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1164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9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教育心理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教育心理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教育心理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教育心理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答案.docx

《教育心理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答案.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答案.docx

教育心理学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的主体因素是(A)。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

2.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B)。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

3.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局部是(C)

A.教学媒体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

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D)

A.学生B.教师C.教学过程D.学习过程

5.教学心理学初创时期大致在(A)。

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

6.教育心理学形成于(A)年。

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879年

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A)年。

A.1879年B.1903年C.1913年D.1924年

8.心理学的缔造者是(B)。

A.桑代克B.冯特C.斯金纳D.布鲁纳

9.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冯特R桑代克C.苛勒D.华生

10.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B)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根底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他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

大教学论?

B.?

人是教育的对象?

C.?

教育心理学?

D.?

教育心理学大纲?

11.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B)出版的?

教育心理学?

A.乌申斯基B.卡普切列夫C.列昂节夫D.鲁宾斯坦

12.为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开展奠定根底,并确立了学科体系的是(A)在1903年发表的?

教育心理学?

A.桑代克B.冯特C.华生D.苛勒

13.在教育心理学看来,(B)既是课堂管理研究的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不容无视的内容。

A.教学内容B.教学环境C.教学媒体D.教学过程

A.儿童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学习心理学

15.教育心理学的开展时期是(B)。

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5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

(ACE)

A.如何教B.如何管理C.怎样学D.怎样评价E.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2.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一系统包含(ABCDE)要素。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

3.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由一些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它们是(ABD)

A.学习过程B.教学过C.管理过程D.评价/反思过程E.认识过程

4.学生对学与教过程的影响主要表达在(CD)。

A.年龄差异B.智力差异C.群体差异D.个体差异E.性格差异

5.教学媒体包括(ABCDE)。

A.书本B.录像C.图片D.教师E.计算机网络

6.教育心理学对教师心理的研究主要涉及(ABCD)方面。

A.敬业精神B.专业知识C.专业技能D.教学资格E.职业要求

7.教学环境包括(DE)。

A.根底条件B.师生关系C.上下级关系D.物质环境E.社会环境

8.教学的物质环境包括(ACE)。

A.课堂自然条件B.师生关系C.教学设施D.上下级关系E.空间布置

9.教学的社会环境包括(ABDE)。

A.课堂纪律B.课堂气氛C.教学设施D.师生关系E.同学关系

10.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ACDE)作用。

A.描述B.验证C.解释D.预测E.控制

三、判断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根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3.教育心理学只研究学生的群体差异,不研究个体差异。

4.教学媒体只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所以它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5.教育心理学只是一门理论性的根底学科。

6.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方案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8.实验法是在教育和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测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方法。

9.由于自然实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它所得结果比拟接近于实际。

四、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根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它起作用。

3.学生对学与教的过程的影响表达在两个方面,即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

4.学生通过群体差异可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其中包括年龄差异,年龄差异主要表达在思维水平的差异上。

5.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6.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7.教育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8.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最担忧的问题是:

“学生喜欢我吗?

〞、“同学们怎么看我?

〞等。

9.处于关注情景阶段的教师经常思考的是“如何上好每一堂课?

〞、“如何呈现材料?

〞等问题。

10.教育心理学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行动研究法等。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方案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问卷

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测试者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研究方法。

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个案法

行动研究法

11.教学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1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13.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1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为西方该学科体系确实立奠定了根底。

15.2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的开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局部。

五、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2.教学内容3.教学媒体4.教学环境5.学习过程6.教学过程7.评价与反思过程

1.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根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学内容:

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局部,表现为:

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3教学媒体:

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4.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开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

5.学习过程: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6.教学过程:

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态度的过程。

7.评价反思过程:

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7.观察法:

六、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要注意些什么?

答:

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根底。

例如,教材的内容、结构以及难度既要适合学生的现有开展水平,又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向更高水平开展;既要适合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又能考虑到教学的有效性。

这些因素将会在心理开展与教育、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等局部中加以研究。

3.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教师了解问题?

.答:

(1)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提供多种方法。

(2)有助于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

4.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有什么作用(意义)?

答: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开展概况。

答:

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开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七、论述题

2.试述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开展简史。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开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少年期是指年龄在(B)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D.3~6、7岁

2.青年初期的年龄在(C)阶段。

A.6、7~11、12岁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D.3~6、7岁

3.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D)。

A.单维思维B.多维思维C.思维的不可逆性D.以命题形式进行

4.最近开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开展的(A)。

A.可能性R观察性C.目的性D.可控制性

5.人格开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C)。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埃里克森D.华生

6.“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出现在(B)。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助

7.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B)。

A.少年期B.青年初期C.青年晚期D.成年期

8.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D)。

A.抽象思维B.概括思维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

9.最近开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C)。

A.列昂节夫B.赞可夫C.维果斯基D.鲁宾斯坦

10.最近开展区是指(C)。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在现有开展水平与可能开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需要在不开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1.根据人格开展阶段论,4~5岁的开展任务是培养(C)。

A.信任感B.自主感C.主动性D.勤奋感

12.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开展任务是培养(D)。

A.自主感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

13.儿童有不知足、不平安、忧虑、退缩、疑心、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是在(B)教养方式下形成的。

A.放纵型B,专制型C.民主型D.自由型

14.具有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等品质,是(A)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

A.放纵型B.专制型C.民主型D.自由型

15.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C)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

