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7568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汇编.docx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汇编.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汇编.docx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汇编

2019年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汇编

9.古诗三首

元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元日》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

学会3个生字,感悟诗中重点的词义,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练习卡。

2.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视频图片展示春节的喜庆场面。

2.提问:

春节是个很隆重的节日,你觉得最有意思、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二.揭题《元日》

三.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师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2.今天就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古诗《元日》。

四.知作者,解诗题。

1.通过预习,你知道《元日》的作者吗?

学生简介。

2.师补充王安石相关资料。

3.理解题目《元日》,解释“元”在字典中的意思。

4.师明确:

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春季)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农历初一),因此元日又被称为“三元”。

5.“元日”和元旦节是同一天吗?

指导区别“元旦节、元日”。

五.认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指名大声、准确读古诗。

2.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

3.教学生字。

先指导识记“爆、屠、符”的字形,再读帖指导美观书写。

4.临帖描红,书写生字。

5.书写展示,,同桌评价,自我修订。

六.明诗意

1.按照一定的节奏读古诗。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相互交流。

3.阅读“资料袋”,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悟诗情

1.诗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读诗的前一句,边读边想: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3.创设情景指导朗读,抓住:

爆竹、屠苏,体会春节时人们的快乐、高兴场面。

4.抓住:

曈曈日、新桃、旧符,理解初升阳光普照千家万户的吉祥场面。

5.试背古诗。

八.作业布置,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九.板书设计

           元  日

        (宋  王安石)

                                    隆重      放爆竹

盛大      饮屠苏         

喜庆      换旧符、贴新桃  

清明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

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

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

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教师朗读《清明》。

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

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

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

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

春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 、

夏雨:

“如倾如注”

秋雨:

“淅淅沥沥”

【设计意图:

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

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

"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

春雨的特点与境界。

"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

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设计意图:

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

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字与“浴”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

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

教师:

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理解古诗内容,画出自己体会的诗句的内容,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  

 四、小结

教师提问:

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

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

多媒体展示小结。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

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板书设计:

           

清明

画面:

雨纷纷→欲断魂→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两首古诗《元日》和《清明》,同学们会背了吗?

谁来背一背?

(生背)。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又是一个万物凋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独特之处,所以古人特别得喜欢吟诵秋天。

你还会吟诵其他有关秋天的古诗吗?

(生可背,可拿卡片)

同学们小小的年纪真了不起!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有关秋天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诗题)。

谁来读一读诗题?

同学们一起来读!

 二、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1、师:

读一读诗题,你能得知什么?

(生能答出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即可)

 2、课件: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

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从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王维)

课件:

介绍王维:

会写诗,会画画,据说还是一位音乐家,与孟浩然齐名,被人称为“王孟”。

他的一生以田园诗最为著名,写作风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提示:

不过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不是田园诗,而是和《夜书所见》一样是一首思乡诗。

明白了这么多,我们再来齐读诗题。

 3、师:

怎样记住“忆”?

竖心旁表示什么?

 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

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

我们到诗中去发现。

 三、理解诗意,以“意”铺陈(出示课件)

 1、师:

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放声读古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师:

小声读,将自己未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

 重点引导:

 

(1)“异”——“异乡”“异客”

 

推荐识字方法:

与形近字“导”区别

 学生口头组词:

异国、异地……

 师:

什么叫“异国”?

(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

 

(2)“逢”

 推荐识字方法:

换偏旁(峰、蜂、锋)

 学生口头组词:

逢年过节、相逢……

 师: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逢年过节”是指什么时候?

 师(范写):

应先写里面,再写外面,把走之儿写得长一些才美观。

(3)佳和倍都是单人旁---提醒右边上下两个土;倍是什么意思?

 (3)“遥”——“遥知”

 师:

诗人的家乡在华山以东而不是指今天的山东,但诗人此刻身处长安,离家乡近两百公里。

这么远,他怎会知道兄弟登高处,还遍插茱萸呢?

 (4)“插”——“遍插”

 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右半边的笔顺。

 师:

“遍插”到底插哪儿呢?

