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原理实验指导书16讲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2045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学原理实验指导书16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金属学原理实验指导书16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金属学原理实验指导书16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金属学原理实验指导书16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金属学原理实验指导书16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属学原理实验指导书16讲解.docx

《金属学原理实验指导书16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学原理实验指导书16讲解.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属学原理实验指导书16讲解.docx

金属学原理实验指导书16讲解

《金属学原理》

实验指导书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编写

 

适用专业: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焊接工程

 

江苏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2013年9月

 

前言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晶体学基础、固体材料的结构、材料的凝固与相图理论、原子和分子在固体中的运动、材料的形变与再结晶理论、热处理工艺及组织的理论。

通过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尤其要掌握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进行材料的宏观和微观组织分析能力,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材料的成分和平衡组织之间的关系,设置“光学显微镜与微观组织分析综合实验”、“金属凝固原理与宏观组织分析综合实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和“钢的热处理操作、组织观察及硬度测定综合实验”、“铸铁的组织观察”、“有色金属的组织观察”六个实验。

“光学显微镜与微观组织分析综合实验”主要让学生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光学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和金相组织的摄制技术,了解光学金相分析方法的操作流程。

“金属凝固原理与缺陷组织分析综合实验”主要让学生了解凝固过程及凝固条件对材料铸锭组织的影响,掌握材料宏观分析的应用及操作方法,进一步了解材料宏观缺陷的组织特征及形成条件。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主要让学生识别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了解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合金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钢的热处理操作、组织观察及硬度测定综合实验”主要让学生学会热处理工艺的操作方法,识别组织形貌,了解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和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验1:

光学显微镜与微观组织分析综合实验

实验学时:

4

实验类型:

综合

实验要求:

必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利用显微镜进行显微组织分析;

2.掌握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及显微图像采集和输出;

3.掌握金相分析方法的操作流程。

二、实验内容

金相显微分析是研究金属组织的主要方法之一,在生产与科研中,为了探索金属材料的性能,经常需要进行金相组织的检验和分析。

金相显微分析就是利用显微镜的光学原理借助试样表面对光线的反射特点来进行的。

为了对金相显微组织进行鉴别和研究,需要将所分析的金属材料制备成一定尺寸的试样,并经磨制抛光与腐蚀等工序,通过金相显微镜来观察与分析金属的显微组织状态及其分布情况,最后将其拍摄并形成照片。

本实验涉及到学生具备操作使用金相显微镜、金相样品制备、金相组织分析、显微摄影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验训练学生材料显微分析的综合能力。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

放大镜是最简单的一种光学仪器,它实际上就是一块集合透镜(凸透镜),利用它可以将物体放大,其成像光学原理,如图1所示。

图1放大镜的光学原理

AB—物体

—物象f—焦距

当物体AB放在透镜与其焦点F之间时,则经透镜的光线就分散开来,从放大镜后面观察,可以看到一个放大了正虚象

,此象的长度与物体长度比值(即

/AB)就是放大镜的放大率(放大倍数)。

由于放大镜到物体之间的距离a近似地等于透镜的焦距f(a≈f),而放大镜到象间的距离b近似地等于人眼的明视距离(约250mm),故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为:

由式中可知,透镜的焦距f越短,则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一般采用的放大镜其焦距在10~100mm范围内,放大倍数则可在2.5—25倍之间,若进一步提高放大倍数,将会由于透镜焦距变短使其表面曲率过分增大,而使形成的影象变得模糊不清。

所以为了得到高倍放大而又清晰的影象,就得采用由多个透镜组成的显微镜。

现代显微镜中,校正透镜球面差的方法是采用多片透镜组成透镜组,即将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在一起(称为复合透镜),由于这两种透镜有着性质相反的球面差,因此可以相互抵消。

色差的产生是由于组成白光的各种不同波长的光线在穿过透镜时其折射率不同。

若用白色光照明时,其中紫色光线的波长最短,其折射率最大,在离透镜最近处成象;红色光线的波长最大,其折射率最小,在离透镜最远处成象。

其余的有色光线(如,黄、绿、兰色)的成象,则在它们之间。

因此这些光在平面上的成象就不能集中在一点,而呈现出带有彩色边缘的光环。

色象差的存在也会降低透镜成象的清晰度,也应予以校正,通常采用单色光源(或加滤光片),也可使用复合透镜。

显微镜的放大作用主要在于物镜,物镜的好坏直接影响显微镜放大后映象的质量,所以对物镜的校正是很重要的。

物镜的类型,根据对透镜球面象差和色象差的校正程度不同而分为消色差物镜,复消色差物镜和半复消色差物镜等。

目镜也是显微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第二个透镜组。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由物镜放大所得的实象再度放大,因此它的质量将最后影响到物象的质量。

