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高中化学结题报告3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5377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高中化学结题报告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名校高中化学结题报告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名校高中化学结题报告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名校高中化学结题报告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名校高中化学结题报告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校高中化学结题报告30.docx

《名校高中化学结题报告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高中化学结题报告30.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校高中化学结题报告30.docx

名校高中化学结题报告30

项目类别

重点

编号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评审书

2009年度第8期

 

课题名称:

《新课程下应用创新实验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李胜荣周炳兴

所在单位: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申报日期:

2009年5月12日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二九年制

 

 

填写说明

1、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立项课题均填写此表。

2、“项目类别”分为“重点”、“立项”两类。

“项目类别”和“编号”由省教研室统一填写,申报人不填写。

3、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钢笔认真准确地填写。

4.《申报、评审书》和相关活页打印或复印时一律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按相关规定报送。

《申报、评审书》一式3份,相关活页一式3份。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

姓名

李胜荣

周炳兴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

1963.12

1962.3

行政职务

教研组长

教务主任

专业技

术职称

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专长

教学研究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理学学士

工作单位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固定电话

手机(必填)

通讯地址

丹阳市新民西路138号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

的分工情况

王国树

中学高级教师

(江苏省化学教研员)

江苏省教研室

教学研究

特邀专家

李霖

教授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省丹中校长)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教学研究

特邀专家

王移风

中学高级教师(镇江市骨干教师、省丹中副校长)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教学研究

重要骨干

姚建军

中学高级教师(镇江市化学教研员、镇江市学科带头人)

镇江市教研室

教学研究

重要骨干

许国霞

中学高级教师

(镇江市科技骨干)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教学研究

重要骨干

殷菊香

中学高级教师

(镇江市骨干教师)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教学研究

重要骨干

周光玉

中学高级教师

(镇江市骨干教师)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教学研究

重要骨干

朱建兵

中学高级教师

(镇江市骨干教师)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教学研究

重要骨干

刘其凯

中学一级教师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教学研究

重要骨干

谢丹敏

中学一级教师

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教学研究

重要骨干

附:

各核心成员在课题组中的具体分工

(1)王国树、李霖:

特聘学科指导专家 , 提供专业和学术支持。

(2)李胜荣、周炳兴:

负责课题设计、组织实验实施,进行阶段性分析和总结,做好整个课题的全面总结工作。

(3)许国霞、朱建兵、姚建军、谢丹敏:

负责研究高中化学实验内容的发展趋势。

(4)殷菊香、刘其凯、王移风、周光玉:

负责研究探索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及实验教学功能的再认识。

课题主持人(2004年—2008年期间)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1、主持省级课题《关于开展绿色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并于2008年11月20日结题。

该课题属于江苏省2001年第四期重点课题。

2、主持镇江市级课题《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行动研究》并于2007年1月9日结题。

3、主持省级子课题《数字资源与高中化学的整合应用》并于2006年4月结题。

4、主持省级子课题《新课程理念对化学课堂教学文化影响的研究》并于2007年11月21日开始实施。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论文或著作名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日期

《氢、氯混合气光照实验的改进》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核心期刊)

2006.7

《对课本实验“用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质疑与改进》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核心期刊)

2007年第12期

《新课程环境下高一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再思考》

《南京师大学报》

2007年第30卷

《“同分异构体”概念、类型和推算》

《高中数理化》

2008年第12期

《人教版“电解污水实验”若干问题探究》

《化学教学》

(核心期刊)

2009年第4期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和测定》

《化学教与学》

2007年第20期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鉴别和鉴定》

《新高考》

2006.3

主编《高考大练兵(高考一轮)》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3

主编《非常高考2008(高考二轮)》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0

主编《考前一个月(高考三轮)》

沈阳出版社

2008.2

主编《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过关冲刺》(小高考一轮)》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0

主编《非常讲解:

有机化学基础》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4

主编《中学1+1:

有机化学基础》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6

二、课题设计论证(限8000字内,可附页)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弱化化学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

最能营造互动氛围的手段首推实验。

《新课标》对实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实验手段来探究已摆在了首要位置,变“听化学、看化学、练化学”为“看化学、做化学、用化学”。

遗憾的是,为了赶进度,不论初中还是高中,都普遍存在弱化化学实验的现象。

上公开课时,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创新实验,一个接一个,互动场面激动人心,但平时就不同了,能不做则不做,有的就用视频录像或flash动画代替课本实验,要知道再生动的录像或动画,也不如亲自做一下实验让人印象深刻、兴趣盎然啊!

