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4806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试题.docx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试题.docx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试题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试题

 

填空题

 

1、某次检测的结果代表着某个时段、某个地点、某个

人员佩戴采样器期间某检测项目的浓度或强度。

2、粉尘、毒物样品的采样时,应记录的气象条件包括:

温度、湿度、气压、风速。

3、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可溯源性,应记录检测时的生产

状况、防护设施运行情况以及气象条件。

4、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检验方法包括:

焦磷酸法、红

外分光光度法、X 射线衍射法。

5、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包括:

滤膜溶解涂片法、自

然沉降法。

6、在测量高温时,对常年从事高温作业的,应在夏季

最热月测量;从事室外作业的,应在最热月晴天有太

阳辐射时测量。

7、测量高温时,作业环境热源稳定的,应分别于工作

开始后 0.5h、结束前 0.5h 及工作中进行测量,取平

均值。

8、测量高温时,如人员实际受热不均匀,应分别测头

部、腹部、踝部,计算平均值。

9、动力采样器材的原理主要是:

吸收、吸附、阻留三

种。

10、 冲击式吸收管/气泡吸收管/多孔玻板吸收管应用于

极性较大的气体,如:

SO2、NH3、H2S 等。

11、 串联两个吸收管以增加捕集效率。

12、 检测样本的代表性受多方面影响,包括:

时间、地

点、人群、天气、生产状况、采样方法、检验的准确

性。

13、 粉尘分散度的的两种表示方法是粒子分散度和质量

分散度。

14、 进行气体、粉尘采样之前,都应该用皂膜流量计对

采样器进行校准。

15、 手传振动的强度用计权加速度(m/s2)或计权加速度

级(dB)表示。

 

判断题

 

1、定点采样结果反映工作地点的危害情况。

2、个体采样结果反映工作场所的危害情况。

3、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时应进行现场调查,

开展日常检测前没必要进行现场调查。

4、粉尘采样夹内装上不透气的塑料薄膜,放于盛水的

烧杯中,向采样夹内送气加压,当压差达到 1kPa 时,

水中应无气泡产生。

5、在最大流量和 4kPa 的阻力下,空气采样器应能稳

定运行 2~8h 以上,并且流量保持稳定,波动不大于

±5%。

6、用焦磷酸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时,可收

集工作岗位地面落尘作为样品。

7、用物理性方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时,可

直接对普通滤膜上的粉尘进行测定。

8、采用滤膜溶解涂片法测定粉尘分散度时用过氯乙烯

滤膜、乙酸丁酯溶剂。

9、进行粉尘采样时,应根据粉尘浓度选择不同直径的

滤膜。

10、 测量噪声时应将传声器放于耳部高度,指向声源。

11、 测量噪声时,工作场所风速超过 3m/s 时,应戴风

罩。

12、 粉尘粒子分散度越高,沉降速度越大。

13、 用吸附材料采集的样品应低温保存、及时送检。

14、 用微孔滤膜采集的样品多数是不易挥发的物质。

15、 用直读仪器检测的结果也可计算出时间加权平均浓

度。

16、 检气管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

17、 当电焊工使用防护面罩时,应测量罩内辐照度或照

射量。

18、 地下矿山粉尘采样点,应设在作业面的回风侧。

19、 地下矿山粉尘采样点,应离产尘点 1.5 至 6 米。

20、 50m 长的输煤皮带,应于头、尾各设 1 个粉尘采样

点。

 

选择题

 

1、在进行空气样品采样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BCD)

A、应设样品的空白对照B、采样时应避免有害物质

直接飞溅入空气收集器内C、计算时取采样前后的流量均

值D、在采样点温度低于 5℃和高于 35℃、大气压低于

98.8kPa 和高于 103.4 kPa 时,应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

样体积

2、关于空气样品的采样,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BC)

A、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 PC-TWA 时,应选择车间空气

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B、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

为 PC-STEL 或 MAC 时,应选择一天中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

浓度最高的时间段C、控制效果评价时连续采样 3 天

D、事故性检测时,至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低于 IDLH 为止

3、检测前的仪器准备项目包括:

(ABCD)

A、检查电量B、校准流量C、校准定时装置D、

准备好采样器材

4、关于定点采样,正确的是:

(AB)

A、采样器放置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

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B、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

者工作时的呼吸带C、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上风向,

并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D、采样时间一般

30 分钟

5、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的定点采样,正确的是:

(AB)

