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父母先进事迹共8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265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顺父母先进事迹共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孝顺父母先进事迹共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孝顺父母先进事迹共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孝顺父母先进事迹共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孝顺父母先进事迹共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孝顺父母先进事迹共8篇.docx

《孝顺父母先进事迹共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顺父母先进事迹共8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孝顺父母先进事迹共8篇.docx

孝顺父母先进事迹共8篇

孝顺父母先进事迹(共8篇)

第1篇:

胡秀兰孝顺父母先进事迹心怀感恩、孝顺父母

——胡秀兰胡秀兰、女、1958.10月出生,高中学历。

在工作期间连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2020年10月被评选为“百名孝子楷模”。

心怀父母恩孝顺父母是人伦

胡秀兰是八府庄社区的一名残疾志愿者,母亲83岁。

胡秀兰在社区工作,平时很忙,但她还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老人,热了为老娘想办法做凉爽的饭菜,冷了把火炉般到老人房子,,邻居见了,也都经常夸他们母亲:

“你们的子女真孝顺,有福气啊!

”得到邻居们的称赞,老人脸上也露出幸福的笑容。

面对邻居们的赞许,胡秀兰越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越是感到自己所作所为是天经地义的,与父母的风雨几十年付出相比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微不足道了。

然而,邻居的赞誉深深地触动了胡秀兰的心,想到自己小小的付出竟然换来邻居们的如此好评,而父母的付出有那么多却无人夸耀,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想到自己也在为人父母,也在尽心尽力为子女,“养子才报父母恩”这话一点不假,孝敬父母天经地义。

胡秀兰的母亲今年83岁,身体还算硬朗,又一次,要求附近医院给母亲量血压,她让母亲先下楼,可是等她下来的时候却看不见老娘,她急的快哭了到处去找、大家都劝她回去想想老人能去哪、好有目的的找、当她回到家里猛然看到老人在家了看电视,原来是母女俩走岔路了。

孝顺父母是奉献奉献亦幸福

胡秀兰说:

她不想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

一人独自侍奉老人,按说在家里还有兄妹,但她没有把责任推给他们,其主要原因是:

她对孝敬父母有独到的认识,她认为孝敬父母不是只管老人的吃和穿就行的,还要与老人进行心灵的交流,让老人着实找到家的感觉,这才叫孝敬。

胡秀兰说:

“把孝敬父母当作是福,那就会找到无限的乐趣”。

一个家有老人,有小孩,这才像个家。

第2篇:

孝顺父母事迹材料孝敬老人事迹材料

常言道,“人生五伦孝为先”,“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被认为是人的一种基本美德而千古流传,无数的孝子呗称颂、讴歌,孝子的事迹被人们千古传颂。

就是一个为人诚实、孝敬老人的好同志。

父亲在1987年就因病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把家中四个孩子拉扯大,吃了很多的苦。

这一切看在眼里,暗自发誓工作后一定要孝敬母亲,给母亲最好的慰藉。

自工作以来,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一是平时工作忙只要有空,就回家帮助母亲做饭,在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中营造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让母亲心情愉悦。

二是随着年龄增大,老人孤独感日渐增加。

为了排解母亲的寂寞,闲暇时陪同母亲和家人外出旅游。

让老人解除孤寂。

三是让老人精神上达到满足,不让母亲为家庭的琐事烦心。

人到中年事情多,工作和家中的烦恼从不带到家里。

夫妻间一些琐事也从不在母亲面前争嘴。

工作上多做事,争当优秀,让母亲放心。

四是经常陪同母亲检查身体,有病时细心照料,母亲已是70岁的老人了,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严重疾病。

每次母亲生病,都亲自陪护,端茶倒水,送汤送饭。

经常嘱咐妻子、儿子、要关心照顾好老人。

在他的带动下,兄弟姐妹团结、家庭和睦,整个大家庭长尊有序,形成了老人关心孩子,孩子孝顺老人的良好家庭氛围。

对老人恪守孝道,尽心尽力,以实际行动带动兄弟姐妹4人一起孝敬老人,在姊妹间形成了争相尽孝的良好家风,也赢得了街坊四邻的广泛赞誉。

篇2:

孝敬父母先进事迹--王姣敏

尊老敬老好儿女标兵事迹材料

—长虹公司机电队王姣敏先进事迹“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语有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就是告诉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爱护子女。

