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的艰苦朴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544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善洲的艰苦朴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杨善洲的艰苦朴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杨善洲的艰苦朴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杨善洲的艰苦朴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杨善洲的艰苦朴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善洲的艰苦朴素.docx

《杨善洲的艰苦朴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善洲的艰苦朴素.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善洲的艰苦朴素.docx

杨善洲的艰苦朴素

杨善洲的艰苦朴素

杨善洲的艰苦朴素

 

国家困难时期,他坚持用冷水洗脚;下乡调研,大伙吃啥他就吃啥,从不搞特殊;因为衣着太简朴,他被宾馆服务员拒之门外;十几元钱的藤编茶几,他舍不得买。

在衣服只能用火烤干的大亮山上,他总是第一个起来干活,最后一个睡下;他忧心忡忡地说,我不反对你们吃,但要注意节约,不能吃得昏天黑地……一件普通的事,一句朴素的话,杨善洲就这样不经意地叩开了我们的心扉。

走近杨善洲,走近杨善洲艰苦朴素的人生,您会更理解艰苦奋斗的含义:

它不只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问题,它更深远的意义,是为国家、为民族的根本利益和社会主义事业顽强战斗、牺牲奉献。

这是杨善洲对艰苦奋斗的理解,也是他艰苦朴素的思想根源。

还是用冷水洗脚精神

讲述人:

施甸县委宣传部退休干部孙中惠

【核心速读:

“杨书记,我去给你打一盆热水来洗洗脚。

”杨善洲摇摇头说:

“不用了,还是用冷水洗脚精神。

现在是国家困难时期,就要为国家分忧,能省一分是一分。

”】

“艰苦朴素是杨善洲老书记的一贯作风,这不仅体现在个人廉洁上,更是体现在了为国家节约上。

吃完饭,他硬是按规定将粮票与钱交给大队会计,对大家的劝阻,他还是那句话“我不能搞特殊!

那种茶几太贵,不买了!

讲述人:

腾冲县委办副主任退休干部张绍清(85岁)

【核心速读:

坐在车上,我细细打量这个保山地区最大的官:

面色黝黑,戴着一顶帽沿被汗水浸得油亮的毛呢帽子,穿着一套洗得发白的蓝布中山装。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我真想不到眼前这个朴素得像个老农民的人会是中共保山地委书记。

我是施甸人,从1953年4月到腾冲工作到退休,20多年,我和杨善洲老书记虽然只有过几次接触,但我对他印象十分深刻。

第一次接触他大概是1979年左右。

那时候交通不发达,从施甸到腾冲要先坐3个小时的车到保山,再由保山转车,一整天才到腾冲,每天只发两班客车。

那天我没有赶上客车,就在施甸供销社门口搭车,正好遇到了杨书记来施甸调研后要回保山,我便搭他的车去保山。

坐在车上,我细细打量这个保山地区最大的官:

面色黝黑,戴着一顶帽沿被汗水浸得油亮的毛呢帽子,穿着一套洗得发白的蓝布中山装,不说话,大多数时候低着头,似乎在沉思着什么,时不时从口袋里掏出笔记本看一看,又陷入沉思。

说真的,如果不是我预先知道他就是杨善洲,我真想不到眼前这个朴素得像个老农民的人会是中共保山地委书记。

下车时,他轻声地说:

“小心点儿,慢慢走。

”我激动得连声说:

“谢谢你,杨书记。

后来,我又和他坐过几次车,渐渐地,我们也就熟悉了。

1982年,杨善洲到腾冲开会。

头天晚饭时,他告诉我:

“我觉得藤编茶几很好看,几年前就想买了,一直没有买,你帮我订一张。

第二天一大早,他急急地来找我:

“老张,那种茶几还是不买了。

“书记,我已经订好了,那茶几做工精致、式样美观大方,他们一会儿就送过来。

“不行不行,太贵了,不买了!

