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讲铜及其化合物作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2556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讲铜及其化合物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讲铜及其化合物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讲铜及其化合物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讲铜及其化合物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讲铜及其化合物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讲铜及其化合物作业.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讲铜及其化合物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讲铜及其化合物作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讲铜及其化合物作业.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讲铜及其化合物作业

【2019最新】精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讲铜及其化合物作业

A组 基础题组

1.下列我国古代制品中,所用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

A.青铜器

B.瓷器

C.石雕

D.竹简

2.(2018北京朝阳期末)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其中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的是(  )

A.氨气还原氧化铜

B.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C.次氯酸钙露置在空气中变质

D.过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

3.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

B

C

D

火法炼铜

黏土制陶瓷

树皮造纸

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4.(2017北京房山期末,3)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性质

应用

A

铁比铜金属性强

可用FeCl3溶液腐蚀铜制印刷电路板

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可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C

油污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反应

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清除炊具上的油污

D

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反应

可用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5.下列各组物质在适宜条件下反应,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是(  )

A.H2SO4(浓)+CB.Fe2O3+Al

C.HNO3(浓)+CD.Fe2O3+CO

6.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正确的是(  )

A.2Al2O3+3C4Al+3CO2↑

B.MgO+H2Mg+H2O

C.Fe3O4+4CO3Fe+4CO2

D.2HgO2Hg+O2↑

7.(2017北京石景山一模,7)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记载“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是指硫酸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记载中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记载中蕴含了湿法炼铜的原理

C.由记载得出铁单质是赤色(红色)

D.每生成1mol铜转移2mol电子

8.(2017北京西城期末,19)CuSO4用途广泛,以Cu为原料制CuSO4有多种方法。

(1)实验室可用Cu与浓硫酸反应制CuSO4。

①Cu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该方法制CuSO4存在的不足是                (写出任意一条)。

 

(2)实验小组采取如下方法制CuSO4。

实验表明,Fe3+能加快生成CuSO4的反应速率,加快原理可表述为:

ⅰ.2Fe3++Cu2Fe2++Cu2+

ⅱ.……

ⅱ的离子方程式是 。

 

(3)用电解的方法制CuSO4,如下图所示。

①与直流电源a端相连的电极材料是      (填“铜片”或“石墨”)。

 

②将进口处较浓硫酸替换为Na2SO4溶液进行实验,发现得到的CuSO4溶液pH比替换前升高,结合化学用语解释pH升高的原因是                                  。

 

B组 提升题组

9.(2017北京房山二模,6)化学在古代与现代的科技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古代与现代的冶金均运用了相同的化学原理

古代与现代的火箭发射均利用了液体燃料

古代捣碎中药与现代中药纳米粉碎均是化学变化

古代风筝与现代热气球飞行均不需要物质直接供给能量

10.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铝热法炼铁:

2Al+Fe2O32Fe+Al2O3

B.工业进行“氮的固定”:

N2+3H22NH3

C.铅蓄电池充电时的阴极反应:

PbSO4(s)+2e-Pb(s)+S(aq)

D.用铜和稀硝酸制备硝酸铜:

Cu+4H++2NCu2++2NO2↑+2H2O

11.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冶炼锌的工艺记载:

“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

……即倭铅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注:

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  )

A.该冶炼锌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煤炭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C

C.冶炼Zn的反应方程式为:

ZnCO3+2CZn+3CO↑

D.倭铅是指金属锌和铅的混合物

12.(2017北京海淀期末,12)新制氢氧化铜中存在平衡:

Cu(OH)2+2OH-[Cu(OH)4]2-(深蓝色)。

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出现蓝色沉淀

B.③中现象是Cu(OH)2+2OH-[Cu(OH)4]2-正向移动的结果

C.④中现象证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D.对比②和④可知Cu(OH)2氧化性强于[Cu(OH)4]2-

