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学习与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报告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749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念学习与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概念学习与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概念学习与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概念学习与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概念学习与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概念学习与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报告1.docx

《概念学习与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念学习与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报告1.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概念学习与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报告1.docx

概念学习与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报告1

概念学习与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报告

(1)

概念学习与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报告

一内容摘要

概念的学习,对于知识的获得与运用,以及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均有密切的关系。

幼儿的认知,深受其概念形成的质与量发展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幼儿概念的学习,对于帮助幼儿灵活地运用这一强而有力的工具,有效地进行学习,增进知识,培养能力,将有重要的意义。

二关键词

概念学习幼儿认知发展

三引言

幼儿时期,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概念的掌握大多是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而来。

这种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关于事物的具体概念,通常也就叫做“日常概念”或“前科学概念”。

由于幼儿对概念的掌握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对事物本质属性还缺乏概括的能力。

因此,他们经常会把事物的表面特征与

由于概念与概念之间都可以发生关联,所以在使用概念发展图时,要注意到概念间的关联性。

例如小班幼儿进行“自我”概念的认知学习,除社会方面的教育内容以外,同时还应涵盖自然方面的“人体健康”内容,即自己的五官、五官功能与保护的方法。

另外,在使用概念发展图时,要注意顺应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就幼儿感兴趣和能理解的概念,有序地安排教育内容与认知活动。

如在小班,可以先安排自我物品、家庭成员、幼儿园、动物外形与生活习性、植物名称等概念的学习,至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应留待其能理解和掌握时再作安排。

(二)以主题为统合幼儿的概念学习

因为主题能够统合幼儿分割的学习状态,让各领域的知识经验得以关联,而这种关联正是幼儿认识这世界所使用的认知策略。

所以在幼儿园里,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帮助幼儿进行概念的学习,是比较有意义的。

主题的来源可以是幼儿,也可借助前面已经提到过的概念发展图。

在选择主题时,应关注到的是:

就幼儿发展上来说这主题是否合适?

幼儿能否了解其中的概念和发展出必要的技巧?

它能否帮助幼儿从生活经验中获得意义?

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和衡量。

一个有意义的主题,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概念并作关联的认知,可反映生活而不与生活隔绝。

如“衣服”的主题,能帮助幼儿熟悉和掌握衣服的名称,织布用的原材料和加工衣服用的布料、工具及方法,知道一年四季穿的衣服,和这些衣服的作用及穿脱方法;懂得每一件衣服均来之不易,而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等。

由经可知,当主题完成时,幼儿将从中获得一些有关身体、社会和认知方面简单或初浅的概念。

(三)以语言来促进幼儿的概念学习

语言是幼儿掌握概念的重要工具。

幼儿在没有任何概念之前,其对特定具体事物的感知,往往是以听和模仿成人言语的发音中获得。

这时候的言语对幼儿来说,可以成为具体事物的代替物,它能引起幼儿产生与具体事物的感知所具有的同样的反应。

由于语言能代替具体事物,对事物能起到抽象概括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的概念学习中,要注意多使用语言来促进学习,化抽象为形象并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来帮助幼儿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和记住概念。

如在向幼儿传授一些比较抽象的自然概念:

雨、冰、风、雾、雷、闪电等时,我们可以通过讲童话故事,使用电教手段(边听边看幻灯、投影、录像等)来帮助其理解。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使用语言进行概念学习,在日常活动中,应鼓励幼儿积极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交流自己的认识及对事物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同时,还要注意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对事物探索的结果进行概括,并给予正确的语言指导,促进其抽象化概念的形成和认知的发展。

(四)以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来发展概念

在整个幼儿时期幼儿的思维仍保持着相当大的直觉行动成分,其学习经验大部分还需感官的刺激而得来。

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中,应积极向幼儿提供各种直接感知与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进行思考,这样才能使幼儿较好地掌握相关的概念。

如在活动室里,提供各种可感知和操作的材料,以适应不同幼儿的需要。

在科学实验室里,提供各种能磁化和不能磁化的材料,让幼儿掌握“磁能吸铁”的概念;提供各种能沉浮的物品,让幼儿掌握“物体沉与浮”的概念;提供一些涉及力学、化学、光学内容的探索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掌握相关概念。

在种植园与饲养角里,通过参加力所能及的种植饲养活动,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学习相关的概念,发展认知。