按照目镜的构造型式一般可分为普通目镜,补偿目镜,以及测物目镜等。

普通目镜其映象未经校正,应与消色差物镜配合使用。

补偿目镜须与复消色差物镜或半复消色差物镜配合使用,可以抵消这些物镜的残余色象差。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规程

①首先将显微镜的光源插在变压器上,通过低压(6~8V)变压器接通电源。

②根据放大倍数选用所需的物镜和目镜,分别安装在物镜座上及目镜筒内,并使转换器转至固定位置(由定位器定位)。

③将试样放在样品台中心,使观察面朝下并用弹簧片压住。

④转动粗调手轮先使镜筒上升,同时用眼观察,使物镜尽可能接近试样表面(但不得与试样相碰)然后相反转动粗调手轮,使镜筒渐渐下降以调节焦距,当视场亮度增强时再改用细调手轮调节,直到物象调整到最清晰程度为止。

⑤适当调节孔径光栏和视场光栏,以获得最佳质量的物像。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①操作应细心,不能用任何粗暴和剧烈的动作,光学系统不允许自行拆卸。

②显微镜镜头的玻璃部分和试样表面严禁手指直接接触,若镜头中落有灰尘,可用镜头纸或软毛刷轻轻擦试。

③在旋转粗调(或细调)手轮时,动作要慢,碰到某种阻碍时应立即报告,弄清原因,不得用力强行转动,否则就会损坏机件。

(二)、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

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工序:

取样、镶嵌、磨制、抛光、浸蚀等。

下面就各道工序加以简要说明:

1.取样

取样是进行金相显微分析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显微试样的选取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取其具有代表性的部位,例如:

检验和分析失效零件的损坏原因时(废品分析)除了在损坏部位取样外,还需要在距破坏处较远的部位截取试样,以便比较;在研究铸件组织时,由于偏析现象的存在,必须从表面层到中心,同时取样进行观察;对于轧制和锻造材料则应同时截取横向(垂直于轧制方向)及纵向(平行于轧制方向)的金相试样,以便于分析比较表层缺陷及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情况;对于一般经热处理后的零件,由于金相组织比较均匀,试样截取可在任一截面进行。

确定好部位后就可把试样截下,试样的尺寸通常采用直径为ф12—15mm、高度(或边长)为12—15mm的圆柱体或方形试样,如图2所示。

图2金相试样的尺寸

试样截取方法视材料的性质不同而异,软的金属可用手锯或锯床切割;对硬而脆的材料(如淬火钢)则可采用砂轮切片机或电脉冲加工等切割。

但是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切取过程中均不宜使试样的温度过于升高,以免引起金属组织的变化,影响分析结果。

2.镶嵌

对于尺寸过于细小的金属丝、片及管等,用手来磨制,显然很困难,需要使用试样夹或利用样品镶嵌机把试样镶嵌在低熔点合金或塑料(如胶木粉、聚乙烯聚合树脂等)中,如图3所示。

图3金相试样的镶嵌方法

(a)、(b),机械镶嵌;(c),低熔点合金镶嵌;(d),塑料镶嵌

3.磨制

试制的磨制一般分为粗磨与细磨

(1)粗磨粗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平整的表面,同时为了去掉截取时有组织变化的部分(如氧一乙炔割取的试样的热影响区部分)。

钢铁材料试样的粗磨通常在砂轮机上进行。

但在磨制时应注意:

试样对砂轮的压力不宜过大,否则会在试样表面形成很深的磨痕,从而增加了细磨和抛光的困难;要随时用水冷却试样,以免受热的影响而起组织的变化;试样边缘的棱如没有保存的必要,可先行磨圆(倒角),以免在细磨及抛光时撕破砂纸或抛光布,甚至造成试样从抛光机上飞出伤人。

