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7493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CDM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WCDM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WCDM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WCDM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WCDM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CDMA.docx

《WCDM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CDMA.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CDMA.docx

WCDMA

WCDMA

百科名片

WCDMA组网示意图

WCDMA是英文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宽带码分多址)的英文简称,是一种第三代无线通讯技术。

W-CDMAWidebandCDMA是一种由3GPP具体制定的,基于GSMMAP核心网,UTRAN(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为无线接口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目前WCDMA有Release99、Release4、Release5、Release6等版本。

目前中国联通采用的此种3G通讯标准。

目录[隐藏]

一、简介

二、发展进程

三、关键技术

1.3.1、空时处理方法

2.3.2、波束成形技术

3.3.3、接收分集

4.3.4、发送分集技术

5.3.5、结束语

四、WCDMA在中国

1.现状

2.牌照发放终响发令枪

3.3G牌照发放工作获准启动

4.2800亿3G投资拉动内需

3G实施方案

1.发牌前夜运营商对比

2.市场影响

五、WCDMA运营优势

1.优势分析

2.数字解析

六、概念辨析

1.6.1、WCDMA与CDMA

2.6.2、WCDMA与3G

3.6.3、WCDMA与CDMA2000

4.6.4、与其它技术的差异

名词解释:

3G-全称为3rdGeneration

一、简介

二、发展进程

三、关键技术

1.3.1、空时处理方法

2.3.2、波束成形技术

3.3.3、接收分集

4.3.4、发送分集技术

5.3.5、结束语

四、WCDMA在中国

1.现状

2.牌照发放终响发令枪

3.3G牌照发放工作获准启动

4.2800亿3G投资拉动内需

3G实施方案

1.发牌前夜运营商对比

2.市场影响

五、WCDMA运营优势

1.优势分析

2.数字解析

六、概念辨析

1.6.1、WCDMA与CDMA

2.6.2、WCDMA与3G

3.6.3、WCDMA与CDMA2000

4.6.4、与其它技术的差异

名词解释:

3G-全称为3rdGeneration

  

[编辑本段]

一、简介

  W-CDMA[1](宽带码分多址)是一个ITU(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它是从码

宽带码分多址

分多址(CDMA)演变来的,从官方看被认为是IMT-2000的直接扩展,与现在市场上通常提供的技术相比,它能够为移动和手提无线设备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

WCDMA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频分双工(FDD)方式,码片速率为3.84Mcps,载波带宽为5MHz.基于Release99/Release4版本,可在5MHz的带宽内,提供最高384kbps的用户数据传输速率。

W-CDMA能够支持移动/手提设备之间的语音、图象、数据以及视频通信,速率可达2Mb/s(对于局域网而言)或者384Kb/s(对于宽带网而言)。

输入信号先被数字化,然后在一个较宽的频谱范围内以编码的扩频模式进行传输。

窄带CDMA使用的是200KHz宽度的载频,而W-CDMA使用的则是一个5MHz宽度的载频。

  W-CDMA[2]由ETSINTTDoCoMo作为无线介面为他们的3G网路FOMA开发。

后来NTTDocomo提交给ITU一个详细规范作为一个象IMT-2000一样作为一个候选的国际3G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ITU)最终接受W-CDMA作为IMT-2000家族3G标准的一部分。

后来W-CDMA被选作UMTS的无线介面,作为继承GSM的3G技术或者方案。

误解尽管名字跟CDMA很相近,但是W-CDMA跟CDMA关系不大。

多大多小要看不同人的立足点。

在行动电话领域,术语CDMA可以代指码分多址扩频复用技术,也可以指美国高通(Qualcomm)开发的包括IS-95/CDMA1X和CDMA2000(IS-2000)的CDMA标准族。

[编辑本段]

二、发展进程

  历史上,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ETSI)在GSM之后就开始研究其3G标准,其中有几种备选方案是基于直接序列扩频分码多工的,而日本的第三代研究也是使用宽带码分多址技术的,其后,以二者为主导进行融合,在3GPP组织中发展成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并提交给国际电信联盟(ITU)。

