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教育舆情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63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季度教育舆情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季度教育舆情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季度教育舆情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季度教育舆情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季度教育舆情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季度教育舆情分析报告.docx

《一季度教育舆情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季度教育舆情分析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季度教育舆情分析报告.docx

2015年第一季度教育舆情分析报告

——兼及山东教育舆情事件分析

张增伟王颖吕可成

基于学术视野和科学方法,全国教育舆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教舆网)对全网和定点网站如: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网易、凤凰网等主流网站新闻、新闻跟帖、微博、论坛、贴吧、博客等网络媒体监测,共总结2015年1月1日~3月31日具有一定影响、媒体和公众关注较高(典型)的教育舆情事件376起,具体内容如下。

一、一季度全国教育舆情地图

图1一季度全国教育舆情地图网络舆情的预警等级被划分为:

(1)蓝色级(Ⅳ级):

存在舆情,舆情事件量少;

(2)黄色级(Ⅲ级):

存在舆情,舆情事件量较多;

(3)橙色级(Ⅱ级):

存在舆情,舆情事件量多;(4)红色级(Ⅰ级):

存在舆情,舆情事件量很多;另外,白色表示不存在教育舆情事件。

数据来源:

全国教育舆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舆情量呈现“凹”型发展态势。

1月至3月份,舆情事件量分别有128起、113起和135起——2月份正值假期,舆情量下降,3月份正值各级各类院校开学季,舆情增量明显。

其中,全国性舆情事件38起,地方性舆情事件338起全国性舆情事件:

舆情事件内容指向各省市;地方性舆情事件:

舆情事件发生地为具体的某个省市或舆情事件内容指向具体的某个省市。

对于地方性舆情事件,各省市教育舆情事件分布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

事件多集中在华中、华东、西南和华南地区。

就各地舆情状态而言,北京、四川和浙江的舆情为橙色预警状态;广东、江苏、河南、湖北、陕西、安徽和山东的舆情处于黄色预警状态;湖南、福建、重庆等多数地区舆情处于蓝色预警状态;部分地区无典型的教育舆情。

此外,不明确指向某省市的教育舆情事件量占全国教育舆情总量的10.1%。

山东舆情量较多。

1月至3月份,山东的舆情事件量有16起,较多,处于低水平的黄色预警状态。

舆情事件主要来源渠道为门户网站(60%);多集中发生在教育管理领域(8件,占到一半),此外,学生表现和师德师风领域,分别有4起和3起。

需要指出,老师和学生是引起舆情的主要群体,而高校的管理决策和学生的特立独行是舆情产生的主要诱因。

具体如“山东大学人体标本外流”、“临沂一初中生暴打小学生要求签卖身契”事件等。

此外,就公众对舆情事件的情感表现来看,负面舆情事件10起,占62.5%,高于全国水平(46.8%)。

表1山东各地级市舆情量分布表

地市

事件量

地市

事件量

地市

事件量

济南市

8

潍坊市

1

日照市

0

青岛市

1

威海市

0

德州市

0

淄博市

0

泰安市

0

聊城市

1

枣庄市

0

莱芜市

0

滨州市

1

东营市

0

济宁市

0

菏泽市

0

烟台市

1

临沂市

1

省内不

分区域

2

二、舆情概况分析

超半数舆情事件通过新媒体首发,但纸媒(网络电子版)地位仍不可忽视。

网络教育舆情事件的传播载体主要来自纸媒(网络电子版)、电视、广播、门户网站、微博、论坛和视频。

一季度,来自新媒体(门户网站、微博、论坛和视频)的舆情事件比例(55.4%)超过一半,高于来自传统媒体(纸媒、电视和广播)的比例(44.6%)。

可以看出,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移动终端的普及,尤其是微博、论坛、贴吧、微信等社交应用的广泛使用,社会公众不仅是新闻的接受者,也是新闻的发布者,还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新媒体成为网络教育舆情事件的重要载体,有着不可避免的趋势。

但是,纸媒作为舆情事件的首发媒体占近四成(42%),地位依然不可忽视。

一方面纸媒可以通过对信息筛选进行议题设置,推动社会正能量教育事件的传播,比如对正面教育人物的报道等;另一方面纸媒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报道内容可引导舆情的发展走势,尤其需指出的是,客观、全面、具有潜在倾好性的报道,将有助于舆情事件的化解。

