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被子植物的分类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7061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被子植物的分类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整理被子植物的分类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整理被子植物的分类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整理被子植物的分类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整理被子植物的分类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被子植物的分类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docx

《整理被子植物的分类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被子植物的分类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被子植物的分类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docx

整理被子植物的分类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

授课教案

课程

植物学

班级

学期

08-09一

课时

4学时(园艺6学时)

教师

上课日期

课程类型

讲授,实验实习辅助

课程名称

(章、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

教学目的

被子植物重要分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思考题

现代较流行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有哪些,简迷它们的主要观点

课后记

第一节、双子叶植物纲

胚珠被心皮包被,发育出的果实更有利于种子的保护和传播,演化出繁盛的、丰富多样的被子植物类群。

种子的胚从多枚子叶经减退演化成2枚子叶,形成了直根系、茎内环状排列的维管束、网状叶脉、4-5基数花的双子叶植物类群。

双子叶植物一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主根发达,常为直根系:

茎中的维管束呈环状排列,有形成层,能进行次生生长使茎增粗;叶片常具有网状脉;花基数常为4或5;花粉粒常具有3个萌发孔;种子中的胚常具2片子叶。

根据克朗奎斯特系统,双子叶植物纲可分为6个亚纲,64目,318科,约16500种。

双于叶植物纲包括6个亚纲,来自原被子植物、雄蕊和心皮多数、离生的木兰亚纲是其中最原始的亚纲;沿以下5条路线发展:

朝适应风嫌传粉的方向演化,产生了柔夷花序类的金缕梅亚纲;顺着中轴胎座、特立中央胎座,基生胎座的方向演化,产生了石竹亚纲;朝花辫、雄蕊结合的方向演化,产生了五桠果亚纲;沿花盘逐渐发达的方向演化,产生蔷薇亚纲;不断适应虫碟传粉,演化出菊亚纲。

木兰亚纲

一木兰科(Magnoliaceae)(木兰目)

﹡P6~15A∞G∞:

1:

1~∞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在北美南部和中美洲。

我国主要见于西南部、南部及中南部。

科的特征:

木本;单叶互生;托叶早落,在小枝上留下环状托叶痕;花单生,两性,整齐花,花被花瓣状,分离,3基数;雄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凸起的柱状花托下半部,花药长,花丝短;心皮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与柱状花托上半部。

子房1室,每室含胚珠1~2个或多个;聚合蓇葖果。

识别要点:

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花大,单生,萼、瓣不分;花两性,雌、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子房上位;聚合蓇葖果。

木兰科是双子叶植物中的原始类群。

其原始性状表现为:

木本;单叶;花单生,萼、瓣不分;雌、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花托柱状突起;花药长,花丝短;花粉单沟;蓇葖果;胚小,胚乳丰富。

二、胡椒科

三、睡莲科

四、毛茛科(Ranunculaceae)(毛茛目)

﹡↑K3~15C3~∞A∞G∞:

1:

1~∞

主产于北温带。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科的特征:

草本;叶分裂或为复叶,无托叶;花两性,整齐或两侧对称;萼片3~15,常花瓣状。

花瓣3至多数,稀为2或无花瓣;雄蕊常为多数,分离,心皮多数离生。

1室,胚珠1至多个。

聚合瘦果或聚合蓇葖果;种子有胚乳。

本科的识别特征:

草本;花两性,整齐,5基数,花萼和花瓣均离生;雄蕊和雌蕊多数、离生,分离,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子房上位;聚合瘦果。

五、罂粟科(Pa}averaceae}

金缕梅亚纲

一、金缕梅科

二、桑科(Moraceae)

♂﹡K4~5C0A4~5♀﹡K4~5C0G(2:

1:

1)

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多产于长江以南各省。

科的特征:

木本;常具乳汁;单叶互生,托叶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常形成葇荑、穗状、头状或隐头花序;单被花,萼片4片,雄花的雄蕊与萼片同数且对生;雌蕊由2心皮合生组成1室,1胚珠,子房上位。

果多为聚花果(复果)。

识别要点:

木本,常有乳汁;单叶互生;花单性,单被,4基数;子房上位;聚花果。

三胡桃科(Juglandaceae)

♂﹡K(4)C0A、3~∞♀﹡K、3~6C0G(2:

1:

1)

科的特征:

