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单元综合检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1431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98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单元综合检测.docx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单元综合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单元综合检测.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单元综合检测.docx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城市与环境单元综合检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单元综合检测

考试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和功能布局的城市区位理论。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中心地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A.中心地仅是向周围地区提供货物的地方B.大学的门槛人数少于中学的门槛人数

C.高级中心地数目少,彼此距离远D.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覆盖高级服务范围

2.下列中心地中服务范围最大的应该是

A.杭州市B.新登镇C.富阳市D.北京市

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6题。

3.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而形成的城市是

A.我国的太原、上海B.我国的大庆、攀枝花

C.美国的纽约、华盛顿D.我国的西安、澳大利亚悉尼

4.下列地区中不适合发展城市的是

A.河流发源地B.干支流交汇处C.河口D.山麓冲积扇

5.下列城市中,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和其他三个城市不相同的城市是

A.上海B.桂林C.黄山D.张家界

6.有关城市区位选择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选址只要考虑地形、水源等条件,不需要考虑其他条件

B.城市建设要考虑地基承载力,一般来说,土质地基优于石质地基

C.河流沿岸城市应把码头建设在河流的凸岸,因为这里泥沙淤积多,有利于建设建筑

D.地形平缓、地势低洼地区的城市,应建设排水设施

7.关于某地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T1→T4的变化过程被称为逆城市化B.城市数目由少到多,面积由大到小

C.③城市最有可能成为该地新的中心地D.该过程中农村人口比重逐渐上升

8.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城市化表现为

A.高度城市化B.虚假城市化C.滞后城市化D.逆城市化

9.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正确的是

A.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B.世界大河两岸都分布有较多的城市

C.高原和山区没有大城市分布D.边境地区政局不稳,城市较少

10.深圳、珠海等城市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毗邻香港、澳门②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③优越的气候④河网密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

①自然地理条件②历史文化因素③经济发展水平④交通运输状况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人口增长迅速B.世界城市化水平在不断下降

C.一般城市化水平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D.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高于发展中国家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一些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市则发展迅速。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4题。

13.与材料中出现的现象原因无关的是

A.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B.城市中心区地价高

C.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D.小城镇人口增加,中心区人口减少

14.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快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多

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但目前发展速度较快

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城市化水平可以代表它经济发展水平

读右“某假想地域城市分布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城市等级系列最高的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16.城市④形成的区位因素是

A.矿产资源丰富B.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C.气候条件优越D.铁路枢纽,交通便利

17.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

A.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B.放慢城市化步伐

C.大力建设大城市,吸引广大农村劳动力

D.将乡镇都发展为中小城市

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读“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

元/平方米)完成18~19题。

18.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B.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教高的市中心附近

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因素

D.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19.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B.附近公路干线交会,交通便捷

C.接近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浓郁D.地势平坦,工厂林立

20.城市郊区的主要功能有

A.商业中心B.交通枢纽C.农副产品基地D.旅游区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地租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块土地的最终利用方式往往由付租能力最高的活动决定。

下表1是某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的付租能力变化情况。

据此回答21~22题。

21.该城市商业区的范围是在距市中心

A.0-1kmB.2-3km

C.0-2kmD.2-4km

22.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①交通通达度②环境质量好坏

③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④功能分区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3.决定中心地级别的主要因素是

A.服务范围的大小和服务种类的多少B.服务范围的大小和交通的好坏

C.服务种类的多少和交通的好坏D.服务范围的大小和中心地的位置

24.浙江省的以下做法:

①村庄改为社区②许多村庄实现了“一村一品”③高山村民移民平原④撤县改区,其中属于城市化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5.目前有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其目的是

