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案例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79147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务贸易案例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服务贸易案例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服务贸易案例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服务贸易案例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服务贸易案例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服务贸易案例研究.docx

《服务贸易案例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贸易案例研究.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服务贸易案例研究.docx

服务贸易案例研究

案例一:

印度服务业吸引外资——经验及对中国有何启示?

印度在服务业吸引外资方面最为突出的做法是,通过建立出口加工区(EPZs)来吸引各种离岸服务业,或建立针对服务业的科技园区,因为印度软件业十分发达。

在印度,各种针对IT服务业的专业化科技园区(dedicatedtechnologyparksforITservices)是由各省设立的,被用来吸引各种离岸服务业企业。

第一批软件科技园是1990年在Bangalore、Pune和Bhubaneshwar三地成立的,1991年又设立了另外四家。

在有些情况下,私人部门也可以直接从事科技园区的开发。

比如,一家新加坡财团和Tata公司就在Bangalore设立了一个IT园区;Infosys,ICICI金融服务和Hughes软件公司在Karnataka设立了软件园;Quark基础设施公司与Punjab国家电子开发与生产公司合作在Punjab设立了一个科技园等等。

根据印度信息与技术部2004年的统计,2003年,有39家这样的园区,注册单位达7000家左右。

在2002-2003年,这些园区的软件出口占印度软件总出口的80%。

这些园区除了提供现代化的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外,还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

比如,实施”一个窗口结关”(singlewindowclearance)机制;允许外国股权比例达100%;提供5年的免税期;进口免税;允许将软件开发活动进行分包等。

请结合服务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基本特征,谈谈印度在服务业吸引外资方面为什么会采取这些措施?

这些做法对中国服务业吸引外资有何启示?

案例二:

我们都知道,学校教育收费往往与学生的身份注册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基于学生在学校实际能够获得的人力资本(即学生到底获得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进行收费。

其他类似例子还有医疗服务、法律服务等。

对于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提供者(医院和医生等)本质上是提供健康维护服务的,但具体结果部分地取决于病人的特征,医疗服务提供者不是基于成功的结果(即真实产出)收费,而是将费用收取与中间提供的服务相挂钩(有时病没治好,医院照样收钱)。

对于律师服务,服务的结果也是部分地取决于顾客案件的特点,但收费并不是基于成功的结果,而是基于中间提供的服务。

请结合服务产品的本质特征,对上述现象进行解释。

案例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的部门划分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1984年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为基础,我国1993年及以前的服务业统计核算的基本分类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质供销和仓储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服务业(为窄口径服务业,包括居民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公用事业,科教文卫体育福利事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行业等9大分部门。

第二阶段:

以1994年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为基础,我国1994年及以后的服务业统计核算包括12大类,即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业与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其他行业”。

第三阶段:

2003年5月,中国国家统计局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出台新的三次产业划分方法。

根据新规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15大类。

但农林牧渔服务业仍划归第一产业,建筑业归属第二产业。

请结合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谈谈服务业发展与服务业统计之间的相互关系。

案例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价格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如图1所示(我们仅将服务项目总价格指数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进行比较)。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9年。

这一阶段又由两个小阶段构成:

1979-1984为前一阶段,以有计划的调整价格为主,兼有放开价格;1984-1989年为后一阶段,以放开价格为主,同时继续调整价格,其中的一项重大措施就是实行价格双轨制。

然而,在整个阶段,由于价格改革的关注点仍主要放在物质产品领域,而服务领域则主要是采取了下放定价权限、调整不合理价格等措施,结果就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即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略快于服务项目总价格指数的上涨。

第二阶段是从1990年到2001年。

1989年11月9日,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要逐步解决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问题,变”双轨”为”单轨”,价格改革坚持市场取向。

1992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发[1992]5号),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明确方针和具体要求,强调要遵循价值规律,改革价格体系,解决第三产业长期存在的价值补偿不足问题。

除少数确实需要由国家制定价格和收费标准的以外,第三产业的大部分价格和服务收费标准要放开,分别情况实行浮动定价、同行议价或自行定价,以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

