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渣热闷设备使用维护维修规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1956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渣热闷设备使用维护维修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钢渣热闷设备使用维护维修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钢渣热闷设备使用维护维修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钢渣热闷设备使用维护维修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钢渣热闷设备使用维护维修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渣热闷设备使用维护维修规程.docx

《钢渣热闷设备使用维护维修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渣热闷设备使用维护维修规程.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渣热闷设备使用维护维修规程.docx

钢渣热闷设备使用维护维修规程

第一部分机械设备

一、离心通风机使用、维护、检修规程

1.使用规程

1.1风机的管边阀门应保持灵活无锈蚀。

1.2风机电机的地脚螺栓阀门管边及法兰联接螺栓应紧固无脱落,管边连接不漏风,轴承温度正常不超过60摄氏度。

1.3风机设备各润滑点应保持足够的润滑油脂。

1.4风机工作中发现振动金属撞击声、摩擦声应停车检查。

1.5调节风量风压时,应注意电机负荷不得超过额定电流值电流表指数不能大幅度摆动。

1.6定期检查风机内部积尘污垢,检查风机叶轮磨损及动平衡。

1.7启动风机前,必须将进风口调节门关闭,排风口调节门稍开,执行空载起车的规定。

2.维护规程

2.1本岗维护人员应认真作好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后进行巡回检查。

2.2检查温度计及油标的灵敏性。

2.3检查循环冷却水是否畅通有效,有无泄露现象。

2.4检查风机各部位连接是否紧固良好。

2.5检查润滑情况是否良好,轴承温度是否正常。

2.6每6个月更换一次润滑油。

每3天加油1次。

2.7定期清除风机内部的灰尘污垢及水等杂质,并防止锈蚀。

2.8风机的主要故障及原因处理方法:

故障

原因

排除方法

轴承箱剧烈振动

1.风机轴与电机不同心,联轴器安装不正

重新调整保证同心度,检查联轴器不正原因后根据情况处理

2.机壳或进风口与叶轮摩擦

调整机壳或进风口与叶轮的间隙。

3.基础的硬度不够或不牢固

进行加固处理。

4.叶轮松动或变形

叶轮重新动平衡叶轮变形更换。

5.叶轮轮盘与轴松动

检查叶轮轴盘与轴松动原因,根据情况处理然后进行动平衡测试。

6.机壳与支架、轴承箱与支架连接松动

重新调整紧固加弹簧垫或加双

7.转子不平衡

调整或更换新转子

8.引风机叶片磨损

更新叶轮

轴承温升高

1.轴承箱剧烈振动

重新调整水平紧固轴承箱底螺栓

2.润滑油脂质量不良变质含有过多灰尘污垢等杂质

用柴油冲洗干净后更换新润滑脂

3.轴承箱盖座联接螺栓之过大或过小

按风机规定要求紧固不能过松不能过紧

4.滚动轴承损坏

更换新轴承

电机电流过大和温度升高

1.开车时进气管道内闸门或节流阀未关严

关严进气管道内闸门或节流阀

2.流量超过规定值

调节进气阀开口大小保证规定流量值

3.电机输入电压过低或电源单向断电

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

4.连轴器连接不正,皮圈过紧或间隙不均

联轴器重新调整找正,皮圈过紧进行机加工后符合配合要求再安装间隙不均须进行测量后再进行处理

2.9本岗位维护人员必须认真记录好巡回检查记录(项目、时间)。

2.10易损件:

轴承、槽轮、三角皮带、联轴器销子螺栓、阀门密封垫。

3.检修规程

3.1离心风机除正常保养维护外还要定期进行检修。

3.1.1风机每半年进行一次小修,内容如下:

3.1.1.1更换润滑油。

3.1.1.2检查各传动及连接螺栓是否松动如有进行紧固。

3.1.1.3检查各种阀门是否灵活有效,对阀门的杠进行润滑。

3.1.1.4检查温度计及油标的灵敏性,如有问题进行修理或更换。

3.1.2风机每年进行一次中修,内容如下:

3.1.2.1包括小修的所有内容。

3.1.2.2更换风机轴承,并清洗油箱更换新油。

3.1.2.3对轴承箱进行水平测试。

3.1.2.4对风和各阀门检查如有不灵活要进行更换。

3.1.2.5检查风机的线路及设备,对有问题要进行处理或更换。

3.1.3风机每两年进行一次大修,内容如下:

