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育小故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4572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教育小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经典教育小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经典教育小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经典教育小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经典教育小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教育小故事.docx

《经典教育小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教育小故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典教育小故事.docx

经典教育小故事

经典教育小故事

《小故事大道理》一类的书,现在很畅销,很多人很喜欢。

它通过短小有趣的故事让大家记住了深刻的哲理,对生活大有启迪和帮助。

同样是上文提到的王博士的家教书中,他从网上精心搜集整理了以下这些教育小故事。

认真阅读、思考这些小故事,在实践中使用其道理,一定会对您教育孩子大有好处。

 

爱的神奇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黑人贫民窟的真实故事。

  一位大学教授带着他的学生来到这里搞调查研究,有一个课题是对该区200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预测。

学生们都很认真,不久报告都出来了,结论令人沮丧:

200名孩子无一例外地被认定为“一无是处”、“无所作为”、“终生碌碌”等等。

  40年后,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继任者从档案里发现了这份报告,好奇心驱使他来到当年的黑人贫民窟。

他惊奇地发现:

当年被调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个已离开故地,无从考查外,其余180个孩子大多数都获得了相当的成就,他们之中不乏银行家、商人、大律师和优秀运动员。

采访这些人,他们都说最该感谢的是当年的一位小学教师。

  继任者找到那位小学教师,她已迟暮晚年,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话任何人都听得懂:

“我只是爱这些孩子们。

  只有没有爱心的父母和老师,没有改变不了的孩子。

 

20美金的价值

父亲下班回家很晚了,5岁的儿子在门旁等他。

“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爸爸,你1小时赚多少钱?

”“我1小时赚20美金。

”“爸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

”父亲非常生气。

约1小时后,他平静了下来,开始想自己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于是,父亲走进儿子房间,给了孩子10美金。

“爸爸,谢谢你。

”小孩欢笑着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些弄皱的钞票,慢慢数着。

爸爸问:

“为什么你已经有了钱还要?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现在够了。

”孩子回答,“爸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1个小时的时间吗?

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时间可以换来金钱,也可以换来家庭的亲情和快乐。

给孩子、家庭挤出些时间吧,因为有些东西拿钱买不到,有些东西错过了永远没法弥补。

 

分苹果的故事

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

一位犯人和一位成功人士,谈小时候母亲为他们分苹果的事。

犯人写道:

妈妈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

弟弟抢先说想要最大最红的那个。

妈妈瞪了他一眼,责备说:

“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我灵机一动,改口说:

“妈妈,我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脸上亲了一下,把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我。

通过说谎,我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

最终,我进了监狱。

成功人士写道:

我和弟弟都争着要大的苹果。

妈妈说:

“我把门前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最大的苹果!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最大的苹果。

我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道理:

要想得到最好的,必须努力争第一。

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世界。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可以教孩子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努力的人。

 

为自己建造房子

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儿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请他最后再帮忙建一座房子。

老木匠答应了,可他的心已经不在工作上。

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

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新房子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老木匠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

如果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

现在他得住在自己建造的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明白:

每个人每天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建造房子,不是为了别人。

我们认真,未来就享受认真的好处;不认真,未来受苦的也是自己。

记住“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把自己当成那个木匠,过好每一天,用好每一天,把整个人生用来建一幢华美的人生“大厦”。

 

人生第一课

这是美国一家普通幼儿园。

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开始上课。

图书馆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

”孩子们答道。

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

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

“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

“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幼稚的声音在厅中回荡。

老师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给这个故事配张插图?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

画得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

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

“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

孩子们,写书并不难。

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从自信、希望开始。

  

孩子比任何物质更重要

  大卫在教他7岁的孩子凯利使用割草机割草。

他正教孩子如何在尽头把割草机掉头时,妻子叫他去问事情。

当大卫转身回答问题时,凯利把割草机推到草坪边的花圃上,花圃中大约2尺宽的花被夷为平地……

  大卫很生气,这是他花了很多时间、费了很大力才侍弄出的花圃,令邻居们非常羡慕的花圃!

他开始对儿子提高音量,妻子很快地走到他身边,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说:

“大卫——我们在养小孩,不是在养花!

大卫的妻子也提醒我们,为人父母必须明了孰轻孰重。

孩子以及他们的自尊比他所破坏的任何物质的东西更重要。

砸碎的窗户,碰倒的灯,掉在地上的碟子,都已经破了,花也已经死了,再责备孩子又有何用?

我们必须记得不要打破孩子的心灵,不要让他们觉得他们在父母心中不如那些东西重要,不要让他们因畏惧犯错而不敢行动,不要让他们的活力被压抑,不要再增添更大的损失。

  有位妻子开车撞坏了车,非常内疚,等着丈夫的责备,丈夫却说:

“亲爱的,我爱的是你,不是车!

”这真是位懂得尊重伴侣、真正怜爱伴侣的好人。

对爱人如此,对孩子我们不更该如此吗?