在上述背景下,服务业价格改革开始迈出重要步伐。

长期以来,服务价格过低以及服务供需方面的尖锐矛盾完全暴露,在价格方面突出地表现为服务价格指数快速上升,大大超过了同期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上涨速度。

然而,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在整个阶段的前半段时期,服务价格指数上涨相对平缓,而到了后半段时期(即1995年以后),服务价格指数上涨则十分迅速。

表1列出了后半段时期主要服务项目的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服务项目的价格指数都在持续上涨,”学杂保育费”和”医疗保健服务费”指数的表现尤为突出。

第三阶段是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后,但目前这一阶段则是处于”入世”过渡期。

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在许多方面都涉及到服务贸易(即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在服务价格方面的承诺集中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的附件4中。

该附件中的价格控制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是实行”政府定价”,二是实行”政府指导价”。

经过谈判,中国保留了对重要的产品及服务实施国家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权利。

服务业中的邮电服务、旅游景点门票、教育服务是实行”政府定价”的;运输服务、专业服务、服务代理、医疗服务、住宅销售和租用以及银行结算、清算和传输服务则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他未列出的服务应是实行市场定价的。

图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1979-2001)

注:

服务项目总指数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都是按基比方法计算出来的

数据来源:

根据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表1中国服务分项目价格指数的变化(上年=100)

年份

总指数

电讯费

邮费

交通费

洗理美容费

文娱费

学杂保育费

修理及其他服务费

医疗保健服务费

1994

125。

7

114。

5

102。

7

112。

2

130。

1

136。

1

135。

2

117。

6

120。

2

1995

120。

2

106。

0

101。

5

111。

9

122。

3

125。

5

129。

6

117。

2

111。

1

1996

116。

0

103。

5

109。

6

117。

0

115。

6

122。

8

120。

0

109。

7

112。

4

1997

116。

5

118。

8

203。

5

106。

5

110。

6

113。

8

119。

0

108。

1

122。

9

1998

110。

1

100。

8

100。

8

102。

9

106。

5

110。

5

116。

4

103。

8

117。

2

1999

110。

6

99。

0

135。

7

104。

1

103。

4

108。

0

119。

2

102。

2

111。

7

2000

114。

1

100。

9

107。

8

105。

6

101。

7

108。

2

128。

8

100。

5

111。

1

数据来源:

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网站www。

stat。

gov。

cn。

请结合上述案例具体讨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国服务价格变动的基本规律以及服务价格变动的国际差异性及其内在原因。

 

案例五、中国银行业的梯度开放换来互利共赢

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贸组织之日起,所有客户的外汇业务对外资银行开放;逐步将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从上海、深圳、天津、大连4个城市扩大到全国所有地区,部分城市的开放还比承诺的时间表提前了一年;逐步将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客户对象从外资企业和外国人扩大到中国企业和中国居民。

同时,逐步放松对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限制,取消外资银行人民币负债不得超过外汇负债50%的比例;放宽对外资银行在境内吸收外汇存款的比例限制;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非审慎性限制,在承诺基础上逐步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

2006年底,中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在法律上保障了外资银行法人机构在中国设立机构、经营业务充分享有国民待遇。

2007年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开办银行卡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开始接受外资银行法人机构从事本外币银行卡业务的申请。

根据金融时报“境内人民币业务全面开放换来互利共赢”,截至2007年7月末,在中国注册的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共23家,下设95家分支行及附属机构,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为1371。

61亿美元,约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2%。

通过银行业对外开放,中国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推动了银行业全面改革,提高了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目前,中外资银行的合作日益密切,从业务合作发展到股权合作,正在形成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格局。

在逐步对外开放的同时,中国银监会参照国际良好监管经验与做法,不断建立健全外资银行科学审慎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框架,加强非现场监管分析,有计划地实施现场检查,不断提高外资银行监管水平,促进外资银行在华稳健经营。

案例六、用

方法分析美国政府对海运服务补贴的政策效应

1、计算美国和外国商船每千吨货物的平均收益

假定美国商船运送的货物总吨位为其海运服务业的可贸易产出量,这些产量的平均收益可以通过美国商船运送进出口货物的总价值除以进出口货物的总吨位取得,并求得美国商船运送每千吨货物的平均价格。

