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检测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589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检测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检测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检测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检测题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利用量筒和水可以测量不规则小金属块的体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是指物体能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

B.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多,是指物体浸没在量筒时,水不能溢出量筒

C.用这种方法测小金属块的体积,要读数两次

D.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2.通过实验,得到了a、b、c三个实心体的m﹣V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A.a物质的密度最小

B.a物质的密度是c的4倍

C.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将蜡烛沿主光轴由距离透镜90cm移至120cm的过程中,发现无需移动光屏,烛焰在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

若他再将蜡烛移至距离透镜7cm处,移动光屏,则光屏上

A.没有像

B.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B.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

C.学生用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15cm,因此,无法用它来测量长度约为50厘米的课桌的宽度

D.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

5.下列估测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教室高度约为20m

B.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

C.学校里播放的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

D.让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温度约为100℃

6.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方法的是()

①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分布           ②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③串、并联电路中,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④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7.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环卫工人的工作服是通过光的反射来警示司机的

B.看到天空中的流星划过夜空落向地面,流星不是光源

C.在不同座位上都能欣赏电影《战狼II》的火爆场景,是由于光在屏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D.日环食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8.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A.湿衣服结冰

B.铁水浇铸成零件

C.河水结冰

D.雪化成水

9.如图,平面镜上方有一发光点S,SO为入射光线,如图中对于其反射光线OC的作图过程中,正确规范的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

10.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可以使用寒暑表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

C.百米赛跑时,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D.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11.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B.经过相同的路程,甲所用的时间比乙所用的时间长

C.若甲、乙相距1.92km,同时相向而行,1min相遇

D.若乙先出发4min,甲随后追乙,6min后将追上

12.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安全锤的锤头做得很尖

B.注射器针头做得很尖

C.切蛋器状有很细的钢丝

D.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轮子

13.对于密度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与体积V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

C.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后,其质量m与密度ρ都减少一半

D.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后,其质量m减少一半,密度ρ不变

三、填空题

14.小明同学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他先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当白纸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10cm时,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则小明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然后他将凸透镜调到距烛焰25cm的地方,则他观察到的像应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15.如图所示,MN是甲和乙两种介质的界面,甲、乙中有一种介质为空气,一束光从介质甲射到界面时,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根据图中的信息可判断:

反射角是________度,折射角是________度.图中表示空气的是介质______(选填“甲”或“乙”).

16.“五一”假日,小明全家外出旅游,如果汽车以7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3h,则汽车行驶的距离为______km.行驶途中,小明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都向后退,这是因为他选择了_____为参照物,以______ 为参照物,树木是静止.

17.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

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听到声音发生了变化;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可以听到清脆的铃声。

当老师用抽气机抽出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听到铃声逐渐变小。

甲实验说明了音调与_______________有关,乙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8.五一假期时,小明同学从一废弃的矿坑里捡回了一块坚硬的矿石,他利用实验室的器材测出了这块矿石的密度.测量过程中,他选用的器材有:

天平(最大称量为200g)、量筒、烧杯、杠杆、弹簧测力计(量程为0—5N)、细线、水.

(1)小明同学首先进行估测,他感觉矿石比一瓶500ml的矿泉水还沉,于是他没有直接用天平来测矿石的质量.你认为他不用天平的理由是________.

(2)小明借助杠杆来测量矿石质量,他安装好杠杆,调节杠杆平衡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

(3)小明同学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按照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读出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N,则该矿石的质量m=_______kg.(g=10N/kg)

(4)接着他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出了矿石的体积,他的做法是:

A.将矿石放入烧杯,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让矿石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取出矿石;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至达到标记位置为止.

B.在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时,他先加了100mL水,接着又取了50mL水,继续往烧杯中加,水面达到标记位置后,量筒中剩余的水如图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V=______cm3,矿石的密度ρ=_______kg/m3.

19.图()是小明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两铁圈中的________.

()当水温升到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_______

()小明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水先沸腾.水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根据数据分析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由此判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________(选填“不等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在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_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请在图()的方格纸上画出“温度--时间”关系图像_________

()该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②前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你还可以总结出的结论有: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沸腾后如果停止对水加热,水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结合上面的实验现象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________图线(选填、、、).

20.小聪同学通过学习眼睛的知识,知道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它在睫状肌的拉伸下,会变薄或变厚,会引起自身焦距的变化.于是他想探究一下“凸透镜的焦距与透镜的薄厚(指凸起程度)的具体关系?

”他找来了三个除薄厚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凸透镜1、凸透镜2和凸透镜3,且三个透镜按顺序一个比一个厚(即凸起程度一个比一个大).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

(1)在探究中除需要借助太阳光外,还需要什么器材?

(2)请你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并把所要测量的量用相应的字母表示.

(3)就步骤中所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请写出如何分析论证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21.对比“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和“测定物质密度”两个实验,它们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不同,相同之处是_______。

(前两空均选填字母:

A.实验仪器”、“

B.实验目的”、“

C.测量的物理量”或“

D.实验次数”)两个实验中都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的;(选填:

相同、不同)前者是为了 _________,后者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2.有一块花岗岩碑石,其体积是40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碑石的样品,测出它的质量为56g,然后将这块碑石样品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水面从60ml处上升到80ml处,求:

   

(1)这块碑石的密度是多少?

   

(2)这块碑石的质量是多少吨?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二、多选题

1、

2、

3、

4、

三、填空题

1、

2、

3、

4、

四、实验题

1、

2、

3、

4、

五、计算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