13.(2017北京大兴一模,11)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

装置

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

A

铜丝

稀硝酸

②中出现红棕色气体

稀硝酸与铜生成了NO2,

③中需要碱溶液吸收尾气

B

铜丝

Fe2(SO4)3

溶液

②中溶液黄色变浅

Cu与Fe2(SO4)3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C

铁丝

饱和食

盐水

③中导管内液面上升

铁钉发生吸氧腐蚀

D

铁丝

浓硫酸

无明显现象

铁与浓硫酸不反应

14.(2017北京海淀一模,12)工业上常用铁碳混合物处理含Cu2+废水获得金属铜。

当保持铁屑和活性炭总质量不变时,测得废水中Cu2+浓度在不同铁碳质量比(x)条件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推论的是(  )

A.活性炭对Cu2+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B.铁屑和活性炭会在溶液中形成微电池,铁为负极

C.增大铁碳混合物中铁碳比(x),一定会加快废水中Cu2+的去除速率

D.利用铁碳混合物回收含Cu2+废水中铜的反应原理:

Fe+Cu2+Fe2++Cu

15.(2017北京四中三模,27)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还含少量FeCO3及Si的化合物,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硫酸铜晶体的步骤如下:

(1)步骤Ⅰ中涉及的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 

(2)步骤Ⅱ中试剂①是    (填代号); 

a.KMnO4     b.H2O2

c.Fe粉     d.KSCN

(3)步骤Ⅲ加入CuO的目的是                           ; 

(4)步骤Ⅳ获得硫酸铜晶体,需要经过      、       、过滤等操作; 

(5)孔雀石与焦炭一起加热可以生成Cu及其他无毒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中结晶水的x值:

称取2.4g硫酸铜晶体,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时,称量粉末的质量为1.6g。

则计算得x=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精解精析

A组 基础题组

1.A A项,青铜是铜锡合金;B项,瓷器是硅酸盐产品;C项,石雕是碳酸盐或硅酸盐产品;D项,竹简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2.D A项,氨气还原氧化铜后得到铜单质,固体质量减少;B项,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后,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固体质量不变;C项,次氯酸钙露置在空气中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固体质量减少;D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碳酸钠,固体质量增加。

3.D A项,火法炼铜的原理为Cu2S+O22Cu+SO2,涉及化学反应;B项,黏土制陶瓷过程涉及化学反应;C项,用树皮造纸的蒸煮过程中纤维素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属于化学反应;D项,打磨磁石制指南针时,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

4.A A项,FeCl3溶液与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亚铁,因此可用FeCl3溶液腐蚀铜制印刷电路板,但与Fe比Cu的金属性强无关;B项,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去除异味;C项,加热促进碳酸根离子水解,碱性增强,且碱性条件利于油污水解;D项,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氢氟酸可与二氧化硅反应,则可用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5.A A项,2H2SO4(浓)+C2H2O+2SO2↑+CO2↑,H2SO4为氧化剂,C为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项,Fe2O3+2AlAl2O3+2Fe,Fe2O3为氧化剂,Al为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项,4HNO3(浓)+C2H2O+CO2↑+4NO2↑,HNO3为氧化剂,C为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D项,Fe2O3+3CO3CO2+2Fe,Fe2O3为氧化剂,CO为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6.C A项,工业上冶炼铝常用电解熔融的Al2O3的方法;B项,镁为活泼金属,常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冶炼镁;D项,工业上冶炼汞常用热分解法。

7.C A项,记载中的反应为Fe+CuSO4FeSO4+Cu,属于置换反应;B项,记载中蕴含了湿法炼铜的原理;C项,这里的“赤色”是指铜的颜色;D项,该反应中+2价的铜离子变成了单质铜,每生成1mol铜转移2mol电子。

8.答案 

(1)①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反应产生SO2,对环境有污染或氧化剂浓硫酸利用率不高

(2)4Fe2++O2+4H+4Fe3++2H2O

(3)①铜片

②替换为Na2SO4后,阴极区发生反应2H++2e-H2↑,阴极区c(OH-)>c(H+),OH-也可以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运动到阳极区,导致CuSO4溶液pH升高