“不贵,才十多块钱,要不,这钱我来出。

”我固执地说。

“谁出钱我都不要!

在他的执拗下,我只好退掉了茶几。

他不喜欢前呼后拥,但喜欢到农村下乡。

看到群众挖地,他就举起锄头跟他们干一会儿;看到群众在插秧,他就卷起袖子,挽起裤腿和他们栽几行;看到石匠在做工,他也就拿起錾子、铁锤敲打起来……他常说:

“天下是打出来的,就是要苦要干。

他长得像书记

讲述人:

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习超

【核心速读:

面对乡干部的误认,杨善洲大度地说:

“没事没事,他确实长得更像书记。

等以后出席什么仪式之类的场合,可以安排他去参加。

”】

杨善洲在任保山地委书记期间,他有一个驾驶员,姓陈,长得仪表堂堂,又很注意外在形象,穿西装,皮鞋擦得亮亮的。

有一次,老书记带着我和小陈去下乡。

车子到了半路,老书记就下车步行,小陈只好把车停在路边。

我们便陪着他一起走,一路走一路察看包谷长势。

到了乡政府,乡干部都不认识善洲老书记,看着一脸汗水衣着简朴的老书记,又看看气宇轩昂的小陈,便一窝蜂的跑上来。

紧紧地握住小陈的手说:

“书记您好!

您辛苦了!

事情来得太突然,小陈的脸便“唰”地一下子由白变红,又由红变白。

我们在后面就笑了,急忙上去解围:

“他不是书记,书记是这一位。

”看着风尘仆仆的杨善洲,大家都有点不好意思地笑起来了。

杨善洲大度地摆摆手:

“没事没事,他确实长得更像书记。

等以后出席什么仪式之类的场合,可以安排他去参加。

听了杨书记的话,小陈那忐忑不安的心才平静下来。

这门你不能进

讲述人:

施甸县文化馆退休干部程荣芳(75岁)

【核心速读:

上省城开会,杨善洲也是头戴遮阳帽,身穿灰色中山装,脚穿解放牌胶鞋,手提一个很旧的公文包。

因为这装束,还闹出不少趣闻。

1956年,金秋时节,时任保山县县委副书记杨善洲到姚关调研,在清平洞前的草坪上站着作报告,主题是农村秋收秋种,听众是姚关境内的小学教员。

他头戴遮阳帽,身穿灰色的卡叽布中山装,脚穿草鞋,大约讲了两个小时,声音宏亮,语言朴实,有条理有层次,情真意切,句句掷地有声。

初识杨善洲,他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在后来数十年岁月中,交往频繁,其人其事在我心中永驻。

他历任区、县、地委领导,无论职务多高,仍是乡音未改,装束依旧。

在任保山地委书记期间,即使上省城开会,他也是头戴遮阳帽,身穿灰色中山装,脚穿解放牌胶鞋,手提一个很旧的公文包。

那模样,就像一个普通的农民。

有一次,杨善洲到省城参加地州市委书记会议,地点在昆明荷花池宾馆。

上午听省委书记做报告,散会后,杨善洲捷足先登,准备到小餐厅吃午饭,其他地州委书记尚未来到。

一个年轻服务员看着一身农民打扮的杨善洲,对他说:

“同志,对不起,这门你不能进,这是地州市委书记用的,请你到外面用餐。

他爽快地对服务员说:

“打我一份饭吧!

服务员很快端出一大碗饭菜,交给杨善洲。

他端着大碗坐在一个不起眼的桌旁吃起来。

各地州市领导陆续就坐,唯独不见杨善洲,有位书记连喊两遍:

“保山杨善洲,来没来?

他大声说:

“我吃着饭啦!

服务员听在耳里看在眼里,心急火燎地向杨善洲赔礼道歉:

“对不起,请见谅!

“没关系,哪里吃都一样。

”杨善洲说。

吃过午饭,他前往百货大楼给家人选购物品。

会前准时赶回宾馆开会。

刚到门口,门卫很有礼貌的问:

“同志,你要进宾馆做什么?