图2舆情来源

数据来源:

全国教育舆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舆情主要集中在学生表现、教育管理、师德师风领域。

根据事件的具体内容,教育舆情事件可分为安全事故、毕业就业、教育管理、考试招生、政策法规、师德师风、学生表现和其他八类。

一季度,不同类别的舆情事件均有发生,但超过七成(72.6%)的舆情事件发生在学生表现、教育管理和师德师风领域。

这也侧面反映出,学生和老师是引起舆情的主要群体。

具体而言,学生表现类事件,如:

“湖北美术学院大三男生食堂前‘裸征’女友”、“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被逼’跪舔厕所”等;教育管理类事件,如“山东历城区教师罢课”、“江苏沛县新华中学疑派在校生上街招生”等;师德师风类事件,如:

“江苏南通启东中学‘中国最牛博士校长’涉嫌违纪被查”、“福建南安市南广中学老师脚踩学生”等。

图3事件类型

数据来源:

全国教育舆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各地负面舆情显著。

根据网民对各个舆情事件的态度,我们将情感表现分为正面(同情、高兴、支持、赞赏、崇拜等)、负面(反对、批评、谴责、幸灾乐祸等)和中性(无明显态度表示)。

根据舆情监测结果,一季度负面教育舆情事件量突出,占比46.8%。

浙江负面舆情最多,达18起;广东其次,有16起;北京、陕西、安徽、福建、江苏、四川和山东负面舆情也较多,均超过10起。

图4负面舆情分布

数据来源:

全国教育舆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考试季“神标语”、“神考题”舆情突出。

1月份,全国各大院校普遍进入期末考试阶段,这期间一些学校出现的防止学生作弊的标语和考试考题,则成了月度热门话题。

“考试非谈情说爱请勿眉目传情”、“考试不是LOL请勿团队合作”、“亲,考试违纪,处分包邮哦”等等被贴上了“神标语”的标签;“写出翘课最多的3名同学”、“要求考生‘四选一’辨认上课的老师照片”等试题则被打上了“神考题”的烙印,这些均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无论“神标语”还是“神试题”,均可以看做是院校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管理、教务革新上的探索,虽然有些会显得突兀“奇葩”,但无一不是对学生能够获得真才实学的期望。

部分网民“接地气”的评论也显示了他们对高校此举的理解。

高考相关政策法规备受关注。

2月底3月初,各类各级别院校普遍临近第二学期开学,尤其对于高三学生而言,6月份的高考已经不远。

作为教育管理机构,从教育部到地方教育厅局,已经开始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未雨绸缪”。

2月中旬,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高校试点综合评价招生不得采用自主招生办法,奥赛、思政、体育加分最多5分等内容受到了公众广泛关注。

地方教育厅局也有相关政策法规出台,如,“北京东城区将试点高中大学连读”“安徽42万名随迁子女就学享受‘同城待遇’”“江苏自主招生试点方案出台,考生只能填报一所高校”“上海2017高考37所高校近4成专业要求考物理”等,均引起了一定范围的关注。

开学季学生权益被侵害类舆情凸显。

3月份有多起此类事件,如“广西容县容州镇第一中学学生冒雨做操领导打伞看”“辽宁盘锦高级中学收取100元感恩母校钱”“江西高安第五中学食堂无桌椅,千余学生站着就餐”“陕西希望高中学生转学提档需交8000元,校方称是潜规则”等事件。

并且,此类事件在1月至2月份也常有发生,如1月份“河南商水2000余学生被迫转学”、2月份“四川自贡20岁女孩患病身材如孩童,欲上学屡遭拒”等事件。

这些事件中,学生权益均受到一定程度的侵害,而来源无一例外均是学生所在学校欠妥的管理决策。

而舆情的产生,一方面是社会焦点问题、突发性事件、关于学生切身利益的事件,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另一方面,则是部分院校管理决策中对学生权益的轻视,甚至是忽视。