木本;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无托叶;花单生,雌雄同株;雄花序成下垂的葇荑花序,雄蕊3至多数;雌花单生或成总状或穗状排列,子房下位,2心皮组成1室,1胚珠;核果或翅果;种子无胚乳。

识别要点:

木本;羽状复叶;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为葇荑花序;子房下位;核果或翅果。

五壳斗科(Fagaceae)

♂﹡K4~8C0A、4~∞♀﹡K、4~8C0G(3~6:

3~6:

1~2)

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和亚热带。

科的特征:

木本,单叶互生,具托叶;花单性,雌雄同株;单被花,无花瓣;雄花成柔荑花序,萼片4~8片;雌花单生或2~5朵簇生于总苞内,花萼4~8裂,子房下位,3~6室,每室具有2个胚珠,常仅有1个发育。

坚果外包壳斗,或称为总苞。

识别要点:

木本;单叶互生;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被;雄花为葇荑花序,雌花单生或2~5朵簇生于总苞内;子房下位;坚果。

石竹亚纲

一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石竹目)

﹡K(4~5),4~5C4~5A、8~10G(2~5:

1:

∞)

广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科的特征:

草本,茎节膨大;单叶,全缘,对生;花两性,辐射对称,花单生或组成聚伞花序;萼片、花瓣4-5;雄蕊为花瓣的2倍;分离;心皮2-5,合生,子房上位,1室;特立中央胎座。

果实为蒴果,常具外胚乳。

识别特征:

草本,节膨大;单叶,全缘,对生;花两性,辐射对称;雄蕊为花瓣的2倍;子房上位;特立中央胎座,蒴果。

二藜科(Chenopodiaceae)(石竹目)

﹡K2~5C0A、2~5G(2~3:

1:

1)

分布世界各地,主产温带、寒带的海滨或土壤含盐较多的地区。

科的特征:

多为草本,植株常具泡状粉粒;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小,绿色,单被,两性或单性;雄蕊与花萼同数且对生,子房上位,心皮2-3合生,1室,1胚珠;胞果,常包藏于扩大宿存变硬的花萼的花萼和苞片内;胚弯生,具外胚乳。

识别要点:

草本,具泡状粉;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小,单被;雄花与花萼同数且对生,子房上位;胞果。

三苋科(Amaranthaceae)(石竹目)

四蓼科(Polygonaceae)(蓼目)

﹡K3~6C0A、3~9G(2~3:

1:

1)

科的特征:

多为草本,茎节常膨大;单叶互生,有膜质托叶鞘;花两性,花序穗状或圆锥状等;单被花,无花瓣,萼片3~6个,雄蕊通常3~9枚;子房上位,心皮2~3合生,1室,1胚珠;瘦果,种子含丰富的胚乳。

识别要点:

草本,节膨大;单叶,全缘,互生,有膜质托叶鞘;花两性,单被;子房上位,瘦果。

五桠果亚纲

一、五桠果科(第伦桃科)

二山茶科(Theaceae)(山茶目)

﹡K5~7C5,(5)A、∞G(2~10:

2~10:

2~∞)

识别要点:

常绿木本;单叶互生,叶革质;花两性,整齐,5基数;雄蕊多数,成数轮;子房上位;常为蒴果。

三椴树科(Tiliaceae)(锦葵目)

四锦葵科(Malvaceae)(锦葵目)

﹡K(5),5C5A(∞)G(3~∞:

3~∞:

1~∞)

科的特征:

木本或草本,茎韧皮纤维发达;单叶互生,常为掌状裂叶,托叶早落;花两性,5基数,辐射对称,有副萼,花瓣旋转状排列;雄蕊多数,花丝基部联合成雄蕊管,为单体雄蕊,花药1室,花粉粒大且具刺;子房上位,3至多室,中轴胎座;蒴果或分果,种子有胚乳。

识别要点:

单叶;花两性,整齐,5基数;有副萼,单体雄蕊,花药1室;子房上位;蒴果或分果。

五葫芦科(Cucurbitaceae)(堇菜目)

♂﹡K(5)C(5)A、

(2)+

(2)+1♀﹡K、(5)C(5)G(3:

1:

∞)

大部分产热带地区。

我国南北均有分布。

科的形态特征:

草质藤本,有卷须;单叶互生,常掌状分裂;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花基数5,雄蕊常两两联合,一条单独;雌蕊由3个心皮合生,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胚珠多数;瓠果,少数为蒴果,种子无胚乳。