3.1.3.1包括中修的所有项目。

3.1.3.2清除风机内部的灰尘、污垢和其他杂质。

3.1.3.3对风机的静、动平衡进行测试,包括叶轮检查。

3.1.3.4更换连接螺栓及三角带(联轴器)。

3.2大修后风机必须按规定有本机负责人和检修人员及有关人员参加试车验收。

3.3检修后,检修人员要认真作好大修记录包括(大修项目及有关技术参数)。

二、起重设备使用、维护、检修规程

1.总则

1.1本规程适用于桥式、单梁及电葫芦形式起重机。

1.2本规程主要以桥式起重机为主编写,如有特殊要求,将单独列出。

2.桥式起重机使用规程

2.1操作者必须熟悉起重机结构和性能,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方能对起重机独立进行操作,并应遵守安全守则。

2.2交接班规定。

2.2.1交接运行记录内容:

2.2.1.1设备运转及处理情况。

2.2.1.2零件磨损及更换情况。

2.2.1.3是否发生设备事故及事故原因和处理经过。

2.2.2接班检查:

2.2.2.1首先检查配电盘上总刀闸开关是否断开,不允许带电进行检查。

2.2.2.2检查各部螺栓、销子等紧固件的紧固情况。

2.2.2.3检查传动部件声响和振动是否正常。

2.2.2.4检查各类极限位置限制器、制动器、离合器、安全保护装置、电气设备、控制器等的安全性能是否正常。

2.2.2.5作业环境及基础轨道等的安全状况是否正常。

2.2.2.6吊钩、滑轮组等的安全状况是否正常。

2.2.2.7检查油路畅通,润滑点之润滑是否正常(齿轮箱、润滑情况)。

2.2.2.8钢丝绳是否完好,在卷筒上的绳尾固定是否牢固,有无跳槽现象。

2.2.2.9车体是否卫生清洁。

2.2.2.10电气各种保护装置必须保持完好,不得随意调整和更换。

2.2.2.11经检查发现设备不正常时,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带病运行。

2.2.3设备运行注意事项:

2.2.3.1开车前应将所有控制手柄扳至零位,关好门窗,鸣铃示警后方可开车。

2.2.3.2运行中路遇障碍,应鸣铃示警。

2.2.3.3起重机启动要平稳,并逐档加速。

对起升机构每档的转换时间可在1~2s;运行机构每档的转换时间不小于3s,50t以上起重量的桥式起重机,各档转换时间在6~18s,严禁高档启动。

2.2.3.4严禁超规范使用起重机,必须遵守起重机和安全管理规程中“十不吊”规定。

a.超过额定载荷不吊。

b.指挥信号不明,起重量不明,光线暗淡或大雾不吊。

c.吊索的附件捆扎不牢、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吊。

d.起重机拴挂工件直接加工不吊。

e.歪拉斜挂不吊。

f.工件上站人或工件上浮放有活动物件的不吊。

g.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具有爆炸性物品不吊(不能直接吊挂)。

h.带有棱角刃口物体没有钢丝绳防仍端的保护措施不吊。

i.埋在地下或水中的物体不拔吊。

j.指挥人员违章指挥不吊。

2.2.3.5随时注意设备润滑情况。

2.2.3.6每班第一次起吊重物时(或者载荷在最大额定起重量时),应在重物离地面或支撑物约0.3m后,将重物放下以检查制动器性能是否正常,确认可靠后继续起吊。

2.2.3.7操纵控制器时,必须按档次进行。

要保持被吊物件平稳,吊钩转动时不允许起升,防止钢丝绳跳槽。

2.2.3.8起重机大车或小车运行至接近终点时,应降低速度,严禁用终点开关和停车手段使用,也不允许用打反车达到制动目的。

2.2.3.9操作者在作业中应按规定对下列各项作业鸣铃报警。

a.起升、降落重物,开动大、小车运行时。

b.起重机通过或行驶在视线不清处时。

c.起重机运行到接近同跨轨道上的另一台起重机时。

d.吊运重物接近人员时。

2.2.3.10严禁起重机悬吊重物在空中长时间停留。

起重机在吊着重物时,操作司机和起重工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

2.2.3.11起重机运行时,禁止人员上下,禁止轨道或走台上行走,也不允许从事检修。

2.2.3.12对双吊钩(注、副钩)起重机,不准同时用两个吊钩分别吊两个物体,不工作的吊钩必须开列接近上极高度位置,并且不准带挂吊索。

2.2.3.13同跨度内有多台起重机工作时,两台起重机之间必须保持>1.5m的距离,以防碰撞。

因工作必须接近时,应经邻机同意,但最小距离应在0.3m以上。

2.2.3.14禁止两台起重机同时吊同一物件,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双机抬吊时,应有专门措施,并经设备厂长批准.且每台起重机均不得超载,单机允许起吊最大载荷规定为该机额定起重量的25%,并且精通专业技术的主管工程师负责现场指挥.