“开会!

”杨善洲神态自若。

门卫眼看这人不像开会的地市委领导,便说:

“同志,这门你不能进。

“好,那我就在外边树下乘乘凉。

”杨善洲说。

会议开始了,唯独杨善洲未到。

这时有位地委书记知道他的性格,估计又出了点小插曲,便自告奋勇去外边看一看。

果不出所料,杨善洲一人独坐树下,身边放着个旧公文包,正悠闲地用遮阳帽扇风纳凉。

“杨书记,大伙等你开会,你倒清闲自在,在这乘凉!

林场创业艰难多

讲述人:

施甸善洲林场(原大亮山林场)第一任场长蒋从德

【核心速读:

由于雨水多湿度大,在大亮山上衣服洗了根本不会干,只能用火烤,白衣服不长时间就变成黄的了。

当时我就住在老书记的隔壁,每天晚上12点之前没有睡下过,每天早上他都是第一个起床】

老书记有着“70岁的老人,30岁的心脏,50年代的干劲,红军般的古朴”。

大亮山林场是在老书记的亲自策划、筹备和亲自率领下创办的,省、地、县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

1988年3月8日,在老书记和施甸县林业局杨光璧局长的带领下,第一批林场职工跟着马帮步行十多公里的羊肠小道到了大亮山。

当天下午到达大坪子安营扎寨,有的找柴,砍树枝搭窝棚,有的烧火做饭,在大亮山度过了难以忘怀的第一夜。

第二天老书记就带领大家铲草皮、烧荒,开挖育苗地。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在雨季来临前,采用“低成本、高成活”的百日苗技术培育出了造林用苗,为一年一万亩育林任务创造了条件。

老书记虽然是大领导,但没有半点官架子。

林场的快速发展,与老书记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艰苦奋斗分不开。

大亮山海拔2618米,属于高寒山区,夏秋季节的晴天景色宜人,适宜观光休闲,但是长期在那里工作和生活就很艰苦了。

由于雨水多湿度大,衣服洗了根本不会干,只能用火烤,所以衣服都是火烟味,白衣服不长时间就变成黄的了。

衣服通常不是穿烂,而是被糟烂。

当时我就住在他的隔壁,每天晚上12点之前没有睡下过,白天收集到的问题,老书记都跟我们商量,共同研究。

年轻人睡眠好,早上起不来,可老书记每天都是第一个起床,带领大家一直干到太阳落。

他亲自动手搭建绿叶子帐篷,和职工打成一片,深入每一块造林地。

由于造林面积规模大,当时缺乏技术资料、图纸、仪器设备,是老书记带着职工拿着皮尺,按照坡地改平的方法,一亩一亩丈量出来的。

第一年的造林基本完成后,1989年开始着手修建公路,他亲自用借来的水平仪进行测量,换算了土石方,当年就修通了14公里的林区公路。

为了维护公路,老书记将维修责任分摊落实到全场十五六个人,从雨季到冬季,老书记都在为修这条路起早摸黑。

在修公路时,由于没有专项资金,工价很低,每个土方仅有3角钱,工钱连伙食费都不够,有的民工坚持不住,逃跑的也有。

当时群众有些想法,老书记就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进行沟通协调,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很快就使林场发展走上了正轨。

不能吃得昏天黑地

讲述人:

原龙陵县土地局局长张忠贤

曾在龙陵、保山地震办工作的赵铪

张忠贤:

有一次老书记在公社食堂吃饭,当时8个人,食堂准备了8碗菜,他要求抬走4碗,不抬走就不吃饭。

赵铪:

杨书记退休之后曾在一次报告中说:

现在吃喝风非常严重,我不反对你们吃,但是要注意节约,不能像现在这样吃得昏天黑地,什么都不管,什么钱都敢吃,甚至有些单位把专款都吃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