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县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3532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吉县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吉县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吉县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吉县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吉县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吉县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docx

《安吉县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吉县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吉县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docx

安吉县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

安吉县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

 

安吉县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

 

课程名称:

城市防灾学

学校: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班级:

城市规划081班

任课老师:

吕惠进

姓名:

卢周

学号:

08657112

安吉县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

摘要: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

安吉县作为风景旅游地,是丘陵地区,许多村庄周围都有山体围绕。

其地质灾害也时有发生,如台风、暴雨、山体滑坡。

通过对这些灾害的发生规律及其所造成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安吉县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从而在相应的减灾防灾措施上加以改进,为安吉县的灾害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实现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安吉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1引言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面环境中。

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

因为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以劳动为媒介的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灾害都是消极的或破坏的作用。

所以说,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

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中国国土空间上常见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异常事件,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2安吉县自然环境概况

安吉县地处浙江西北部,北纬30°38',东经119°53',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迅速崛起的一个对外开放景区。

安吉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总特征是:

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2004年平均气温偏高,雨水略偏少,光照充分。

特点是冬季(1-2月)雨水充沛,开春雨水偏少,梅雨正常;台讯期有多次台风外围影响,但利多弊少;秋旱较重,年末降大雪;冬季气温略偏高,有阶段性寒冻;初春回温快,但春季温度变幅大,有春寒出现;出梅后高温明显;秋季低温出现偏早。

年平均气温16.6℃,较常年平均高1.0℃,全年除9月、10月的平均气温较常年低0.1℃和0.4℃外,其余月份均偏高。

年极端最高气温38.7℃,出现在8月8日,极端最低气温-8.5℃,出现在1月25日。

全年≥35℃高温日37天。

无霜日243天,较常年偏多。

稳定通过10℃的回暖期在3月27日,比常年提前3天。

  

年降水量:

1344.1mm,接近常年值1400mm,雨日140天,比常年平均偏少24天,全年出现2次暴雨,其中6月25日出现日雨量97.4mm的暴雨,是大范围的梅汛期暴雨;7月15日出现日雨量61.4mm,是局地性的雷阵雨暴雨。

7月份出现了三次大风天气,3日受“蒲公英”台风外围的影响,风大雨大,12小时雨量30mm,达短时暴雨,最大风力7-8级,12日和30日的局部的强对流天气,风力达9-10级,三次大风天气造成一些庄稼倒伏、一些树木、简易厂房、车棚、广告牌、雨篷遭风损,强对流还使不少用电设备、家用电器被雷击损坏。

秋旱较重灾不重,从9月15日到11月8日,该时段雨量11.2mm,和常年量154.6mm相比,只占了7%,也是1960年来同时段最低值。

年日照时数2009小时,比常年值多160小时。

3安吉县的自然灾害

3.1安吉县自然灾害特征

安吉县自然灾害种类虽然不多,但是破坏性还是巨大的,他们存在这一些基本特征,破坏性强,损失严重,不同区域的自然灾容具有相互因果关联,受天气影响,如台风,近几年来,极端天气气候现象和重大气象灾容灾害多发。

3.1.1自然灾害破坏性强

自然灾害强度大,损失严重。

据调查,近年来安吉县各种自然灾害在强度、规模、经济损失严重,2010年初,全县需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44处,受威胁人口381户1470人,受威胁财产4730万元,截止12月,通过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排查,全县新增隐患点52处,受威胁人口107户共445人,财产1862万元,涉及章村、报福、杭垓、孝丰、天荒坪、递铺、鄣吴等7个乡镇。

2011年全县需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83处,受威胁人口382户共1516人,受威胁财产4688万元。

尤其是夏秋季节,台风和暴雨往往都会大强度地如期而至,而这个时候正值早、晚连作稻生长的关键期,又是旱地作物和柑桔、葡萄等果树的挂果成熟期,一旦受台风影响,对农业的破坏极大。

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各种设施的建设,使得安吉一旦遭受灾害其损失要比其他地区要高得多。

3.1.2不同区域的自然灾容具有相互因果关联

不同类型的灾害均以山区里的村庄最为严重,半山区次之,县城及主要镇相对危害程度低些。

而有些单一灾害县镇高于山区里,如接到指示牌,行道树的毁坏,由于地域差异,使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匀。