孩子的心灵比任何物质更重要,孩子自尊和爱的花朵会开得比任何鲜花更美丽!

 

孩子打翻牛奶

孩子打翻牛奶,父母可以严厉责怪,甚至惩罚,也可以轻描淡写地处理,还可以像史蒂芬•葛雷(美国科学家)的母亲那样。

有一次葛雷尝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他失手把奶瓶掉在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

  他的母亲来到厨房,没有对他大呼小叫、教训或惩罚他,她说:

“哇,你制造的混乱还真棒!

我从没在家里看见过这么大的水坑。

在我们清理它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

  葛雷开心地玩地上的牛奶。

几分钟后,他的母亲说:

“你知道,每次当你制造这样的混乱时,最好你再把它清理干净,物归原处。

所以,你想这么做吗?

我们可以用一块海绵、一条毛巾或一只拖把。

你喜欢哪一种?

”他选择了海绵,于是他们一起清理地上的牛奶。

  他的母亲又说:

“你知道,我们在如何用两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经做了个失败的试验。

让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是否可以拿得动它。

”小男孩学到了,如果用双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他就可以拿住它不会掉。

这堂课真棒!

  葛雷说,那一课使他知道他不需要害怕错误,知道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

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即使实验失败,我们还是会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每个父母对待孩子的一些错误、失败,能像葛雷母亲,我们的孩子将会怎样?

  

说禅

  一位年轻人想向一位著名禅师学禅,禅师开导他很长时间,年轻人还没找到入门途径。

有一天,禅师当着徒弟面倒水,杯子满了,茶水溢了出来,他还在倒。

弟子很惊讶,提醒他水倒不进了。

他说:

“是呀,杯子满了,水就倒不进了;而你呢?

用成见把自己的脑子塞得满满的,我又如何能增加你的智慧呢?

要想学到禅的奥妙,必须把头脑腾出空来,把充塞其中的幻象和杂念清除出去。

  如果一味以书本为权威,让过多、无用、甚至可能错误的书本知识充斥头脑,就会限制我们接受新东西,限制我们的思维,限制我们的成长。

教育应该在教给学生所需书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对书本知识保持一种客观清醒的认识,“读书而不为书累”,心灵时常处于“虚怀若谷”的清净、开放状态。

  

木偶小孩

  这是一则童话。

木偶剧团里一个木偶逃跑了,导演又气恼又着急,发动人四处寻找,结果错把一个小孩当作木偶抓了回来,因为他特别听话。

马路上路口处信号灯坏了,红灯总亮着,绿灯一直不亮,这个小孩站在路口等绿灯,半天就是不走。

导演试了一下,发现他确实比真正的木偶还听话。

后来,这个小孩加入剧团,成了一个非常受观众欢迎的木偶明星。

童话中的“木偶明星”当然是艺术的夸张,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受欢迎的木偶明星一般的孩子?

我们的教育制造出大量听话、顺从、守纪律和规则的孩子,却不痛惜孩子缺乏个性和独立性、失去灵性和活力。

我们太强调孩子听话顺从,强调教育的整齐划一,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育方法、同样的评价标准,要求、衡量着智力、爱好、兴趣和经历、基础迥异的学生,把各不相同的人改造成相同的人,相同的“木偶”。

国家教育的改革,也许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父母却不能、不应该等,应该勇敢担起塑造孩子个性、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教育责任。

  

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

 电视节目主持人问天真的孩子:

“花儿为什么有很多种颜色?

”孩子的回答个个透着可爱的童稚。

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太阳就不喜欢了,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蜜蜂就不想吃了……最后这些回答都被判作是错的,主持人一本正经地说出正确答案——因为花儿中有胡萝卜素……直到节目最后,主持人也没有对孩子们的想像力给予褒奖。

我们为说出“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太阳就不喜欢了”之类不同答案的孩子们担心,担心他们无比宝贵的想象力,会被我们大人用一个“胡萝卜素”之类的标准答案轻而易举地涂抹掉。

像“胡萝卜素”之类的常识,孩子迟早会知道。

不要以牺牲孩子的想象力的代价,来了解常识,我们有责任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想像力。

  教育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训练思维,点燃学生头脑中创新思维的火把。

  

无声的教育

  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间,在禅院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墙外一阵响动,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才发觉刚才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

小和尚惊慌失措,张口结舌,站在原地,等待师傅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师傅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有时,宽容、关心远比惩罚的教育效果要好。

 

张伯苓以身作则戒烟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

“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

“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

”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

“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果然,打那以后,他就再也不吸烟了。

 

一句话,妙语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说这话的是美国纽约的一位小学校长皮尔•保罗,学生是当时学校内调皮捣蛋的罗杰•罗尔斯。

小罗尔斯出生于纽约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他从小受到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

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小船的船长。

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

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漫无目的。

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

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

“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

“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

“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

“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又掏出一颗糖:

“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开花的佛桌

  曾经有一个小和尚,极得方丈宠爱。

方丈将毕生所学全部教给他,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

没想到他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山,尘世生活迷住了他,从此他花街柳巷,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个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洒在他掌心。

他忽然忏悔了,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请求师父原谅。

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不愿再收他为弟子,说:

“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桌子上开花。

”浪子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方丈踏进佛堂时,看到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

方丈瞬间大彻大悟,连忙下山寻找弟子,却为时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荒唐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一天。

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

“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

而让奇迹破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教师的责任是“唤醒”

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石雕师傅。

苏格拉底很小时,有一次见到父亲在雕一只石狮,他问父亲: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

”父亲说:

“以这只是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我是在唤醒它!

