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564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0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三1----5得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14—33)

二、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三、发展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难点:

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五、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5以内个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因为5以内各数,再整数集合是最为简单的几个,由于数小,抽象程度低,儿童理解比较容易。

大部分儿童在入学以前对5以内的各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根据1—5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所以把1—5各数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是教学时间大大缩短。

认数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

是本册教材的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在本单元已经明显体现。

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整数的概念,分散写数字的难点,使学生认数字的时候,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书写数字,可以更好的掌握数字的写法。

注意将数和图形适当联系。

一方面,结合认数和加减法计算出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作为实物教具;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直观的反映出某些图形的特征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

学生之间对数大小的感知,数与数之间关系的发现,计算方法的选择都存在着差异。

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体现算法多元化,是本册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特点。

本单元的加减法教学中,就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特点。

六、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初入学的儿童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位置搞错(如3写成ε)。

另外,手指也不灵活,写5、2、0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就更难一些。

因此,教学生写数字要作为一个重点。

为了让学生写好0~5各数,教材中作了示范,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按照一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本教材从学习1~5开始,就注重了对学生良好的数感、符号感的培养。

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数。

例如,教材在第16页设计的一个实践活动,就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物体或数字卡片)来表示数“3”;在第17页通过富有趣味的图画让学生理解关系符号“>”、“<”、“=”两边的数的大小。

类似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2、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一方面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学习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如前面提及的4+1=5的算法中,用数的组成来计算4+1=5,是较高水平的算法,应积极引导学生将低水平的点数方式上升到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上来。

减法的计算也是如此。

3、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讲“集合”、“对应”、“统计”等名称。

4、本单元建议用10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

单位:

依汶中心小学

课题:

新授课

主备人:

王凤荣

时间:

2012、9、12

课题:

1---5的认识

参与者:

刘西贵、杜中菊

李忠秀、宋立文

集体备课

个性备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4~1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从现实中抽象出1~5各数,并能认读1~5各数。

2、通过实践反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数含义。

3、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感知1~5的数序。

4、通过各种开放性活动,加深学生对基数和数序的理解和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1、能理解基数1~5的含义。

2、能掌握数序1~5。

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1~5数字卡片、点子图、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中秋节快到了,小红到奶奶家去给奶奶送月饼,现在我们跟随小红一起到奶奶家去看一看。

出示主题情境图“农家小院”,提问:

请观察课本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数一数,各有几个?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5个可爱的数字宝宝,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板书“1~5的认识”)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1-5的认识

(1)找一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找一找图上画了什么?

各有几个?

(2)小组内说一说。

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

(3)摆一摆。

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可以怎么摆?

(学生上来演示)

(4)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

(5)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设计意图:

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摆一摆,进而从多种感官认识数字1、2、3、4、5。

让抽象的数字回归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教学顺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

用几表示?

(板书:

1)

(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

(板书:

2)(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感知“3、4、5”的来历)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

5的前面是几?

3的前面是几?

后面是几?

(全班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来的.】

 

3、教学书写

1、(教师出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师示范“1”、“2”笔顺。

(2)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4)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

4、教学4、5的写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课本第16页“做一做”

1、连一连。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

“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几个?

可以用数几表示?

然后让学生连线,连线时,最好要求学生习惯用尺画线。

2、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圈中是什么动物,然后数一数有几只就在下面的“日”子格里写几。

写数时,要坐的端正,写的认真、工整。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书写,发现好的及时鼓励。

【设计意图:

由于刚入学的儿童识字不多,所以以上练习题的出示均以图为主,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汇报学习成果式的总结,是创造性教学的最终基本环节】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12345

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教后反思:

对于1-5的书写学生都能正确的书写,但是多数学生不能在田字格中规范的进行书写,不会占格的现象尤其突出。

另外从主题图中获取信息,学生只是能够从主题图中简单的说事物,却不能与数字很好的结合起来,通过引导多数学生能够试着把数字与事物联系在一起并说一句话。

但这些都需要通过日常教学进一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2课时

单位:

依汶中心小学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李忠秀

时间:

2012、9、11

课题:

比多少

参与者:

刘西贵、杜中菊

李忠秀、宋立文

集体备课

个性备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P17-1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符号“〉”、“〈”、“=”,同时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

2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操作学具,认读“〉”、“〈”、“=”。

2、通过练习和游戏,让学生建立符号感。

3、在情景和游戏中,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学会用“〉”、“〈”、“=”,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数的大小,并能正确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示。

教学突破:

教学时,教师给学生准备相应的图片学具;三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再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然后通过学具操作,正确理解﹤、﹥、=符号的意义。

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猴子、桃香蕉、梨的数量,让学生学会运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1至5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

学具盒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1、出示1至5各数字

2指导学生学会排序

(1)报数字,让学生拿卡片:

2、5、3、1、4

(2)出示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

师:

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

有一天,猴子兄弟在花果山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

玩得可高兴了。

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摘了很多水果。

可是水果和猴子数目不一样,他们不知道怎么分,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吗?

  

(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什么?

(2)图上有几个猴子?

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子、1根香蕉,够不够?

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让学生摆出图片学具学习“〉”、“〈”、“=”。

(1)教学“=”

(2)提出要求:

请大家拿出猴子与桃子的图片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排出来,比一比谁多谁少?

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讲述当猴子和桃子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子和3个桃子数量相等。

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

教读3等于3

(1)教学“〉”

让学生操作猴子与香蕉的图片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排列比较,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大于2

让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大于,并教顺口溜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于。

教学“〈”方法同上,让学生观察小于并继续教说顺口溜一条大鱼和小鱼,小鱼在前读小于。

让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听学生回答后,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问:

(1)图中还可以用谁和谁相比较?

几大于几。

几小于几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你们说说怎么分公平?

 

三、知识运用

1、指导完成第17页的做一做第一题,以第一幅为例。

指导学生弄清题意

观察第二幅图后,提问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