A.抑制私人出租车B.优先发展公交车

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D.减少就业压力

26.修建城市轻轨铁路,除了能改善城市交通,还可以

A.改善城市的景观B.提高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

C.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D.调整城市的经济结构

读“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回答27~28题。

27.从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看,该城市属于

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D.条带放射式

28.若在该城市建设一集零售、娱乐、餐饮、

办公于一体的高层建筑,应选址在

A.a区B.b区

C.c区D.d区

读某城市风频示意图回答29~30题。

29.该地出现频率最大的风向为

A.西北风B.东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30.如果在该城市布局一个火电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应该布局在该城市的

A.西北B.东南C.西南D.东北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40分)

31.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目前我国临近城市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如东海、南海多次发现赤潮,太湖泊出现大面积蓝藻。

城市垃圾过去是堆放在城市郊区地面,既影响美观、散发异味、又滋生鼠蝇传染疾病,现在是填埋在城市周围的沟壑内,又出现了垃圾渗滤液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以及垃圾产生的气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材料二:

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1998年底总人口达到1306万。

为了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上海市努力控制城市中心区人口的发展,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质量日益改善。

材料三:

大树移植中的大树是指乔木、亚乔木,胸径10厘米以上的树木。

从大树移植树木来源可分为人工培育和天然生长两类。

人工培育的移植木能够适应各种生态环境,成活率高。

而天然生长的移植木移植后往往不能适应小气候生态环境,成活率较低。

(1)分析材料一中出现的污染类型的污染源分别是什么?

并简要谈谈治理措施有哪些?

污染源:

治理措施

(2)城市化过程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地价房租高等一系列问题,借鉴上海市的经验请你提出解决城市化问题措施可有哪些?

(3)大树移植可使城市迅速绿化,但该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试分析山区森林被破坏给下游地区和城市造成哪些影响?

32.下图中有A、B、C、D四个城市,请从地形、气候、河流等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兴起之初的发展。

(10分)

(1)从地形因素考虑,城市、的区位

具有一定的优势,原因是。

(2)从气候考虑,城市区位最为有利的是

和,原因是。

(3)根据图示内容分析下列两城市兴起和发展的

主要原因:

A;

B。

(4)综合以上分析,城市最具发展前景,判断理由是。

33.读“某城市规划图”,图中城市常年盛行西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

地租最高的是________。

(2)若从A处修铁路到B处,

选A-C-B线、A-D-B线中的

哪一条路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最好?

并说明理由。

(3)填表2比较规划图中工厂的布置:

 

34.有报道说:

“某年3月28日11时左右,N市出现了光化学烟雾”。

为此,环保部门开展了调查。

(6分)

资料1:

“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其表现之一是对眼睛有明显刺激。

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是:

①有较高浓度的一次污染物(如NO2等);②有强烈太阳光和较长时间的日照。

资料2:

3月24日-28日有关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值如表3所示。

 

资料3:

“霾”是一种类似于轻雾的天气现象。

据气象资料统计,N市各个月份中,最低日照时数在3月。

有关气象资料表4。

 

资料4:

对市民身体健康影响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表5。

 

根据上述资料,完成

(1)-(3)题。

(1)3月24日-28日N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趋势,最主要的污染物是。

(2)此次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填正确项字母)。

A.眼睛B.上呼吸道C.身体疲劳D.没有影响

(3)综合上述分析,是否可以确定这次污染就是光化学烟雾污染?

请说明理由。

35.读“荷兰圩田居民点设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图中共有级居民点,数目最多

的是级居民点中,服务范围最大的

是级居民点。

(2)图中高一级居民点的位置与低一级居民

点的位置关系如何?

同级居民点之间的距离

关系如何?

为什么这样设置?