解析 

(1)①Cu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该方法制CuSO4存在的不足有:

反应中产生SO2,对环境有污染且浓硫酸利用率不高。

(2)Fe3+为催化剂,因此ⅱ的反应为Fe2+被氧气氧化为Fe3+,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

(3)①用电解的方法制CuSO4,铜电极需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根据硫酸根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a为直流电源正极,因此与直流电源a端相连的电极材料是铜片。

B组 提升题组

9.A A项,金属的冶炼是金属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即金属元素得电子被还原,故古代和现代的冶金原理相同;B项,古代火箭用的燃料是火药,而现代火箭用的是液体燃料;C项,无论是古代捣碎中药还是现代中药纳米粉碎,均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项,现代热气球飞行需要燃料燃烧来提供能量。

10.D D项,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

11.D 冶炼Zn的反应方程式为ZnCO3+2CZn+3CO↑,故A、B、C均正确;倭铅是指金属锌,D不正确。

12.D A项,①中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B项,③中溶液呈深蓝色,是加入的氢氧化钠使Cu(OH)2+2OH-[Cu(OH)4]2-正向移动的结果;C项,④中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与葡萄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氧化亚铜沉淀,体现了葡萄糖的还原性;D项,对比②和④可知Cu(OH)2的氧化性弱于[Cu(OH)4]2-。

13.C A项,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B项,铜与Fe2(SO4)3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铜,不是置换反应;C项,铁丝在饱和食盐水中发生吸氧腐蚀;D项,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14.C A项,用纯活性炭处理含Cu2+废水时,废水中Cu2+浓度降低,说明纯活性炭可吸附Cu2+。

B项,用铁屑和活性炭混合处理废水中的Cu2+时,溶液中形成了若干个微电池,且负极是铁。

C项,对比Ⅰ、Ⅱ、Ⅳ三条曲线可知,增大铁碳比,废水中Cu2+的去除速率加快;对比Ⅲ、Ⅳ两条曲线可知,增大铁碳比,废水中Cu2+的去除速率减慢。

D项,利用铁碳混合物回收含Cu2+废水中铜的原理是铁能置换出废水中的铜,即Fe+Cu2+Fe2++Cu。

15.答案 

(1)Cu2(OH)2CO3+4H+2Cu2++CO2↑+3H2O、FeCO3+2H+Fe2++CO2↑+H2O

(2)b

(3)消耗H+使溶液pH升高,便于Fe3+形成沉淀除去

(4)加热浓缩 冷却结晶

(5)Cu2(OH)2CO3+C2Cu+2CO2↑+H2O

(6)4.4

解析 

(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还含少量FeCO3及Si的化合物,步骤Ⅰ中Cu2(OH)2CO3、FeCO3均能与硫酸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H)2CO3+4H+2Cu2++CO2↑+3H2O、FeCO3+2H+Fe2++CO2↑+H2O。

(2)步骤Ⅱ中加入试剂①的目的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项,KMnO4能氧化亚铁离子,但会引入K+、Mn2+;b项,H2O2能氧化Fe2+,自身被还原为水,不引入杂质;c项,Fe粉不能氧化Fe2+;d项,KSCN不能氧化Fe2+。

(3)步骤Ⅲ加入CuO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使Fe3+形成沉淀而除去。

(4)步骤Ⅳ是从溶液中得到溶质,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

(5)孔雀石与焦炭一起加热可以生成Cu、二氧化碳和水,依据原子守恒及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

Cu2(OH)2CO3+C2Cu+2CO2↑+H2O。

(6)1.6g为硫酸铜的质量,则n(CuSO4)==0.01mol,受热减少的质量即为水的质量:

2.4g-1.6g=0.8g,n(H2O)==0.044mol;

CuSO4·xH2OCuSO4+xH2O

1      x

0.01mol        0.044mol

x=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