课件: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5)是的,通过我们的共同学习,我们知道了----(课件)独:

单独;异:

别的,其他的;逢:

遇到,碰到;倍:

加倍;遥知:

远远地推想;遍插:

身上到处插满。

我们课文中还有三个注释,我们在通过注释理解词语的时候不要生搬硬套,不能字字对译,做到总体把握就好了。

 7、师:

好,借助书上的注释和大家讨论后形成的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8、同学们带着理解再读读古诗,读的时候想一想要在哪里注意停顿、节奏以及快慢呢?

(生读),谁来试试(一生读),你注意了停顿的地方和重音,很好!

(课件出示带停顿的诗),好,同学们给你的同桌这样美美地读一读吧!

 四、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一)1、师:

年仅17岁的王维远离家乡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谁来读一读第一句?

(一生读)。

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

(“独”)

 2、师:

“独”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

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独的身影。

(课件出示)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

诗人的心中在想什么?

(“思亲”)

 4、再怎么想念亲人,他仍在“异乡”;再怎么孤独,他仍为“异客”。

 5、古诗的语言非常得精炼,学习时可以结合诗句,想象文字后的一幅幅画面。

这样身临其境,自然能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

 

(二)1、师:

反复地读一读,第二句诗让你看到怎样的画面?

 2、生:

佳节,往往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

目睹周围人家的其乐融融,诗人势必会想起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3、师:

你知道有那些佳节?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4、师:

把你们想到的画面与大家分享,一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课件:

每逢佳节,我便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让留守儿童多说,逢年过节时想起远方打工的父母,会想些什么?

来读这句诗;远方的父母会想念家乡的谁?

会说些什么?

父母一定会吟诵什么?

 5、平时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独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两年未归,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你能说说他此时的心情吗?

(生:

“倍思亲”)。

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6、一起读出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吧!

(生齐读一二句)

 (三)1、师:

读一读后两句,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他会对家乡的兄弟们说些什么?

兄弟们会说些什么?

(“少一人”)会祝愿些什么?

茱萸是什么?

你能借助注释,很好!

对于茱萸的解释我再补充一些(课件:

茱萸的介绍)

 3、静静地默读,这幅画面最令人遗憾的是什么?

(“少一人”)

 4、“少一人”是诗人此时最大的痛,“少一人”在诗人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共同来表达诗人心中无奈的呐喊。

一组读后两句诗,其他三组接连重复“少一人”。

 5、师:

诗人想念兄弟,兄弟想念诗人,可见“兄弟情深”啊!

 五、回扣诗眼,感悟诗“心”

 

1、师:

学完整首诗,再来看看“忆”,单单只是回忆吗?

“忆”怎样解释才更为贴切?

(思念)

 2、师:

王维既然如此思念亲人,为什么不回去呢?

(学生讨论,

 出示课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王维十七岁时所作。

王维少年时就离开家乡蒲州到西京长安客游,在诗歌创作方面久负名。

但久而久之,思乡怀亲之感不断袭扰他。

特别是在他十七岁那年的

“九·九”重阳佳节之日,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突然在

举目无亲的诗人心中爆发。

 3、师:

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

思念如美酒越酿越深,才会写出思乡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才会诞生思乡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谁来再读一读全诗,能强烈表达出诗人思乡的情感。

5、谁来背诵?

 六、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

 通过这两首思乡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无论是学习课文还是古诗,都有它固定的方法和步骤:

读,熟读诗文;

析,体会诗意;

悟,感悟诗情;背,熟读成诵。

希望你们在学习其他古诗的时候,也能学到用到。

(注:

特别是反复诵读来想象诗中蕴藏的画面,体会诗人情感,这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

希望你们在学习其他古诗的时候能用到哦)

 3、课件:

王维另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五、布置作业(课件)

 1、找一找王维写的其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2、尝试用想象画面的方法自学一首古诗。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念家人   登高    插茱萸

10.纸的发明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

会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

能正确读写“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教学难点:

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

(孩子们表达)

2.板书课题。

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

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

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

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

(字)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

 三、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

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

2.笔顺讲解

“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电脑屏幕出示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

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

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概括的表达能力。

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

在归纳时老师引导孩子用画重点词语的方法归纳。

】 

 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请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

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

【设计意图:

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乐于表达的热情。

】 

  3.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动词画出来

   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等动词

  

(2)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设计意图:

一是赞扬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二是学会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四、总结全文: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五、作业布置:

课下在搜集一下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发明。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蔡伦→总结前人经验→自己专研→造纸术

 

11.赵州桥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重点认识“智、慧”两个字,会写11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县、设、史”3个字。

正确读写“雄伟、坚固、创举、美观、缠绕、智慧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重点:

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收集有关桥梁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课文

请同学们欣赏  (各种桥的课件图片)

在生活中个,千姿百态的桥为我们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优美风景。

乡下村头,潺潺流水的小石桥;街头闹市,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天桥。

车水马龙、耸立空中的立交桥,构成人间独特的风景线。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雄伟的长江南京大桥,横卧在滚滚江涛之上的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见证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聪明才干。

1400多年前,隋朝的李春设计参与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石孔桥。

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吧,请欣赏(赵州桥的课件)

请大家说一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

  雄伟、坚固、美观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座桥的呢?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学习课文内容,领略赵州桥的飒爽英姿。

   板书:

(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用笔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同桌间,相互说一说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三、检查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

1.展示生字,指名拼读,认读

县  济  匠  砌  横  坚  雕   抵  智  慧

设   参  部  跨  举  击  固   栏  案  爪  贵

2.指名学生教读,同桌间互读,相互检查

3.教师引导学习识记生字,辨析字形、字意

4.指名认读多音字、组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字义、读音

    cān(参加)   héng(横跨)   

参{        横{       

  shēn(人参)    hèng(蛮横)   

 

   zhuǎ(鸡爪)   gàn(干部)

爪{          干{  

   zhǎo(爪牙)   gān(干净)

 

5.检查词语认读,教学

  让全班学生参与,自由选择词语,练习说句子。

  

  生:

雄伟.......高大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真棒)

  生:

精美......朋友送我一个精美的文具盒。

(多么深厚的友情啊)

  生:

宝贵......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

  (珍惜我们的生命,让生命更精彩)

  生:

创举.......北京鸟巢的造型设计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

(说的多好啊)  

........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由选择雄伟、精美、宝贵、创举四个词语,让学生感知这四个词语的美感,并为揭示赵州桥的坚固、美感埋下伏笔。

6.请同学们小组推荐代表,说说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四、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课文,读出自豪的感情

2.指名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生:

交流汇报.

文中介绍说明了赵州桥的位置、名称、设计者、历史状况。

师:

赵州桥成为我国桥梁建造史上一颗璀璨的奇葩,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我们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下面,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诵读课文。

【设计意图:

小组交流汇报,积极调动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赏析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品读本段课文。

2.引导感悟:

(1)写赵州桥作者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它在本段中起什么作用?

介绍了桥的哪方面知识?

(2)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这种设计好出在哪里?

(4)写作有什么特点?

学生: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生:

围绕“赵州桥非常雄伟。

”写作,是本段中心句,具有总领全段的作用。

主要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生:

写“赵州桥的长50多米、宽9米多,......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那个方法,具有科学性。

生:

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①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②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这种设计的作用:

“减轻流水的冲击力,减轻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生:

本段写作上的特点是:

 “总写——分述”的写法,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

【设计意图:

运用小组交流和汇报方式学习本段,让学生更加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与坚固,突出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六、指导书写

1.教师提示; 书写时,坐直,保持身姿的正确,握笔姿势。

2.书写规范,注意字结构布局,观察,模仿,写美观。

 七、通过课下搜集,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二课时

1、复习旧知,检查巩固

1.引导学生说一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2.完成练习(课件展示)                       

赵州桥非常_________, 长________,宽_______。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________, 只有一个________, 大桥洞顶上___________, 还各有________,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_________, 既减轻了___________,使桥不易___________,又减轻了_________, 节省了__________ 。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欣赏赵州桥的魅力。

       

2、品读欣赏课文第三自然段

1. 请大家朗读第3自然段 

 2. 思考问题:

(1)本段围绕哪句话写作?

(2)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文中主要写了那些精美图案?

 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3)作者用了哪些关联词语?

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些生动的画面吗?

(4)写话:

有的.......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