 

参考答案:

1~5CDBAA6~10DCCAA11~15ACDBC16~20DAADC21~25CBADC26~30CBAAD

31.(8分)

(1)污染源:

①水体污染--工农业生产的废水、生活污水等以及垃圾渗滤液;②土壤污染--工业生产的废渣、生活垃圾等;③大气污染—城市垃圾产生的气体和异味;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及居民燃煤释放出来的烟尘和气体等。

治理措施:

建设污水处理厂;综合利用,城市垃圾外运焚烧掩埋

(2)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3)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下游洪涝灾害加剧;下游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盐碱化)

32.(10分)

(1)BD位于平原地区

(2)DE位于中纬度近海或临海位置,气温和降水都较适中

(3)A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货和人在此中转,促使城市的形成;且水源充足。

B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陆上交通联系和货物的集散;建筑投资少等。

(4)D(D位于河口位置,距海较近,水源都较丰富;可以通过便利的水运加强同国内外的联系;有较其它城市更为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33.(10分)

(1)②

(2)A-D-B该线路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不经过市区,撤迁费用低,且减少了对城市的噪音污染。

(3)填表:

地点

企业

是否合理

判断理由

应布置地

化工厂

不合理

污染水源,应位于河流下游方向

商场

合理

靠近市中心和交通干道,人口流量大

自来水厂

不合理

河流下游方向,水源易污染

钢铁厂

合理

靠近煤矿,且位于盛行风的垂直郊外

34.

(1)上升,总悬浮微粒(或TSP)。

(2)B(3)不可以。

理由:

①NO2(或NOx)浓度不高;②日照时数短,不利于光化学烟雾的发生;③3月28日11时左右没有日照,光化学烟雾污染发生的可能性更小。

35.(6分)

(1)三AC

(2)高一级居民点设在低一级居民点的中央,最大限度地方便圩田上的全体居民。

同级居民点服务人口大致相当,为最大限度地方便居民,获取利润,距离应大致相当

 

湘版地理Ⅱ单元测试(4)第二章第一二三节单元分节测试

(2010-03-2009:

47:

02)

转载

标签:

环保

城市人口

区位因素

城市化水平

乡村人口

石家庄

启迪慧想

分类:

学海无涯(地理同步课堂指导)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图四个典型的被“火车拉来的城市”依次是:

石家庄、株洲、郑州、宝鸡,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

 A.①石家庄 ②株洲 ③郑州 ④宝鸡

 B.①石家庄 ②郑州 ③株洲 ④宝鸡

 C.①郑州 ②石家庄 ③宝鸡 ④株洲

 D.①石家庄 ②株洲 ③宝鸡 ④郑州

答案 A

2.限制我国华北平原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能源   D.水资源

答案 D

读下列材料,完成3~5题。

辽宁在清王朝时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地开垦,清王朝覆灭之后短短百年时间,辽宁成为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

3.导致清朝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   )

 A.政治    B.宗教         C.交通     D.军事

答案 A

4.使辽宁成为我国现在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最多地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资源开发   B.交通        C.自然要素   D.宗教

答案 A

5.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

 A.城市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

 B.军事因素的衰弱是城市发展的条件

 C.交通运输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D.人口迁移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答案 A

6.下列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石油关系不大的是(   )

 A.阿伯丁   B.休斯敦       C.匹兹堡   D.大庆

答案 C

7.我国华中重镇武汉选址的区位类型是(   )

 A.水运的起点

 B.处于水道天然障碍外,货物集散地

 C.河流的汇合点

 D.在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造桥或建码头的地点

答案 C

8.关于城市区位与自然地理各因素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地区,且临海优越

 B.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和热带雨林地区则无城市分布

 C.沿河设城是我国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D.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

答案 D

9.以下城市中,专门以政治作为城市区位因素的是(   )

 A.巴西利亚、华盛顿、麦加             B.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

 C.罗马、华盛顿、雅典                 D.华盛顿、堪培拉、纽约

答案 B

10.我国南方大城市大都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会合处,说明对城市区位影响显著的是(   )

A.水源    B.气候         C.经济    D.交通

答案 D

11.下列4组城市,都是在铁矿产地发展起来的一组是(   )

 A.鞍山、包头、攀枝花        B.武汉、北京、唐山

 C.马鞍山、天津、上海        D.本溪、重庆、南京

答案 A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2~14题。

  石家庄市原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

后来又有两条铁路在此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

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而正定县城仍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