识别要点:

具卷须的草质藤本;单叶互生,叶掌状分裂;花单性,5基数;子房下位,瓠果。

六杨柳科(Salicaceae)(杨柳目)

♂↑K0C0A、2~∞♀↑K、0C0G(2:

1:

∞)

科的特征:

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花单性,雌雄异株,葇荑花序,无被花,有蜜腺或花盘;雄花有雄蕊2至多数,雌花的雌蕊为2心皮,1室,侧膜胎座;蒴果;种子无胚乳,基部具丝状毛。

识别要点:

木本;单叶互生;花单性,雌雄异株,葇荑花序;无花被,有花盘或蜜腺;子房上位;蒴果,种子有长毛。

七十字花科(Brassiaceae)(白花菜目)

﹡K2+2C2+2A2+4G(2:

1:

1~∞)

广布于世界各地,以北温带为多。

科的特征:

多为草本,常具辛辣味;基生叶常呈莲座状,茎生叶互生,无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排成总状花序;萼片4;花瓣4,十字形花冠;雄蕊6个,外轮2个花丝短,内轮4个花丝长,为四强雄蕊。

雌蕊由2心皮合生,常被假隔膜分为假2室,侧膜胎座。

果实为角果(有长角果和短角果)。

识别要点:

草本;花两性,整齐;十字型花冠,四强雄蕊;子房上位,侧膜胎座,具假隔膜;角果。

蔷薇亚纲

一、蔷薇科(Rosaceae)(蔷薇目)

﹡K5C5A∞G(1~∞),G(2~5)

科的特征:

木本或草本。

叶互生,常有托叶。

花两性、5基数,为整齐花;花托凸起或凹陷,具杯形、盘形或壶形花托;雄蕊多数,着生在花托的边缘;心皮1至多数,离生或合生,子房上位或下位。

果实类型有蓇葖果、瘦果、核果及梨果,稀为蒴果。

种子无胚乳。

花粉多为3孔沟。

识别要点:

叶互生,常有托叶;花两性,整齐,5基数;雄蕊多数,着生在花托的边缘。

根据花托、雌蕊群和果实的特征蔷薇科又分为4个亚科。

蔷薇科4个亚科的比较

托叶

花托

雌蕊群

子房位置

果实类型

绣线菊亚科

杯状

心皮5,离生

上位

聚合蓇葖果或蒴果

蔷薇亚科

壶状或凸起

心皮多数,离生

上位

聚合瘦果或蔷薇果

李亚科

杯状

心皮1枚

上位

核果

苹果(梨)亚科

壶状

心皮2~5,合生

下位

梨果

二豆科(Fabaceae)(豆目)

﹡,↑K(5)C5A(∞),(9)+1,10G1:

1:

1~∞

科的特征:

木本或草本,常为复叶,少单叶,互生,有托叶。

花两性,5基数;萼片5,结合;花瓣5,多两侧对称,少辐射对称;雄蕊多数至定数,常10枚且为二体雄蕊;雌蕊1心皮,1室,含多数至1个胚珠;荚果;种子无胚乳。

识别要点:

叶常为羽状或三出复叶,有叶枕;花冠多为蝶形或假蝶形;雄蕊为二体、单体或分离;子房上位;荚果。

依据花的形状、花瓣的排列及雄蕊特点,豆科又分为含羞草亚科、云实亚科及蝶形花亚科。

亚科名

花冠类型

花瓣排列方式

雄蕊特点

含羞草亚科

辐射对称

镊合状排列

雄蕊常多数,合生或分离

云实亚科

假蝶形花冠

上升覆瓦状排列

雄蕊10枚,分离

蝶形花亚科

蝶形花冠

下降覆瓦状排列

二体雄蕊

三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目)

♂﹡K0~5C0~5A、1~∞,(∞)♀﹡K、0~5C0~5G(3:

3:

1~∞)

科的特征:

草本、灌木或乔木,有时成肉质植物,常含有乳汁;单叶互生或对生,托叶早落,叶基部常有腺体。

花多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花序类型复杂,常为杯状聚伞花序;花单被、双被或无被,具花盘或腺体;雄蕊1至多枚,花丝分离或联合;雌蕊通常由3心皮合生而成,子房上痊,3室,中轴胎座,每室1~2枚胚珠;蒴果,少数为浆果或核果,种子有胚乳。

