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5112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学案新人教必修

荷塘月色

第一课时

【温馨提示】

月下,秉一支心烛,驻足荷塘,静观游鱼拨动水的涟漪,轻闻荷花细瓣上的幽香,聆听小草休憩时的呼吸,还有那里星月的私语……就在这月下,赏玩花间,徘徊池上,看点点流萤,数丝丝落蕊,别有风情。

关于“荷”的诗文,你知道多少呢?

1、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咏荷名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论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芙蓉好颜色,可惜不禁霜。

--------于谦《秋意》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著名的诗集有《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1948年病逝于北京。

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背景资料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

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作者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

【自主学习】

1、正字音

煤屑()蓊蓊郁郁()踱步()袅娜()

倩影()鷁首()梵阿玲()羞涩()

弥望()袅娜()媛女()裙裾()

消弭()枭雄()令嫒()倨傲()

惦念()脉脉()参差()笼罩()

踮脚()脉络()参商()笼子()

2、选字形

()闲宣()缥()

幽悠泄泻渺缈

()深倾()浩()

()师没精打()()天宿营

班斑采彩露漏

()斓难以出()更残()尽

()乐()戏

旋弦嘻嬉

()律()哈

【合作探究】

1、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通往荷塘的小路

想荷塘心里颇不宁静→_________内心独白→_________

________

 

2、同学们试着找一下表达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请联系景物描写,说说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

 

【作业】

《绿色通道》p1一选择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进而学习运用比喻、通感、拟人和叠词表情达意的技巧。

【合作探究】

1、朱自清为何要写南朝的那片荷塘?

 

2、请同学们精读文章第四、五段,体会一下这些文字的语言特点,赏析你最欣赏的文字的妙处。

(提示:

可从修辞、表现方法、抒情方式、词语等方面赏析)

 

【课堂练笔】

请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及融情于景的方法写一段秋景。

 

【作业】

1、请仿《荷塘月色》写一写雾天或雨天的景色,字数不少于500字。

2、《绿色通道》p3、4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18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做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节选自XX百科《中国制造2025》,有删改)

材料二:

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各国不断加大投入,中国和韩国实现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长,美国研发经费继续位居首位,占全球研发经费总量的30.8%。

2011-2014年主要国家及全球研发经费

单位:

百万美元(当年价)

年份

国家及全球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年均增长速度(%)

中国

134443

163148

191205

211826

16.4

美国

429143

453544

456977

-

2.1

日本

199795

199066

170910

164925

-6.2

德国

1016

101993

109515

109941

0.16

法国

62594

59809

62616

63826

0.1

韩国

45016

49225

54163

60528

10.4

英国

43868

42607

43528

50832

0.5

全球

1325026

1368363

1395802

-

5.2

(节选自北极星环保网《一组图读懂<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

材料三: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在500多种工业产品当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

“虽然在某些行业和领域,中国制造已在世界领先,但各个行业发展很不均衡、大小企业间差别较大,且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发达工业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一机集团董事长白晓光代表说。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制造业企业要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白晓光认为,中国制造一定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加强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全面对标,加强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节选自《中国制造如何迈向中高端》,2017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记者:

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需要怎样的机制创新和发展环境?

徐一平:

要落实创新驱动,把创新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一是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二是强化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

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让科学家的手和企业家的手握在一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强化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集中力量开展重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

胡凌云:

要加快研究以大学集聚区为核心引擎的“知识创新硅谷”孵化器的机制设计与政策建设,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提供永续动力,为传统企业升级换代提供技术创新植入的引擎与突破口,为高科技创新性企业的孵化、成长提供土壤。

高美琴:

形成高端人才群体是我们创新发展至关紧要的前提和基础。

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要给他们提供一切我们能够提供的条件,使他们尽可能释放聪明才智,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要从观念、投入、制度等方面入手,建立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学习制度,提升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水平,创造有利于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

(节选自《“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2015年3月11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局势下提出的、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B.“中国制造2025”制定了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它计划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C.中国制造“大而不强”,行业发展很不均衡,大小企业间差别较大,只在某些行业和领域世界领先。

D.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要以智能制造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并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主攻方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最终目标。

B.“中国制造2025”勾画了中国制造的远景目标:

用三十余年的时间,让中国迈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C.美、日、德、法、英等国家2011-2014年研发经费虽保持增长,但年均增长率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D.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项目同产业对接,创新成果同现实生产力对接。

3、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需要怎样的机制创新和发展环境?

