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362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实用文档、个人写作、党团范文、职场资料、学生范文、教学资源、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essays,suchaspracticaldocuments,personalwriting,partyandleagueessays,workplacematerials,studentessays,teachingresources,otheressays,etc.Ifyouwanttolearnabouttheformatandwritingofdifferentessays,staytuned!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一、认识图形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

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

约3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图形

(1)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

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

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

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

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

如图:

  2、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

(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认识图形

(2)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练习一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手画)

  4、完成教科书P44。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

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

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

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

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

(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①9十39十79十49十6

  ②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9十()=129十()=13

  ②9十()=149十()=15

  ③9十()=169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

15—9=

  提问:

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1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

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9=)

  

(2)得多少?

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

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