  国际电信联盟最终接受WCDMA作为IMT-20003G标准的一部分。

  2001年,日本NTTDoCoMo公司的FOMA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运营WCDMA服务。

w-cdma手机利用lmv228射频功能

J-Phone日本电话(现软件银行)已经继推出基于WCDMA服务后,声称“沃达丰全球标准”兼容UMTS(尽管2004年时还有争议)。

  2003年初,和记黄埔逐步在全球运营他们的UMTS网络(简称3)。

  大多数欧洲GSM运营商已经推出UMTS服务。

  沃达丰于2004年2月在欧洲多个UMTS网络投入运行。

沃达丰在其他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建设UMTS网络。

  AT&T无线(现属于CingularWireless)在一些城市开通了UMTS。

尽管因为公司兼并使得网络建设进度被延迟,但Cingular已宣布计划在2005年与HSDPA一起部署WCDMA。

  TeliaSonera于2004年10月13日开始在芬兰提供384kbps速率的WCDMA服务。

服务只是在主要城市可用。

通讯费率大约2美元每兆字节。

  中国联通公司于2009年5月17日开始试商用WCDMA服务,10月1日正式商用WCDMAR6网络,最高下载速率可以达到7.2M。

[编辑本段]

三、关键技术

  空时处理技术通过在空间和时间上联合进行信号处理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善系统特性。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对空中接口标准的支持以及软件无线电的发展,空时处理技术必将融入自适应调制解调器中,从而达到优化系统设计的目的。

采用空时处理的方法,系统的发送端或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同时在空间和时间上处理信号,它所达到的效果是仅靠单个天线的单时间处理方法所不能实现的:

可以在一个给定BER质量门限下,增加用户数;在小区给定的用户数下,改善BER特性;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信号的发射功率等等。

3.1、空时处理方法

  

在单用户的情况下,空时处理方法的分类如图1所示。

  图1

  由于移动台一般不适于用多天线接收,在基站采用多个天线进行发射分集,可以使移动台的接收效果和移动台用多个接收天线时的效果相比拟,所以本文主要围绕基站的空时处理技术展开讨论。

3.2、波束成形技术

  波束成形技术(Beamforming,BF)可分为自适应波束成形、固定波束和切换波束成形技术。

固定波束即天线的方向图是固定的,把IS-95中的3个120°扇区分割即为固定波束。

切换波束是对固定波束的扩展,将每个120°的扇区再分为多个更小的分区,每个分区有一固定波束,当用户在一扇区内移动时,切换波束机制可自动将波束切换到包含最强信号的分区,但切换波束机制的致命弱点是不能区分理想信号和干扰信号。

自适应波束成形器可依据用户信号在空间传播的不同路径,最佳地形成方向图,在不同到达方向上给予不同的天线增益,实时地形成窄波束对准用户信号,而在其他方向尽量压低旁瓣,采用指向性接收,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量。

由于移动台的移动性以及散射环境,基站接收到的信号的到达方向是时变的,使用自适应波束成形器可以将频率相近但空间可分离的信号分离开,并跟踪这些信号,调整天线阵的加权值,使天线阵的波束指向理想信号的方向。

  自适应波束成形的关键技术是如何较精确地获得信道参数呢?

对于上行链路,根据形成波束所用的信息可以将波束成形技术分成以下3类。

  3.2.1、基于空间结构的BF

  基于空间结构的BF如基于输入信号到达方向的BF(DOB),包括3类:

基于最大信干噪比(SINR)的BF;基于最大似然(ML)准则的BF;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MSE)准则的BF。

多址干扰的抑制依赖于信号的到达方向(DOA),所以DOB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信号的DOA估计。

DOA估计方法有离散付里叶变换、MVDR(MinimumVarianceDistortionlessResponse)估计器、线性预测、最大包络法(MEM)、ML滤波器以及可变特征结构的方法,其中包括MUSIC(MultipleSignalClassification)和ESPRIT法(EstimationofSignalParametersviaRotationalInvarianceTechnique)。

  3.2.2、基于训练序列的BF

  基于训练序列的BF即时间参考BF(TRB),适用于多径丰富且信道特性连续变化的环境,根据算法可以分为块自适应算法(BAA)和采样自适应算法(SAA)两类。

BAA算法包括特征滤波器(EF)法、Stanford法、最大比合并(MRC)法和第一维纳滤波器解(FWFS)、第二维纳滤波器解(SWFS)。

SAA算法包括最小均方(LMS)算法、归一最小均方(NLMS)算法、递归最小平方(RLS)算法和共轭梯度法(CGM)。

TRB技术要求同步精确,当时延扩展小时可以得到较好的性能。

  3.2.3、基于信号结构的BF(SSBF)

wcdma技术构造图

基于信号结构的BF(SSBF)即利用接收信号的时间或空间结构和特性来构造BF,可利用SSBF需要存储例如恒包络调制信号的恒模(CM)特性、信号的周期平稳性或数字调制信号的FA(FiniteAlphabet)特性等知识,这种BF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的传播条件,但需要考虑收敛性和捕获问题。