当试样表面平整后,粗磨就告完成,然后将试样用水冲洗擦干。

(2)细磨经粗磨的试样表面虽然平整但仍还存在有较深的磨痕,如图4所示。

因此,细磨的目的就是消除这些磨痕,以获得一个更为平整而光滑的磨面,并为下一步抛光准备。

图4试样磨面上磨痕变化情况示意图

细磨是在一套粗细程度不同的金相砂纸上由粗到细依次序进行的。

砂纸号数:

180、280、320、0、01、02、03、04、05。

究竟选那几号砂纸,磨到那号为止视钢料和要求的情况而定。

对于一般碳钢样品选用从280至04号砂纸。

细磨可按图5所示的方式进行。

将砂纸平铺在玻璃板上,一手将砂纸按住,一手将试样磨面轻压在砂纸上,并向前推移进行磨削,直到磨面上仅留有一个方向的均匀的磨痕为止。

在磨面上所加的压力应力求均衡,磨面与砂纸必须完全接触,这样才能使整个磨面平均地进行磨削。

为了保证磨面平整而不产生曲面,磨削应单方向进行。

向前推动时进行磨削,然后将磨片提起拉回,在回程中不与砂纸接触。

在更换细一级砂时,须将试样的磨削方向调转90°即与上一道磨痕方向垂直,直到把上一道砂纸所产生的磨痕全部消除为止。

此外,在更换砂纸时还应将试样,玻璃板清理干净,以防粗砂粒带到下一道细砂纸上产生粗的深痕。

为了加快磨制速度可采用在转盘上贴有不同型号砂纸的预磨机实现机械磨光。

图5手工磨光操作

(a)操作姿势;(b)正确的磨光操作过程

4.抛光

细磨后的试样还需进行最后一道磨制工序——抛光,其目的是去除细磨时遗留下来的细微磨痕,以获得光亮无疵的镜面。

试样的抛光一般可分为:

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和化学抛光。

这里主要介绍机械抛光。

(1)机械抛光试样的机械抛光是在专用抛光机上进行的。

抛光机的主要结构是由电动机和水平抛光盘组成,转速300~500转/分钟。

抛光盘上铺以细帆布、呢绒、丝绸等抛光织物。

抛光时在抛光盘上不断滴注抛光液,抛光液通常采用Al203、MgO或Cr203等细粉末(粒度约为0.3~1μ)在水中的悬浮液(每升水中加入A12035~10克)或采用由极细钻石粉制成的膏状抛光剂等。

A1203又称刚玉,白色透明,用于粗抛和精抛。

MgO白色,适用于铝、镁及其合金等软性材料的最后精抛。

Cr203为绿色,具有很高的硬度,适用于淬火后的合金钢,高速钢以及钛合金的抛光。

机械抛光就是靠极细的抛光粉与磨面间产生的相对磨削和滚压作用来消除磨痕的。

操作时将试样磨面均匀地压在旋转的抛光盘上(可先轻后重)并沿盘的边缘到中心不断作径向往复移动,抛光时间一般约3~5分钟,最后抛光后,试样表面应看不出任何磨痕而呈光亮的镜面。

需要指出的是抛光时间不宜过长,压力也不可过大,否则将会产生紊乱层而导致组织分析得出错误的结论。

抛光结束后用水冲洗试样并用棉花擦干或吹风机吹干,若只需要观察金属中的各种夹杂物或铸铁中的石墨形状时,则可将试样直接置于金相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电解抛光电解抛光是靠着电化学的作用在试样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层”而获得光滑平整的磨面,其优点在于它只产生纯化学的溶解作用而无机械力的影响,因此可避免机械抛光时引起表面层金属的变形或流动,从而能够较正确地显示出金相组织的真实性。

(3)化学抛光化学抛光的实质与电解抛光类似,也是一个表层溶解过程,但它纯粹是靠化学药剂对于不均匀表面所产生选择性溶解的结果而获得光亮的抛光面。

5.浸蚀

经抛光后的试样磨面,如果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所能看到的只是一片光亮,除某些夹杂物或石墨外,无法辨别出各种组织的组成物及其形态特征。