究其原因,有下列几点:

①学校班级多,完成一个学生实验的周期过长,而教学任务重(有五本新教材要讲)、课时少,一般教师舍不得费这个时间。

②学校实验员缺乏。

如有些学校只有一个实验员,有些学校反聘退休教师当实验员,甚至有些学校没有专职实验员,要准备的相应的学生实验太多,人手严重不足。

③不做实验并不影响高考成绩。

实验的实际操作能力在高考考查中无法很好地体现出来。

如做实验的学生实验试题不一定能考好,不做实验的学生实验试题不一定考得差。

所以很多学校学校仍存在将“做实验”变为“讲实验”、“背实验”、“画实验”,要考的实验做,不考的实验不做的现象(如选做实验、家庭实验等)。

使化学实验教学被扭曲,造成学生无操作、无观察,因而对实验过程、实验技能训练等无法涉及,导致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完全不能发挥能动性和主动性。

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做实验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奢侈”,实验教学完全被老师“画实验”、“写实验”,学生“记实验”取代,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被扼杀。

(2)教材中的某些实验存在缺陷

如现象不明显、反应耗时、对环境有污染等。

需要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更新观念,不仅要做实验,而且要进行实验创新,让实验在课堂的上空大放异彩!

现在选修化学的学生是那么的少,化学要学的东西又是那么的多,学生不喜欢化学已是普遍现象,教师吃尽辛苦不讨好甚至已经面临没有书教的危机已是基本事实。

怎样充满自信走进课堂、让学生、家长和学校满意和放心呢?

一是研读课标,明确要求,二是分析试卷,心中有数,三是分析教材,用好教材,四是让学生喜欢化学。

第四点最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振实验教学,让学生喜欢化学!

(3)新一轮课改呼唤重振实验教学

三年的课改,实验区的老师们在摸索中前进,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存在着教师“重讲授,轻实验”的偏向,演示实验“完任务”,分组实验“走过场”,教师在黑板上“画实验”,学生在教室里“背实验”,学生高分低能——笔试分数高,观察能力差、动手操作能力差、探究创新能力更差。

如今这种现象慢慢的变少了,但也带来了新的困惑。

课本的实验及课外的家庭小实验有一部分,学生在探究中不能真正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的乐趣,觉得没有必要去探究,实验做起来乏味。

这就需要教师去改进实验和创新实验,增强探究实验的乐趣,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有些实验按照书本的探究也只是停留在为了掌握书本知识的探究,化学实验局限于书本,缺乏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抑制。

重振实验教学,不仅为现在,更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研究如何去改进实验和创新实验让学生能更好的发展将是新一轮课改的需要。

2、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主要研究课本实验的创新设计以及创新实验对课堂教学的优化、增效作用。

我校使用的是苏教版新教材,新教材中穿插了很多实验,探究味浓,逐一设置探究情景,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比较到位。

我们不仅要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让实验走进化学课堂,更要对课本实验进行创新设计,以教师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

3、课题的核心概念

(1)创新实验可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化学教学中无论怎样强调实验都不过分,素质教育更是如此,实验教学的功能是其它教学手段代替不了的。

在实验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绪、意志、毅力和个性等品质。

采用创新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这是提高学生化学素质的有效方法。

实验教学的创新是化学教学改革中永恒的主题。

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能提供积极的情绪体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被实验现象所吸引,会产生对实验结果的期待,有时还会产生认知冲突,会引起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兴趣。

②加深对化学学科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听到学生抱怨化学内用太多记不住,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感到化学很难学。

实验具有直观、能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参与学习的特点,所以学生对做过的实验记得比较牢。

③培养观察、推理、思维等多方面能力。

实验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把每次实验的作用积累起来,学生能力就能得到较大发展。