  对于下行链路而言,不同的复用方式可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

TDD方式,由于上下行链路采用相同的频率,在保证信道参数在相邻的上下行数据帧中几乎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利用上行估计得到的信道参数,但这只适用于慢速移动的系统;FDD方式,由于上下行链路的频率间隔一般都大于相关带宽,因此上下行的瞬时信道几乎是不相关的,此时采用反馈信道是最好的方法。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发送机的波束成形技术和接收机的波束成形技术是截然不同的,接收波束成形可在每个接收机独立实现而不会影响其他链路,而发送波束成形会改变对其他所有接收机的干扰,所以要在整个网络内部联合使用发送波束成形技术。

3.3、接收分集

  由于CDMA系统通常有较多的多址干扰分量,而天线阵可以去除M-1个(M为天线数)干扰的特性并不能明显地改善接收机的SINR,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更好的方法是利用接收分集的方法,估计接收信号的形式,并确定匹配滤波器的加权系数。

接收分集技术中的分集天线其实是空间域内的分集合并器,而不是BF。

对于宽带CDMA信号,信号带宽一般大于信道相干带宽,所以在时间域采用RAKE接收机,将信号在空间/时间上利用各种合并准则进行合并,这就是所谓的2D-RAKE接收机。

一般的合并方式有:

选择合并(SC)即选择具有最大信号功率的多径;最大比合并(MRC)即每一路有一加权,根据各支路信噪比(SNR)来分配加权的权重,SNR大的支路权重大,SNR小的支路权重小。

当每个分离多径上的干扰不相关时,MRC方法可使合并信号的SINR最大;等增益合并(EGC)即选择每一路的加权值都相等;Wiener滤波(OPT)即无论多径之间的干扰是否相关,均可抑制干扰并使合并器输出端的SINR最大,因此Wiener滤波的方法要好于最大比合并法,又称为优化合并。

  在空间和时间上利用不同的合并准则可以对系统起到不同的改善效果,理论证明,在理想功率控制和理想信道估计的条件下,空时联合域优化合并方式对系统性能的改善最好。

3.4、发送分集技术

  当发送方不能获得信道参数时,空时发送分集可改善前向链路性能,这种机制是将发送天线的空间分集转化为接收机可以利用的其他形式的分集,如延迟发送分集和空时编码技术。

空时编码技术是同时从空间和时间域考虑设计码字,它的基本原理是在多个天线上同时发送信息比特流所产生的向量,利用发送天线所发送序列的正交性,用两个发送天线、一个接收天线所获得的分集增益与一个发送天线、两个接收天线的MRC接收机的一样。

  根据是否需要从接收机到发射机的反馈电路,发送分集技术可以分为开环和闭环两种类型,前者发射机不需要任何信道方面的知识。

开环发送分集方式有空时发送分集(STTD)、正交发送分集(OTD)、时间切换发送分集(TSTD)、延迟发送分集(DTD)以及分层的空时处理和空时栅格编码;闭环发送分集方式有选择发送分集(STD)。

发送分集各方式具体如下。

  

用户的发展

3.4.1、正交发送分集(OTD)

  经过编码和交织后的数据分成两个不同的子流在两个不同的天线上同时发送。

为保证正交性,这两个子流所用的Walsh码是不同的。

  3.4.2、时间切换发送分集(TSTD)

  在某一时刻每个用户只使用一个天线,使用伪随机码机制在两个天线之间切换。

  3.4.3、选择发送分集(STD)

  由于在TSTD方式中,瞬时使用的发送天线并不一定能在接收端得到最大的信噪比,所以使用一个反馈电路来选择能提供使接收端得到最大信噪比的天线。

  3.4.4、空时发送分集(STTD)

  空时发送分集是按如图2所示的方法将数据编码之后在两个天线上发送出去。

  3.4.5、延迟发送分集(DTD)

  用多个天线在不同时刻发送同一原始数据信号的多个复本,人为地产生多径。

  3.4.6、分层空时结构(BellLayeredSpace-TimeArchitecture,BLAST)

  首先将原始信息比特分解成n个并行的数据流(称为层),送入不同的编码器,再将编码器的输出调制以后使用相同的Walsh码通过不同的天线发送出去。

接收机侧使用一个BF(迫零或MMSE准则)来分离不同的编码数据流,然后将数据送入不同的解码器,解码器的输出再重新组合建立原始的信息比特流。

由于在波束成形处理中,MMSE和迫零方法都没有充分利用接收机天线阵的分集潜力,所以提出了改进方案将接收处理也进行分级。

即首先使用ViterbiMLSE算法译出最强的信号,然后将该强信号从接收的天线信号中去除后再检测第二强的信号,如此反复直到检测出最弱的信号。

  该机制中,层到天线的映射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每np个码符号之后周期性地改变,如图3所示。

