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四课后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2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761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四课后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课后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课后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课后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课后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四课后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2篇.docx

《高一语文必修四课后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四课后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2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必修四课后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2篇.docx

高一语文必修四课后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2篇

高一语文必修四课后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2篇

高一语文必修四课后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2篇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

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

以下内容是为你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四课后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2篇》,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庄生晓梦迷蝴蝶蓝田日暖玉生烟

B.只是当时已惘然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百年多病独登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解析:

C项,均为介词,比;A项,名词,对男子的尊称/动词,生成、出现;B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D项,动词,生病/动词,担心、忧虑。

答案:

C

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尽长江滚滚来B.万里悲秋常作客

C.潦倒新停浊酒杯D.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

百年:

古义为年暮垂老(晚年),今义指一百年。

答案:

D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高》中风急二字一开头就以猎猎秋风把读者带入了苍凉肃杀的秋景之中。

B.《登高》八句四联皆对仗,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尽善尽工的艺术风格。

C.《锦瑟》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D.《锦瑟》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了强烈的对比。

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解析:

C项,此联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述自己的悲哀之情。

答案:

C

4.名句默写。

(6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2)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答案:

(1)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

(2)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二、阅读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0分)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

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诗人。

②渭北、江东:

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③论文:

此处指论诗。

5.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6.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

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7.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立足于诗,怀念李白:

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10分)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8.这首诗颔联写景的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分析这两个写景句的特点及作用。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从远近两个角度写所见之景,远处:

明星低垂,平野辽阔无边;近处:

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营造的境界可谓雄浑阔大,但并不表喜的情感,而是用阔大的意境反衬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漂泊无依的凄怆的心情。

9.简析尾联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沙鸥自况,突出内心的孤独寂寞;

(2)运用反衬的手法,把沙鸥置于水天之间长空浩渺的背景之中,表现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境况;(3)寓情于景,在阔大苍凉的景物描写中蕴涵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感伤。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0、11题。

(10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

闲居。

②素秋:

秋天的代称。

10.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

请简述理由。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

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1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两句的特点是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三、表达交流(15分)

12.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改写成一段描述性文字。

(50字左右)(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秋天来了,天边无际的落叶簌簌而下、盘旋飞舞,一望无尽的茫茫江水也波涛汹涌、翻滚不止,如躁动不安的灵魂。

13.把下列诗句所描写的传统节日依次写在横线上。

(5分)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4)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答:

(1)__________

(2)__________(3)__________

(4)__________(5)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重阳节元宵节七夕节端午节清明节

14.仿照下面的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

(5分)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

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

读李商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