c.中下d.中等54.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A.自我了解B.自我实现C.自我行动D.自我监控

56.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

A.女优于男B.大致相等C.男优于女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

5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A.均衡发展B.先慢后快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又慢64.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A.注意B.需要C.动机D.兴趣

84.人格的核心是(  )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90.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9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9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  )

   A.42      B.52     C.62      D.72

100.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1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A.1798B.1879C.1789D.1897

110.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A.安全需要B.尊重的需要C.爱与归属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12.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

这是思维的(   )。

  A.概括性B.间接性C.合理性D.整体性

126.考试时,我们能正确回答学习过的题目,这体现了记忆的(0)。

A识记B保持c再认O回忆

131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是那神气质类型的特点?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3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A气质B性格C意志D情感

135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

A观察能力B思维能力C一般能力D特殊能力

136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是

A意识B.信念C性格D理想

137“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D)

A强度的特点B.新异性的特点C变化的特点D鲜明对比的特点

138艾宾浩斯发现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

139会骑自行车的人,有利于学习两轮摩托车,这主要受(A)选项的影响?

A变式B.定势C正迁移D负迁移

37、从向脑内在储存信息到再次把它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

A、识记B、保持C、再认D、记忆

39、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

A、瞬时记忆表现B、感觉记忆表现C、短时记忆表现D、长时记忆表现

40、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又被称为()

A、瞬时记忆B、情景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42、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平均数量是()

A、五加减二B、六加减二C、七加减二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