2.2.3.15在正常工作中改变运行方向时,必须将控制器手柄扳道“零位”当机构完全停止转动后再换向开动。

2.2.3.16电器设备应注意的问题

a.电动机有无过热,异常振动和噪音

b.配电箱起动器有无异常和噪音

c.电动机轴承、电磁盘有无过热现象

d.直流电动机换相器的火花大小

e.导线有无松动及磨损现象

f.若发生故障应立即停车,切断电源检修

2.2.3.17露天工作的起重机,电力大于7级以上或遇到雷雨时应立即停止工作。

不工作时应将起重机开到停车位置,并可靠锚固。

2.2.3.18如果为抓斗或电磁盘式起重机,应遵守的以下规定:

a.使用抓斗或电磁盘工作时,必须保证电缆和钢丝绳运动速度一致,不得使抓斗电磁盘转动,以免电缆和钢丝绳相互缠绕发生事故

b.不准用普通电磁盘吊运温度在200℃以上的工件.

c.使用抓斗作业时,不允许抓取整块物件,避免吊运过程中的物件摆脱

d.当发现电磁有残磁时(切断电源后有部分重物不能掉离电磁盘)应停机进行检修

2.2.3.19起重机运行中钢丝绳不能与其它物件摩擦

2.2.3.20起重机运行中发生设备故障,必须先将重物落地,然后再进行处理

2.2.3.21吊运作业完成后,将起重机开到指定地点,小车开到司机室一端,吊钩升起(抓斗放到地面)控制器全部扳到“零位”切断电源。

2.2.4特殊情况下的紧急措施

2.2.4.1制动器、控制器、起升限位开关及其它电气设备失灵。

2.2.4.2机械传动的部位发生异常声响和振动

2.2.4.3发生钢丝绳脱槽,滑轮破裂等,有碍人身设备安全的故障

2.2.4.4车体严重倾斜变形

2.2.4.5导线短路或电源停电

2.2.4.6主要部位温度:

a.滚动轴承温度超过允许温度

b.电机机身温度超过允许温度

c.制动器温度超过200℃闸皮出现焦化气味。

2.2.4.7发生设备事故

3.抓斗桥式起重机的使用规程

3.1对于抓斗桥式起重机的使用规程与保养,除通用吊钩桥式起重机使用规程适用以外,还有以下注意事项

3.1.1每班工作前必须检查抓斗开闭机构,颚板闭合紧密性,并检查颚板的固定情况及抓斗各点润滑状况

3.1.2检查抓斗开闭绳导向轮状况和抓斗悬挂索具的紧固及连接情况

3.1.3空车试运转,检查抓斗闭合机构工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1.4不允许使用抓斗抓取整块物体,不允许使用抓斗吊运撞卸喂料设备和铁路车辆

3.1.5抓斗卸料时,离料斗高度不得小于200㎜

3.1.6提升抓斗时,闭合绳和起升绳速度相等,钢丝绳受力均匀

3.1.7抓斗起开时的上极限位置是抓斗顶部离上限位开关≥1m,下降时,抓斗底部离料斗和车箱的距离≥0.1m

4.桥式起重机维护规程

4.1为了保证桥式起重机正常使用,延长零部件、元器件及起重机的使用寿命.必须对起重机经常进行检查及调整维护

4.1.1维护人员必须了解设备的主要结构及性能

4.1.2检查周期,对于重点部位起重机(如铸锭吊车)一般为3个月,其它可为半年或一年

4.2检查内容与判定标准

a.金属结构:

检测主梁车起吊额定载荷时跨中的挠度的及水平旁弯及其它变形,下挠应<S/700;检查金属结构件有无裂纹、腐蚀、异常变形,检查连接部分有无松动,裂纹及螺栓等是否紧固可靠

b.运行机构

检查电动机安装底座有无裂纹连接有无松动;检查联、轴器键有无松动;联轴器有无径向跳动及端面摆动,齿形联轴器润滑情况是否有异常响声;制动器2~3天检查一次,检查时应注意制动系统各部分动作是否灵活,推动器。