作为院校管理层,做出不利学生身心健康、有损学生权益等决策的类似事件一旦发生,舆情也将随之而至。

学生受伤害类舆情多发。

1月至3月份,校园安全事故、虐待/体罚、猥亵/性侵类等伤害学生的事件频有发生。

学生安全事故类舆情,如“广东河源心田镇中心小学23名学生感染诺如病毒”“安徽肥东某高三女生教学楼五楼坠亡”“四川泸州一女大学生凌晨走出失联,蹊跷溺亡”“重庆10岁男童教室窗台擦玻璃坠楼身亡”等事件;虐待/体罚类舆情,如“山西高平红旗小学一学生未完成作业被老师踢破下体”“福建金淘镇南光中学老师脚踩学生”“浙江灵溪第三高中教师打骂学生要求下跪”“广东小学教师因学生不听话,用激光笔晃学生眼睛”等事件;猥亵/性侵类舆情,如“山东女孩被大学老师囚禁性侵”、“安徽六旬校长涉嫌性侵女生多年”等事件。

类似事件以前均有发生过,也是教育舆情发生的一个“重灾区”,此类信息曝光必然伴随着舆情的发生。

学校管理层需在方方面面加强预防,诸如完善后勤管理、加强师生安全意识教育、师德教育等,防患于未然,减少负面舆情的产生。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引起重视。

1月至3月份,此类舆情事件分别发生5起、6起和6起,累计发生17起。

如1月份“四川盐边县渔门小学女生被老师责罚跳楼重伤”“四川成都某初三女生回家晚被责骂跳楼坠亡”等事件;2月份“江苏南通某高三男生砍掉自己左手戒网瘾”、“湖北名校博士后谎称有炸弹逼返航班”等事件;3月份“陕西凤县某初中生学习压力大喝鼠药”“浙江杭州中国计量学院某大学生因表白失败楼跳”等事件。

这些事件涵盖了小学生、高中生、研究生、甚至博士后,让人瞠目,也侧面凸显了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法制交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缺位。

这些事件虽然并非完全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但心理问题也是重要诱因,若没有有效疏导、疏通渠道,就会导致各种人格、心理上的问题,甚至承受能力差的就易做出过激、反常行为。

涉及学生的负面事件极易受到公众关注,类似事件一旦发生,舆情也将如影随形,需要引起行相关单位的警戒和重视。

全国两会教育提案受引公众热议。

每年两会,全国代表委员们都会对当下国内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建言建议,这些都对推动教育改革措施前行有着积极地意义。

今年两会,教育公平、高考改革、职业教育、大学生创业、义务教育范围、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地区及民办高校教师权益、未成年性教育等问题备受公众关注和热议。

涉经济问题事件偶有发生。

国内查处贪污腐败不仅受公众拥护,而且往往有贪腐的“老虎”或“苍蝇”揪出都会被公众关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1月至3月份发生的,如“河南郑州市勤工俭学办公室3年吃回扣67万多元”“海南一把手插手校园工程,海南教育系统揪数十名贪官”等事件。

三、一季度全国十大教育舆情

湖南大学“转学腐败”

事件概述:

1月21日,湖南大学被曝一次性接收来自湘潭大学、吉首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6所高校17名硕士研究生转入该校就读。

新闻搜索量:

4250

微博转发量:

8823评论量:

2198

微点评:

合理转学无可厚非,在社会监督已成为不可忽视力量的当下,反思类似问题,高校管理者决策要真正合理合法合乎规定,且要兼顾学生正当利益,做到严谨、客观和公正。

否则,舆情无小事,将难逃社会舆论的监督。

(图片来源:

百度图片)

高考“统一试卷”范围

事件概述:

3月8日,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全国“两会”称,高考国家统一命题试卷范围将扩大,今年,江西、山东、福建3省高考将不再自主命题,采用新课标一卷试题国家统一试卷。

明年再扩大7个,届时,全国共有25个省使用国家考试中心命题试卷。

新闻搜索量:

2514

微博转发量:

9846评论量:

3954

微点评:

高考使用统一试卷是教育行政部门推动教育公平新的尝试,但依然无法兼顾各省市、地区所有学生的利益,平衡各省之间的资源,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才是推动教育公平的关键。

(图片来源:

百度图片)(图片来源:

百度图片)

“足球改革方案”引热议

事件概述:

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将发展足球运动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其中管办分离和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