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296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x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x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

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教育社会学概论》___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_实证研究范式___和__人文研究范式__两类。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

_教师群体__和_学生群体__的结合体。

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5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

6注重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平衡,而视社会冲突为社会病态的理论是功能理论。

7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

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

8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评价手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

9、教育社会学研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来收集资料。

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现场法、隐蔽法、人种学研究)四大类。

10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

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11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

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12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传递功能。

1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两类。

1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15.1949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

16.1922年(陶孟)和出版的《社会与教育》是我国教育社会学形成标志

17.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

(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具体方法论)。

18.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规范性研究和证验性研究的区别。

19.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

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结合体。

20.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家庭,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集体。

21.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22.在教育社会学中依据研究方法为基本特征,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

23.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24.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

25.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二、判断题

1.1949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志。

对。

2.在教育社会学史上,孔德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错。

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3、在社会学研究史中,注重社会事实,推重事实判断和量化研究的

人是孔德、韦伯等人。

错。

孔德、涂尔干等人。

4.教育社会学家研究自杀现象,关注的是某个人为什么会自杀。

错。

关注个人行为所赖以发生的社会环境以及这种行为的群体特征。

5、教育社会学家对社会事件的关注重点是一种个体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错。

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以及该行为的群体特征与功能。

6、社会整体渐变是以改变教育制度整体面貌为前提的具体调整。

错。

社会整体渐变的作用在于促使教育制度进行某种局部调整,但它不是以改变教育制度整体面貌为前提的具体调整。

7、布鲁克弗发表的《教育社会学》一文,标志着现代教育社会学的正式确立。

错。

《教育社会学的定义问题》。

8.强调价值中立,确立社会行动的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学者是涂尔干。

错.是韦伯

9.教师职业的最基本内涵主要是他所扮演的“教育者角色”。

10.在小学阶段评价手段和人格魅力对教师的权威影响较大。

11.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权威影响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加大。

12.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中,教师评价手段和专业素质在对其权威影响中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错。

不一致,评价手段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而影响减少,专业素质则相反。

13.角色期待越强烈,越会产生期待效应。

错。

未必。

角色期待可以影响教师的角色行为,但必须通过被期待者的内化过程。

14.研究表明,社会地位与学生的成绩呈正相关。

错。

学生成绩的高低还与成就动机、价值导向等因素的影响。

15.作为课堂控制的手段,惩罚是最好的手段。

错。

是种消极的控制手段。

16.课程作为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主要依赖于显性控制机制。

错。

显性控制机制和隐性控制机制。

17.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显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错。

隐性知识

18.在一般意义上,教育制度常常被认为是“文明社会”或先进社会的一个特征。

错。

教育制度作为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规范系统,是最古老的制度之一。

19.社会整体渐变是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

错。

社会整体渐变是促使教育制度整体渐变的动力,但并非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社会学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

2、教育社会现象是指学者们以一种把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的眼光所看到的现象,从概括的意思上讲,它包括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与教育相连的社会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教育规范是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

4、社会角色:

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5、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时空,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主体意识为主要特征,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的的一种群体文化。

6、同辈集体:

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7、社会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整体各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平衡态;而狭义的社会结构是指构成社会的人口、职业集团、社会阶级和阶层等组成的体系和比例关系。

8、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9、教育规范:

是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

10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涉及社会心理问题,包括伦理、道德、经济、文化、政治五个方面,不是教育平等的另一种表述,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

隐性知识:

以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等非正式教育影响所教给学生的知识。

12、文化失调论:

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受到破坏的现象。

13、伴生性教育问题:

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

14、失误性教育问题:

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变化,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5、教育制度的功能失调:

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

16、社会规范:

是社会群体共同遵守、认同的期望、思想和行为标准,这种标准能够导致个人之间思想和行为的趋同和协调、有利于增强群体团结。

17、教师角色社会化:

是指某些成为教师职业的成员,逐步担当起合格教师角色的过程。

18、教师的角色期待:

是指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和要求,通过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指对全体教师的期望,二是对个别教师的特殊期望。

19、教育规范:

是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

20、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涉及社会心理问题,包括伦理、道德、经济、文化、政治五个方面,不是教育平等的另一种表述,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师角色行为的特点。

(1)教师行为的道德性

(2)教师行为的规范性

(3)教师行为的抽象性和模糊性

(4)教师行为的自律性

2、简述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1)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

(2)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

(3)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

(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3、简述手段—目标说

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他认为是社会手段和目标的不统一造成了极度的紧张,从而引起越轨行为。

社会在文化上为每一个人都规定了合法的正确目标,但社会并没有在结构上为每一个人提供合法的手段去实现这些目标,这样就会使人产生挫折和紧张,在没有合法手段时就会用非法的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从而出现越轨行为。

默顿指出越轨并非是唯一的选择。

4、班级中典型的群体行为包括哪几类?

反抗行为、从众行为、时尚趋求行为、嫉妒行为

5、简述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基本关系。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

6、为什么说教育具有控制人口的功能?

教育改变了生育观念,为控制人口创造了主观条件

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容易获得就业机会,这在客观上要求她们少生少育

教育年限的延长也在客观上推迟了人们的初婚年龄,从而控制了生育率。

7、简述人口数量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抵消了教育的总量的投入

(2)人口的脉动式增长,使教育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规模

(3)人口构成的不合理使素质教育的实施产生影响

(4)人口分布的不合理,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5)人口的城镇化趋势给城镇教育带来诸多困难。

8、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

(1)体现家庭群体在受教育者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价值和作用

(2)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的重要作用

(3)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方面的重要作用

(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5)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方面的作用

五、论述题

1、根据你的体会谈谈教师权威的影响因素。

从传统层面看在经济至上的社会,教师传统权威会因经济待遇较低而减少;

从专业层面看,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教师专业权威的获得、巩固和发展变得困难;

学生的年龄差异、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评价手段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教师的权威。

2、你是如何看待学生崇拜明星这一现象的?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明星往往成为他们的偶像性重要他人。

各种明星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尊敬而被视为学习的榜样。

他们对学生的社会化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

其影响方式是突发的、短暂的,但又是刻骨铭心的。

学校教育中要正视这一现象,加强正确引导,增强学生的自我辨别能力。

3.试析大众媒介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媒介对儿童现社会化、道德发展、学业成绩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从正面看大众媒介有促进学生社会化、增进学生知识面的作用;

从负面看不健康的媒介内容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媒介所宣传的参照系过多,导致儿童的榜样群体多元化,使儿童在社会学习方面无所适从;存在教育功能失调现象:

所体现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方面往往与学校、家庭甚至社会主流文化相背离。

过多地将时间消磨在媒介上也会影响到学业时间。

4.试述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表现及对此的看法。

主要表现:

入学机会上的不均等

学校资源的配置不均等

学业成功的机会不均等

教育机会不均等的新趋势如贵族学校的出现等。

教育系统的外部原因:

城乡差别、重男轻女思想、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差别

教育系统内部原因:

制度化教育、应试教育、教育指导思想、学业成败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