我们知道,要帮助幼儿进行概念的学习,就一定要向幼儿提供直接感知和操作的机会。

通过耳听来了解乐音、噪音、高音、低音、大声、小声等概念;通过目视来感知大小、远近、长短、高低、厚薄、颜色、形状等概念、通过手触来体验平滑、粗糙、干的、湿的、冷的、热的、软的等概念;通过鼻嗅来区分什么是香、什么是臭;通过嘴尝来品尝什么是甜、什么是咸、什么是酸等。

五观点分析

概念不仅可以简化幼儿的认知过程,方便学习,且还可以扩充幼儿认知的范畴,促进学习。

由于一个概念,可以包含有多个事物的共同属性,所以在幼儿的认知过程中,只要知道了其中任何一种或几种,便可触类旁通,推知出其它具有类似性质的事物。

例如,幼儿在认识了公共汽车、电车的表面特征和本质特征以后,只要引导得当,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和说出,除了公共汽车、电车之外,同样能在马路上行驶的各种车辆,这当中包括各种各样的公交车和特种车。

所以说,幼儿只要掌握了给概念下定义时所用的特征和法则,就可以把概念广泛地应用于未知的事物和认知学习中。

六研究结果

儿童概念的认知发展规律是遵循这样的过程:

动作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前后顺序是不变的。

  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

从出生到2岁,相当于婴儿期。

此阶段儿童还没有语言和思维,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观念。

  第二阶段,2-7岁,相当于婴儿期。

此阶段儿童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而成为表象或形象思维,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出现了表象思维。

此阶段的主要特点:

(1)相对具体性。

儿童开始依赖表象进行思维,但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

(2)不可逆性。

(3)自我中心性。

儿童只能站在他的经验的中心,只有参照他自己才能理解别的事物,而认识不到还有他人或外界事物的存在,也认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

故又称为自我中心思维阶段。

这一阶段分为两个小阶段。

2-4岁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即儿童开始出现凭借语言符号象征游戏、延迟模仿等示意手段表征外在客体的能力,但此时思维具有前概念性,徘徊于概念的一般性与组成部分的个别性之间。

4-7岁为直觉思维阶段,即儿童此时已开始从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阶段过渡,但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自动调节的限制。

此阶段的思维既没有运算的可逆性,也没有守恒的基本形式,尚停留在半象征性的思维状态之中。

  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相当于小学阶段。

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真正运算的能力,先后获得各种守恒概念,但运算的形式和内容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

7岁左右的儿童能够在心理上对珠子进行运算,并认为把珠子散开和埃紧是两个相反而又互补的运动,重新排列珠子可使它恢复到起始状态。

这说明此时儿童的思想开始又较大的易变性,出现可逆性,能解决守恒问题,可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逻辑分类和认识逻辑关系。

但是,这种运算仍有其局限性。

其一是这一水平的运算还不具有足够的形式化,尚脱离不了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持。

其二是运算还是零散的、孤立的,不能组成完整的系统。

  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始于青春前期,约11、12岁,接近于成人的思维。

这一阶段儿童不再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

与具体运算阶段相比,此阶段的儿童思维发生了四种变化:

  1.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首先对事物提出一些假设,然后从假设推演出某些逻辑结论。

  2.能够进行命题逻辑思维:

能够在摆脱实际内容的情况下,对一系列推理的正确性进行评价,在不受命题性质束缚的情况下建立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

  3.能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完全分开:

他们的认识能超越于现实本身,无需具体事物作为中介,把握抽象概念,进行形式推理。

  4.能够形成两种形式运算的认知结构:

一是组合系统;二是四群运算。

儿童到了这个阶段,已经能够用这些结构形式来解决各种逻辑问题,表明他们的思维已经接近或基本达到成人的成熟水平。

七结论

(1)儿童概念认知的发展的阶段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具有普遍性,但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儿童的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的差别而加速或推迟。

(2)在儿童概念认知的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都具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征。

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

(3)概念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

是在新水平上对前一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新系统。

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强调了儿童认识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教育要按照儿童的认知结构(智慧结构)来组织教材,调整教法,这些思想对儿童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① 车文博主编 万云英著《学习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② 周谦主编《学习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③ 王志明主编《幼儿园科学教育》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④ 林崇德主编 高月梅、张泓著《幼儿心理学》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版

⑤ 周逸芬著《蒙特梭利幼儿单元活动设计课程》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