识别要点:

具有乳汁,多单叶,花单性,子房上位,蒴果。

四鼠李科(Rhamnaceae)(鼠李目)

﹡K4~5C4~5,0A4~5G(2~4:

2~4:

1)

科的特征:

乔木或灌木,常有刺;单叶互生,有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4~5数;雄蕊与花瓣同数而对生,有花盘,周位花;子房上位,2~4室,每室1枚胚珠;核果,少蒴果或翅果,种子胚乳薄或无。

识别要点:

单叶,不分裂;花两性,周位花,雄蕊与花瓣同数而对生;子房上位。

五葡萄科(Vitaceae)(鼠李目)

六无患子科(Sapindaceae)(无患子目)

七芸香科(Rutaceae)(无患子目)

﹡K4~5C4~5A8~10G(4~5,∞:

4~5,∞:

1~2,∞)

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

以柑桔类果树最为有名。

形态特征:

常木本,有时具刺,叶具透明油点,互生,多为羽状复叶或单身复叶,稀单叶,无托叶。

花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萼片、花冠常4-5片。

雄蕊常8~10;子房上位,中轴胎座;果常为柑果、浆果、核果、蒴果或蓇葖果。

识别要点:

多木本,叶为复叶或单身复叶,互生,叶上常具透明腺点;花萼、花冠常4-5;子房上位,花盘明显;多为柑果和浆果。

八伞形科(Apiaceae)(伞形目)

﹡K(5)~0C5A5G(2:

2:

1)

本科多产于北温带。

科的特征:

草本,常有芳香气味;叶互生,常为裂叶或复叶,少单叶,叶柄基部常扩大成鞘状抱茎;伞形或复伞形花序,花序常有总苞;花小,两性或杂性,花基数5,雄蕊与花瓣互生,着生于上位花盘的周围,雌蕊由2心皮组成,子房下位,2室,每室1胚珠;双悬果,种子有胚乳。

识别要点:

草本,叶柄基部成鞘状抱茎;复伞形或伞形花序;子房下位,双悬果。

菊亚纲

一茄科(Solanaceae)(茄目)

﹡K(5)C(5)A5G(2:

2:

∞)

广布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南美洲种类最多。

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

科的特征:

草本或木本;叶互生,无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5基数,花萼宿存,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且互生;子房上位,2心皮合生,2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浆果或蒴果,种子具胚乳。

识别要点:

花两性,整齐,5基数;花冠轮状,花萼宿存;花药常孔裂;子房上位;蒴果或浆果。

二旋花科(Convolvulaceae)(茄目)

﹡K(5)C(5)A5G(2~3:

2~3:

2)

科的特征:

多为缠绕草本,有时具乳汁;单叶互生,无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萼5裂,宿存,漏斗状花冠,5浅裂,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子房上位,2~3心皮合生为2~室,每室2胚珠;蒴果,种子有胚乳。

识别要点:

茎缠绕,有时具乳汁;单叶互生,无托叶;花两性,整齐,5基数;漏斗状花冠;子房上位;蒴果。

三唇形科(Lamiaceae)(唇形目)

↑K(4~5)C(4~5)A2+2,2G(2:

4:

1)

广布于全世界,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科的特征:

通常草本,茎四棱,叶对生,无托叶;花常腋生聚伞式排列成假轮生,称轮花序,再组成总状、穗状或圆锥状花序;花两性,两侧对称,唇形花冠,二强雄蕊,或雄蕊2个,子房上位,由2心皮深裂成4室,每室1胚珠,花柱基生;果为4个小坚果,种子无胚乳或有少量胚乳。

识别要点:

常草本;茎四棱,叶对生,唇形花冠;二强雄蕊;子房上位,2心皮深裂成4室;果为4个小坚果。

四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玄参目)

↑K(4~5)C(4~5)A2+2,2G(2:

2:

∞)

科的特征:

多草本,稀木本;单叶,对生、互生或轮生,无托叶;花两性,多为两侧对称,排成各种花序;花萼4~5裂,宿存;花冠裂片4~5,多为唇形花冠;雄蕊4,二强雄蕊,稀2或5,子房上位,2心皮合生为2室,中轴胎座,每室多数胚珠;蒴果,种子有胚乳。

识别要点:

多草本;单叶,无托叶;单叶花两性,多为唇形花冠;二强雄蕊,子房上位,2心皮合生为2室,蒴果。

五菊科(Asteraceae)(菊目)

