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尽职守显忠诚危急时刻勇担当.docx
《恪尽职守显忠诚危急时刻勇担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恪尽职守显忠诚危急时刻勇担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恪尽职守显忠诚危急时刻勇担当
恪尽职守显忠诚危急时刻勇担当
----陕钢集团龙钢公司保卫部职工杨张健事迹材料
人物小传:
杨张健,1992年生,陕西韩城人。
陕钢集团龙钢公司保卫部员工。
生死瞬间面对失控货车五秒时间挽救了工友生命。
事迹简介:
2017年2月16日早7时40分左右,保卫部北门夜班值班人员杨张健、孙鹏飞与白班人员王涛、薛林全正在交接班时,一辆给附近洗煤厂送货的拉煤车因刹车失灵由龙钢大道从铁路涵洞冲向北门值班室,在危急关头,室外交班队员杨张健同志不顾自身安危,飞速冲进值班室,大喊一声“快跑”,室内执勤人员王涛闻声冲出值班室,在王涛同志跑出值班室约两秒钟后,失控车辆冲进了值班室,杨张健同志在惊险时刻一声吼救了工友一条命,避免了一起重大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干部职工树立了榜样。
主要事迹:
就在2017年2月16日那天,早上7点40时,在陕钢集团韩城龙钢公司北门外,一辆满载原煤的重载汽车,正沿着龙钢大道的斜坡向东行驶,在即将驶入铁路涵洞时,车辆发生异常,驾驶员察觉到刹车失灵,他试图减速,只好撞在涵洞边缘,可车体重、车速快、坡道陡斜,速度根本减不下来,反而越来越快地向着龙钢大门口冲了过去。
同一时间,警卫中队守卫杨张健上了一整晚夜班,刚刚和同事王涛、薛林全交班完毕。
目送王涛走进了值班室,薛林全去了另一侧巡逻,他准备回家,刚走出值班室五六米,就听到砰的一声闷响,只见一辆拉煤货车从铁路涵洞快速冲了出来,车轮冒着火花直奔工厂大门,情况万分紧急。
在这危急关头,看着大车行驶的方向,杨张健秒速预判车辆撞击方向正是他们的值班室,而此时他的同事还在里边值班,当时,他顾不上个人安危,立刻掉头就往值班室冲,钻过北门口设置的升降杆,踉跄着跑进值班室,大喊:
“王涛,快跑!
快!
”正在检查值班记录的王涛听到呼喊,迅速反应,快速冲出了值班室。
就在那一瞬间,拉煤货车就重重地撞了上去,钢架结构的值班室瞬间被撞毁了,被撞碎的物品四处飞溅.
看着这瞬间发生的一幕,看着被撞毁的值班室,看着被惊吓到的同事,瘫坐在地上的两个年轻人,互相安慰,想起刚刚那一幕就心有余悸。
值班室的监控完整地记录了当时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
从杨张建紧张到趔趄跑进值班室呼救,到王涛安全跑出,整个过程仅有短短的5.14秒,可就是这关键的5.14秒的行动挽救了一名同事的生命。
事后有人问杨张健:
“你当时想什么呢?
