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2009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x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x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单选题

研究城市空间格局演化,准确获取城市扩张模式、扩张形态以及建成区重心转移态势等信息,对于指导区域发展规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读武汉市城市建成区扩张与城区重心迁移图,完成1~3题。

1.对武汉市城市建成区扩展的理解,合理的是(  )

A.建成区呈现斑块状扩张

B.建成区主要向东部扩张

C.建成区在2003—2008年间扩张最快

D.建成区南北向扩张可能因交通改善

2.关于武汉市城区重心迁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重心持续向南移

B.有整体向东移动的态势

C.2010年后移动速度最快

D.移动速度整体趋缓

3.为了解决武汉市城市化带来的种种问题,武汉市建成区的扩张应(  )

A.加快发展速度

B.不断压缩城区规模

C.无限扩大城市规模

D.加快新城组团发展

1.D 2.B 3.D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武汉市城市建成区主要向外围扩张,其中2008—2013年向南北方向扩展明显,这可能与南北向交通改善有关,选D。

第2题,图中显示,武汉市城区重心波动移动,但有整体向东移动的态势,据此选B。

第3题,武汉市的城市化问题主要是城市规模大导致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武汉市建成区应适度扩展,加快新城组团发展,以减轻污染,合理布局产业。

合理规划不是限制城市发展,不能无限压缩或扩大城市规模。

据此选D。

“再工业化”是针对工业化进程完成以来出现的过度“去工业化”趋势以及由此引发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脱节等问题,逐步形成的一种回归实体经济的纠正机制,通过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回巢和增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制造业陆续从我国和其他国家(地区)回迁本国,制造业出现“回巢”现象。

下表是近几年美国制造业“回巢”的三个案例。

据此完成4~6题。

公司

案例

行业

G

决定在美国而非中国生产家庭娱乐产品

电子

T

在美国纽约和肯塔基州建立工厂,生产精密电池

电子

F

把在中国的部分零部件和整车生产转移至美国

汽车

4.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战略的主要优势是(  )

A.基础设施完备

B.土地资源丰富

C.消费市场广

D.技术水平高

5.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回巢”,短期内会导致我国制造业(  )

A.成本优势丧失

B.就业压力增加

C.生产规模扩大

D.竞争能力提高

6.针对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回巢”,我国可采取的应对策略是(  )

①减少科技和教育投入 ②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③大力发展金融等服务业 ④培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

A.②④B.③④

C.①②D.③④

4.D 5.B 6.A [解析]第4题,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战略,是将一些制造业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迁回本国,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主要优势是技术水平高,D对。

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在基础设施、土地资源、消费市场方面不具备明显优势,A、B、C错。

第5题,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回巢”,短期内会导致我国国内制造业企业数量减少,就业压力增加,B对。

企业减少,运输成本减少,A错。

生产规模可能缩小,C错。

竞争能力下降,D错。

第6题,针对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回巢”,我国可采取的应对策略有增加科技和教育投入,①错。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②对。

金融等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不能解决制造业竞争力下降问题,③错。

培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竞争力,④对。

A对,B、C、D错。

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要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

图为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转变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城市街道没有与经纬线平行,而是与其成一定的夹角,主要是为了(  )

A.方便居民出行B.减轻城市内涝积水

C.减轻大气污染D.改善建筑通风采光

8.我国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从“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将会(  )

A.增加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

B.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

C.分散城市功能区布局

D.降低城市商业网点密度

7.D 8.B [解析]第7题,城市街道与经纬线成一定的夹角,主要是为了改善建筑的通风采光条件,D正确。

第8题,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从“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使原来大院内的空间变成街区,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B正确。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

读图,回答9~11题。

9.由图判断,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  )

A.①B.②

C.③D.④

10.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四个阶段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11.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D.③④②①

9.C 10.A 11.D解析:

第9题,由图可判断③阶段第一产业比例最大,第二、三产业比重最小,应该处于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

第10题,由图示可判断①阶段第三产业比例最大,该区域城市化水平应该最高。

第11题,由图中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可判断,③处于初始阶段,①处于最后阶段,②④处于中间发展阶段,故D项正确。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12~13题。

12.A地城市采用“内涵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

13.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企业间过度竞争 经济腹地较小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12.C 13.B解析:

第12题,上海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主要是因为用地紧张。

第13题,由于缺乏分工协作,我国的一些新兴乡镇企业,企业间互不联系,互相竞争,导致信息不通畅,市场开拓不到位,经济腹地小。

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劳动力成本增加

B.资本过剩、污染严重

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D.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15.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

A.科技发达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

D.第三产业发达

14.D 15.C解析:

第14题,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升高,环境污染严重等。

第15题,珠三角周边地区资源较为丰富,同时地租低、劳动力丰富等优势比较明显。

读材料,回答16~17题。

材料1: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

材料2:

灰霾是指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颗粒物,能见度小于10千米(相对湿度小于90%时)的大气现象,灰霾天气正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常见天气。

材料3:

如下面三幅图所示。

注:

图甲是广州市1957~2007年灰霾天数分布图,图丙为图乙中Ⅰ、Ⅱ、Ⅲ三地1985~2005年赤潮发生次数曲线图。

16.下列有关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灰霾天气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三面靠山,一面临海,气流不易扩散

B.冬季北方来的冷空气受广东省与湖南省交界处的秦岭山脉的阻挡,风力较弱

C.珠江三角洲上空易出现逆温层

D.工业发展迅速,能源消耗量大,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多

17.图丙为图乙中Ⅰ、Ⅱ、Ⅲ三地1985~2005年赤潮发生次数曲线图,下列有关Ⅱ地赤潮发生次数比Ⅰ、Ⅲ两地多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Ⅱ地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②Ⅰ、Ⅲ两地水深,Ⅱ地水浅 ③Ⅱ地沿海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有机物排放多 ④Ⅱ地海水温度高于Ⅰ、Ⅲ两地海水温度