工作是否正常、有无漏油;检查制动轮安装件有无松脱,摩擦片有无剥落、损伤及偏磨,弹簧是否老化,制动轮有无裂纹.磨损及缺损;制动间隙是否合适;检查行程和制动力矩调节机构有无异常;检查减速机齿轮工作面的磨损,程度及啮合情况以及润滑情况;检查转轴、心轴、传动轴有无变形及磨损;检查轴承有无磨损及润滑情况;检查车轮以及车轮踏面有无磨损等

c.起升机构的检查及判定标准

检查制动器油量是否合适,是否漏油,机架有无裂纹,棘爪和棘轮啮合状态是否有异常,机架安装是否有松动;检查卷筒钢丝绳固定部分有无异常;检查滑轮组有无裂纹及磨损,润滑情况;检查钢丝绳直径是否与设计相符、有无断丝、断股、有无跳槽现象;检查吊具有无裂纹变形与摩擦等

d.轨道的检查

检查轨道有无裂纹、下陷、变形、紧固螺栓有无松动,钢轨接头有无错位等

e.供电、电器元件及控制系统的检查

检查电动机运转是否正常,检查滑线及滑车轨道有无变形、磨损,供电电缆完好无损;检查电器开关及接触器有无异常,继电器限时是否准确;检查控制器操作开关良好,电阻器无裂纹,损伤;检查线路是否正常

f.安全装置的检查

检查防过卷扬装置有无破损及松动

g.设备润滑的检查

设备润滑注意事项:

润滑材料必须保持清洁;不同牌号的润滑脂不能混合使用;经常检查润滑系统的密封情况;选用适合的润滑材料,按规程定期润滑;对温度较高的润滑点,要相应地增加润滑次数并装设隔温或冷却装置;没有注油点的转动部位(如各铰接点)应定周期用油壶点注各转动缝隙中,以减少机械的磨损和锈蚀;润滑时必须全车停电。

设备润滑表:

序号

零部件名称

润滑时间

润滑条件

润滑材料

1

钢丝绳

一般15~30天一次或根据使用中的润滑情况决定

①把润滑脂加热80℃~100℃浸涂至饱和为宜

②不加热涂抹

钙基润滑脂

(GB491-56)

2

减速器

初期使用换一次,以后根据油况半年~一年更换一次

夏季

机械油(GB448-84)N46

冬季(不低于-20℃)

机械油(GB443-84)N32

3

齿轮联轴器

3个月一次

工作温度-20~60℃

合成钙基润滑脂(SY1409-76)

4

滚动轴承

3~6个月一次

滚珠轴承润滑脂(SY1514-82)

5

卷筒大齿盘

大修时加满

钙基润滑脂(GB491-65)

6

电动机

年修或大修

1一般电动机

2绝缘和温热地带

滚珠轴承润滑脂(SY1514-82)