”他说:
“从国道到我们公司门口的值班室是一段下坡路,当时我看到大货车冲下来的速度非常快,距离我们的值班室又特别近。
我根本来不及多想,第一反应就是叫王涛赶快跑。
那样的场景,要是换成别人,他也会救我的。
”
这就是中国好人杨张健,在危险来临时的几秒钟,依靠本能做出了最正确的抉择。
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在那一瞬间的选择,不仅救了同事的生命,还还给了工友一个完整的家,给司机和企业减少了巨大的损失,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也谱写他不平凡的人生。
致敬词:
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你用一瞬间的选择和举动,给了工友一个完整的家,也给了自己一个完美的人生答卷。
面对厄运不退缩勇挑重担显亲情
--韩城市芝阳镇村民白稳怀事迹材料
人物小传:
白稳怀,男,1961年1月出生,陕西省韩城市芝阳镇赵峰村人。
事迹简介:
1978年,17岁的白稳怀高中毕业,毅然回村接过母亲肩上的重担,耕种田地并照顾自幼残疾的大哥和身患疾病的三哥。
1980年,大哥白有怀放牛时摔下陡坡,彻底丧失劳动力,面对身体每况愈下的大哥,白稳怀放弃了担任村里会计的工作,在家悉心照料。
1986年3月,在煤矿工作的二哥白金怀因为塌方事故早逝,留下了一双儿女。
同年10月,遭受丧子之痛的老母亲病情加重,不幸去世。
2004年7月四哥白安怀因病去世,留下患有精神疾病的四嫂和年幼的侄子,面对生活的磨难,白稳怀义无反顾挑起一大家的重担,照顾残疾的哥哥、嫂嫂、抚养年幼的侄子、侄女,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从不言弃。
主要事迹:
一个人无法选择出身,但却可以书写生命的意义。
为了照顾亲人,他从青年走到了壮年,33年来没有离开过那个别人眼中支离破碎的“家”,他用自我的牺牲和不懈的坚持书写着人间的真情。
连遭变故主动担当照顾家人
1974年,白稳怀父亲去世,那年他13岁,母亲便一人含辛茹苦照顾他们兄弟五人,日子过得异常艰辛。
1978年,年仅17岁的白稳怀高中毕业,毅然回乡接过母亲肩上的重担。
1980年,自幼残疾的大哥白有怀因放牛不慎摔下陡坡,彻底丧失了劳动力,面对身体每况愈下的大哥,白稳怀放弃了在村里担任会计的机会,在家照顾他。
人有旦夕祸福,1986年3月,在煤矿工作的二哥白金怀又因为煤矿坍塌而早逝,留下了一双儿女。
屋漏偏逢连阴雨,同年10月,年迈的母亲因无法承受丧子之痛病情加重而去世。
面对未来的生活,白稳怀有两个选择:
要么选择单过,不管一家老小,自己就可以获得自由,甚至可以过得更好;要么选择集体生活,继续照顾一家老小,挑起一大家子的重担。
白稳怀说:
“如果自己出去(干活),这家人就完了。
不能只想自己,把这个家放弃了。
”不能放弃,就为了这四个字,白稳怀毅然选择了后者,默默咬牙坚持着,继续负重前行。
2000年,四哥白安怀经人介绍娶了个精神病患者薛妙霞,2003年小侄子出生,而四哥却于2004年7月因病去世。
面对无人照看的小侄子,一个疯子嫂子,还有自己原本的一家人,白稳怀总是咬咬牙关,继续去照顾他们。
2010年大哥白有怀因恶性贫血、腿疾加重住院一个多月,这一个月却是白稳怀最难熬的时候,医院、家里、照顾小侄子三头跑,他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村里有的人说:
“稳怀,你的负担已经够重了,不行把你那个疯子嫂子送去娘家”,而白稳怀说:
“既然人家嫁到咱们家,而且生了个儿子。
送回娘家去人家未必会要,咱们也不能做那样的事”。
白稳怀就一把屎一把尿,几十年如一日,把小侄子拉扯到了高中,其中的艰辛也只有他才懂。
每天给这个疯嫂嫂送去米、面、油、菜等生活必需品,十多年来从未间断。
负重前行甘愿付出无怨无悔
村里魏玉祥老人说:
“稳怀是个文化人,也是个有担当的汉子。
媒人多次给他介绍对象,女方的结婚条件只要求单过,然而稳怀为了这家人,硬是没有答应。
这么多年,稳怀操持一家人的生活患上了股骨头坏死症,自己的行动也多有不便,稳怀这娃为家人付出了太多太多。
”说着老人的眼里闪烁着泪花。
白稳怀说:
“有时也会觉得委屈,冤枉。
但是作为一个男子汉,不能光为自己想,还要考虑到这家人怎么生活,那样的话就又觉得不委屈了。
”说起来不委屈,可患病的哥嫂加上他们幼小的儿女,五个人照顾起来真的不容易。
白稳怀说:
“最不容易的就是他们几个都有疾病,身体不好,地里没人干活,屋里也没人收拾。
”
顾着家里、忙着地里,33年的时间,白稳怀从青年变成了壮年,邻居多次给他介绍对象,可要求单过的结婚条件他一直没答应。
家庭对他来说,是心中不离不弃的责任感。
白稳怀说:
“如果我抛下亲人寻找自己的幸福,或许我可以过得很好,但是他们没有我,会活不下去的。
”白稳怀用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书写了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用坚持和执着,书写了人间最美的真情。
现在,年近六旬的白稳怀,依然在为智障的大哥,残疾的三哥,精神病的嫂子,十几岁的侄子们的生活在操劳,每天除了去地里干农活,就是在家里给他们做饭、洗碗、洗衣服,从风度翩翩的少年一直到如今的满头白发,不曾间断过,在外人看来,日子虽然过得很辛苦,可是他自己心里有点甜,因为一家人一直都在一起,虽然没有锦衣玉食,但是粗茶淡饭也能生活,“最高兴的是娃娃都已经成人了,一些事情就解决了。
自己觉得对社会也是一种贡献吧,希望每个家庭情况不好的,都不要放弃希望,这是最重要的。
”每次有帮扶干部来的时候,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面向阳光,总会春暖花开!