12.在石家庄与京汉线相交的两条铁路是(   )

 A.胶济线、石太线            B.石太线、京广线

 C.京广线、石德线            D.石德线、石太线

答案 D

13.石家庄市发展成为1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

 C.铁路的修建和发展

 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

答案 C

14.上述事实说明了(   )

 A.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兴衰

 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整个地区城市的发展壮大

 C.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D.能否成为100万人口大城市,关键是人口的发展

答案 A

15.城市功能区是指(   )

 A.不同的城市功能聚集的地区             B.相同功能活动集中的地区

 C.城市中由交通线路分割开的地区         D.城市人口的统计区

答案 B

16.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

 A.商业区用地        B.工业区用地

 C.住宅区用地        D.绿化用地

答案 C

17.城市中所共有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行政区和文化区              B.工业区、行政区和休养健身区

 C.行政区、住宅区和旅游度假区          D.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

答案 D

18.现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特点是(   )

 A.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地价高的市中心地区

 B.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C.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昼夜人流车流不息,热闹非凡

 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之间界限分明,体现了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

答案 B

19.彼此独立和排斥的中心地是指(   )

 A.相同级别的中心地             B.高级中心地与低级中心地

 C.门槛人口小的中心地           D.服务范围大的中心地

答案 A

20.划分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的最基本的原则是(   )

 A.市场最优原则     B.交通最优原则

 C.行政最优原则     D.距离最近原则

答案 D

21.有关中心地理论的正确叙述是(   )

 A.高级中心地数目少,彼此相距较近

 B.正六边形服务范围在实际中到处存在

 C.北京城内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正六边形

 D.不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

答案 C

二、综合题

22.读下图,回答问题。

(1)A、B、C三城市中最先形成的应是___________,最后形成的应是_____________。

(2)城市A目前的主要工业是_____________。

(3)城市B形成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它应是在第一次技术革命后迅速发展起来的。

(4)城市C是在发展___________工业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世界闻名的___________中心和___________中心。

答案 

(1)A C

(2)农业机械和矿产机械

(3)丰富的煤铁资源

(4)石油 炼油 航天

23.读“我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分布图”(1996年),回答问题。

(1)上述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形的哪一级阶梯上?

试分析原因。

(2)就气候条件而言,世界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我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

(3)青藏高原没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其自然原因有哪些?

答案 

(1)第三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2)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

我国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集中分布在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因为这里既有适度的降水,又有较为适中的气温。

(3)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山岭广布,地形崎岖,空气稀薄,气候条件恶劣,土壤贫瘠,难以耕作;河流多激流、瀑布、险滩,运输功能差,且不利于交通联系,浪费建筑投资,是人口稀疏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不理想。

24.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城市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核电站名称C___________。

(2)图中级别最高的城市是___________,共____________个;次一级的城市是___________,共____________个;最低级的城市是___________,共____________个。

(3)总结城市级别与数目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海 杭州 秦山核电站

(2)上海 1 南京、杭州 2 扬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湖州、宁波 8

(3)城市级别越高,数目越少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城市化是20世纪开始出现的社会现象

 B、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水平的高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C、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

 D、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差别不断扩大

2、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      )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比

 C、城市面积的大小

 D、城市职能的重要性

“读某地区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回答3—5题。

3、此图说明了该地区(     )

 A、城市化水平很高

 B、城市人口约为2500万

 C、约10%的人口住在郊区

 D、人口密度大

4、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

 A、巴西        B、印度         C、英国         D、中国

5、形成该国家这种城乡人口结构的根本原因是 (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进入城市而造成的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

读1790-2000年某国乡村和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6—7题。

6、20世纪下半叶,该国乡村人口的比重     (      )

 A、大幅提高         B、持续提高        C、大幅下降       D、没有变化

7、该国位于(     )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拉丁美洲

读下表回答8—9题:

197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992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8、近20年中,上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