(2)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实验创新,训练创新能力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即使在由经验化学向理论化学发展的今天,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

它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而且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创新实验是指实验设计能够匠心独运,突破陈规旧框,从而表现出新颖、独特、巧妙之处,折射出设计者的新观点、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思路等。

一个成功的创新实验设计能够反映出别出心裁的独特构思,同时也必须四项基本原则:

①科学性:

科学性是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首要原则。

它是指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应该正确。

②安全性:

实验创新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

如果必须使用,应在方案中详细写明注意事项,以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③可行性:

实验创新设计应切实可行,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验仪器、试剂及方法不一定拘泥于课本上介绍的,重在实效。

④简约性:

实验创新设计尽可能简单易行,应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教学方式,无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当化学实验教学采取探究式、创新式的方式进行时,化学实验的创造性便会充分的显示出来。

学生运用以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实验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的每一个设想或方案,对实验的某些环节、步骤作出的每一点改进,设计出的每一种实验装置,所有这些对学生而言都可以称为创新,都是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本身应该富有创新精神,不断改进实验,使实验更合理,效果更明显,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去影响学生,起表率作用,让学生从中学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及述评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尽管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其科学水平总的看来仍不够高,在研究的方法、观念、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除了研究具体的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即还需要研究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和体系、方法和组织等等。

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的实验研究是:

设计或改进教材上的实验仪器、装置,以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一个新的实验,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探索反应机理,使实验的设计或改进能做到有的放矢……而对更广义的实验研究课题却少有人问津,如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等。

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教学改革的大气候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新课程标准将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其注重学习的结果,重视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掌握。

在“课程标准”中倡导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

(2)实践价值

在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对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要有更全面而深入的再认识。

著名的化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戴安邦教授指出“上好化学实验课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即素质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

”“因为学生在化学实验的作业中,不仅学到第一手化学知识和动手技术,更受到科学方法和思维的训练,还得到科学精神和品德的培养。

”化学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好的教学活动形式,因为化学实验教学既能产生一个引人注意的问题,又能提供种种感性材料,这就足以引发学生的认真观察和积极的思维。

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做本质分析,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个引导上升的过程,就是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是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把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的过程;也是经过科学的抽象,形成概念、作出判断和推理、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过程。

从心理学方面分析,化学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很容易使学生的大脑思维紧张地活动起来,产生各种想象、假设和推理。

这就有利于教师有选择地给予积极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创造性思维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操作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指导思想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指出: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

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突出化学学科特征,加强实验教学,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是我们永恒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2、研究目标

(1)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再认识

(2)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3)研究初中化学实验内容的发展趋势

① 实验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

② 实验仪器与设施的现代化

③ 重视实验安全、开发绿色实验

④ 推广微型化学实验

⑤ 实验趣味化

⑥ 实验准备的科学化与简约化

3、研究内容

(1)优化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流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

(2)改部分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将教材中的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3)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设计,使实验探究具有更强的可行性和简捷性。

对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仪器、药品或实验过程、实验原理进行完善和创新。

(4)改部分学生分组实验为开放性实验。

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重做分组实验,或者增做、选做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还可以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以及自然现象等自行设计实验,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富有创造性。

(5)改家庭小实验为活动课实验。

在活动课时间,选做教材中的一些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6)做好补充实验。

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7)指导学生搞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撰写小论文。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精神及科学的学习方法。

4、研究重点

对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出现的每个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并用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激发学生创新激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1)了解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三维学习目标、编写思路、教学建议、疑难解析和实验指导

(2)认识创新实验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在课堂教学、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

(3)收集报刊杂志中有关新教材的各种创新实验素材

(4)制定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创新实验进课堂的方案和计划

(5)采集优秀教学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撰写高质量教学论文。

2、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3年(2009年2月——20012年2月),分为3个阶段实施:

(1)研究的准备阶段(2009年2月——2010年2月):

通过调查研究,充分酝酿和讨论,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培训研究教师;邀请相关领导和老师进行开题论证,并报市、区、省教研部门审批立项。

  

(2)主体实验阶段(2010年3月-20011年2月):