邻居和村民对他这样坚守一生的举动无不赞许,同时也对于这样舍弃自己一生幸福的生活感到惋惜。
白稳怀用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书写了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用坚持和执着,书写了人间最美的真情;用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让人间更温暖,更美好!
致敬辞:
你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当不幸来临时,从不逃避。
你的臂膀虽不够宽广,却为这个接连遭遇挫折的家庭撑起了一张保护网;你的身姿虽不够挺拔,却为这个家遮风挡雨;你的人生也许不完整,但却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不认输的人生,别样的风采
--陕西韩城市自强励志好人许飞事迹材料
人物小传:
许飞,男,34岁,1985年11月出生,现任韩城市正义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事迹简介:
8岁时的一场意外导致了许飞右半身瘫痪。
后来他凭着坚强、不服输的意志在努力中度过了自己的小学、初中、高中,并考入西安航空学院,在校期间他就铆足了劲,结合自身实际,自学平面设计和网页设计。
2010年,许飞在韩城市残联推荐下参加了陕西省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经过角逐,他不负众望获得了网页设计的第三名。
从2010年起,许飞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通过学习和竞赛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并先后荣获了各项荣誉。
2016年6月,许飞毅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下,创办了韩城市正义传媒有限公司。
他凭着自己掌握的网络技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网站建设、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软件设计等网络信息化服务,现在已成功服务了上百家的客户。
主要事迹:
许飞,男,34岁,1985年11月出生,现任韩城市正义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命运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自己的毅力和耐力编织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梦想,开创了自己的企业平台。
命运挫折,但他依然努力
幸福的童年止步于8岁时的一次意外,因为贪玩不慎从二三十米高的小山坡滚落,许飞的头部受到巨大撞击,导致部分颅骨碎裂,在医院里昏迷了7天,经过2次开颅手术,虽然父母从死神身边把他拉了回来,但终归还是由于左脑神经受损,造成了右半身瘫痪,留下肢体残疾的后遗症。
几个月后,出院回到家里进行康复疗养,因为右半身偏瘫,许飞的平衡能力很不好,每天坚持锻炼,从蹒跚学步起就在不断跌倒中锻炼自己的下肢行走能力,学会用左手吃饭和写字。
休学一年后,他重新回到了学校,适应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他下定决心,要和正常人一样,要比他们做得更好,即使付出再多,也无怨无悔。
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他都没有缺席过。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他度过了自己的小学、初中、高中生活,也在努力中收获着赞誉和掌声。
求学困难,但他更加勤奋
顺利通过高考,许飞考上了西安航空学院。
然而,在学校迎接新生的车上,学校招生办的一位领导看出许飞身体有缺陷,把他父亲拉到一旁,说道:
“把孩子带回去吧,自己开个打印部或小卖部也可以维持生活。
像他这种情况,即使入学,毕业了找工作也难。
”他就这样被拒之校门外,像是一场噩梦,所有的美好和希冀顷刻被打得粉碎。
那天晚上,许飞失眠了,一直没有睡意,一想起白天的情景,眼泪就止不住地往外涌出。
后来,在一个记者的帮助下,学校同意他入学。
从进入校园大门的那一刻起,他就铆足了劲,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让老师、同学另眼相看,他要比别人付出千百倍地努力。
新生军训,他没有因为身体原因而缺席;校园活动,他没有因为行动不便而拒绝参与;学生会选举,他更没有因为身体残疾而自悲和退缩。
由于从小喜欢写作,练就了一定的笔下功夫,大学两年的学生会编辑部部长工作,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此外,为了多学一技之长,从大二开始他利用课余时间上网自学平面设计和网页设计。
有时也想到了放弃,但是一想到未来的人生路,他依然默默地坚持了下来。
就业难求,但他仍不放弃
三年的大学生活很快结束了,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就是就业。
投简历、去面试,四处奔波、处处碰壁,都是无果而终。
一次,他看到了陕西省糖酒副食流通协会在招聘新闻采编人员,就投了简历,很快也收到了面试通知。
招聘方看了他写过的一些文章后说,“你的文彩很不错。
”然后又仔细打量了他后问道:
“如果让你出去见客户,单单一个握手的动作你能顺利完成不?