A、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 1 个采样点B、劳动者工作

是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 10 米设置 1 个采样

点C、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不用采样D、取各

点的平均浓度作为该劳动者的短时间接触浓度。

6、关于个体采样对象的选择,正确的是:

(ABC)

A、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

象范围B、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

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C、某工种

有 6 人,应选 3 名接触浓度最高、接触时间最长劳动者采

样D、某工种有 6 人,对其接触时间、浓度不清,应选

其中 3 人进行采样

7、关于活性炭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D)

A、热解吸型活性炭管前段装 100mg 活性炭,后段装

50mg 活性炭B、溶剂解吸型活性炭管内装 100mg 活性炭

C、用于采集大部份有机气体或蒸气D、不适用低蒸气压、

极性高或高活性有机物

8、用活性炭管采样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活性碳管捕集效率,越高越好,至少>90%B、需知

解析效率C、如果后段浓度大于前段 10%,应重新采样

D、使用两段式,两段捕集量应累计

9、关于硅胶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C)

A、是硅酸钠与硫酸的反应物B、具极性C、捕集

无机酸(如硫酸.硝酸等)及极性化合物(如甲醇.苯酚.乙醛

等)D、不容易吸水,湿度大于 70%RH 时适用性好

10、关于硅胶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溶剂解吸型是两段式 200mg/100mgB、溶剂解吸型

使用水或甲醇等高极性溶剂解吸C、热解吸型是单段式

200mg,高温热解吸D、热解吸型无法确知是否溢出或破

11、硅胶管使用注意事项包括:

(ABCD)

A、在湿度>70%RH 时应在硅胶管前加装干燥剂以除水气

B、捕集效率应>90%C、使用两段式,如果后段浓度大于

前段 10%,应重新采样D、使用两段式,两段捕集量应累

12、用焦磷酸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时,以下做

法正确的是:

(BCD)

A、收集工作岗位地面落尘作为样品B、样品量一般

大于 0.1gC、可用直径大于 75mm 滤膜采样D、加热温

度不大于 250℃

13、关于呼吸性粉尘的采样,以下正确的是:

(ABCD)

A、所采集的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在 7.07μm 以下,且

直径 5μm 粉尘粒子的采集率为 50%B、采样时安装预分

离器C、滤膜称量前应去静电D、应尽量减少各种原

因带来的系统误差。

14、关于总尘采样,以下正确的是:

(ABC)

A、短时间采样的流量在 15-40L/min 之间B、长时间

采样的流量在 5-10L/min 之间C、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

D、采样时间越长结果越准确

15、在噪声测量前,进行的现场调查工作包括:

(ABCD)

A、将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噪声设备布局绘制简图

B、掌握工艺区划、各生产程序噪声特征及变化规律C、

预测量D、掌握各岗位人员配备情况及作业方式

16、关于噪声测量仪器的准备,以下正确的是:

(ABC)

A、固定岗位选用声级计B、流动岗位优先选用个体

噪声剂量计C、测量前需校准D、测量脉冲噪声时取

值使用 LAeq。

17、关于噪声测点的布置,以下正确的是:

(ABC)

A、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的,测 3 个点,取平均值

B、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的,应将其划分苦于声级区,

各测 2 个点,取平均值C、劳动者流动作业时,对工作

地点分别测量,计算等效声级D、同一区域内声级差

<5dB(A),视为均匀

18、用吸收液进行短时间采样时,以下哪些毒物不应限制

在 15min:

(C)

A、硫化氢B、氯化氢C、过氧化氢D、氨

19、用有机担体管采样的是:

(B)

A、甲醇B、四氢呋喃C、硝基苯D、二氯乙烷

20、以下关于紫外辐射检测的做法,正确的是:

A、测量前应校准B、应从最小量程开始C、测量

电焊弧光时,应分别测长波、中波、短波紫外线照度,然

后计算有效辐照度D、测量部位应在操作人员眼、面、

肢体等暴露部位。

 

名词解释

 

1、标准采样体积:

指在气温为 20℃,大气压为 101.3

kPa(760mmHg)下,采集空气样品的体积。

2、个体采样:

指将空气收集器佩带在采样对象的前胸

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

3、空气收集器:

用于收集空气中气体、蒸汽和气溶胶

状态被测物质的器具,包括大注射器、采气袋、气体

吸收管、滤料采样夹和固体吸附剂管等。

4、LAeq:

又称等效连续 A 计权声压级,指在规定时间

内,鞭一连续稳态噪声的 A 计要声压,具有与时变的

噪声相同的均方 A 计权声压,则这一连续稳态噪声的

声级就是此时变噪声的等效声级,用 dB(A)表示。

5、生物监测:

为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体内存在或危

害情况,而采集血、尿、呼出气等生物样品,对有害

物质、其代谢产物、生理或行为改变等效应指标进行

测定。

6、最小采样体积:

工作场所空气收集器在采集空气样

品时,为了满足职业卫生容许浓度检测的需要,要求

采集的最小空气体积。

 

简答题

 

1、检测前的现场调查内容包括哪些?

