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设计说明范本.docx
《公园设计说明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园设计说明范本.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园设计说明范本
江西某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认知
1.1区位关系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共3800万人,地域分为三区:
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赣南及东南边境山地。
鄱阳湖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庐山为世界名山。
德安县地处江西省北部,处于九江至南昌的中间。
地理座标界于东经115°23′—115°50′,北纬29°16′—29°35′之间。
县辖9乡4镇,1个国营林场,1个园艺场,国土面积863km2(不含共青),总人口16.07万人,人口密度为186人/km2。
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105及316国道横贯境内,北距九江市55km,南至省会南昌城69km,交通十分便利。
1.2区域自然条件
天津德安县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湿润气候区,温暖湿润、雨水丰而不调,上半年多阴雨,下半年光照充足,春阴夏热,秋旱冬冷,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6.8℃,年平均降雨量为1354.1mm,无霜期为214—281天,全年超过10℃的活动积温为5341.5℃,年日照时数为1878.6小时。
春秋季短,夏冬季长(春季66天,夏季115天,秋季59天,冬季125天)。
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为4.1℃,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8.8℃,年较差为24.7℃。
全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德安县土壤由泥质岩类风化物(占总面积55.89%,石灰岩类风化物占22.57%),石英岩类风化物(11.22%),第四级红色粘土(7.48%),河积物(2.04%),湖积物(0.76%),紫色泥岩(少量)等七类成土母质发育而成,可分7个土类,10个亚类,29个土属,79个土种。
德安县属鄱阳湖水系,县域干流博阳河主源小坳水发源于瑞昌市和平乡粒杂尖,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全长95km,境内79.7km,流域面积863.0km2,大小支流34条,其中流域面积30km2以上的有洞霄水、田家河、车桥水、金带河、下头水、庙前港、涂山水等7条支流,水面346.7hm2。
德安县属低山丘陵地区,南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东南角临近鄱阳湖滨;北有幕阜山东延余脉—茶子山、潘狮山、金盆寺绵延构成北部低山地形;西南有小岷山呈北东及东西延伸,构成南部低山地形;中部广大丘陵地带尚有彭山呈北东展布高耸。
一般山岭海拔高度在200—600m,最高峰为西北部茶子山,海拔为665.1m。
最低处为东南角共青天南湖郑泗一带,海拔15m,为全县径流分口处。
全县低山面积约169.1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9.6%,丘陵地区面积558.4km2,占64.7%,滨湖波状平原(包括临近鄱阳湖的岗丘缓坡和博阳河两岸的河谷阶地)135.5km2,占15.7%。
1.3历史文化
德安历史悠久,从望夫山(敷阳山)西南麓发掘的商代遗址和城南米粮铺袁家咀发掘的商代遗址表明上古时期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
德安县治蒲亭镇古称敷浅源,属扬州,春秋介于吴楚之间,后随朝代变迁,数易隶属,至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立为蒲亭驿,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驿为蒲亭场,至五代吴乾贞元年(公元927年)始升县,命名为德安。