”他一时不知该怎么样回答。
那段时间他也迷茫过,痛苦过,甚至怀疑过,想要放弃曾经的努力和付出。
但眼前又浮现出了那个曾经在病床前撕心裂肺伤心的母亲的身影,看到了那个为了还债利用业余时间开着三轮车在风里雨里满大街跑着拉人载客的父亲的身影,决不能放弃,决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
后来,在一个同学的推荐下,他又进了一家婚庆公司,负责公司网站的运营维护。
半年后,在市残联的帮助下,他走进了韩城黑猫炭黑有限责任公司工作。
为了加倍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许飞认真完成每一项目工作,也积极参与公司各种文体活动。
在此期间,他也继续自学网络知识,提升网站建设方面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2010年9月,陕西省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举行,市残联推荐许飞到省上参加比赛,他荣获网页设计第三名。
此后,在2014年的第五届比赛中他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并获得了陕西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5年的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又获得了第七名的成绩。
艰难创业,用专业服务赢得客户
2015年8月,在韩城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扶持下,他准备创业项目资料和路演PPT。
后来,经过项目路演和专家点评,他成功入驻众创空间,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许飞注册成立“韩城市正义传媒有限公司”,入驻韩城市新兴产业示范基地,为企事业单位提网络信息化服务。
他努力钻研网络技术,外出跑业务,认真耐心地与客户沟通,以真诚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客户们的认可。
虽然很辛苦,但是满满的都是成就感,他的创业激情始终饱满。
现在,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团队,也有了全新的办公场所,业务也越来越多,已成功服务上百家企业。
有奋斗就有收获,风雨过后必定彩虹。
近年来,他先后荣获“韩城市自强模范”、“韩城市优秀青年”、“自强励志韩城好人”等荣誉称号;2019年9月陕西省残联和陕西省人社厅联合授予许飞“陕西省自强模范”荣誉称号;在2019年第六届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他又取得了第七名的成绩。
一路走来,虽然很艰辛,但是收获很多,他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事业也越来越顺利。
未来的路还很长,要面对的还很多,但许飞始终信心百倍。
因为他相信,只要不认输,努力拼搏,就会迎来自己人生的精彩。
就像许飞的日记中写到的这句话:
像残肢的雄鹰用翅膀努力翱翔在蓝天,坦然面对生活,永远心向阳光,不服输、不认输,属于自己的精彩要靠自己努力拼搏。
致敬辞:
困难没有挡住他前进的道路,严酷的现实造就了他坚初不拔的特点,他不服输、不认输,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活出自己的人生精彩。
他不仅用自己的双手自给自足,还以他的行动演绎着当代青年自强不息、别样人生的精神风貌。
心系人民,为民谋出路
--道德模范吉章娃优秀事迹材料
人物小传:
吉章娃,男,汉族,生于1950年4月,初中文化程度,现任晨钟村党委书记、陕西晨钟置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多次荣获“陕西省乡镇企业家”、“渭南市优秀共产党员”、“韩城市经济功臣”等称号。
事迹简介:
1979年,晨钟村在吉章娃的带领下,敢勇当先,以100元钱、100斤面粉和10斤食油的资本开办了甜食店,两个多月时间,甜食店盈利400元,村集体有了第一桶金。
随后,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02年,他带领村两委在全省率先进行村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组建晨钟置业集团,通过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形成了产权界定等总体方案,确定了股份量化、募股配股办法。
转型之后,他又带领集团招商引资,先后创办金塔宾馆等18家企业。
随着新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吉章娃带领下,晨钟村鼓励村民开商店、办饭馆、搞加工,从事个体私营业和第三产业,还在美好超市、国阳百货、香山商场等村办企业大量安置村民就业,使村上“人人有活干、户户有收入”。
吉章娃在担任村干部40余年的风雨兼程中,默默无私奉献在基层,兢兢业业坚守在岗位,带头创办企业、发展集体经济,截至2017年底,村私营企业发展到50多户,个体工商户达到280户,实现生产总值6.3亿元,村人均纯收入2.6万元,全民奔小康的幸福生活得以实现。
主要事迹:
90年代初期,为了解决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村民的就业和出路问题,吉章娃大胆提出为失地农民每户建起一套商业街房,并且明确制度只准出租、经营,可以继承,但不准买卖,实行有限产权,房产证统一由村保管到银行保险柜。