请简要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今时代,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和功利化的问题,人们心理上的和谐与健康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精神上的需求得不到完全满足,有的甚至处于空虚状态。

为此,树立健康合理的人生观就成为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方面,儒家的人生哲学无疑是一剂良药。

就理想志向而言,儒家关于人生理想和志向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总是要有一定的理想和志向,成为不少志士仁人共同的生活信条。

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理想和志向,与孔子所讲的“立志”,在具体内容上是根本不同的。

我们所说的有理想,既包括社会理想、事业理想,又包括生活理想。

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的政治理想,它包括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期望与设想,也包含着对未来社会基本面貌的预见。

事业理想或职业理想主要是指人们依据社会分工和个人条件等状况,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专业的选择,以及事业目标及其追求。

生活理想主要是指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路,怎样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矛盾,以及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人生,等等。

社会理想、事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我们今天所说的有理想,就是既要有远大的社会理想,又要有正确的事业理想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理想。

就进取精神来说,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不是一时的冲动,而应当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一种长期的一贯的生活方式。

朱熹说:

“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

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

”特别是在艰难困苦的处境中,更应该经受磨难和考验。

自强自勉、积极向上,切不可自暴自弃、半途而废。

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发展史上,那些伟大的创造和成就,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伴随着挫折和磨难,那些为人们所敬仰的创业者和对人类作出贡献的人,都是一些不甘现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人。

这就启示我们,只有具备刚健自强、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理想、获得事业的成功。

除上述关于理想志向和进取精神的内容外,关于天人关系问题,即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禽之别以及人最为天下贵等问题的思想观点;关于人生哲学的理论根基与基本问题,即理欲关系问题;关于生与死的关系问题,即人生哲学的终极追问与人生价值的追求、超越问题等等,历代儒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这些看法和见解对于我们今天深刻思考和深入理解人生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选自杜振吉《开掘儒家人生哲学的现代价值》,2017年05月10日《光明日报》11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时代,所有国家的社会生活都面临着同样问题:

人们的心理不够和谐,健康。

B.历史上不少仁人志士坚信人要有一定的理想和志向。

当然,它们的内容与今天不同。

C.进取精神不仅是一种内在品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有了它,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D.儒家的人生哲学内涵丰富,对于种种人生问题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值得借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提出当今时代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在论述儒家人生哲学的意义时,文章着重阐述了理想志向和进取精神两个方面。

C.文章中论述理想志向和进取精神时,前者详细而后者简略,可见前者更加重要。

D.文章结尾一段,还补充论述了其他几个方面的问题,从而使论证更完整全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的人生哲学至今仍有助于人们树立健康合理的人生观,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

B.理想可分为社会理想、事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三个层而,且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C.天人关系、理欲关系、生死关系等人生问题,同样需要当代人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D.深人挖掘儒家人生哲学的现代价值,就能找到医治当代人们心理和精神病症的良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沉香

鲍尔吉·原野

在海南,我见到了沉香树。

外观上,沉香树并不比其他热带树木更奇特,像一个内心丰富的人在人堆里并不扎眼一样。

沉香树不会如椰子树高耸入云,也不会如木棉树开花热烈,

(1)它厚朴,或者说此生厚朴,沉香之香是它酝酿中的来生。

如果没有发现树木伤口的结痂,如果没人去烧这块木片似的结痂,世上就没人知道沉香。

是什么人会想到烧一下沉香树伤口的结痂?

为什么是烧呢?

