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52188.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530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5218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5218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5218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5218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5218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52188.docx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5218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52188.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52188.docx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52188

安徽师范大学

AnhuiNormalUniversity

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

GraduatethesisforAdultEducation

 

 

论文题目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作者姓名

刘传勇

学号

156********037

所在院系

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

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级

15淮南数学

层次

本科

完成时间

2016年12月10日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年级:

15淮南数学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

**************姓名:

刘传勇

内容摘要: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不管课程改革怎么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应是教师不变的追求.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一些教师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质量,这给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危害到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所在.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爱往往从兴趣开始的,如果学生能够有兴趣的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愉悦,体验成功,那么他就会坚持不懈,继续学习,直到成功。

因而对中学教师来说,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首先应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效率的保证。

关键词:

中学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课堂效率的提高

 

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

“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其实许多科学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

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而且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因此,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生的兴趣的激发。

1、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数学存在着明显的分化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下面几点:

1.1对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在调查中,对数学学习有兴趣的占40.6%;其中直接兴趣的占11.2%,间接兴趣的占20.5%;原来不感兴趣的后因为老师的原因从而产生兴趣的占8.9%。

在数学的学习中原来感兴趣的但后来兴趣减退的占了30.3%。

从中还发现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顺序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1.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学生对前面的知识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产生分化。

1.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大概就是这三个方面的原因,但是最主要也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数学学习兴趣。

2、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减少学习分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上面的调查发现了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很多因素,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

"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但是怎样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减少学习分化呢?

我有下面一些想法:

2.1明确数学学习目的,启发兴趣和自觉性

现在是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适应社会,每一个人都必须加强学习,活到老要学到老。

中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代,中学生更应该刻苦学习,掌握真才学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国家有用人才,不被时代淘汰。

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及重要性,从而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兴趣,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自觉性。

2.2调控课堂,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

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势必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

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2.2.1新颖的课堂导入技巧,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激活,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心求通、口欲言”时才去启发。

教师应该积极创造这种“愤”和“悱”的情境。

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言语提示的方式,即由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借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学习。

另一种是活动的方式,即让学生参加一些活动而产生问题。

比如从课外活动、实验活动、实践活动等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到有趣而又难以回答,学生从而产生了进一步了解有关知识的要求。

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面面垂直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墙角,再提出“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的关系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这样学生颇感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讨论、交流,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总之,尽可能排除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学习知识的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2.2.2课堂教学方法多元互补,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量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传授和接受,忽视探究和体验。

长期的被动灌注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思维、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

久之,必然对被动接受知识产生厌倦,缺乏兴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方法,是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模式,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自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根据教学内容、课型设计的变化,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兼用”,多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

教学方法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和充分。

2.2.3课堂要把握难度,层次分明

把握教学难度,设置合适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目标越具体,兴趣越浓厚,合适的学习目标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能使学生建立信心,提高兴趣。

当然学习目标的设置还应该稍高于已有的学习水平,使他们产生适当的内部紧张状态,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标太高”或者“目标太低”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样在把握难度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又要分不同的层次要求,对优等生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对中等生加强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暂差生”加强三基训练,使其跟上学习进度。

在课堂上,关注学生要多于关注教材,教育是一种关注,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2.4探究知识,亲自动手,合作交流,诱发兴趣

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并善于发表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让他们在学习中实际操作,体验感受,相互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则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动手操作,再加上他们之间的相互探讨,合作交流,能使他们养成学中有乐,学中有趣,乐而好学的习惯,从而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可先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板拿出来,再让他们把纸板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贴在一起,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

教师可接着说:

“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发现了一条很重要的规律,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接着,再去探讨这一规律的证明方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拼法出发,去发现如何添加辅助线。

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发现总结规律,进一步探讨添加辅助线和证明过程,其中还体会到了辅助线的来历和作用,因而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更深,学习效果更好。

2.2.5实践应用,联系生活,再现情境,妙趣横生

设计富有情趣的应用实践活动,是不断增加和延长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因此,在教学中,要使应用实践活动再现生活情境,以丰富多彩而又喜闻乐见的内容,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增无减,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学生在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后,可设计这样一个实践应用题目:

回忆一下你家中爸爸、妈妈和你一周来分别做家务的总时间,将你获得的结果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对此结果你有何想法?

要解答这个问题,学生要经历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所获得的结果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既考查了学生是否掌握了统计的有关知识,又体现统计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学生还能体会到父母的辛劳,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为父母分忧,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这种富有生活情趣的实践活动的设计,再现了生活情境,引发了学生兴趣,考查了学生的知识应用,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6教学中运用竞争方式,赛活课堂,激发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学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要求学生必须学会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

”要“激励”、“鼓舞”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可以提倡竞争学习方式,以竞争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学习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竞争学习小组中,可以相互帮助,及时反馈信息,有利于差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差生稳步前进,并在前进中提高自信心;有助于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的长久热情。

教师需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创造一系列小组学习的活动,使学生互助学习,这样对优生的学习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首先,有助于优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其次,有助于增强优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的调节能力;最后,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增强自我价值和自尊心;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

赛活,就是运用多样的竞赛形式,构建一种使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的课堂竞赛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2.2.7课外延伸:

课外兴趣小组,趣味实践活动,激发情趣

有老师曾经说过:

“课堂是加油站,而不是终点站。

”学生在课堂学到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目的使驶向社会,向课外延伸。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课外趣味题的兴趣很大,但是有些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多,感到学而无用。

所以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增强学习兴趣。

也可以试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利用各种有利的合适的时机,开展社会实践,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带着问题学习。

布鲁纳也曾说过: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没有数学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因此课外延伸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广的知识的机会,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2.2.8充分展示数学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图形具有对称美、形态美;数学表达式具有简洁美、有序美,和谐美;数学思维具有清晰、构思巧妙、灵活等独特的美;每一个数学定理,每一个数学公式,每一种数学方法,都蕴藏着无穷的妙,无穷的美。

数学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教师的每一语言、动作和表情,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全方位的展示数学的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美,享受数学的美。

如,在讲授对称美时就可以,采用动画呈现:

在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王国,有漂亮的蝴蝶,可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