如今在新城区建设的600余套6万平方米的商业街房,市场总价值在2亿元以上,每年至少给村民带来2000万元的收入,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的基本生活出路问题,形成了晨钟村社会保障体系工程。
晨钟村的老百姓们把此项工程叫农民保障工程,它为全村的稳定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敢勇决策,带民奔小康
面对多年来晨钟村居民分散、设施不全、生产生活不方便的情况,吉章娃立足实际提出了建设村民小区。
2007年开始,相继建成了聿欣苑小区、晨钟佳苑小区、锦苑小区和金城家园小区,共计27栋多层和小高层楼房,近16万平方米,使全村村民都进入了小区,不但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条件,而且增加了村民的资产。
产权改革,为民谋福祉
村办企业是晨钟村集体经济的龙头,2000年,吉章娃书记带领晨钟村成功实行了产权改革,使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5年又针对产改后企业存在的行业多、企业规模小、资源共享发挥不足等问题,对企业管理体制又实行二次改革,把18个小企业划分了五个行业公司,成立了酒店旅游管理公司、建工集团、置业开发公司、商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这样进一步发挥了行业组合的优势,使企业又得到了发展。
2016年底,成功收购了银河大酒店,并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使晨钟村在经济转型发展方面跨出了一大步。
项目建设,产业促发展
2017年,在吉章娃同志的带领下,晨钟村党委果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晨钟生态园、紫云月季城、晨钟书院等一批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史圣广场等项目正在抓紧前期工作,这些项目必将对晨钟经济转型,提高村级整体实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吉章娃担任晨钟村村干部40多年来,他提出的晨钟村干部“三不准”一直坚持近三十年。
(三不准:
即“一不准向集体借款”“二不准承包本村企业”“三不准有第二职业”)因为晨钟村的发展是以集体经济为主,所有干部必须集中精力以村为家,一心一意为集体谋发展,不能三心二意。
吉章娃常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带领全村人共同富裕才是我们农村干部的奋斗目标”。
多年来,他带领晨钟村率先实行了村级规范化管理,率先在全省成功地进行了村级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率先建成了农民保障工作,并经过努力全面完成了村民小区建设。
截止2017年底,全村总产值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200元,晨钟置业集团已形成5大板块18个企业的发展格局,2017年产值和经营收入4.5亿元,实现利税5639万元,每年为村民分红500多万元。
晨钟村先后被上级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陕西省村民自治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吉章娃笃定经世济民、造福晨钟的信念,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晨钟村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创业高潮,带领村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当再次回顾晨钟村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吉章娃的敬业奉献精神也是晨钟村一部鲜活的改革创业旗帜。
护义士古墓守半生信义
--陕西韩城市诚实守信好人樊长安
人物小传:
樊长安,男,汉族,生于1948年7月,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兴华村四组村民,务农。
主要事迹:
一条新修的水泥路,从韩城市芝川镇兴华村(原堡安村)蜿蜒而出,一直延伸到“赵氏孤儿”历史故事的见证地——三义墓墓址。
今年72岁的村民樊长安对这里的一路一草一木,再熟悉不过,每隔三五天,他就沿着这条路去墓园清理杂草、打扫卫生,义务守护三义墓达51个春秋,谱写出一曲忠义守信的赞歌。
樊长安生于耕读之家,父亲是村里有名的文化人。
因为打小记性好,父亲对他的文化学习抓得很严,督促他四五岁开始背诵《国殇》《正气歌》等诗词古文,还悬臂练习楷书。
当贪玩背不出课文时,父亲就罚他跪在院子里,头上还要顶上成十斤的老砖。
正是这样的严父教子,让樊长安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也让他对文学、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生在程庄,长在少梁,西仪门外甥,葬在堡安。
”上世纪50年代,正上小学的樊长安听老师讲《赵氏孤儿》的故事,深深被程婴和公孙杵臼信守诺言、忠肝义胆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常去墓前瞻仰义士。
他常说:
“公孙舍命,程婴舍子,都是难得的义士,他们葬在堡安,也把信义的火种播撒在这里,这是我们每个村民的幸运。
”
1968年清明节,樊长安上坟扫墓,发现墓旁的枯枝杂草被火点燃,引燃坟头的迎春花,刹那间便烧了起来。
扑灭火苗后,看着不远处被半人高的荒草包围的三义墓,他产生了一丝担忧:
三义墓是“赵氏孤儿”见证地,是韩城的文物古迹,更是千古信义精神的象征,如果被无意引燃,岂不是天大的损失?