至今已有1077年历史。
民国期间,先后隶属九江府、浔阳道、第四行政专区、第五行政专区及第九行政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安县属九江专区,1970年改为九江地区。
1983年,九江地区和九江市机关合并,取消九江地区名称,以市辖县,德安县属九江市管辖至今。
1.3.2风景名胜
(1)德安八景:
金带河流、阳居仙迹、南庄耕叟、钓台渔唱、义峰耸翠、湴塘晓钟、乌石清泉、蒲塘落雁。
(2)德安县博物馆位于某半腰处,为清代侍卫府,其主题建筑模仿义门陈宅园风格,馆内文物丰富,有不少为国家级珍品,特别是南宋女尸闻名天下,现供游人长年参观。
(3)位于县城西部某上的革命英雄纪念碑是德安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建于1958年。
建成时塔上浮雕为“德安县革命英雄纪念碑”,后改用毛泽东为北京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杂交水稻之父,世界著名科学家。
(2)李英杰设计成功最先进的太空梭,荣获美国航天最优秀的工程师奖。
(3)吕燕,世界名模,1999年正式进入时尚圈,被中国顶尖造型师李东田和著名摄影师冯海发现并为她造型,拍摄各大时尚杂志封面。
2000年6月,应邀前往巴黎发展模特事业。
同年11月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超级模特大赛并获亚军(为中国选手在世界超级模特大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4)李安,出生于1954年,德安人,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系毕业,1983年毕业。
近年斐声国际影坛,在太平洋两岸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还不夸张的说,他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桥梁。
二、场地现状分析
2.1现状山体改造
1、车行道:
原有车行道都改为休闲道,并适当进行的加宽和修整路面,平时禁止机动车通行,只做为应急车道。
2、人行道:
对原有的人行路线保留,路面建议为青石板或者卵石铺地,局部高差大的地方可用木栈道来代替。
3、景观小品:
对原有的景观构筑物保留并进行改造设计,使得与园区风格协调统一。
4、标识性建筑:
原有的博物馆可改造为艺术中心、展览馆等;气象局可改造作为茶室、科普教育基地;微波发射塔也可改造为园区的一景。
2.2场地适宜性分析
1、防洪堤现状无绿化,适宜将堤的边界绿化与山脚绿化连成一片。
2、一期场地地势平坦,标高比义峰路低,植被尤其是大树比较丰富,宜挖湖形成水面加大景观的纵深,避免单一,另将挖出的土方堆在垂直的山脚形成缓坡。
3、场地沿义峰路一侧宜设计绿色屏障,减少商业及居住区对公园的影响。
4、场地沿昌九高速公路的山体完整,植被茂密,具有较好的景观界面,宜添加一些色叶乔木,丰富季相上的变化。
5、一期场地南侧地段现状建筑零乱破旧,对山体破坏较严重,应考虑建筑拆迁后与山体的衔接,还原生态绿林。
6、场地中间地段的现状建筑均为仓库场地则较为平缓,周围林木茂密,形成一个环境宜人的谷地,宜作为主要休闲集散空间。
现状的池塘宜保留并设计成溪涧,供人们亲水与观赏。
7、博物馆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宜改造为艺术中心或者展览馆,成为景区的一个亮点
8、县气象局所在位置视线良好,现状植被非常丰富,环境引人入胜,拆迁后可作为茶室及游憩休闲场所。
原气象仪器和草坪可当作场地记忆保留下来,与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相结合。
9、气象局东侧地段位于城市交通要点,与前往城市中心方向的路口相对,从远期规划考虑宜作为公园主入口。
现状建筑陈旧杂乱,地形高差变化大,拆迁后宜做台地花园,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作为主入口景观。
10、场地现状有宝塔乡政府,所处位置交通便利,拆迁后可考虑修建宾馆,完整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县汽车站拆迁后宜还原生态绿林。
11、场地南部有块区域地形较缓,面积较大,场地整体平整,可设置少量娱乐设施,宜作为野营区及青少年活动区。
12、场地的西南角分布大小池塘,现状肌理明显,紧临昌九高速,交通较便利,加以改造可作为农家乐及度假村等周末休闲场所。
三、设计定位