他可能把热带植物的根、茎、叶、花、果都烧过,嗅一嗅哪个香。

即便被毒树熏至昏厥仍在烧,直至找到沉香。

开始,这个李时珍式的奇人并未以烧树为己任,他先把所有草木的根、茎、叶尝一遍,对治他身上的奇疴无效而有忿,他愤怒地把它们一祥一样扔进火里,烧到沉香树时,香来了。

物不在乎被发现,它们有自己的灵魂,附着于大自然之中。

芳香、甜蜜、坚实、笔直是植物们现世的荣耀,只有沉香木有来生,而它的来生被人窥破,竞在伤痂里。

沉香树朴素。

树干显得圆拙一些,看不到香樟树的富贵气派。

它的叶子普通,四五月份开出的花朵微红带紫,也没什么香气。

它就这样长着,像集市上的海南农夫一样普通。

谁也没想到沉香生在这样的树上。

树,遭雷劈蛇咬之后,疗伤的分泌物在伤口凝聚,又在真菌的干预下结成沉香,被人类誉为“聚日月之精华”的珍品。

点燃沉香,开始没察觉它汇聚了怎样的日月精华,香烧尽了,也没觉出来日月精华在哪里。

我燃香喜欢观烟。

这支细细的沉香斜插在白米粒上,它的躯体在烟的舞蹈中消失。

沉香不是香水,无须用鼻子探究它。

沉香的神秘首先在烟雾的形态里。

沉香的烟似比其他香更细腻,人的视网膜观烟雾实在很粗陋,只见到烟的线条而见不到烟的颗粒。

如果用超微摄像机拍下来慢放,其图像应该是一颗颗圆珠排列而出,色彩不灰,由红变为白,在热力中滚滚上升。

但我们只长了人的眼睛,就用人的眼睛对付看烟吧。

人眼看烟雾,可看出其艺术性,由此想到怀素、张旭。

烟雾在上升中转折,人却说不出线条从哪个地方转折,正琢磨,转折的线条又转折了,与草书笔势相同。

沉香的烟势挺拔。

我拿出另一种香点燃对比,后者雾气疲软,爱分叉,跟营养不良而头发分叉的意思差不多。

我把沉香放在主卧室铁红色的墙壁前观赏。

香的烟气像一支马蹄莲,笔直地拔上去,在高高的地方分开。

它上升的样子十分沉静,烟柱保持同样的精细,仿佛上方有一个东西吸着它们一样。

烟气散开时便淡了,如一朵花的影子。

烟的花朵开放后,依然不忍离开,有流连,似回头观望。

看烟气动摇,人却感觉非常静。

或言之,你不觉得它动,它却在动,幡不动风动;如站桩时所说“静极生动”。

观其他事物的动——鸽群飞翔、溪水湍流,均生不出静态感。

唯观香,愈看其动愈觉其静。

动和静真是不好言说的东西,它们会在一些地方重合。

地球据说是动的,但我们觉不出。

白云显然是在动的——我小时候见过的那朵白云早已不见了——但我们抬头看云,云并不动。

人低头系鞋带的工夫,云没了,投入另一朵云的怀抱。

远看大河未流,如一面镜子,进河方知漩涡奔涌,我在黑龙江差点儿溺毙,即被漩涡拖住了腿。

人看了一辈子的东西,看到的多是假象。

人所乐所悲者,也因为把假象当成了真相。

练功的人,如京剧之盖叫天,书法之怀素,战将如曾国藩都爱观香静坐。

(2)香之烟雾,似聚又散,如升却降。

观香实为观沉香木早年的痛。

这世上,谁的伤疤被人燃烧?

谁的痛苦散发香气?

谁的血泪价值不菲?

谁的回忆化为青烟?

唯有沉香。

所有名贵香水都有沉香的成分,它保持着香气的沉稳。

沉稳是向下的力量,正如沉静也是一股大力量。

我观香时很小心,这是一些伤口,伤口又莫名其妙地变成了香雾。

我一点点嗅这些香气,树木当年的痛苦和血泪变成了这样一种香味,似有若无,些许药性,像一个人憋了十年的痛苦经历突然不想说了。

有些经历大痛的人会变得空灵,沉香之香即空灵。

人类常常忍不住述说自己的痛苦。

人说出苦痛相当于把伤口又豁深了,永远结不成一个痂。

沉香沉默,它用分泌液里的芳香安慰自己。

它懂得怎么爱自己。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沉香树朴素而又普通,从自然的角度看,沉香是在沉香树遭雷劈蛇咬受伤之后,疗伤的分泌物在伤口凝聚,然后在真菌的作用下形成的痂。

B.文章考证了沉香经燃烧散发香气的由来,那个李时珍式的人物为了治病歪打正着地发现了沉香之香,这件事情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真切。

C.文章用大量的文字描写观沉香之烟,作者一方面借自己的观察表现出它的特异形态,一方面借沉香之烟的动静变化暗含着对生命形态的感悟。

D.文章以沉香为线索,将作者对沉香的观察、理解、联想和感悟串在一起,形散而神不散;文章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意味深长。

2、结合文意,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含意的理解。

(1)它厚朴,或者说此生厚朴,沉香之香是它酝酿中的来生。

(2)香之烟雾,似聚又散,如升却降。

3、文章以“沉香”为题,却为什么写椰子树、木棉树、香樟树,还写了怀素、张旭、盖叫天、曾国藩等人物?