为保护三义墓,从此他便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守墓生涯,风吹不改,雨打不动。
从家里到三义墓大约二里路,从前道路崎岖,樊长安只能从沟底爬到墓园,即便这样,他每隔几天拿着麻袋、锄头等工具,为三义墓擦一擦墓碑,锄一锄杂草,捡一捡碎石砖块和垃圾等,直到前几年修了路,他才改骑自行车去。
“韩城自古便重信义,境内除了三义墓,还有多处九郎庙,纪念赵氏孤儿的传奇历史,也传承着忠义守信的伟大精神。
”
为了更好地宣传程婴、公孙杵臼守诺救孤的义举,樊长安四处收集资料。
家中一本《史记》虽已泛黄,其中《赵世家》部分被他密密麻麻做满标记。
多年来,他踏遍沟沟峁峁寻找相关文物古迹,寻访专家、乡贤,收集不为人知的史料,对照校对,再把故事讲给乡亲们听。
对三义墓和赵氏孤儿的故事细节,他如数家珍,细到墓碑立于哪一年都能一口答出。
他还根据村里老人的讲述,手绘了一幅三义古墓示意图,复印出来免费给参观的人查阅。
樊长安告诉记者,三义墓位于村东南古寨,从前这里占地十余亩,有厢房、寺庙、水井、戏台,还有和尚,上世纪40年代因故损毁,仅剩下三座墓。
“这是村里仅存的珍宝,我一定要传承守护下去。
”
樊长安常说:
“太史故里要有史记,堡安村人也要传承信义”,这种信义被他深深融进自己热爱的文史研究中。
在樊长安看来,研究史料也要讲“信”,必须经过求实考证,不能信口开河。
因村内古建遗迹众多,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樊长安从小喜欢摘抄记录村内古建筑上的文字,常带着笔和本子抄录民居砖墙门户、古戏台、看家楼、老祠堂、八字墙、五星楼等建筑上的文字,回家后通过查询史料,对这些文字的背景与内涵进行解释,有时听到别人讲文史故事也会记录,查询史料、仔细比对后,再讲给别人听。
在他家中,珍藏着许多典籍,《辞海》《辞原》《史记》《二十五史》……许多书被看得起了毛边,对书中记载的历史典故,他工整地记录在笔记本里,数十年已积累了一大箱笔记。
近年来,韩城市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对三义墓与堡安古村落颇有研究的樊长安也义务参与接待,当起文史讲解员。
只要有人参观,哪怕正在地里干活,他都会扛起农具去讲解。
多年来,累计接待百余次国内外学者、游客、媒体研学活动,向他们热情讲解赵氏孤儿及古村落的故事。
从青丝到白发,樊长安用自己的力量宣讲古村落历史文化,靠信念守护三义墓,传承着千古流芳的信义精神。
致敬辞:
你用半个世纪的光阴守住了一份文化遗产,也守住了一份道义。
春秋赵氏孤儿的忠义故事,因为你的坚守绽放出新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