答:

生产工艺,原料、中间产物与产品,防护设施运行

情况,岗位设置与作业方式、接触时间等。

2、简述焦磷酸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原理。

答:

粉尘中的硅酸盐及金属氧化物能溶于加热到 245-

250℃的焦磷酸中,游离二氧化硅几乎不溶,从而实现分

离,然后称量出游离二氧化硅,计算其在粉尘中的百分

含量。

检测项

开始采样

时间

结束采样

时间

开始流

ml/min

结束流

ml/min

检验结果

μg/活性

炭管

甲苯

8:

00

11:

00

50

48

300

甲苯

14:

00

16:

00

50

46

280

3、简述用注射器采样的优缺点。

答:

优点是快速、简便;缺点是只反映瞬间的浓度,不

代表劳动者的真实接触水平。

4、简述石棉纤维浓度测试方法的原理。

答:

用滤膜采集空气中的石棉纤维粉尘,滤膜经透明固

定后,在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石棉纤维数,计算单位体积

空气中石棉纤维根数。

 

论述题

 

1、据调查某公司喷漆工每周工作 6 天,每天工作 8 小时,

其中上午、下午各进行喷漆作业一次,为此根据实际情况

于作业期间进行了 2 次个体采样,有关记录及结果如下表,

请计算该喷漆工接触甲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是否超

 

 

标?

答:

⑴上午时间段空气浓度为 300/49*180/1000=34.0mg/m3;

下午时间段空气浓度为 280/48*120/1000=48.6mg/m3

⑵日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3*34+2*48.6)/8=24.9

mg/m3

⑶换算为每周工作 6 天平均接触浓度 24.9*48/40=29.9

mg/m3

⑷结果小于甲苯 PC-TWA,不超标。

2、某生产项目有氯甲甲醚、苯、煤尘、噪声这 4 种职业病

危害因素,委托某检测机构进行日常检测,而该检测机构

氯甲甲醚项目未经计量认证,该机构经研究拟将氯甲甲醚

项目外包。

请按顺序列出该检测机构应完成的记录,这些

记录分别载明哪些主要内容。

答:

⑴合同评审记录:

检测机构进行内部评审,确定是否

受理;

⑵外包合同:

检测机构与承包方的协定,双方责任等;

 

⑶所涉及仪器的使用记录、采样前的校准记录;

⑷化学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

有用人单位信息、接触

方式及时间等信息、采样仪器、气象与生产条件、流量、

时间、采样人员等内容;

⑸粉尘采样原始记录表:

有用人单位信息、接触方式

及时间等信息、采样仪器、气象与生产条件、流量、时间、

采样人员等内容;

⑹噪声测量原始记录表:

有用人单位信息、接触方式

及时间等信息、采样仪器、气象与生产条件、流量、时间、

采样人员等内容;

⑺粉尘称量原始记录:

滤膜干燥情况、称量人、称量

仪器、称量时间等;

⑻实验室苯检验的原始记录、色谱图等;

⑼承包方出具的氯甲甲醚结果报告;

⑽正式检测报告。

3、怎样理解职业卫生检测是个抽样行为?

为让检测结果有

代表性,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职业卫生检测的目的是了解或确定劳动者接触毒物浓

度或物理因素强度的准确水平,检测单位的结果只是反映

某个时间段、某个空间、某种条件下的浓度或强度,而劳

动者持续性、多岗位、多种条件下作业,因此,从统计学

观点看,无论从时间、空间还是人员(进行个体采样人)

等角度讲,职业卫生检测是一种抽样行为。

为使抽样结果接近于总体的水平,应注意:

样品数量要尽

量多,尽量采用个体采样,选工作量正常、防护设施运转

正常条件下检测,检测点应能涵盖劳动者经常停留作业的

岗位,应在不同季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进行统计学计

算,应严格格检测规范进行采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