还要尊敬其他的老人、像爱护自己父母一样爱护其他老人;像爱护自己子女一样爱护其他的小孩。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提倡的尊老爱幼的民风民俗,是孝道的表现。

它每天都发生在我们周围。

王姣敏,是长虹公司机电队的一名职工。

她用爱和行动诠释了何为孝,是尊老敬老的表率。

她虽说没有一个富裕的家,但身后有个默默支持她的丈夫和可爱的孩子,她觉得足矣。

她原本也有一个美好的家庭,父亲在梨园矿赵庄井上班,母亲在家务农,家里还有个八十岁的奶奶和三个弟弟,虽说不是大显大福大贵,但却也其乐融融。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她十二岁那年,她的母亲得了癫痫病(俗称羊羔疯),使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

父亲常年上班在外不能里外照顾,家里的重担和农活全落在她那幼小的肩上。

她妈的病又是三天两头犯,每次犯病的时候,王姣敏就会先把母亲抚平躺下,拿上毛巾轻轻擦拭嘴边的唾液,捋捋母亲的脖子或者是掐掐人中,待到清醒后,她再给母亲喂点温开水减轻疼痛。

随后,再做年复一日的家务活,洗洗补补,刷碗做饭,锄地耕田。

就这样,在这样的艰苦岁月中慢慢长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母亲的病情不断加重,奶奶也年纪越来越

大,爸爸挣钱又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如果让爸爸回来照顾这个家,经济来源又是一个难题。

她母亲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为不拖累这个家,就在98年1月份,母亲找来绳子自寻短见,幸好姣敏送药时发现母亲的举动,经抢救及时没有发生生命危险。

为了改善家庭状况,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也为了更好的照顾母亲和奶奶,她选择了退学打工的方式,至今,王姣敏对自己的选择还是无怨无悔。

退学后,她就近找到一家服装厂上班,从此,她每天很早就起床,做了早饭后帮助奶奶穿衣叠被、洗脸喂饭后,再帮母亲穿衣叠被、洗脸喂饭,长久的病痛折磨使母亲的精神变得狂躁不安,病情加重使生活不能自理。

有时给奶奶先喂饭,母亲看了就不乐意,等给母亲喂饭时,母亲会故意把饭碗打翻或洒在床上,地上。

但是,王姣敏没发一次火,常常默不吭声的将床褥收拾好,重新给母亲打上饭喂到嘴边。

私下里,她会偷偷的流泪,但是她总是不断的告诫自己“坚持、坚持、不要流泪、要坚强”。

尽管每天早出晚归,一天忙碌下来腰酸腿疼,但看到能多挣点钱补贴家用,她心里也感到一丝安慰。

看到同龄的女孩穿着漂亮的衣服,心里是多么的羡慕啊,自己也很想穿上漂漂亮亮的衣服,可她总是把这种心思压在心底,把挣来的钱全部精打细算补贴家用。

每天除了上班工作、下班操持家务、照顾二位老人外,抽空还得给弟弟做衣做鞋、辅导功课。

尽管肩上的担子沉重,但是每天忙到深夜,她总会拿起学过的课本,看看学过的知识,终于在90年底,通过考试成为梨园矿的一名正式工。

眼看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就在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时候,又一个不幸事情发生。

那年是她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时候,她和父亲都在上班期间,家里只剩下奶奶和母亲在家。

母亲从床上栽倒在地与世长辞,这无疑对她是个沉重的打击,思想马上要崩溃啦,她时常抱怨自己如果当时在家就好了,没有照顾好母亲,使母亲离世。

心灵的创伤使她更下决心照顾好年迈的奶奶,用加倍的细心照顾好奶奶。

每天为奶奶穿衣做饭,洗头洗脚擦身子,把奶奶的生活起居照顾的舒舒服服。

奶奶有时会摸着她说“有你这样的孙女,俺这辈子没白活”。

不久之后,奶奶离世。

失去双亲是她心里只有一个希望,那就是通过努力使家里状况加以改变,是弟弟们的生活过的舒坦。

一年一年,她也成家了,弟弟们相继成家立业,可各家有各家的事,先是她弟媳在平房上晒粮时不慎掉下来摔伤身体住院。

弟弟家的孩子们小,这个做姐姐的忙前忙后,家里、医院两头跑、两头照顾。

就在去年、“屋漏偏遇连雨天”患有精神病的弟弟在犯病时将弟媳和邻居砍成重伤入狱。

又是她跑前顾后、忙里忙外的照顾两个家庭。

住院花费、孩子们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她自己是省吃俭用、慷慨解囊,一心一意的照顾那个残缺的家庭。