据此,根据海运服务业的总收益与美国商船和外国商船的总吨位,分别从出口与进口角度计算出每千吨货物的平均收益。

2、估算政策转移的总价值

转移给海运服务业的总价值包括美国海洋管理局因实施各种政策而支出的直接和间接费用,以及计划给予美国海运服务业的各种支持,包括维护与保管费用、直接补贴(如营业差价补贴、造船差价补贴和海运费用差价补贴等)、管理支出、研究与开发费用,以及给予海运学校的财政支持等。

3、计算

百分比

由于海运服务业既包括出口又包括进口,因此,进出口因素都必须包括在计算

百分比的公式中。

这样,

公式就变为:

其中,

分别表示美国商船运送的进口与出口货物量,两者之和为美国海运服务业的产出量;

分别表示美国商船和外国商船承运出口货物的平均收益;

分别表示美国商船和外国商船承运进口货物的平均收益。

美国海运服务贸易

百分比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美国海运服务贸易的

百分比

年份

美国商船承运货物总吨位(千吨)

转移的总价值

(百万美元)

直接补贴

(百万美元)

百分比

出口

进口

1980

1269

1534

630。

3

319。

7

83。

4

1981

1258

2142

517。

0

333。

3

75。

2

1982

1183

1924

584。

9

358。

0

76。

2

1983

1120

2523

441。

6

309。

9

67。

2

1984

1117

1833

454。

6

361。

6

73。

4

1985

1190

1542

426。

1

338。

0

87。

1

1986

1238

1599

364。

3

308。

7

75。

5

1987

1286

1595

386。

9

252。

6

73。

1

1988

321。

4

261。

9

1989

396。

2

264。

2

案例七、保险业的自由化带来的双嬴

保监会国际部主任孟昭亿在2006年11月30日的”保险业入世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所言,到目前为止,除了外资产险公司不得经营”交强险”、外资设立寿险公司必须合资且股比不得超过50%等限制外,保险业基本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

2005年底,外资公司占全国市场的份额为6。

92%,较入世前的1。

58%增长了5。

34个百分点。

外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从2001年底的33。

2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5年底的341。

2亿元人民币,与入世前相比增长了约9倍。

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广东四个开放较早、外资保险公司较为集中的地区,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分别占当地市场份额的19。

43%、17。

37%、10。

14%和8。

86%。

2001年入世之前,财产保险占中国保险业市场70%的市场份额。

随着寿险营销体制的推广和国家医疗保障政策的偏向,至2004年年底,保险市场结构的3/4已经由寿险占据,这个比例维持至今。

目前的寿险市场,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为公认的”寿险三巨头”。

与此同时,包括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在内的第二梯队也正发展壮大。

外资寿险公司则依然以美国友邦为代表,带领太平洋安泰、中德安联、中保康联、联泰大都会等合资寿险公司迎头赶上。

郝演苏指出,从维护企业形象和品牌效应的角度来说,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能够选择独资的都不会选择合资。

在财产险市场,外资财险公司以独资身份进入中国,并没有对本土保险公司构成太大压力。

”原因在于他的服务人群几乎都是与其母国资本相关的企业,这对扩大、促进、吸引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由于受到合资的限制,一些外资保险公司选择和中国很有力量的产业集团合作,进行类似行业垄断等手法开发市场,郝演苏认为,这些不公平竞争的产物都与他们在中国市场没有独资条件有关。

郝演苏认为,随着市场的发展,如果政府允许打开中外寿险公司中外合资的限制,就会出现外资股东通过收购中方合作伙伴的股份的形式变成独资,这种情况下也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百姓也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案例八、深圳发展银行灾难恢复外包服务

客户简介

深圳发展银行是全国首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自建行以来,积极进行产品,服务创新,大胆实现观念机制的更新,在自身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15年前资产不过亿元的6家农村信用社,发展成为如今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该行电脑中心已在全国近20个经济中心城市建立了实时联网的营业机构,下辖网点达200多家。