这种映射关系保证了这些数据流最大可能地在不同的天线上被发送出去。

  3.4.7、空时栅格编码

  根据秩准则和行列式准则设计码字,使设计出的码字得到最大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

以四进制相移键控(QPSK)四状态空时栅格编码为例,假定使用两根天线发射,则星座图和格形如图4所示。

  最右边的元素编号S1S2的涵义是:

从第一根天线发射出去的字符为S1,从第二根天线发射的字符为S2。

3.5、结束语

  空时处理技术已显示出非常诱人的发展前景,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中也支持空时处理技术,标准的出台为我们继续研究物理可实现的空时处理技术提供了可能性,但将此技术实用化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方法和技术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编辑本段]

四、WCDMA在中国

现状

  2008年10月15日,新联通正式成立,这意味着电信重组形式的部分已经画上句号。

WCDMA

2008年5月份电信重组宣布,半年时间过去,形式上重组的完成,几大难题都已经解决。

重组要解决的难题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中国联通的C网剥离,一个是新联通的成立。

10月1日,中国电信已经全面接手中国联通的C网,这一难题已经解决,当然,后面要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问题依然很多的,不过这一工作远比我们想象快的实现了,这说明电信业还是一个讲纪律、讲大局的企业,在组织结构调整过程中,总体来说,员工还是服从大局,这方面的耗费还是较少的。

另一方面,对于中国电信而言,既然已经决定收购,它就要尽快把C网拿到自己的手里,让这个网完善起来,尽快产生效益。

  电信重组的第二大难题就是新联通的成立了。

要使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融合好,确实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时期,不过尽快完成组织结构的建设,尽快进入正轨,这也是新联通绝大部领导和员工的共识。

今年已经已近尾声,下一年工作如何开展,是未来新联通面临的大问题,如果组织结构不能确定,企业一直飘摇不定,下一年的工作就很难开展,新联通拿出的业绩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下,新联通很快成立了,总部的组织结构也会在10月底至11月初决定,不管有多少矛盾要解决,年内各省领导班子确立,新联通要在2009年市场竞争中,一展身手,这是联通领导一直在努力的。

  新联通的成立,可以说中国3G牌照发放的所有障碍都扫除了。

  新联通成立之日,常小兵总裁接受媒体采访时,就高调表示,新联通已经成立,希望政府尽快发放3G牌照,而奚国华副部长也表示,政府已经承诺电信重组完成之后,就会发放3G牌照。

对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而言,现在市场压力非常大,每月新增移动用户700万左右,绝大部分是移动的用户,如果要和移动竞争,抢夺用户,必须要有亮点,要有可以打动用户的武器,短时间内提升原有的网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都不是易事,而且即使做到,要用户认知并且形成口碑也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

所以只有3G才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卖点。

而且从技术上来说,未来3G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采用的制式,会较为成熟,这两个企业会预计自己在这个领域发展的速度较快。

因此,今天的情况,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对于拿到3G牌照的要求非常迫切。

  3G牌照发放,其他两家运营商也拿到3G牌照,一定把3G作为一个进攻点,中国移动必须做好TD来进行应对,尤其是基层,原来对付上面检查,现在就要变成自身的压力。

而终端厂商看到移动能动起来,看到市场前景,当然会下决心一搏,现在连个正式牌照都没有,难怪诺基亚这样的大厂商出手谨慎,其他国际大厂商也是只能对付一两款手机,都是在等,我们大家都要知道,TD要等,永远等不来发展,只能推和压才能有机会。

  纵观今年才成立的工信部,办事不拖是一大特点,3G牌照发放条件不成熟,不发有其道理,既然条件已经成熟,为什么还要拖?

我想,不会拖的。

  几年来,3G牌照发放一拖再拖,所以现在的论者都出言谨慎了,以我的感觉,如果3G牌照的发放不是由更高层来主导将其作为国际政治谈判的一个筹码,3G牌照将在3个月内发放。

  等待6年3G牌照发放终响发令枪

  今年内用户就能体验丰富的3G应用(图据CFP)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同意启动3G牌照发放工作,四川千万手机用户将受益

牌照发放终响发令枪

  就在2008年的最后一天,3G牌照发放工作正式启动。

这意味着传言6年多的3G牌照发放即将尘埃落定。

视频点播、可视电话、高速下载、手机网络游戏等丰富的3G信息化应用,将在2009年与四川手机用户见面。

不过,由于需要经过一定程序的公示,3G牌照正式发放还需一段时间。

昨天早些时候有消息称,中国3G牌照很可能在昨晚发放,受此消息刺激,昨日A股通信板块集体上涨。

3G牌照发放工作获准启动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程序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发放工作。