因此,必须使用浸蚀剂对试样表面进行“浸蚀”,才能清楚地显示出显微组织。

最常用的金相组织显示方法是化学浸蚀法。

化学浸蚀法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浸蚀剂对试样表面所引起的化学溶解作用或电化学作用(即微电池原理)来显示金属的组织。

它们的浸蚀方式则取决于组织中组成相的性质和数量,

对于纯金属或单相合金来说浸蚀仍是一个纯化学溶解过程,由于金属及合金的晶界上原于排列混乱,并具有较高的能量,因此晶界处较为容易被浸蚀而呈现凹沟,如图6所示,同时由于每个晶粒中原子排列的位向不同,所以各自的溶解速度各不一样,致使被浸蚀的深浅程度也有区别,在垂直光线的照射下将显示出明暗不同的晶粒。

(a)铁素体晶界(b)层片状珠光体

图6单相和两相组织显示图

对于两相以上的合金组织来说,则浸蚀主要是一个电化学腐蚀过程,由于各组成相的成份不同,各自具有不同的电极电位,当试样浸入具有电解液作用的浸蚀剂中,就在两相之间形成无数对“微电池”,具有负电位的一相成为阳极,被迅速地溶入浸蚀剂中,而使该相形成凹洼,具有正电位的另一相成为阴极,在正常电化学作用下不受浸蚀而保持原有的光滑表面。

当光线照射到凹凸不平的试样表面时,由于各处对光线的反射程度不同,在显微镜下就能观察到各种不同的组织及组成相,如图6(b)所示。

浸蚀方法通常是将试样磨面浸入浸蚀剂中,也可用棉花沾上浸蚀剂擦试样表面,浸置时间要适当,一般使试样磨面发暗时就可停止,如果浸蚀不足,可重复浸蚀,浸蚀完毕后立即用清水冲洗,然后用棉花沾上酒精擦试表面并吹干,至此,金相试样的制备工作全部结束。

(三)金相图像采集与分析

金相试样制备好以后,即可在金相显微镜下进行组织观察。

组织观察结束后,常常需要将图像保存,以供日后进一步分析和使用。

传统的方法是借助显微摄影的手段对所观察到的图像进行拍摄,经过底片的曝光、冲洗、印相及放大等步骤,获得所需的金相照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像的数字化处理技术日臻完善,将金相显微镜、数码相机(或CCD摄像机)和计算机及相应的图像处理和分析软件集成在一起,形成了多种金相图像分析系统。

图7为MIAPS金相图像分析系统。

图7图像分析系统硬件连接示意图

该系统由金相显微镜、高分辨率CCD摄像头、图像采集卡、计算机和打印机等硬件构成。

其系统软件具有如下主要功能:

(1)图像采集

具有高分辨率彩色、灰度图像采集能力,可以实时动态采集图像;可以多帧平均,去除抖动噪声,提高采集质量。

(2)图像显示

可以任意放大、缩小显示图像;多帧图像可进行层迭、平铺显示以及彩色图像灰度化和灰度图像伪彩色显示。

(3)个性化的图像标注和编辑

采用独特的图像层标注层分离技术,提供丰富的标注工具。

时间、日期自动标注;支持无限多个元素子层,能够方便的修改各标注元素的位置、尺寸、字体、颜色等属性;还可将标尺迭加到图像上;显示和打印时系统自动迭加图像层和标注层;系统自动记录标注过程,可重复用于同类试样的标注。

(4)实用的专用测量功能

提供大量符合生产检验和科研需要的专用测量模块。

如“金属平均晶粒度评级”、“第二相面积含量测量”、“非金属夹杂评级”、“颗粒度分析”、“渗碳层深度测定”。

所有模块均采用GB或国际通用标准,提供丰富的检验报告模板,数据输出快捷方便,用户也可自行设计检验报告。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实验原理及操作要领讲授以小班为单位集中讲授,金相试样制备、组织观察及金相显微照片摄制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五、实验条件

(1)普通金相显微镜;

(2)砂轮机;(3)抛光机;(4)吹风机;(5)试样;(6)不同型号的砂纸;(7)玻璃板;(8)抛光粉悬浮液;(9)酒精;(10)3-4%硝酸酒精溶液;(11)棉花;(12)图像分析系统;

六、实验步骤

讲解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主要结构、使用方法,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步骤,设备使用方法,组织分析原理。

每人完成一个样品制备,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显微组织,试样合格后再进行显微图像采集和输出。

七、思考题

1、何谓分辩率,影响分辩率的因素有哪些?