3.1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某植物资源丰富,环境优雅,是休闲漫步佳地。
人文景观——为“德安八景”其中一景,博物馆、革命英雄纪念碑坐落其中
交通方面——外接昌九高速公路,内连城内主要干道,交通便利。
城市依托——近邻德安县城,可谓城中可见山,山上可观城,城山交融,别具一格。
3.2不利因素
虽然具有众多有利条件,但是由于自身山体比较小,除德安博物馆外,还未挖掘出更有特色和吸引力的资源,与周围的风景名胜相比风景容量有限,虽然地处昌九高速之间,但是游客大多为路过,难以吸引专程游览者。
此外城市发展不断侵蚀山体,部分山体由于房屋建设被破坏,植被难以恢复。
3.3功能定位
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条件,以南昌——九江——庐山为依托,建立带状旅游一体化和集合体,成为黄金旅游线上的旅游项目之一,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公园不仅可以为德安县市民服务,还可吸引周边城市的游客,为他们提供青山绿水、田园人家的自然生态型休闲公园,兼顾城市公园性质,突出生态公园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特色,具有生态游览、度假休闲、娱乐健身、和素质教育等功能综合体。
四、主题概念
4.1设计理念
尊重自然、生态为先,合理利用自然景观
遵循场地肌理,遥记沧海桑田
尊重场地精神,塑造精神溯源地和文脉延续场所
4.2设计原则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保护性开发原则
特色性原则
经济实用原则
4.3主题概念
生态自然休闲
4.4方案特色
步道栈桥,迎八方雅俗宾客
青山碧水,蕴赣北秀美景色
亭台楼阁,藏江南松竹碧翠
点点桃园,享自然闲居意境
白鹭虹桥,掠平湖稻浪芦苇
幽林清泉,品诗意栖居野趣
义峰耸翠,秉古城人文情怀
五、整体布局
5.1景观分布
“一核”以某为生态绿核,大量绿色植被与主体功能区共存的景观核并由此向四周发散,而利用原有水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态水轴”,将城市的自然绿地景观界面和山体自然景观界面有机的贯穿起来,再由数个景观节点点缀其中,形成清晰的空间格局、动态的室外空间,层次丰富多样。
5.2功能分区
根据场地条件及项目所需功能的要求,方案分为十二个功能区——某自然保护区、滨河绿化景观区、主题广场景观区、生态疏林草坪展示区、康体娱乐区、爱国主义教育区、艺术展览休闲活动区、主入口景观区、青少年活动区、宾馆服务区、多功能草坪娱乐休闲区、民俗体验休闲区。
5.3各分区设计概述
某自然保护区——区域内植被丰富,保存完好,夏可遮阳,冬可避雪,游人于此,休闲娱乐,不亦乐乎,体现了保护区的自然生态功能。
设计上利用木栈道、石阶等来供人们活动,尽量降低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
主题广场景观区——该区域位于公园的东北角,其功能主要是为游人提供车位和人流集散的作用。
广场内以稻田为精神寄托纪念袁隆平、科普知识展览等为主题,集休闲娱乐与教育于一体,使人们漫步游玩的同时也能收益非浅。
生态疏林草坪展示区——该区域位于场地的东侧,在景观空间上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处理手法,形成了自然舒展的山体景观。
开敞的草坪结合铺装场地与木栈道的设计,将人行漫步道串联成一个融观景、休息、休闲、交流多功能于一体的带状中心景观功能核。
康体娱乐区——利用现状的两个门球场,在此基础上添加各种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设施,突出体育健身娱乐的氛围。
爱国主义教育区——场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可供人们瞻仰缅怀先烈,通过种植规则的松柏类植物来烘托庄严肃穆的气氛。
艺术展览休闲活动区——利用原博物馆进行改造,使得它具有多元化的功能,跟好的为市民服务。
主入口景观区——现状场地高差较大,将其处理台地景观,以展示观赏为主。
青少年活动区——该区域位于场地南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为青少年提供野营露宿、烧烤、垂钓等活动。
宾馆服务区——包括保留的假日宾馆与新设计的宾馆,通过相应的配套设施保证餐饮和住宿等功能。
多功能草坪娱乐休闲区——位处场地中央的大草坪区,其主要功能是露天的演出及展览等,一般情况下则是为人们的户外休闲活动服务。
民俗体验休闲区——与景区共生双赢的民俗文化村,民俗文化村不仅仅通过服务于景区,同时市民不用进入公园也可以进入这个村落,进行娱乐、住宿、餐饮等活动。
