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3297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docx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docx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人民群众的含义

  

(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3)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节学习,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公民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走进新课)

  多媒体展示梁启超和毛泽东的观点,指出在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存在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对立,引导学生坚持唯物史观,承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情境设置,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

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让学生讨论问题并作答。

  多媒体展示提示:

(1)不能。

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指挥者,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但是广大的平民大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资产阶级的辉煌成就是广大人民争得的。

  【讲授】

  一、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

  学生阅读教材93页正文和专家点评,明确人民群众的含义。

展示课件并作讲解

  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

  (3)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4)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多媒体展示农民种田,工人做工等图片,让学生判断图片中的相关人物是否属于人民的范畴,以加深对人们群众概念的理解。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多媒体展示课件,通过图片和文字让学生思考探究

  

(1)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探究提示: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从探究中发现: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此处首先分析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通过这两层充分论证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1)劳动群众生产实践的重要性。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继续探究第二个方面,多媒体展示第九张幻灯家乡六合(茉莉花民歌和四合农民画,见课件),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发现: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从三层论证为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结合学生的课堂反映设计相关问题,如①通过展示《离骚》《水浒传》《西厢记》《平凡的世界》的有关图片,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用课件展示鲁迅先生的一段论述从中探究出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用课件展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举出临夏花儿源于人民的实践活动的实例让学生体会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探究问题:

教材插图说明了什么?

  学生发现:

我国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都来源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都是人民群众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

  探究第三个方面:

多媒体展示古今中外的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领悟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然后回答探究问题。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从实例中合作探究,让学生发现:

  

(1)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2)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3)实现方式: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小结与导引: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引导学生说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看待人民群众

  此处多媒体展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相关材料和照片,分如下三层次是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党的群众观点。

  

(1)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党的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方法论,是由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决定的。

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先让学生探究问题: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然后得出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最后链接热点,播放甘肃省2014年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视频,让生感悟党和政府如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总结新课):

本节课从唯物史观出发,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用课件展示小结线索图。

  (巩固新课):

用课件展示巩固练习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答。

  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

  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河南林县人民从1960年开始修建红旗渠。

在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修渠民工每人每天只有半公斤粮。

民工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

人们形容红旗渠是劈开太行山,建成了人工天河。

民工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建成了人工天河的壮举,被世人称颂为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条人工天河之所以能够成功开凿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

(民工的伟大创造力量。

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创造了历史,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否意味着历史是由所有人创造的?

(不是。

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人们除了包括人民群众,还包括对社会历史起阻碍作用的人们,即反动阶级和反动人物。

  人民群众是一个群体概念,而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人。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

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为什么能够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你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生产工具的发明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吗?

(英国纺织工哈格里沃斯夫妇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的效率,使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轮船、火车,大大便利了世界各地的交往。

这些发明者大多都是普通的劳动群众。

)这些利器还要人来操作,那么是谁来操作这些机器?

(劳动群众操作机器,他们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投入到机器操作的生产过程中去。

没有劳动群众发明和改进劳动工具,没有劳动群众进行劳动生产,就不会有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我们可以看出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什么作用?

(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离骚》、《水浒传》、《聊斋志异》,这些名篇名著的作者分别是谁?

(《离骚》的作者是屈原,《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蒲松龄。

)他们创造这些精神财富的灵感和源泉来自于哪里?

(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

《离骚》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作的神话传说,《水浒传》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

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不仅如此,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什么条件呢?

田园诗人陶渊明曾经在车篱旁边吟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陶渊明吟诗作词离不开人民群众,为什么?

(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他不但没酒喝,也没饭吃,只能饿死在车篱旁边,哪里还会吟出什么诗句。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统称为刻版印刷术。

到了北宋年间,布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书籍印刷更为经济、方便。

毕升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烧硬后便成活字。

排版前,先在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溶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着在铁板上,可以像雕板一样印刷。

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不是仅仅是劳动群众创造的物质财富?

它是不是精神财富?

(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对前代印刷技术的改良和创新,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因此这些物质成果也是一种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总之,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分析: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也参与物质财富的创造。

精神财富也不只是知识分子创造的,这是因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大起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都是农民起来推翻地主阶级统治的农民革命战争。

革命的辉煌成就是广大人民争得的。

历史上一切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起来推翻旧的社会制度的斗争。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曾使中国农民在劳动和分配上都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结果是饭越吃越少,人越过越穷。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偷偷摸摸将一些麦田、油菜田承包到自己家里种植,搞起了包产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在18位农民手中起步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除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外还有哪些伟大的创造?

(乡镇企业容纳了百分之五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有从1981年开始的农村村民自治,实现了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这些都是基层农民自己创造的。

包括基层农民在内的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起到了什么作用?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人民群众仍然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所起的作用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战国思想家荀子说: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

曰:

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能群是指什么?

(人们能够利用群体的力量征服自然界。

我们在改造自然界和社会时不能脱离群体,要依靠群体的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运用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实际工作中去就形成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陈毅元帅曾经说过: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在三大战役中,支援前线的民工就有490万,支援的粮食就有40万吨。

中国共产党战胜困难、取得成功都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那么为什么群众会支持共产党,会成为共产党的依靠?

为什么邱娥国会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爱戴?

(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

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群众观点是: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党的群众路线是: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确立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因此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