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激励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704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激励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课程激励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课程激励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新课程激励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新课程激励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激励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新课程激励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激励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激励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新课程激励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程激励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程激励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三明九中《新课程激励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研究》课题江振武林晴岚执笔

一、研究提出的背景与价值

当前,我国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甑别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教育评价体系,就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反思我国高中具体教育教学评价未能真正理解评价的意义和作用,导致教育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评价主体单一,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评价活动几乎限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

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的评价缺乏。

教学本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多边活动,教学过程的展开要以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为载体。

二是评价功能单一,我们对评价功能的理解是甄别与选拔,较少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

三是评价途径单一,教师对学生评价主要强调陈述性知识的回忆。

通过一张试卷的书面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途径,缺乏对学生情感和学生的参与情况的关注,缺乏对学生学科知识形成过程、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关注。

四是评价内容单一,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基本知识的掌握,所考察的也是简单知识的再现。

而对于思维、技能、品质、作品等对于学生具有启发性的方面没有评价。

五是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方式大多时候还是依据分数、考试、和简单的问答来实现,形式方法单一。

不重视教育评价的作用,教师关心的是自己教学方案的按计划完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被淹没在浩瀚的题海中,教学评价被当作目的与终结。

新课程激励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研究,正是处于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提出的。

我校于2006年9月开始了《高中新课程激励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研究》的研究。

成立了以分管教学的江振武副校长为该课题研究组长,以教务主任林晴岚为副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

参加实验的老师有23人,实验的学生从600多人到1200多人,通过该研究在学校层面对新课程教育评价进行改革尝试。

二、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

1.国家有关基础教育改革文献对于学生评价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都提出相关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内容,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制定评价目标时,必须以此为理论依据。

2.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评价观念作以下理解:

(1)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2)从评价对象上,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

(3)在评价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4)在评价结果上,不只是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而是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

(5)在评价内容上,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6)在评价方法上,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7)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以上理念对明确和制定评价目标,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有重要指导意义。

3.先进的国内外教育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给我们实施新课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课程实施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学生在自身的经验、信念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师生互动,而且是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

教学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教学过程应该关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由此,我们认为,新课程评价应该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是一系列评价的消极应付者,而是主动参与者。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引导学生成为自律学习者,使其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共同作用下前进。

2).后现代主义关于教育的研究。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质与必然、尊重个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鼓励教师和学生发展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破除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后现代主义为我们实施新课程评价提供了新的和更为广阔的视野。

三、课题实验的目标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这正体现了教育要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

社会需要,即党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目的和要求;家长的需要与社会需要大体一致,学生本人的需要则是满足其生理、心理的需要,比如,被赏识的需要、情感的需要、获取成功的心理需要等等。

因此,目标不仅要涉及到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更要突出学生多种能力、态度、兴趣等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

1.主动发展目标

利用评价手段,让学生获得主动发展的机会.主动发展既是一种个性教育,又是一种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认为,由于人的个体先天素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不同,学生的素质结构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

因此,实施评价过程时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重要目标,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的闪光点,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2.学习能力目标。

利用评价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愿望与兴趣,学生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3.交流与合作能力目标。

利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4.全方位发展目标

通过对学生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结果将会更客观、更丰富、更真实,使教师、学生、家长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数学的学习历程,同时也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学习的评价应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正确导向,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

因此,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基础和年龄特征出发,投其所好,使他们主动地得到发展。

3.可行性原则。

教学评价的目标要多元性,评价方法要多样性。

但它们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评价要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在保证科学性、针对性、发展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简便易行。

4.差异性原则。

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发展上是存在差异的,要求没有差异就意味着不要求发展。

我们要尊重这个差异,应该让激励发展性评价为学生自由发展创造足够的空间,实现不同的人都获得不同的发展。

5.激励性原则。

评价首先要对学生的作业或学习做出正面评定,肯定他们的学习成绩或进步,使学生的自尊和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唤起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古人云“数子之短,不如赞子一长”。

6.趣味性原则。

有效的学科学习来自于学生对学科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

学生对该学科知识或作业感兴趣,他就学得认真,做得用心;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符合学生特点,要有趣、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五、课题实验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子课题的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背景下,寻找一条适合的评价途径,真正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构建一种新的学科激励发展性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激励发展性学习评价等框架。

期望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一套具有新课程评价实践价值的评价体系。

为了认真地开展课题的实验研究,我们必须先从一些子课题开始研究,探索“评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我们确定了十一个二级子课题,每个子课题都分二步开始研究。

第一步,研究子课题“各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内容与标准”;第二步,研究子课题“各学科各模块认定量化标准方案”。

通过二级子课题的研究,探索“新课程激励发展性评价研究”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模式,让新课程激励发展性评价真正地起到“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的作用。

二)组织与任务

成立了以分管教学的江振武副校长为该课题研究组长,以教务主任林晴岚为副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

组织形式

(1)领导小组的基本任务是:

课题研究的整体规划;各研究阶段研究任务与目标的研制;研究工作的展开;研究进程的指导;成果的总结和推广。

课题研究组和上级主管机关的联络、课题组人员和时间的调配;经费与后勤保障。

(2)以相关年段相关学科教研组为基本研究小组,教研组成员为参与人。

实践组长为召集人,相关学科教研组长或副组长为指导员。

指导员的任务是:

关注课题研究的进展;协助解决研究中出现的学科专业方面的困难,组织有关教师对某些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和集体把关;组织本教研组教师对研究成果提出评价意见。

召集人的任务是:

参与领导小组工作;组织本课题小组成员开展研究工作。

做好研究记录,及时提交研究结果。

参与者任务是:

按时参加小组活动,保质保量完成小组分配任务,及时总结自己的研究心得。

(3)组成8个实践小组,各司其职,开展工作。

附:

课题组成员名单

课题组负责人:

江振武、林晴岚

语文组(1人)黄建兴化学组(1人)聂长玲

数学组(5人)召集人:

张智勇指导员:

林晴岚

参与者:

陈彬彬、黄 坚、张 雁

英语组(7人)召集人:

韩小芳

参与者:

潘秀玲、郭 丹、王雪娇、王幼妹、华玉、吴进弟

物理组(6人)召集人:

卢介平指导员:

张道聪

参与者:

翁艳琴、曹友炖、蔡晨芳、陈明霞

技术组(2人)参与者:

李 广 纪全有

主要任务

(1)各专题小组开展学习有关“高中新课程”的一系列文件。

(2)对各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内容与标准进行研制设计。

(3)科任教师根据研制设计的评价方案组织各学习领域进行阶段性评价实践。

(4)各学科各模块学分认定量化标准方案研制,召集人和科任教师根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重新修订方案。

(5)教务处对编制出的各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内容与标准的完整方案进行审核,形成学校各学习领域的学生激励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6)写出经验总结、体会和论文。

三)把课题研究当作教学研究的主心轴

学校进行了全员性的达标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活动。

通过此项活动为契机,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地参加了讲课、听课、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认真观察分析教师们的课堂评价方式方法以及课堂的效率等方面,总结了经验教训,主要有: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评价主体,不仅有老师的评价,还应该有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的时间与空间;一定要注意过程性的评价,不要只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更要观察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时候,是否积极参与谈论,是否帮助他人,是否倾听他人的发言;评价形式要多层次、多形式,应该按照学生原有的基础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中肯的评价,多给中下游学生以鼓励,使他们在原有素质基础上有所进步,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评价创造良好的环境。

(2)课堂教学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创造更多的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