工信部当天还召开专题会议,要求积极稳妥做好3G牌照发放和推动TD-SCDMA发展工作。

中国通信业盼望多年的3G牌照发放正式进入程序。

会议指出,TD-SCDMA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标志,国家将继续支持研发、产业化和应用推广。

发放3G牌照对于拉动内需,优化电信市场竞争结构,促进TD-SCDMA产业链成熟,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电信企业改革重组工作基本完成,已具备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和WCDMA、CDMA2000牌照的条件。

2800亿3G投资拉动内需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此前透露,2009-2010年预计完成3G投资2800亿元,对于应对金融

  危机、投资拉动经济有重要意义。

他强调,3G牌照发放将经过一定的程序进行公示,各运营企业要根据各自发展规划建设3G网络,杜绝重复建设。

记者从四川省通信管理局了解到,预计四川通信业今年将累计完成规划项目投资150亿元,其中包括支持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SCDMA的网络建设和业务应用。

[编辑本段]

3G实施方案

  方案细节据此前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3G实施方案如下:

  1、发放方式:

中国移动将获TD-SCDMA牌照;中国联通获WCDMA牌照;中国电信获CDMA2000牌照。

  2、市场监管:

既要投入拉动经济发展,又要防止重复建设;营造一个规范公平的竞争秩序,不劫富济贫。

发牌前夜运营商对比

  中国移动:

截至2008年11月底,手机用户4.5亿。

目前我国为TD分配了155MHz工作频段,TD规模建网已分配到20M。

  中国联通:

截至2008年11月底,G网用户1.3亿。

合并完网通后固网用户1.05亿。

联通的优势是获得了产业链最为成熟的WCDMA标准牌照,劣势是融合的难度以及资金实力偏弱。

  中国电信:

截至2008年11月底,收购联通C网后,中国电信公布C网当前用户规模为2797万;固网用户2.1亿。

中国电信优势是移动固网的捆绑策略以及资金实力,劣势是CDMA2000产业链的全球衰落。

市场影响

  3G实施将带动整个通信产业链,带来更广泛的就业机会。

国内最大无线互联网站"3G门户网"CEO邓裕强表示,围绕着电信运营商的增值服务企业多年来一直盼望3G牌照的正式发放,从而带动更大规模的业务需求,刺激整个行业的上升。

"预计3G发牌照之后,手机上网速度将大大提高,一直居高不下的手机上网资费可能下降。

"

  3G实施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投资于通信概念股的股民受益。

昨天下午3G板块、通信板块多只股票上涨。

截至收盘,东信和平上涨5.89%,海信电器上涨4.75%,ST大唐上涨4.66%,中兴通讯上涨2.84%,中国联通上涨0.8%,中兴通讯等也有不同程度上涨。

中信证券分析师张兵表示,电信业已处于历史估值底部区域,3G及增值业务将是今年运营商价值增长的实质性推动因素。

[编辑本段]

五、WCDMA运营优势

优势分析

  在联通CDMA建网之前,从全球来看,WCDMA运营热点正由亚太地区向欧洲转移,而制造业却呈现中国崛起的局面。

  截至2008年6月,全球WCDMA用户数已经突破2.5亿,有91个国家部署了211张WCDMA商用网络,占3G网络总数的72%。

在中国发牌前,亚洲地区共计拥有12张WCDMA牌照。

作为WCDMA技术发展的代表性国家,日本和韩国在WCDMA的发展和应用上起到了先锋作用,但是欧洲用户数已超过亚太地区。

  日本的NTTDoCoMo是全球第一个发展3G的运营商,也是目前全球提供WCDMA技术的最大的3G移动服务运营商。

韩国是全球3G业务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韩国三大运营商SKT、KTF和LGT都推出了3G业务。

尽管SKT和KTF获得的是WCDMA的运营许可证,并且也在2004年年初推出了商用业务,但是目前他们仍以CDMA2000的业务为主。

  欧洲市场的商用网络部署更加突出。

截至2007年底,欧洲就已经累计部署了111个WCDMA商用网络、96个HSDPA商用网络和18个HSUPA商用网络。

一些运营商的WCDMA网络已经形成相当规模,T-Mobile在德国的WCDMA网络覆盖率超过50%,Vodafone在英国的WCDMA网络覆盖率达到40%,而Telefónica在瑞典的网络覆盖率达到了75%。

预计到2010年底,全球3G用户数将接近8亿,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