滨河绿化景观区——该区域现状植被稀少,通过植物、景观小品、铺装场地形成滨河绿化景观带,并与山体的绿化连成一片。
六、景区景点设计
根据场地的功能布局及各自所处位置的独特禀赋,方案大致形成六个不同特色的景区——“稻香盈岸”景区、“花田叠翠”景区、“绿谷拥翠”景区、“花潭草坪”景区、“义峰耸翠”景区和“义门庄园”景区。
七、道路交通设计
场地的交通系统实行了人车分离,严格控制机动车上山,给予游客充分的安全感和自然的宁静,故可分为车行交通系统与人行交通系统两大部分:
车行交通系统主要分布在场地周边,场地的西北部为过境的昌九高速公路,而东面和南面则为城市主干道——义峰路。
由于山体景区严格控制机动车上山,故场地内的车行路较少,只集中在花谷、新宾馆、休闲度假村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四处,因此主要车行入口及停车场也位于这四个节点位置。
人行交通系统可分为主要人行步道和次要人行步道。
主要人行步道主要环绕某景区,并联系车行路和各重要节点的枢纽,供人们散步休闲、晨练健身之用。
其中从主入口到青少年活动中心这段环路是基于原有山体的车行道改造而来,宽4米为彩色沥青路面,平时管理不允许机动车进入,紧急情况下满足消防车与急救车的通行。
次要人行步道1.5—3米,主要加强主要步行道之间的联系,以青石板和石汀为主。
八、水景设计
水是整个场地重要的景观特征,水岸的处理也成为设计中重点考虑的部分。
根据水体位置和性质的不同,水岸设计分成溪水岸,亲水岸,涉水岸。
溪水岸是在水似小溪时,轻轻的流过,柔柔的,让人能感到它的清澈、它的温顺。
亲水岸是在汇集的大的水面处,大片的木栈道——亲水平台伸向水面,让人感受水的自然灵性。
涉水岸是缓坡草坪入水,浅浅的水岸,人们可在其中自由自在的嬉戏。
九、植物绿化设计
9.1现状分析与评价
德安县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湿润气候区,温暖湿润、春阴夏热,秋旱冬冷,四季分明,以马尾松、杉树、樟树、楮树等品种为主的植被十分茂盛,山上植被保护很好。
9.2绿化设计原则
1、保留场地内的原有植被,以利于保持景观的连续性,同时可以降低费用,节约成本。
2、适地适树,在原有植被基础上添加的树种均以乡土树为主,并从本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树种,便于粗放管理;草坪选用当地生长良好的草种,减少维护。
3、在植物空间设计上,利用植物维和空间,在平面上有聚有散;在竖向上,进行分层设计,形成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的空间模式。
4、植物品种的选择与相应的功能区相协调,满足不同功能、景观的需要。
5、强调植物季相性变化,注意各类植物的花期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注意秋色树在造景上的搭配,如黄栌、元宝枫。
9.3植物种类选择
乔木:
白蜡、合欢、梓树、元宝枫、垂柳、
灌木:
黄栌、西府海棠、紫穗槐、山桃、连翘、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小叶黄杨
地被:
五叶地锦、点地梅、紫花地丁、荆芥、大花萱草、地被菊、鸢尾、沙地柏、玉簪、白三叶、鸢尾、菖蒲、千屈菜
9.4具体设计
场地原有乔木完全保留,并将山上林下一些杂乱的灌木进行适当的清除,补种宿根花卉与地被草。
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和种植效果将公园分为28个绿化区:
1、防洪堤绿化带——场地植被稀少,需种植乔、灌、草形成密林,与山体绿化连成一体。
上层乔木:
以女贞为骨干树,间植重阳木、梓树
中层小乔、灌木:
樱花、西府海棠、山茶、杜鹃
下层地被:
白三叶
2、草坪绿化区——借助树木的形状、大小和高低的变化,构成富于变化的草坪空间景色,滨湖大草坪三面被微地形及密林所环绕,有效的屏蔽了外界的不良影响。
上层乔木:
以法桐为前景树,盐肤木、槲树、雪松等为背景树,间植元宝枫
中层小乔、灌木:
杜鹃、山茶、胡枝子
下层地被:
狗牙根
3、“稻田飘香”绿化区——规则式种植,肌理树阵以桂花为主,同稻田一起散发芬芳的香味。
中层小乔、灌木:
桂花
下层地被:
大叶黄杨、雀舌黄杨
4、滨水绿化带——沿水边在视觉焦点上进行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造景,视线转折处以樱花、桃等形成过渡,植物配置随景点节奏而不断变化。
水系处理上,在自然驳岸处配置色彩丰富的水生植物(如千屈菜、黄菖蒲等)和滨水植物(如鸢尾、垂柳、枫杨、水杉等),与对岸的水稻田一起构成错落有致的滨水景观。
上层乔木:
垂柳、枫杨、水杉、池杉、重阳木
中层小乔、灌木:
樱花、桃
水生植物:
千屈菜、黄菖蒲、鸢尾
5、入口广场绿化区——以色叶树为骨干树,吸引人流。
上层乔木:
枫香、银杏
中层小乔、灌木:
樱花、西府海棠
下层地被:
萱草
6、“花溪”绿化带——沿溪涧而下,种植各种花灌木以及湿生花卉
上层乔木:
垂柳、枫杨
中层小乔、灌木:
桃、樱花、西府海棠、梅
水生植物:
鸢尾、千屈菜
7、“疏林草地”绿化带——植物配置以秋色叶树木为主,营造大面积的疏林草坪景观和秋色连绵的景观效果,体现出疏林草坪的逸趣,从而吸引园外的视线。
上层乔木:
以乌桕为骨干树,间植苦楝、黄连木,草坪上点植法桐、香樟。
下层地被:
白三叶、醡浆草
8、“疏林草地”过渡绿化带——模仿自然规律形成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上、中、下三层复合式种植,延续山体的植被景观,既可为草坪提供了一个观赏的背景,也使得疏林草地向密林过渡更加的自然。
上层乔木:
以白蜡为骨干树,间植乌桕、女贞、广玉兰
中层小乔、灌木:
黄栌、石楠、红瑞木
下层地被:
麦冬
9、主入口景观绿化带——为突出入口的景观轴线,,规则式种植为主,乔灌草结合。
上层乔木:
以合欢、元宝枫为广场主干树
中层小乔、灌木:
桂花、大叶黄杨、小叶女贞、雀舌黄杨
下层地被:
萱草、鸢尾
10、“竹林清幽”——由原气象局改造而来的茶室,保留了现状的大树,让人们可以在树荫下休憩品茶,带状的竹林则为休息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安静且沁人心脾的空间。
上层乔木:
香樟、毛竹
地被:
狗牙根
11、“七彩花田”展示区——该区域的高差较大,故设计成层层叠迭的台地园,每层台地则由肌理树阵和宿根花卉所构成,渲染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上层乔木:
银杏、广玉兰、枫香、
下层地被:
玉簪、萱草、麦冬、石蒜、美人蕉、金鸡菊、吉祥草、紫花地丁、景天
12、艺术馆庭院绿化区——该区域原有绿化较为丰富,以注重鼻闻体验,景点借助植物围合空间。
宽敞的木制座椅可坐可卧,并以花香植物分布其间,形成观花、闻花及花间漫步的多种美的体验,是阅读、交流、休闲的理想去处。
上层乔木:
樟树、园柏
中层小乔、灌木:
石楠、桂花
下层地被:
美人蕉、鸢尾
13、山腰绿化带
上层乔木:
马尾松、杉木与刺槐的针叶与阔叶混交林
中层小乔、灌木:
胡枝子、紫荆、石楠
下层地被:
萱草、鸢尾
14、山顶绿化带
上层乔木:
马尾松、杉木与刺槐的针叶与阔叶混交林
下层地被:
萱草、鸢尾、麦冬
15、“花谷”绿化带——该区原来为水泥地面,植被稀少。
在“花谷”的主题下,根据场地条件,发展出两个设计切入点:
果花和花卉。
果花指果树的花朵,它们的开花位置较高,构成了花谷的观赏背景。
花卉则主要以宿根类花卉为主,如鸢尾、菊花、石蒜、三叶草等,它们色彩斑斓、层次丰富,是景区中最重要的观赏点。
中层小乔、灌木:
樱花、金橘、梨、杏、石榴、山楂
下层地被:
鸢尾、玉簪、美人蕉、地被菊、石蒜、白三叶
16、“枫岭洗秋”绿化带
上层乔木:
马尾松、杉木与刺槐的针叶与阔叶混交林、间植元宝枫、五角枫
中层小乔、灌木:
黄栌、胡枝子、石楠
下层地被:
萱草、鸢尾
17、“溪涧”绿化带
上层乔木:
枫杨
中层小乔、灌木:
樱花、桃、西府海棠
下层地被:
千屈菜、香蒲
18、“中心大草坪”绿化带
上层乔木:
以枫香为树阵的骨干树
下层地被:
狗牙根,白三叶
19、草坪周边绿化带
上层乔木:
白蜡、重阳木、法桐
中层小乔、灌木:
石楠、桂花、紫荆、黄栌、红枫
下层地被:
萱草、鸢尾
20、“玉兰富贵”庭院绿化区——选用开花类的乔灌木,与宾馆的氛围相呼应。
上层乔木:
广玉兰、樟树、白玉兰
中层小乔、灌木:
桂花、紫薇、红枫、金叶女贞、紫叶小檗
下层地被:
地被菊、麦冬,鸢尾
21、“寒梅傲雪”绿化带——建筑拆迁后宜进行生态植被的恢复,延续山上的植被带。
上层乔木:
模仿山体植被形成针叶与阔叶混交林,以马尾松、臭椿、梅花为骨干树
中层小乔、灌木:
腊梅、石楠、毛竹
下层地被:
鸢尾、景天、美人蕉
22、滨湖野餐绿化区
上层乔木:
垂柳、重阳木
中层小乔、灌木:
杜鹃、樱花、垂枝桃
水生植物:
菖蒲、鸢尾
23、露营绿化区——通过植物来划分空间,小空间安放露营帐篷,大的开敞空间可作为露营的集散点。
上层乔木:
女贞、盐肤木、白蜡
中层小乔、灌木:
紫穗槐、木槿、垂枝桃、石楠
下层地被:
地被菊、二月蓝
24、山体恢复绿化带——现状植被稀少,原建筑对山体破坏较大,拆迁后宜进行生态植被的恢复,延续山上的植被带。
上层乔木:
模仿山体植被以杉木、刺槐为骨干树形成针叶与阔叶混交林,间植无患子、梧桐。
中层小乔、灌木:
紫穗槐、石楠、胡枝子
下层地被:
麦冬