”“唤醒?

”“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多么富有启发意义的话!

教师就是学生心灵的雕刻师。

学生,特别是我们认为成绩差的学生是石块里面沉睡的狮子。

我们应该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天赋理性和内在力量,让学生从蒙昧中醒来。

教育的目的不在传授和接纳某种具体的知识、技能,而是要从生命深处唤起学生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教育不仅要从外部解放学生,更要唤醒学生内在的人格和心灵,解放学生的创造力。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

 

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干

以下是当今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一次活动中的发言,介绍他是如何培养自己孩子的。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

很多人都问,魏老师,你怎么教育自己孩子?

我说很简单,从小自个儿能干的事儿让他自己干。

有一段,孩子才九岁,我们俩太忙了,每天就由九岁的孩子负责做中午饭,我们俩回去负责吃。

为啥?

那段儿只有你有时间啊,你不干谁干啊?

他也觉得自己很自豪。

我儿子跟我出门,十一二岁的时候,有两个包时,他都是左手一个,右手一个,一提,让我空着手走。

有一天,出门有三个包,我说,儿啊,这回得给爸一个了。

不——用,我说怎么办哪,他背上一个,左手一个,右手一个,提着在前面走,显示自己成熟了。

既然人家自己成熟了,咱干什么贱兮兮地非得抢过来一个呀?

所以啊,我就在后边空着手,一步一步地欣赏他的成熟,这不就完事儿了吗?

 

大智大勇大爱的母亲

上高二的女儿向妈妈哭诉,自己怀孕了,等着妈妈责罚。

但妈妈没有骂女儿,而是安慰女儿、帮女儿。

到医院检查、流产(征得女儿同意),手术之后妈妈给学校打电话,说女儿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手术,请假20天。

然后妈妈也请假20天,在家里精心照顾女儿,从始至终,一句责备的话没有。

女儿感动得热泪盈眶,说妈妈您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妈妈说我不好,妈妈失职,女儿什么都跟妈妈谈了,妈妈就跟女儿说什么是性、什么是爱情、什么是人生。

女儿对妈妈说您放心吧,我一定会让您看到一个让您骄傲的女儿。

妈妈说我当然相信我女儿,我女儿是有志气的、有作为的。

女儿很快康复,从此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终于考上著名大学,大学还没毕业,就收到三所美国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妈妈帮孩子培养好习惯

怎样培养好习惯、戒除坏习惯,教育专家孙云晓给我们讲了个很好的例子。

一个五年级男孩写作业坐不住,妈妈决定帮助他。

第一步先观察清楚原因,孩子到底是怎么坐不住的。

孩子在那写作业,妈妈坐在能看到孩子的地方,注意看。

孩子写一小时作业站起来7回,一会儿拉开冰箱看看,一会儿打开电视看有没有动画片;不到十分钟站起来,半天不坐下来,学习肯定搞不成。

第二步是引导,妈妈对孩子说,我刚才给你数了一下,你一个小时站起来7回,是不是有一点多?

儿子有些不好意思。

妈妈说:

儿子,我看你写一个小时作业站起来3回差不多了吧?

儿子心想,妈妈挺不错,还让我站起来3回,就说:

3回就3回。

妈妈说:

军中无戏言,如果你写一个小时作业站起来次数不超过3次,当天晚上6点的动画片随便看,妈妈绝不干涉。

但如果你一小时写作业站起来超过3回,当天晚上什么电视都不能看,动画片也不准看。

母子协议达成了。

第一个星期下来儿子有三天做到了,到了晚上6点大摇大摆看动画片,很自豪,但是有2天忘了,一到晚上6点就条件反射心里痒痒,于是,就求妈妈让他看动画片。

妈妈坚持说不行。

第二个星期开始了,孩子写作业刚坐一会儿就想站起来,这就是条件反射,但是他马上想到不行,我只有3次站起来的机会,我得省着点用,这就忍了下来。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经过一个月训练,儿子能做到一小时站起来不超过3回。

妈妈说不错啊,我看你很有潜力,那一小时站起来不超过2回能够做到吗?

儿子说:

2次就2次。

第二个月站起来2次,第三个月站起来1次。

三个月之后,这孩子一小时写作业基本上不站起来了,妈妈成功了,孩子养成了专心写作业的习惯,改掉了坐不住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