按照研究方案和年度研究计划组织教师开展研究和实践。

实验教师均要写出2至3个教材实验的改进方案和1至2篇有关实验教改的经验论文,上2节以上区级实验教学公开课,设计2个实验教学课案。

每年开展一次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竞赛活动,课题组定期交流、总结、分析,形成合力。

并将优秀论文和优秀实验教学教案推荐到有关刊物发表。

 

(3)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3月——2012年2月):

对研究过程的材料进行分析,写出研究报告、结题,接受上级教研部门的评审验收。

附:

课题具体实施步骤一览表

时间

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阶段性工作指标

2009.2~2009.7

1、介绍常用仪器的使用原理和注意事项

2、加强基础实验操作的训练

1、培养较强的观察、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能较熟练地完成常规实验操作

3、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教案及评价、阶段总结等

2009.9~2010.2

1、加强基础和能力实验的操作

2、增加边讲边实验的课堂教学

1、提高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掌握自主实验的方法技巧

3、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教案及评价、阶段总结等

2010.3~2010.7

1、加强定量实验的研究

2、渗透绿色化学意识

1、培养较强的计算、动手和分析能力

2、能将绿色化学意识运用具体实验中

3、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教案及评价、阶段总结等

2010.9~2011.2

1、加强自主合作实验

2、增强自主探索能力

1、能科学自主设计实验

2、突出节省、简便、高效、无污染的绿色特色

3、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教案及评价、阶段总结等

2011.3~2011.7

1、加强综合设计实验

2、研究生活生产实例

1、有综合设计、分析、研究实验的能力

2、了解所学化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教案及评价、阶段总结等

2011.9~2012.2

1、对前几个阶段材料进行汇总

2、对汇总的资料进行分类和分析

1、将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教案及评价、课题总结整理成册

2、总结出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材料

3、阐明自己鲜明独到的见解

3、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法。

按照“研究方案→实验操作→分析小结”的程序,循环往复,螺旋递进,直至达到研究目标。

(2)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与学习测量等方法,全面了解、分析理化学学科的实验课教学情况,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指导。

(3)文献研究法。

对省内外有关实验教学的教研教改成果进行广泛搜集,深入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4)教学行动研究法。

实验教师根据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展开研究,课题组定期组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某个实验的改进、优化实验教学流程等交换看法,互相启发,互相提高。

注重课堂

生成的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5)点面结合法。

依据本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课题组的安排开展实验。

与此同时,课题组及时总结化学实验改进和创新的经验,协同攻关,并将成功的实验改进经验在全区推广。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

(2)上好化学实验课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即素质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

(3)利用化学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4)重视创新实验的研究,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是实现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捷径。

2、创新之处

(1)在课时少、任务重、班级多的现实背景下,继续重视实验教学,探索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新课程教学模式。

(2)让创新实验进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浓厚兴趣,更可以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

新教材中创新实验进课堂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课题计划

2009年6月

王国树、李霖

李胜荣、周炳兴

新教材中实验问题疑难解析

专著

2009年2月

姚建军、谢丹敏

报刊杂志中有关新教材的创新实验素材

调查报告

2010年9月

许国霞、王移风

实验教师优秀实验教案选

案例集

2012年7月

刘其凯、周光玉

课内外学生活动剪影

多媒体光盘

2012年7月

朱建兵

最终成果(限3项)

实验教师优秀实验教案选

案例集

2012年7月

刘其凯、周光玉

实验教师优秀论文选编

课内外学生活动剪影

学术论文

多媒体光盘

2012年7月

殷菊香

课题研究总体报告

研究报告

2012年7月

王国树、李霖

李胜荣、周炳兴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

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

课题组核心成员系从事多年化学教学及研究工作的江苏省教授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镇江市科技骨干、镇江市学科带头人、镇江市骨干教师,形成了教研员——中学骨干教师的合理而强大研究队伍,其中有5名教师近年来曾赴英国、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进行学术访问或高级学者研修。

对发达国家的理科改革与现状有着较深入的了解和亲身体验。

近年来都参与了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各级教学与科研活动,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他们参与的各级研究和应用性工作,取得的经验与成果为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