25、“山花烂漫”山顶绿化区——现状的乔木较为丰富,可沿人行漫步道种植一些花灌木和宿根花卉,适宜粗放管理,突出野趣的特点。
上层乔木:
马尾松、杉木与刺槐的针叶与阔叶混交林
中层小乔、灌木:
杜鹃、山茶、樱花、紫薇、迎春
下层地被:
鸢尾、地被菊、紫花地丁、点地梅
26、“金秋掠影”绿化展示带——某靠昌九高速公路一侧,原有山体的植被保存完好,但是大多为湿地松和马尾松等松类,层次比较单调。
为了能更好的吸引游客并展示公园景观,宜添加间植一些色叶树,叶色随着季节变化而转变来表达时序更迭,展示四维空间的景观,突出植物丰富的季相性变化。
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的季相,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增强季节感,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
上层乔木:
以马尾松、湿地松为主的针叶林,间植银杏、元宝枫、枫香、盐肤木、乌桕
中层小乔、灌木:
石楠、黄栌
27、“西山晚枫”绿化带——现状的植被保存完好,可适当增加一些季相性的乔木。
上层乔木:
马尾松、杉木与刺槐的针叶与阔叶混交林,间植五角枫、元宝枫
中层小乔、灌木:
红枫、紫穗槐、胡枝子
28、“荷蒲熏风”绿化区——利用原有的池塘改造而来的水面,种植以荷花、香蒲等水生植物,形成连续的景观,自然式的驳岸,以柳树为主,下层配以姿态优美的花灌木,尽显乡村农家的韵味。
上层乔木:
湖岸边以垂柳为主,西面以樟树、女贞为骨干树间植重阳木、乌桕形成密林屏蔽高速路的不良影响。
民俗村里种植皂荚、榆树、桑树、柿树、梨树、枣树、苹果树等乡村里常见的树种,以突出主题,营造适合的植物景观,增加整个空间的气氛。
中层小乔、灌木:
樱花、海棠、冬青、山茶、石楠
水生植物:
荷花、睡莲、浮萍、香蒲、千屈菜
十、重要节点详细设计
10.1一期休闲园
一期休闲园位于场地的东北部,是整个公园首先开发建设的区域,也是将来跨昌九高速路的立交桥的街头绿地。
中国人对山水的喜爱可谓源远流长,“仁者乐山慧聪澜,智者戏水虑思宽”。
山者,承载林木,能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有益于身体健康;水者,可传承文脉,可怡养性情,将水的灵动气韵引入公园,可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自然环境。
另一方面考虑到现代人久居于喧嚣的都市中,奔波忙碌,对山水的渴望愈加深切,为其找到一处心灵的寄托。
故设计上采用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将水引入公园,与山相呼应,并沿水系设置滨水广场、茶楼、疏林草地等,反映稻田、树阵、山林等各具特色的景观。
波光粼粼的大片水面,亲切自然的临水平台,富于变化的水面驳岸,随地起伏的自然山丘,这一切可听、可观、可感、可触构成清新隽永的动人景观。
云石广场位于该景区的中部,与通往市区中心方向且人流量较大的朝阳路相接的位置,形成一个入口空间,是公园较为重要的人流集散点。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个序列感强烈的景墙,将绿山碧水框入眼前,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穿过景墙可通过木栈桥经过湖中岛,最后到达耸翠楼。
耸翠楼不仅作为茶室的功能使用,而且同时也为老年活动场(门球场)提供休憩服务,其分为庭院、亲水平台和码头三部分。
庭院的茶室建筑群,采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手法,建筑形式上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亭、台、廊、榭、溪、竹,给院落带来了几分古朴的氛围,材料上运用一些现代建筑材料,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给场地带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丰富了场地的内涵。
亲水平台部分则以木铺装为主,牌坊为前景,水边还增设码头及相应的服务设施,供游客泛舟湖上。
联系耸翠楼至青少年活动场的为清幽小径,其时而亲水,时而越山,靠山面水,风景独好。
云石广场中心所建的云石展览馆是个以“云石”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区,可供人参观。
从展览馆为起点,通过延续朝阳路的轴线,构成了一条贯穿南北的景观轴线。
轴线中端为儿童教育娱乐的景观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