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历史上的三次伟大飞跃 文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1621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共历史上的三次伟大飞跃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共历史上的三次伟大飞跃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共历史上的三次伟大飞跃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共历史上的三次伟大飞跃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共历史上的三次伟大飞跃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共历史上的三次伟大飞跃 文档.docx

《中共历史上的三次伟大飞跃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共历史上的三次伟大飞跃 文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共历史上的三次伟大飞跃 文档.docx

中共历史上的三次伟大飞跃文档

中共历史上的三次伟大飞跃

摘要:

从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角度来看,中共九十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发生在1921年至1949年,马列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新中国;第二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发生在1949年至1956年底,马列主义与中国建国初期的实际相结合,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发生在1957年以后,特别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天,马列主义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历史;伟大飞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

九十年前的1921年7月,中国产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党成立后,开始了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三资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一、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马列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建新中国

1、历史提出的新课题——如何对待马列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司令部,有了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从而确立了马列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地位。

但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既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故乡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也不同于列宁主义的故乡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俄国。

要在这样一个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没有马列主义的指导是不行的,但靠背诵马列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

也是不行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这是“一个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所没有遇到过的任务”。

“这些任务的解决方法,你们无论在哪一个共产主义书本里都找不到,……你们应当提出这个任务,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解决这个任务。

”①因此中国共产党人遇到了如何对待马列主义的新课题。

在对待马列主义的态度问题上,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中国革命要不要马列主义指导;其二是如何用马列主义来指导,即是照搬马列主义条文还是学习其精神实质并结合中国实际。

在第一个问题上,党成立之时起就已经解决,但在第二个问题上党内的分歧很大。

王明等人主张照抄照搬马列条文,毛泽东等则主张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他在1930年5月写的《反对本本主义》就提出: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②

2、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促进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革命,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内的领导地位,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这为毛泽东等人正确对待马列主义,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原则提供了组织保证。

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而最主要的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它解决了我们党对待马列主义的态度问题,也就是如何用马列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的问题,是照抄照搬马列主义条文,还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在整风运动中,通过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和党的文献,通过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吸取王明教条主义的教训,开展了怎样对待马列主义,怎样使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大讨论。

这是一场批判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思想斗争,是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列主义教育运动。

延安整风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变成全党的共识。

3、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新中国的建立

如前所述,早在延安整风和遵义会议之前,毛泽东等就认识到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并在实践中实现了这个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后来由于王明教条主义者的干扰,党的实践背离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使中国革命经历了曲折的道路。

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上述原则在全党得到确认,在实践中得到贯彻,中国革命就必然走上健康发展的坦途。

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百年梦想就要实现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这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第一次伟大历史性飞跃的必然结果。

二、第二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马列主义与我国建国初期的实际相结合,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建国初期巩固人民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

主要表现在:

建立各级人民政权;没收官僚资本,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完成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坚决镇压反革命,保证稳定的社会环境;抗美援朝战争取得阶段性胜利,创造良好的国际条件;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我们巩固了新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创造了大规模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

2、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的合作化,是中国共产党把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合作经济的过程,是把农民的个体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的集体所有制的过程。

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分散的个体经济。

这种经济极其脆弱,其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既不能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贫富两极分化。

为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抵御自然灾害,采用农业机械和其他农业新技术,同时为了避免农民两极分化,有必要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在此情况下,党中央分析了土改后农民中存在的发展个体经济和实行互助的两种积极性,要求各级党委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按照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办法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组织形式,把农业互助合作当成一件大事去做。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

3、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和土地改革的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经济上是具有两面性的,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建国初,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它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利于国计民生、破坏统一的国民经济和有计划建设的消极方面。

这使得在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之间,在资本主义企业和国家计划经济之间、在资本主义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及全国人民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激烈。

为了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放生产力,给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就必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所有制的根本改造。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在经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一系列从初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后,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第二次飞跃的伟大成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建国之初的头七年,党继续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建国之初的实际相结合,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从此以后,我们国家在理论上是马列主义指导,政治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政权,经济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句话,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第二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的必然结果。

 三、第三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马列主义与我国当代实际相结合,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社会主义起始阶段的十年探索和其后的十二年曲折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间,这种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如《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但也出现了大跃进、公社化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失误,最终没有找到正确的建设道路。

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则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976年到1978年的两年,党继续了文化大革命十年的错误。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所出现的曲折,当然是坏事,但是从反面为我们提供了经验教训。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顺利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与科学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关系极大。

2、改革开放起始阶段二十年间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此后,邓小平带领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制定了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的二十年间,形成了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这二十年的实践,以及十五大以后直到今天的党的实践,仍然贯串着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③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面对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指出:

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江泽民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

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中央的工作报告和党章,写在了党的旗帜上。

4、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也现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是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和内在逻辑的经典概括,也是我们学习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指导方针。

当前,我国人民正在胜利推进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

5、第三次飞跃的伟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前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新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先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后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这样的党的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002年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指导思想,为解决当今中国社会的一系列问题和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第三次伟大历史性飞跃的必然结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前进的道路。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史,共有三次伟大的历史飞跃:

第一次飞跃,马列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际相结合,建立新中国;第二次飞跃,马列主义与建国初期的实际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飞跃,马列主义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列宁选集:

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104,105.

2毛泽东选集:

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112.

3邓小平文选: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