h.定期检查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制定标准

起升机构

起重能力

⑴空负荷运转,检查动作状态

⑵起吊额定负荷,以额定速度上升或下降、检查起升机构有无异常噪声、振动、发热

⑴应平稳起升或下降

⑵无异常噪声、明显振动或发热

制动器功能

⑴空负荷运转,检查各制动器的动作状态

⑵起吊额定负荷,以额定速度运转,检查各制动器的动作状态

⑴能可靠制动

⑵能准确制动,无异常振动、噪声和发热

机构

额定负荷后检查起升钢丝绳几其紧固件,滑轮卷筒等机件有无异常

无裂纹、破损、连接无松动、机件功能正常

大车小车运行机构试验

运行能力

⑴额定负荷运转,检查大车行走,小车行走机构的工作状态

⑵起吊额定负荷,以额定速度行走,检查有无异常振动、噪音与发热现象

⑴大、小车运行机构平稳地运行

⑵不得有异常声响、振动与发热

制动器

⑴额定负荷运转,检查各制动器状态

⑵起吊额定负荷,以额定速度运行、检查各制动器状态

⑴能可靠制动

⑵能可靠制动,无异常振动、发热和声响

机构

额定负荷试验后,检查车轴轴联轴器,减速装置等机件有无异常

无裂纹、变形、破损及其它异常情况

5桥式起重机检修规程

5.1检修周期

5.1.1小修周期1-3个月

5.1.2中修周期1-2年

5.1.3大修周期6-8年

5.2检修前的准备

5.2.1首先准备图纸资料,通过检修前对设备的检测,准确制定与核实检修项目、方案、制定验收方案

5.2.2检修前应把更换的备件准备齐全,并进行图纸与实物核对工作,尽可能将部件进行予装。

修理尽量采用套件更换

5.3检修中注意事项

5.3.1机件拆卸

5.3.1.1要按制定步骤进行拆卸,零部件要分类摆放,妥善保管

5.3.1.2检查机件要认真,重要部位要清洗,探伤

5.3.1.3管路拆卸要用布包、纸塞等方法堵住管头,防止杂物掉入

5.3.1.4拆卸机件必须使用合适工具,严禁乱割乱砸

5.3.2机件清洗

5.3.2.1机件轻拿轻放,加工面不得损伤

5.3.2.2机件用洗油清洗后擦干,加工面涂油

5.3.3机件装配

5.3.3.1机件装配应严格按技术条件进行,若有不符者,必须处理,合格方向装配

5.3.3.2装配时使用合适的工具,并按机件上的标记进行,以免损伤机件或错装

5.3.3.3管道装配时,检查管内无异物方可装配,管路、减速机等密封部位,要仔细处理,防止渗漏

5.3.3.4螺栓、销子、键等连接件,要紧固可靠

5.3.3.5检修人员要作好检修记录

5.3.4检修项目及技术标准

5.3.4.1机械传动部分检修项目及其技术标准

零件名称

故障及损坏情况

原因与后果

吊钩

a.拆卸检查吊钩、轴、横梁、滑轮轴承并清洗润滑

b.检查危险断面磨损情况

c.吊钩的试验

a.吊钩、横梁、滑轮轴不准有裂纹,螺纹部分不应松脱拨牙,轴承完好,转动滑轮、螺纹退刀槽处有刀痕或裂纹者应更换

b.危险断面磨损超过原高度的10%的应更换

c.大修后,吊钩应做试验检查,以1.25倍的额定负荷悬吊10分钟,钩口弹性张开量不应超过钩口尺寸的0.25%,卸载后不应有永久变形和裂纹

抓斗

a.抓斗刃口间隙的检查

b.抓斗张开口后,斗口不平行度的检查

c.斗口对称中心线与抓斗垂直中心的偏差

a.抓斗闭合时,两水平刃口和垂直刃口的错位差及斗口接触处的间隙不得大于3㎜,最大间隙处的长度不应大于200㎜

b.斗口不平行度不得超过20㎜

c.斗口对称中心线和抓斗垂直中心线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其偏差不得超过20㎜

滑轮组

a.拆洗检修滑轮组、检查裂纹

b.滑轮槽的检修

c.轴孔的检查

d.装配

a.滑轮组不得有裂纹,轴颈不得磨损原直径的30%,圆锥度不大于5%,超过此值即应更换

b.用样板检查滑轮槽形,径向磨损不应超过壁厚的30%,否则应报废,不超过标准者可补修,大修后用样板检查,其底部与侧向间隙均不应大于0.5㎜,轮槽中心线与滑轮中心线的偏差不应大于0.2㎜,绳槽中心对轮廓端面的偏差不应大于1㎜

c.大修后,轴孔允许有不超过0.25M2的缺陷,深度不应超过4㎜

d.装配后应能用手灵活转动,侧向摆动不得超过D‰D滑轮直径

卷筒

a.卷筒绳槽

b.卷筒表面

c.卷筒轴

d.装配与安装

a.绳槽磨损超过2㎜应重新车制,大修后绳槽应达到图纸要求,但卷筒壁厚不应小于原厚度的85%

b.卷筒表面不应有裂纹,不应有明显的失圆度,压板螺钉不应松动

c.卷筒轴上不得有裂纹,大修后应达到图纸要求,磨损超过名义直径的5%时,应更换新件

d.卷筒轴中心线与小车架支承面要平行,其偏差不应大于1㎜/m,卷筒安装后两轴端中心偏差不应大于0.15㎜

车轮

a.车轮踏向磨损

 

b.两个相互匹配车轮的直径偏差

c.轮缘磨损与折断、变形

d.车轮裂纹

e.踏面椭圆度

f.车轮组装配

a.车轮踏向磨损量超过原厚度15%时应更换新件,没超过可重新车制.热处理修复车轮直径应在公差范围内,表面淬火硬度HB300~350,对车轮直径大于φ400时的淬火层厚应大于20㎜,小于400㎜时,淬火层厚度不应小于15㎜

b.主动车轮直径偏差不应超过名义直径的0.1%,从动车轮则不应超过0.2%,电动葫芦车轮直径偏差不应超过名义直径的1%

c.轮缘磨损量达到原厚的50%或折断面积超过30㎜2应报废,轮缘厚度弯曲变形达到原厚度20%应报废

d.车轮发现裂纹则应报废

e.车轮踏面椭圆度达到1㎜应报废

f.安装好的车轮组件应能转动灵活,安装在同一平衡架上的几个车轮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允许偏差1㎜