项目背景

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银行电子化水平,作为银行市场运作,金融创新,客户服务,量化管理的技术基础,已经直接参与到越来越激烈的银行业市竞争中。

为此,银行电子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已成为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基础,其抵抗风险的能力将成为衡量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1年,深圳发展银行的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正式启用。

此系统采取数据集中存放,集中处理的大集中先进模式替代原有的多分区多中心,数据分散式存储和处理的方式。

新模式对于加强银行帐务监管,数据共享,新业务的开发和降低计算中心的运营成本有极大的好处,是全国各商业银行数据处理的发展方向。

然而这种大集中模式对系统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旦总行电脑中心灾难发生,受到影响的将是全国范围的全部分支机构和几乎所有业务,这必将对银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客户流失,声誉受损,甚至有可能引起社会的不安定。

深圳发展银行对于灾难备份系统有着多年的准备和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经过详细的考察和方案论证,最终选定与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GDS)合作,使用GDS灾难备份中心提供的专业灾难备份服务。

GDS提供的解决方案

GDS公司派出了由银行业务专家,灾难备份服务顾问,行业软件,系统,硬件,网络,资源环境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服务队伍,通过对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进行业务分析及数据分析,评估灾难风险,设计灾难备份系统,选择合适的技术产品并加以实施。

在灾备服务期间,GDS公司定期对灾备计划进行审核和更新,并通过灾备演练保证其可操作性。

深圳发展银行对GDS公司所提出的要求包括:

面向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的数据实时备份;灾备中心必须达到生产数据中心在CPU处理能力,应用系统运行能力,数据存储能力,报表传输能力等方面的标准;从数据中心到灾备中心的高速链路传输能力;从全国所有分支机构到灾备中心的网络自动切换和通讯能力;灾备计划和切换程序的制定;灾备管理流程,通讯机制,演练程序的制定等等。

针对深发行的要求,GDS公司制定了相应的灾难恢复方案,其系统设计利用高可靠性,与平台无关的磁盘镜像存储技术,通过可靠的高速通讯线路为银行在异地保留一份重要的业务数据备份。

GDS灾难备份中心根据深发行的需求配置相应的主机系统及外围设备,并建立到达客户业务网点的备份通讯网络。

一旦灾难发生,通过网络的自动切换,GDS灾难备份中心将接替客户数据中心运行,保障客户的业务持续运行。

GDS公司作为深圳发展银行的IT战略合作伙伴,以其在国内灾难恢复行业的领先优势,为银行提供长期的专业灾难备份服务。

GDS公司为银行提供的灾难备份服务可以为银行提供抵抗灾害,防范风险的能力,为银行减少意外停机时间。

银行在异地实时保存一份生产数据的备份,可以为全国的客户提供更加安全,稳定,可靠的银行业务服务。

使用GDS公司提供的灾难备份服务,银行不仅可以满足央行现行的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规范条例中的备份要求,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也将达到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灾难恢复能力的标准。

GDS公司为银行提供的灾难备份服务具有从大型主机平台到各种开放平台及多种系统的兼容能力。

GDS公司的灾难备份服务使银行的灾难恢复时间大大缩短至数小时。

GDS公司在深圳市自行投资建立了大型灾难备份中心,面向银行,证券,保险,电信,交通,制造,能源,互联网等大型商业机构及政府机构提供多样化的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服务,以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对灾难恢复行业的专业知识提供顾问咨询及专业支持服务。

银行通过使用GDS公司的专业灾难备份服务,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建立完备的灾难备份系统,并通过商业化的服务租用模式节省投资。

银行可享受GDS的优质服务和资源:

国内外先进的数据中心灾难备份恢复解决方案;国内一流的机房设施;性能优异的计算机系统平台;稳定,安全,高可用性备份网络系统;经验丰富的业务和技术顾问及实力雄厚的专家队伍;高效实用的专业培训。

客户评价:

通过与GDS合作,不仅为深圳发展银行节省了大量的灾备中心建设和备份数据处理系统购置的一次性资金投入,而且也为深圳发展银行灾难备份系统的长久运作降低了大量必须投入的运行管理成本及人员管理成本;同时,深圳发展银行也借助专业公司的行业经验为新一代业务系统长期提供可靠,有效的灾难备份服务,使我行专注自身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案例九:

澳新两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政策的新动向及启示

教育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相关研究显示,1999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教育服务贸易境外消费的全球市场总额是300亿美元,大约占OECD国家服务贸易总额的3%。

另外,根据新加坡政府经济检讨委员会2002年9月12日公布的《教育服务检讨报告》,目前在招收国际学生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教育对GDP的贡献一般在0.5%~5.5%,教育已经成为这些国家重要的服务行业之一。

一、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澳大利亚、新西兰(以下简称澳新)两国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根据澳大利亚驻华使领馆网站2003年5月27日提供的消息,目前在澳大利亚的所有海外学生中,中国学生的人数占第一位,截止至2003年5月,共有3.5万名中国学生在澳就读。

所有英语国家中,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海外学生人数位居第三。

作为澳大利亚第三大出口服务产业,教育服务业每年给澳大利亚带来50多亿澳元的收入。

新西兰也是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据新西兰教育部部长HonTrevorMallard介绍,2000年新西兰的教育出口业为新西兰GDP贡献了7亿新币,超过了新西兰酒业产值。

二、澳新两国发展教育服务贸易的最新政策动向

2003年10月澳大利亚教育,科学与培训部发表了《通过教育相约世界――关于澳大利亚教育与培训国际化的部长声明》,勾画了澳大利亚政府未来十几年的国际教育政策框架及原则。

新西兰教育部在2001年8月也发表了《新西兰教育服务出口――发展教育的一项战略》,对新西兰的教育服务出口状况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设想。

综合分析上述两份重要文件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可以看出澳新两国近期在发展教育服务贸易方面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政策动向。

(一)追求教育服务贸易的多样化。

尽管教育服务贸易规模在持续扩大,但贸易内容与方式的单一问题仍然引起澳新两国的重视,并把促进教育服务贸易多样化作为发展战略的关键。

例如,澳大利亚认为本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单一主要表现在:

学生获得澳大利亚教育仍然主要是通过来澳大利亚的方式获得;大约80%的学生签证主要来自亚洲国家;绝大多数国际学生主要分布在少数几个澳大利亚的大城市;绝大多数在澳大利亚的国际学生主要分布在高等教育和英语学校中;此外,在本科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国际学生又主要分布在与商业和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上。

澳大利亚政府认为,在上述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如果只追求留学生数量增加,并不符合澳大利亚长远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倡导多样化的发展战略,包括:

在确保亚洲学生持续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招收欧美地区的学生;扩大国际学生对商业和信息技术之外其他教育领域的参与;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学校教育,研究生课程和研究性学位项目;增加澳大利亚在海外的教育和培训机构,远程教育以及合作办学等。

(二)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随着国际学生的日益增多以及留学生生源竞争的日益激烈,重视教育服务的质量,不断改革教育体系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正成为一些主要教育服务输出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澳大利亚政府认为,尽管其教育服务质量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声誉,但当前仍然有一些潜在的危险,包括学生输入有待改进,教育过程有待完善,学习成果有待提高。

澳大利亚教育部强调,任何领域的一个失误都可能危及整个澳大利亚教育的声誉,必须高度重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2003年5月13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公布了2003-2004年度财政预算,决定在未来四年投资1.13亿澳元用于支持国际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中把提高国际教育质量作为政策重点,具体措施包括:

投资510万澳元,进一步加强质量保障措施,确保招收海外学生的澳大利亚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杜绝违法行为;投资3,550万澳元在澳大利亚的大学中建立5个新的教育,科学和创新示范中心;投资1,050万澳元发展自我规范体系,加强质量保障措施,确保澳大利亚的境外办学质量等。

目前,新西兰也为实施国际教育项目的机构提出了一系列质量保障要求。

新西兰教育部在2002年1月颁布了《国际学生精神关照行为规则》,规定了教育机构及其代理应为留学生提供的指导与照顾,住宿及信息服务等方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