A.①②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③

16.B17.D解析:

第16题,秦岭位于30°N附近,不在此地区。

第17题,Ⅱ地赤潮发生次数比Ⅰ、Ⅲ两地多,原因是Ⅱ地位于珠江的入海口,沿海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高,向海水中排放的有机物多;Ⅰ、Ⅱ、Ⅲ三地海水温度和海水深浅无法比较。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下图是中国和日本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变化曲线。

读图回答18~19题。

18.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日本工业化率   B.②——中国工业化率

C.③——日本城市化率D.④——中国城市化率

19.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直快于日本

B.日本工业生产总值呈现下降趋势

C.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相适应

D.日本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

18.B 19.D解析:

第18题,日本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达到70%以上;而工业快速发展后,其工业化率会有所降低;我国的城市化率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迅速,由此判断①是日本城市化率,②是中国工业化率,③是中国城市化率,④是日本工业化率。

第19题,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日本工业生产仍然在增长之中;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偏低,与工业发展不相协调;日本工业化早,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

二、综合题

20.阅读图甲、图乙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

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依托港口优势,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目前,东莞2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200万人口中有1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工业的产值很高,但污染也很严重。

(1)比较说明广州、东莞、麻涌三个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

(2)简述麻涌建设外向型工业新城的优势条件。

(3)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4)简述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解析:

(1)题,从材料中可判断出三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

(2)题,从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第(3)题,大量人口流入东莞,为东莞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第(4)题,从材料中可知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有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管理难度很大等。

答案:

(1)广州的等级最高,其次是东莞,麻涌最低;广州的服务范围最大,其次是东莞,麻涌最小。

(2)麻涌位于珠江口,产品便于出口;有城际轻轨、高速公路、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区际协作或区际联系条件好;劳动力资源丰富。

(3)①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②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③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④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

(4)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城市用地紧张;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世界某区域土地利用模式简图,图K26-4为图K26-3中A、B两地日照时数统计图。

材料二 拥有约1799万人口的甲国,为非洲重要产棉国,但本国仅能加工棉花产量的2%,民众生活所需大部分布料需要进口。

国内现有工业企业约500家,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10%降至目前的5%。

材料三 C港沿海渔业资源丰富,盛产经济价值较高的金枪鱼,有金枪鱼港之美称。

该港以东64千米处某地磷酸铝储量达4000万吨,且有长达96千米的地带有较丰富的磷酸钙矿。

(1)比较A、B两地日照时数年变化特征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2)分析降水对该地区10°N以北地区土地利用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二信息推断甲国的工业特征。

(4)有观点认为应在C港大力发展磷酸盐加工业,有观点认为应该大力发展金枪鱼加工业,你赞同哪种观点?

阐述赞同并反对另一种观点的理由。

[答案]

(1)同:

都是夏季日照时数长(冬季日照时数短)。

原因: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白昼时间长;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若答冬季日照时数短,则原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白昼时间短;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多)。

异:

A、B两地日照时数夏季差异小,冬季B地比A地长。

原因:

A地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明显,降水较多(或B地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比A地小,晴天较多)。

(2)中部地区距海较远,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为荒漠地区,多为未充分利用土地;外围地区降水稍多,多发展游牧业;北部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可发展耕作业;南部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或来自海洋的西南风)影响,降水较多,可满足耕作业的发展需要。

(3)工业人口比重小,工业产值小(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低),工业层次偏低,工业企业数量较少,工业发展停滞(产值有所下降)。

(4)赞同发展磷酸盐加工业的理由:

C港海运便利,磷酸盐资源丰富。

反对发展金枪鱼加工业的理由:

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赞同发展金枪鱼加工业的理由:

鱼类资源丰富且可再生;金枪鱼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

反对发展磷酸盐加工业的理由:

发展磷酸盐加工容易污染环境。

[解析]第

(1)题,本题主要考查日照时数的区域差异以及成因。

读A、B两地日照时数统计图可知,A、B两地的日照时数都是夏季日照时数长,冬季日照时数短;但是A、B两地日照时数夏季差异小,冬季B地比A地长。

影响日照时数的原因主要从昼夜长短、天气状况来进行分析。

读图可知,A、B都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两地白昼时间长;而且两地都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由于A地位于B地的西侧,冬季A地更易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B地多,光照较B地少。

(2)题,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从因地制宜的角度来分析,该地区10°N以北地区降水的差异较大,北部地区接近地中海,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水分充足,可发展耕作业;南部地区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容易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可满足耕作业的发展需要;中部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的控制,多为荒漠,不能进行农业发展,多为未充分利用土地;外围地区由于距海较近,降水稍多,多发展游牧业。

第(3)题,工业的特征主要从该区域工业的结构、工业的产值、就业比重、工业的发展速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国是重要产棉国,但本国仅能加工棉花产量的2%,民众生活所需大部分布料需要进口。

这说明工业层次偏低,工业人口比重小。

“国内现有工业企业约500家”说明工业企业数量较少,“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10%降至目前的5%”说明工业产值有所下降,工业发展停滞。

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无论选择哪个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若赞同,就从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来分析,若反对,就从不利影响和不利条件来进行分析。

赞同发展磷酸盐加工业可以从C港海运便利、磷酸盐资源丰富角度叙述;反对发展金枪鱼加工业,则从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叙述。

赞同发展金枪鱼加工业,可以从该地鱼类资源丰富且可再生、金枪鱼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角度来分析;反对发展磷酸盐加工业,可以从发展磷酸盐加工容易污染环境角度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