﹡,↑K(0~∞)C(5)A(5)G(2:

2:

1)

菊科是被子植物最大的一个科。

约有900多属,3万余种,广布于全世界。

我国160多属,2000余种。

科的特征:

多为草本;单叶,多互生,无托叶。

头状花序,花序基部有总苞;花多两性,少单性或中性。

萼片常退化为冠毛或鳞片,花冠合瓣;管状花或舌状花;聚药雄蕊;子房下位,2心皮1室,1胚珠;瘦果,种子无胚乳。

识别要点:

草本,叶多互生,头状花序,有总苞,聚药雄蕊,子房下位;瘦果。

菊科植物可分为二亚科

(一)管状花亚科:

该亚科植物均有管状花,舌状花有(花冠常3裂片)或无,无乳汁。

(二)舌状花亚科:

该亚科植物花序全为舌状花(花冠常5裂片)组成,植物体具乳汁。

菊科是双子叶植物中最进化的一科,构成系统进化干的顶峰,具有多样的适应能力及进化性状,如头状花序是花序中进化的性状;花瓣连合、聚药雄蕊、子房下位,胚珠少数等都为进化的性状。

第二节单子叶植物纲

种子植物的胚从多枚子叶经减退演化成1枚顶生子叶,形成了须根系、茎内星散排列的维管束、平行或弧形叶脉、3基数花的单子叶植物类群,多数雌雄蕊的低等种类泽泻亚纲还可以看到与低等双子叶植物的类似之处。

主要朝两个方向发展:

花被简化,花密集,适应风媒传粉演化的鸭拓草亚纲,重要的禾本科是其发展的顶点:

朝花被显著、艳丽甲花大型方向发展的姜亚纲和百合亚纲,百合科是其代表,兰科是虫媒传粉录进化的类群。

槟榔亚纲是其中演化的旁支。

一禾本科(Poaceae)(莎草目)

﹡P0A3G(2~3:

1:

1)

本科是被子植物中的大科之一(被子植物第四大科,单子叶植物第二大科),约有650多属,12000多种。

根据茎是否木质化而分为竹亚科和禾亚科。

本科为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科,如稻、麦、玉米、粟(小米)、高梁等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甘蔗糖料作物以及牧草、竹类等均属本科。

其它如造纸、纺织、铺建草皮、保提护岸、水土保持等方面,禾本科植物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科的特征: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数为木本。

茎常称为秆,常圆柱形,节与节间明显,节间常中空,少实心。

常于基部分枝,称为分蘖。

单叶互生,成2列,具叶片和叶鞘,叶鞘多开放,叶片和叶鞘连接处常具叶舌、叶耳;花小,多两性,常由1至多花加上2至3枚颖片组成的小穗,再以小穗为单位组成各种花序;每朵小花由外稃和内稃各1片,浆片2或3片,雄蕊3或6枚,雌蕊1枚所组成,子房上位,2至3心皮合生,1室,含1倒生胚珠;多为颖果,种子有胚乳。

小花的结构:

外稃具芒(相当于苞片),内稃无芒(相当于小苞片),外稃内方有浆片2个,少有3个(相当于花被),雄蕊3个,少有1,2或6个,柱头2个,多羽毛状,子房1室,上位,内有1个弯生胚珠;果实多为颖果。

根据茎是否木质化而分为竹亚科和禾亚科

二百合科(Liliaceae)(百合目)

﹡P3+3A3+3G(3:

3:

∞)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其他要求科的特征:

多年生草本;常具根状茎、鳞茎或球茎。

单叶互生、基生,少对生或轮生,叶有时退化为鳞片状而小枝呈叶状,花两性,少单性。

辐射对称;花被花瓣状,排列为两轮,通常6片,辐射对称;雄蕊6枚,与花被片对生。

3心皮合生,子房上位。

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蒴果或浆果。

3.评估环境影响的价值(最重要的一步):

采用环境经济学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方法,对量化后的环境功能损害后果进行货币化估价,即对建设项目的环境费用或环境效益进行估价。

识别要点:

单叶;整齐花,花被片6枚,排成两轮;雄蕊6枚;子房上位,3心皮3室;中轴胎座;蒴果或浆果。

(1)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三兰科(Orchidaceae)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与安全预评价↑P3+3A1~2G(3:

1:

∞)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资质管理兰科为被子植物中第二大科,单子叶植物中最大的一科。

科的特征:

陆生,附生或腐生草本或攀缘藤本。

常具根状茎或块茎,具气生根;茎直立、悬垂或攀缘,常在基部或全部膨大为假鳞茎,叶互生、对生或轮生,常为肉质或退化为鳞片状。

花单生或形成各种花序;花两性,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外轮3枚萼片状,内轮3枚花瓣状,其中中间一片形状奇特称为唇瓣;唇瓣基部囊状或有距;雄蕊1~2个,通常与花柱、柱头连合为蕊柱,花粉常胶连成花粉块;3心皮合生,组成1室,子房下位,侧膜胎座。

蒴果,种子极小,无胚乳。

1.筛选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被筛选为三大类,一类是被剔除、不再作任何评价分析的影响,如内部的、小的以及能被控抑的影响;另一类是需要作定性说明的影响,如那些大的但可能很不确定的影响;最后一类才是那些需要并且能够量化和货币化的影响。

识别要点:

草本;花两侧对称,形成唇瓣;雄蕊与雌蕊结合成合蕊柱;花粉结合成花粉块;子房下位,3心皮1室,蒴果。

第三节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

地球上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是植物长期演化的产物,较原始的植物生于水中,高等植物多生于陆地上,并沿着孢子体越来越发达、配子体越来越简化的方向进化。

被子植物由于具有发达的愉导组织、产生了花粉管并进行双受精、由心皮发育的果皮保护与传播种子,在地球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种类极为繁多。

要认识它们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它们进行系统分类,于是就提出了多个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随着植物分类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发展,已经提供了许多祈的证据支持分类系统的建立。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一、植物的起源与演化规律(自学)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

2)应用环境质量标准时,应结合环境功能区和环境保护目标进行分级。

被子植物的起源(自学)

每名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申请登记的类别不得超过2个。

(一)被子植物系统演化的两大学派

4.将环境影响价值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时首先要确定的便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型和进步类型,对此存在着两大学派的两种假说。

1,恩格勒学派(柔夷花序学派)

奥地利学者韦特斯坦(Wettstein)提出了假花学说(pseudanthiumtheory),他认为被子植物的花和裸子植物的花完全一致,每一个雄蕊和心皮分别相当于1个极端退化的雄花和雌花,因而设想被子植物来自于裸子植物的麻黄类中的弯柄麻黄(Ephedracampylopada);由于裸子植物,尤其是麻黄和买麻藤等都是以单性花为主,所以原始的被子植物也必然是单性花。

2.毛莫学派(多心皮学派)

美国植物学家柏施($essey)提出了真花学说(euanthiumtheory),他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一个简单的孢子叶穗,它是由裸子植物中早已灭绝的本内苏铁目,特别是准苏铁(伪caden}dea)具两性孢子叶的球穗花进化而来的:

准苏铁抱子叶球上的覆瓦状排列的苞片可以演变为被子植物的花被,羽状分裂或不分裂的小孢子叶可发展成雄蕊.大抱子叶发展成雌蕊(心皮),抱子叶球的轴则可以缩短成花轴。

(二)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由于有关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的知识和证据的不足,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完美的分类系统。

较为流行的4个分类系统。

1.恩格勒系统

恩格勒系统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CA.Englez)和柏兰特(K.Prantl)于1897年在《植物自然分科志》中公布的,是植物分类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

恩格勒系统是建立在假花学说的基础上的,他们认为被子植物是由裸子植物中的买麻藤目演化而来的;无花瓣、单性、木本、风媒传粉等为原始性状,而有花瓣、两性、虫媒传粉等是进化的特征;具有柔夷花序的植物如杨柳科、桦木科、胡桃科等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因为买麻藤目的单性球状花序(单性抱子叶球)极相似于杨柳科的柔夷花序,而木兰科、毛莫科等是较进化的类型;同时把单子叶植物放在双子叶植物的前面。

事实上,无论从形态上还是从解剖上看,柔夷花序类都不可能是被子植物的最原始代表,它们可能由多心皮类中的无花被类型产生,故恩格勒系统的进化线路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

恩格勒系统几经修订,在《植物分科志要》第12版(1964年)中已将单子叶植物移在双子叶植物的后面,但基本系统大纲没有多大改变,被子植物为独立的一个门,包括2纲,62目,343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