2、数值孔径NA的含义是什么?

八、实验报告

简述实验目的、显微镜光学原理和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并附上所拍摄的金相照片,对影响金相图像质量的因素进行讨论并回答思考题。

 

实验2:

金属凝固原理与缺陷组织分析综合实验

实验学时:

4

实验类型:

综合

实验要求:

必修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硝酸银的结晶过程;

(2)熟悉常见缺陷的宏观及微观组织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影响。

二、实验内容:

(1)硝酸银结晶过程的观察;

(2)观察热加工宏观、微观缺陷,了解缺陷特征,分析产生原因。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一)盐(硝酸银)的结晶

盐和金属均为晶体。

由液态凝固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不论盐的结晶或金属的结晶都遵循形核和核的长大规律。

形核又分为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

通常情况下,由于外来杂质、容器或模壁等的影响,一般都是非均匀形核。

晶核形成后通常均按树枝状方式长大形成树枝晶体即枝晶。

由于临界晶核的尺寸很小,晶核的大小不能用肉眼看到,在实验室只能见到正在长大的枝晶,通过直接观察透明盐类(如硝酸银等)的结晶过程可了解树枝晶体的形成过程。

在玻璃片上滴上一滴硝酸银溶液,在硝酸银的水溶液中放入一小段细铜丝,铜将开始溶解,而银则沉淀出来,在显微镜下观察银的枝晶的生长过程。

硝酸银的结晶第一阶段是在细铜丝边缘形成一圈细小的等轴晶体,结晶的第二阶段是形成较为粗大的晶体,晶体迅速生产,直至布满整个液滴。

其成长的方向是沿铜丝的垂直方向延伸,因此形成了比较粗大的、带有方向性的柱状晶。

(二)热加工常见缺陷

(1)缩孔多数金属在凝固时均发生体积收缩,因此缩孔难以避免。

缩孔可分为集中缩孔与分散缩孔。

一般集中缩孔控制在钢锭或铸件的冒口处,然后加以切除。

若缩孔较深切除不净时即成为残余缩孔或因铸型设计不当,铸锭上部而基本凝固,因心部在冷凝时未能及时得到液体金属的补充,即形成二次缩孔。

残余缩孔或二次缩孔呈中心树根状孔洞,在缩孔附近一般会出现密集的夹杂物、疏松或偏析,以此作为区别残余缩孔与各种内裂的依据。

铸件中存在缩孔,显著地降低其力学性能,甚至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事故,有缩孔存在的钢锭,经轧制而未能良好焊合的缩孔,需完全切除,否则在继续加工中导致锻造裂纹或板材、带材的分层现象。

(2)气泡凝固时由液体金属中释放的气体,因浇铸条件不良如铸型生锈、涂料中存在较多水分与金属液作用产生的气体,在金属已完全凝固时很难逸出,于是有一部分就包容在处于塑性状态的金属中而形成气孔即气泡。

铸件中最常见的气泡呈圆形或椭圆形。

一般由液态金属中析出的气体而形成的气泡壁具有金属光泽,表面光滑,如图1所示。

图1气泡图2皮下气泡

在钢锭表面或附近的气泡称为皮下气泡。

常由铸型生锈或涂料不当而产生,呈圆形或椭圆形光滑孔洞,热加工后呈垂直于表面的裂纹。

见图2。

气泡减少铸件的有效截面,由于缺口效应大大降低材料的强度;铸锭中的气泡通过热加工可以焊合,但压力加工中可能被氧化而不能焊合,导致细裂纹或裂缝或分层现象。

(3)缩松凝固时枝晶间隙因得不到液体补充,而形成的显微缩孔。

大的缩松在经切削加工后的表面上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即能观察到,而小的疏松则经酸蚀后才能发现或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缩松集中于钢坯轴心部分称为中心缩松。

钢锭中的缩松经压力加工可得到很大改善,但严重者,因压力加工时压缩比不够等原因仍存在,如在钢锭残余缩孔、气泡因焊合不良处仍可能存在疏松。

缩松的存在影响铸锭及铸件的致密度和机加工后的表面光洁度,降低其力学性能;对用作液体容器或管道的铸件,若存在相互联接的疏松时,不能通过水压试验或在使用中发生渗漏现象而报废。