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光,字景武,江夏钟武人也。

少为郡吏,以牙门将伐吴有功,迁江夏西部都尉,转北地都尉。

初,赵王伦为关中都督,氐、羌反叛,太守张损战没,郡县吏士少有全者。

光以百余人戍马兰山北,贼围之百余日。

光抚厉将士,屡出奇兵击贼,破之。

光以兵少路远,自分败没。

会梁王肜遣司马索靖将兵迎光,举军悲泣,遂还长安。

肜表光"处绝围之地,有耿恭之忠,宜加甄赏,以明奖劝"。

于是擢授新平太守,加鼓吹。

陈敏作乱,除光顺阳太守,加陵江将军,率步骑五千诣荆州讨之。

刺史刘弘雅敬重光,称为南楚之秀。

时江夏太守陶侃与敏大将钱端相距于长岐,将战,襄阳太守皮初为步军,使光设伏以待之,武陵太守苗光为水军,藏舟舰于沔水。

皮初等与贼交战,光发伏兵应之,水陆同奋,贼众大败。

弘表光有殊勋,迁材官将军,梁州刺史。

先是,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饥饿流入汉中,保于成固,渐为抄盗,梁州刺史张殷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之。

定窘急,伪乞降于燕,并馈燕金银,燕喜,为之缓师。

定密结李雄,雄遣众救定,燕退,定遂进逼汉中。

太守杜正冲东奔魏兴,殷亦弃官而遁。

光不得赴州,止于魏兴,乃结诸郡守共谋进取。

燕唱言曰:

"汉中荒败,迫近大贼,克复之事,当俟英雄。

"正冲曰:

"张燕受贼金银,不时进讨,阻兵缓寇,致丧汉中,实燕之罪也。

"光于是发怒,呵燕令出,斩之以徇。

绥抚荒残,百姓悦服。

时逆贼王如余党李运、杨武等,自襄阳将三千余家入汉中,光遣参军晋邈率众于黄金距之。

邈受运重赂,劝光纳运。

光从邈言,使居成固。

既而邈以运多珍货,又欲夺之,复言于光曰:

"运之徒属不事佃农,但营器杖,意在难测,可掩而取之。

"光又信焉。

遣邈众讨运,不克,贼遂大盛。

光婴城固守,自夏迄冬,愤激成疾。

佐吏及百姓咸劝光退据魏兴,光按剑曰:

"吾受国厚恩,不能翦除寇贼,今得自死,便如登仙,何得退还也!

"声绝而卒,时年五十五。

百姓悲泣,远近伤惜之。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以兵少路远,自分败没分:

料想

B.呵燕令出,斩之以徇徇:

示众

C.光遣参军晋邈率众于黄金距之距:

拒绝

D.光婴城固守婴:

环绕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光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以牙门将伐吴有功,迁江夏西部都尉。

②光抚厉将士,屡出奇兵击贼,破之。

③刺史刘弘雅敬重光,称为南楚之秀。

④光发伏兵应之,水陆同奋,贼众大败。

⑤呵燕令出,斩之以徇。

⑥光从邈言,使居成固。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氐族、羌族反叛,张光在太守张损战死的情况下,带百余人坚守马兰山北,孤军奋战,连续几次出奇兵打败敌人,突围而出。

B.讨伐陈敏乱军时,张光率五千兵马参战,与友军密切合作,为战役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讨伐邓定时,张光斩杀了与贼人勾结的张燕,才逐步平定了战乱,安抚了百姓。

D.抵御李运、杨武时,张光因轻信晋邈,最终固守孤城,内外交困,愤激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皮初等与贼交战,光发伏兵应之,水陆同奋,贼众大败。

弘表光有殊勋,迁材官将军,梁州刺史。

⑵复言于光曰:

"运之徒属不事佃农,但营器杖,意在难测,可掩而取之。

"

三、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大风登城书雨

陆游

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

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红愁下床。

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

锦绣四合如坦墙,微风不动金猊①香。

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②。

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注释:

①金猊:

香炉的代称。

②河湟:

黄河和湟水,这里指中原沦陷地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紧扣“风”来写,“横吹”“僵”等词形象写出了风的大和寒。

B.第七、八句写精美的丝织品围在墙上,微弱的风无法吹动香炉中的香烟。

C.第九、十句呼应标题中“登城”二字,由前面几句的写他人转到写自己。

D.整首诗巧妙地运用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艺术表现力。

2、“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红愁下床”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突出写作的对象。

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汉乐府《陌上桑》)

B.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白居易《夜雪》)

C.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昌龄《从军行》)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同样是写志向的诗,陆游《大风登城书雨》与严武《军城早秋》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严武《军城早秋》)

四、名句名篇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从光阴似水、月有圆缺中感悟人生哲理,认为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________”,从事物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所以不必羡慕大自然。

(2)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下片中,先写刘义隆想“________”,可惜他草率北伐;现在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在佛狸祠中竟然“________”,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实在令人痛心。

(3)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