3.1.3极端天气气候现象和重大气象灾容灾害多发

安吉县由于天气影响而导致的自然灾害频繁。

1996年,洪家村由于特大暴雨引发山洪,冲毁堰坝4条,堤坝0,2公里。

,损失40万元,2005年又再次由于大暴雨导致山洪暴发。

深溪村1956年至2005年由于大暴雨引发四次山洪暴发,共冲毁10条公路。

别的村庄也因为台风暴雨引发山洪,山体滑坡,导致民居毁坏坍塌。

3.2安吉县主要自然灾害分析

3.2.1台风灾害

安吉气候温和湿润,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在15℃-17℃之间,降水以春雨、梅雨、台风雨为主,七、八月间有伏旱。

安吉县的自然灾害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大暴雨,山体滑坡,导致大街上树木挂到,山区村庄里的民居被暴雨滑石毁坏。

这主要是由于台风的来袭还会诱发更多的次生灾害,如大风、暴雨、山体滑坡等,而暴雨还会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洪涝灾害,这样的连环效应通常都会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台风季节长,影响次数多。

尤其是7、8月份是台风多发期,而且还有连续性,一般在这几个月内频繁有台风,有些台风强度很大,受灾的地区性强,引发的暴雨是灾难性的,它可以毁掉一个村子。

3.2.2洪涝灾害

主要成因在于山上雨水冲涮,使山上的水都往下流,由于暴雨水势县里的河流水势上涨,梅溪镇在1998年发生了安吉县有史以来最大的洪水,水势蔓延到每家每户,学校停课,各个工厂也不能正常运作。

其中梅雨和台风是安吉县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现在,安吉县各地的民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原来是田地的地方被工业园区或新扩建的城镇所取代。

这些地方对于洪水的抵御能力就比较脆弱,容易因为洪涝而引起重大损失。

3.2.3地质灾害

安吉县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从灾害的成因上分析,安吉县的地质灾害主要是由连续强降水诱发的,因此受气象因素控制明显,并且加上安吉多为山地丘陵,地形起伏陡峻,河流切割深度大,山高坡陡的地形因素。

基岩出露广泛,岩组中的砂岩、花岗岩,节理裂隙发育,节理间距最小仅数厘米,岩石易风化、破碎,形成较厚的残坡积土。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频繁,因切坡建房、劈山修路、毁林垦植等而发生的地质灾害占到了总数的80%以上。

4安吉县防灾减灾措施

安吉县政府对自然灾害的防治十分重视,为了保证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努力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此施行了大量的防灾减灾措施来控制灾情,为了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应采取一些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4.1完善机制,落实防灾举措

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按照“以人为本”的防治原则,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认真落实汛期险情巡查、值班、灾情速报等制度。

要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三级网络,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落实监测人,重点隐患点要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牌。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要根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制作防灾避险宣传书发至各单位。

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坚持以防为主。

作为灾害多发地区,当地人民对灾害的基本常识、发生规律以及逃生救生等知识都应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广泛地推动防灾减灾活动可以使灾情在较大程度上得以减轻,缓解了灾害部分的工作负担。

所以加强科学研究,制定减灾规划,提高全民的减灾意识尤为重要。

4.2做好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工作

各行政村要认识到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宣传,从源头上控制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

因此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山区旅游资源开发、农村私宅建造等,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用地预审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评估。

对处于地质灾害非易发区内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也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评估。

4.3明确地质灾害治理责任,杜绝人为诱发地质灾害

2010年我县共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52个,其中人为诱发的46个,占新增总数的88.5%。

自然诱发6个,占新增总数的11.5%。

各相关部门要根据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实施的方针,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要按各自的职责分工,抓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疏散、应急抢险等防治工作,并根据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性质、规模、危害后果制定本部门的预防措施。

在实施旧村改造、新村选址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尽量避开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必须委托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的单位对规划区进行评估。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新建工程建设或者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要求的改建、扩建工程建设,以及其它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建设项目,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5结束语

安吉县的自然灾害种类虽不多、但范围广、影响大、突发性高,其中暴雨引发的泥石流更是成为安吉县自然灾害的典型。

同时,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时期性显著,地方性突出,给防灾减灾工作制造了一定的难度。

根据目前安吉县防灾减灾的建设情况,可以反映其防灾减灾体系及规章制度还有待健全,防灾减灾的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还需不断完善,对主要的灾害的评估系统还需进一步建立。

希望安吉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这方面的教育、增强对灾害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使灾害发生的人为因素伴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提高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是社会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