A.放纵型B.专制型C.民主型D.自由型

二、多项选择题

1.个体心理开展的根本特征有(ABCE)。

A.连续性与阶段性B.方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独立性E.差异性

2.心理开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ABDE)。

A.个体心理开展的不同方面开展速度不同

B.个体心理开展的不同方面开展的最正确时期不同

C.个体心理开展的不同方面开展条件相同

D.个体心理开展的不同方面,到达成熟的时期不同

E.个体心理开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时期开展速度不同。

3.少年期的心理开展有以下特征(ABCE)。

A.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B.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C.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D.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

E.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

4.青年初期心理开展的特征是(ABCE)

A.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了辨证思维

B.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开展

C.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D.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

E.对未来充满理想,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梦想

5.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主要有(ABCD)。

A.以为外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B.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D.思维具有不可逆性E.有了守恒观念

6.形式运算阶段的主要思维特征有(ABCD)。

A.能理解命题之间的关系B.能运用假设一演绎推理方式解决问题C.具有抽象逻辑思维D.思维具有可逆与补偿性E.思维缺乏灵活性

7.影响人格开展的社会因素有(ACE)。

A.家庭教养方式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D.成人世界E.同辈群体

8.鲍姆宁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ACD)。

A.专制型B.开放型C。

放纵型D.民主型E.自由散漫型

9.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ACE)。

A.自我认识B.自我感觉C.自我体验D.自我教育E.自我控制

10.个体自我意识的开展经历了(ACE)三个阶段。

A.生理自我B.虚拟自我C.社会自我D.精神自我E.心理自我

三、判断题

1.心理开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2.心理开展既有渐进的、连续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改变。

3.个体心理开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但开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4.学习准备仅仅影口向所学习的成功,而不影响学习效率。

5.口头语言开展的关键期是4~5岁。

6.埃里克森认为6~11岁的儿童,其开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7.人格开展阶段论认为12~18岁的青少年,开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8.同一性是在青春期才出现的。

9.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采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四、填空题

1.11~12岁到14~15岁这个年龄段,按心理学家的划分是少年期。

2.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认知开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3.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4.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守恒观念。

5.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6.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假设-演绎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7.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

8.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开展阶段理论,0~1.5岁的开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9.埃里克森认为2~3岁的开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感。

10.人格开展阶段理论认为,与主动感相对应的是内疚感。

11.据人格开展阶段理论看,小学生心理开展的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12.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的形象。

13.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开展人际敏感性。

14.个体自我意识的开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5.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根本成熟。

五、名词解释

1.心理开展2.学习准备3.关键期4.守恒5.最近开展区6.人格7.自我认识8.认知方式

1.心理开展:

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习准备:

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开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开展的水平和特点。

3.关键期:

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拟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守恒:

是指物体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变的。

5、最近开展区:

在确定儿童开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开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开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到达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到达的较高水平。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到达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开展区〞。

6.人格: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认识:

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意识,属于自我意识的认识范畴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8.认知方式或认知风格:

认知方式:

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六、简答题

1.我国心理学家对个体心理开展划分了哪些阶段?

我国心理学家按照通常个体在—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开展划分为8个阶段。

即: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

-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2.少年期心理开展有些什么特征?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开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3.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开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

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4·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些什么特征?

(1)命题之间关系:

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的形式进行的。

(2)假设一演绎推理:

本阶段儿童能够运用假设一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3)抽象逻辑思维:

本阶段儿童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到一定的概括。

(4)可逆与补偿:

本阶段儿童具备补偿性的可逆思维。

(5)思维的灵活性:

本阶段儿童常常由于规那么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那么

5.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开展理论。

(1)根本的信任感对根本的不信任感(O~1.5岁)。

该阶段的开展任务是开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根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疑心(2~3岁)。

该阶段的开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该阶段的开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该阶段的开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该阶段的开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七、论述题

1.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开展理论。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开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开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2.试论认知开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开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学习附属于开展,附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

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开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过他们当前的认知结构的要求,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开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事物,大量研究说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开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开展的作用。

〔3〕最近开展区的意义,最近开展区指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可能到达的水平之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开展的可能性。

教学不能只适应开展的现有水平。

而应适应最近开展区,走在开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开展区而到达新的开展水平。

第三章学习的根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学习的定义,以下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D)。

A.蜜蜂采蜜B.猴子练习攀爬

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

2.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B)。

A.自主学习B.连锁学习C.区分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

3.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C)。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概念学习D.区分学习

4.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进行的分析,这种学习属于〔C〕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区分学习D.规那么或原理学习

5.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这是(A)。

A.规那么学习B.概念学习C.区分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

6.小丁原来很害怕见陌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C〕学习。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态度D.言语信息

7.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

A.桑代克B.华生C.苛勒D.加涅

8.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是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A)创立的。

A.巴甫洛夫B.列昂节夫C.维果斯基D.鲁宾斯坦

9.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响是(C)。

A.中性反响B.条件反响C.无条件反响D.操作反响

10.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的反响就叫(B)。

A.中性反响B.条件反响C.无条件反响D.操作反响

11.“杯弓蛇影〞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

(A)

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比拟D.行为强化

1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B)。

A.刺激分化B.刺激泛化C.刺激比拟D.行为强化

13.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响,这是(B)。

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比拟D.获得

14.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D)。

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

15.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的是(C)。

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

二、多项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