面对她的家庭情况,领导们都看在眼里,每年公司领导、工会主席、女工部部长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她解决一下燃眉之急帮她度过暂时的困难。

对待家庭,她勤劳节俭、大度细心、勇于担当,特别是在家庭遭遇变故和磨难的时候,她竭尽所能无私奉献。

多年来,处在这样的家庭中,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她心中也有过苦痛,生活也充满累与

忧,但她一想到他们是自己的至亲,他们与自己血脉骨肉相连,作为家中的主心骨,她不能垮。

作为家庭的半边天,她勇敢地把这一份责任、亲情与义务担当起来。

王姣敏说:

“家是一个避风港,现在日子是有点艰难。

但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回报。

父母的坚强,丈夫的宽容与理解,孩子的进步,家里家外、村里老小、单位的理解支持,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宽慰,我坚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点累点,远比他们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负起孝老爱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为人子女起码的道德与良知!

”她对孝的理解是:

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

她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的责任。

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下去,将中华民族的美德发扬光大。

篇3:

孝敬父母先进事迹

金山社区孝敬父母先进事迹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语有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就是告诉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爱护子女。

还要尊敬其他的老人、像爱护自己父母一样爱护其他老人;像爱护自己子女一样爱护其他的小孩。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提倡的尊老爱幼的民风民俗,是孝道的表现。

它每天都发生在我们周围。

张家敏,金山社区组人。

他用爱和行动诠释了何为孝,是尊老敬老的表率。

张家敏上有父母,下有俩个兄弟,都已成家,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

张家敏的父亲刚出生不到一岁父亲就去世了,只上了三天的私塾就放下书包离家做了童工,在那个艰难的岁月中他靠坚强的意志的熬过来。

母亲身体虚弱、病魔缠身,每天都离不开汤药,母亲是在这种艰苦岁月中用眼泪把张家敏兄弟三人拉扯长大。

张家敏的母亲在1989年到1990年间住了两次医院,2000年在田间劳动中突然晕倒检查出腹部有包块,医生要求马上手术治疗,由于家里经济困难,母亲提议去私立医院做手术以减轻负担,但张家敏还是坚持在县医院做手术,他觉得手术安全性是最重要的,手术费的问题可以慢慢解决。

1997年张家敏的父亲做了阑尾手术,2005年一场车祸又降临到老人身上。

车祸造成他父亲脑颅骨断裂、脑内有积血、手指骨骨碎、头部缝了几十针。

经过抢救病情反而加重,老人躺在病床上拉着张家敏

的手说:

“我恐怕好不了了。

”说完就昏了过去。

在紧急情况下,张家敏未和两个弟弟商量,果断决定把父亲送到了玉溪专医院治疗,在医院的全力抢救下老人得到了第二次生命。

2020年老人半边身子不会动、也讲不出话。

经检查是患上了高血压、脑梗塞,因此住进了医院。

2020年老人双手不由自主的发抖,自然走路也会跑起来停不下来。

老人这种情况随时都要有人在旁边照看,抽出人手就相当于抽出劳动力,对于劳动力很重要的农民来说、这无疑是给这个饱经灾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在2020年大年初一的晚上,当别人家在欢度春节的时候,张家敏兄弟却是紧急把父亲送往玉溪住院治疗。

老人患上了前列腺炎,小便失禁、疼痛难忍。

张家敏的爱人蔡英回忆起老人的每一次住院都还来历历在目,每次老人一住院,她就放下一切事物,守护在公婆身边,给他们洗脸擦身、喂汤喂药、端屎端尿,隔三差五给老人洗澡换衣,让老人随时干净清爽。

从老人卧床到能做起、从要人搀扶到能独自行走,她尽自己最大的耐心和爱心陪老人做复健,这样一晃就是好多年。

老年基本康复之后,她还是花很多时间来照顾老人,隔段时间就带老人去泡温泉,出差就给老人带新衣服,买来碟片鼓励老人多多打太极、多活动筋骨,每月还给老人900块钱生活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老人健康开心快乐的度过晚年。

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张家敏也渐渐富裕了起来。

这让他们更有能力来孝敬老人,2020年10月26日九九重阳节,张家敏捐资1200元给金山村老年协会,他希望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照顾更多的老人。

家敏一家给他的家庭、给周围的人竖起了爱老敬老的丰碑。

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