(4)偏析铸件或铸锭中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常见有枝晶偏析、方框偏析。

①枝晶偏析固溶体合金凝固过程中,由于扩散不充分,使得同一个晶粒内后凝固的部分与先凝固的部分成分不同,愈靠近枝晶中心则富含高熔点的组元,愈靠近枝晶边缘则富含低熔点组元,因此凝固后便存在晶粒范围内的成分不均匀现象,经磨片浸蚀呈现树枝状分布。

这种偏析在铸钢中尤其常见。

同理,各个树枝状晶体之间最后凝固的部分,通常为低熔点组成物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它们与晶粒本身的成分不同,称为晶间偏析。

②方框偏析在钢锭的横截面上,因凝固时杂质被推向柱状晶的前沿,聚集在与中心等轴晶相遇处,酸蚀后出现腐蚀较深的方框区域。

方框偏析是钢锭中的一种区域偏析。

钢锭中存在区域偏析,特别是硫偏析(可富集达300~400%)、磷偏析(可富集达100—200%)强烈地降低钢的质量,并给以后的加工造成种种困难,导致材料的损害和机件的破坏。

如硫偏析能破坏金属的连续性,在钢锻造时引起热脆,在轧制钢板时产生夹层,在承受交变载荷的零件中是引起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磷偏析使钢具有冷脆性,并促使钢的回火脆性。

(5)魏氏组织是铸钢中常见的一种缺陷组织,如图3所示。

亚共析钢铸造后,在高温下形成的奥氏体晶粒往往比较粗大,并以一定速度冷却时,铁素体与奥氏体以一定的共格关系析出,铁素体由晶界向晶内呈针状长大,使材料冲击韧性下降,进行退火或正火可消除。

图3魏氏组织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分组集中进行,由指导老师首先讲解有关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然后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实验要求学生做课前预习并做实验记录,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条件

(1)硝酸银、砂纸、硝酸、小烧杯、玻璃片、容器等;

(2)金相显微镜;

(3)宏观缺陷样品一套、显微缺陷样品一套;

六、实验步骤

(1)观察硝酸银的结晶,并画出结晶组织示意图;

(2)观察热加工显微缺陷,分析其特征,画下组织示意图;

七、思考题

1.如何识别锻造裂纹和淬火裂纹?

2.冷却速度大小对铸锭组织有何影响?

八、实验报告

1.简述实验目的、实验内容;

2.画出硝酸银晶体结晶过程;

3.画出缺陷组织示意图,指出缺陷的主要特征、形成原因及防止办法。

 

实验3: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学时:

2

实验类型:

验证

实验要求:

必修

一、实验目的

(1)识别和研究铁碳合金(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相互关系。

二、实验内容

(1)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铁碳合金显微样品的平衡组织,识别钢和铸铁组织形态的特征。

(2)根据Fe—Fe3C相图分析各合金的形成过程,建立成分,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

(3)绘出所观察的显微组织示意图。

(4)根据显微组织近似确定亚共析钢的含碳量。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是研究钢铁材料性能的基础。

铁碳合金平衡状态的组织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如退火状态)所得到的组织,其相变过程均按Fe-Fe3C相图进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该相图来分析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如图1所示,含碳量小于2.11%的合金为碳钢,含碳量大于2.11%的合金为白口铸铁。

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这两个基本相所组成。

只是因含碳量不同,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析出条件以及分布情况各有所不同,因而呈各种不同的组织形态。

1、碳钢和白口铸铁在金相显微镜下具有下面几种基本组织

(1)铁素体(F)是碳在α-Fe中的固溶体。

铁素体为体心立方晶格。

具有磁性及良好的塑性,硬度较低。

用3~4%硝酸酒精熔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现明亮色的多边形晶粒:

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呈块状分布;当含碳量接近于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则呈断续的网状分布于珠光体周围。

图1按组织分区的Fe-Fe3C相图

(2)渗碳体(Fe3C)是铁与碳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其含碳量为6.69%。

当用3—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渗碳体呈亮白色(如图2网状Fe3C呈白亮色),若用苦味酸钠溶液浸蚀,则渗碳体呈黑色而铁素体仍为白色(如图3网状Fe3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