车轮轴与轴承

a.轴颈的检修

b.裂纹的检修

c.滚动轴承的检修

d.滑动轴承间隙的检查

e.轴键间隙检查

 

a.轴颈在大修后的椭圆度,圆锥度不应大于0.03㎜

b.用磁力或超声探伤检查轴,轴上不得有裂纹,划伤深度不得超过0.03㎜

c.圆锥滚子轴承内外圈之间允许有0.03~0.18㎜范围内的轴向间隙,轴承压盖调整间隙应在0.5~1.5㎜的范围之内

d.轴与轴瓦的间隙(㎜)如表a

a表

轴颈

主动轴间隙

从动轴间隙

20~40

0.6

1.2

40~90

0.8

1.6

e.轴与键的径向允许间隙(㎜)如表b,键槽与键侧向允许间隙(㎜)如表c:

b表

轴颈

径向允许间隙

20~40

0.1~0.3

41~80

0.1~0.4

>80

0.1~0.5

c表

轴颈

径向允许间隙

20~40

0.1~0.2

41~80

0.2~0.3

>80

0.3~0.5

齿轮与减速器

a.拆卸减速器,清洗检查齿轮磨损状况

b.齿面检查

c.轴的检修

d.轴承的检修

 

e.装配检查

中心距用千分尺或专用的游标卡尺测量齿轮的中心距离

齿侧、齿顶间隙,可用压铅的方法测量

啮合面积的检修

 

f.运转试验

a.起升机构减速器第一轴上的齿轮磨损量不应超过原齿厚的10%,其余则应小于25%

b.齿面点蚀损坏达到啮合面的30%且深度达到原齿厚的10%时应报废,轮齿不应有裂纹或齿轮不能有断齿,否则更换

c.轴上不得有裂纹,轴的弯曲度全长不应超过0.03㎜/m,超标则校直

d.大修后轴承的径向间隙允许偏差(㎜)

轴承内径

允许间隙

17-30

0.02

35-50

0.03

55-90

0.04

e.装配时检查以下3项:

中心距、齿侧间隙、啮合面积的偏差(㎜)

中心距允许偏差:

中心距

<100

100-200

250-400

7500

允许偏差

±0.07

±0.09

±0.120

±0.150

齿侧间隙允许偏差

中心距

80-120

120-200

200-300

320-500

500-800

齿侧间隙

0.13-0.26

0.17-0.34

0.21-0.4

0.26-0.53

0.34-0.67

齿顶间隙允许值0.25mm:

模数

用涂红丹的方法检查,啮合面积不低于齿高的45%,齿宽的60%

减速器箱体接合面在任何部位不允许有砸碰及严重划伤,边缘各点、边等,并且剖分面贴合间隙都不应超过0.03㎜,并保证不漏油,平行度在1㎜上不得大于0.5㎜,在空载情况下,以1000r/min拖动运转,正反转各不小于10分钟,启动时电动机不应有振动,撞击和剧烈或断续的异常声响,箱体内温升不得超过70℃,且绝对温度不高于80℃,轴承温升不应超过40℃,其绝对值不应超过80℃

联轴器

a.齿形联轴器齿面检修

b.内外齿圈端面对中心线的摆动量的检验

 

c.当轴的中心线无倾斜时,检查联轴器的安装径向位移

 

d.无径向位移时,因两联轴器的不同心引起的外齿圈轴线的歪斜角检查

e.用中间轴联接的齿形联轴器径向位移

a.可参考齿轮部分

b.

内外齿圈端面允许摆动量(㎜)

直径D

40-100

100-200

200-400

400-800

800-1200

允许摆动量

±0.01

±0.02

±0.04

±0.08

±0.120

c.两根轴的允许径向位移量,根据模数不同,其值为0.4~3.2㎜

模数(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