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耳沟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docx
《河耳沟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耳沟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耳沟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编制范围
雷神店至崇溪河高速公路土建工程C9合同段K125+064.90~K125+627.08河耳沟特大桥,施工设计图全长562.18m。
二、编制依据
1、国道主干线重庆至湛江公路雷神店至崇溪河段高速公路第C9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第三册(河耳沟特大桥)。
2、国家交通部颁发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技术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验收办法。
3、施工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工法,科研课题成果。
4、工地现场、周边环境条件和收集的信息。
5、我司现有的机械设备、技术实力、施工能力和从事类似工程施工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施工经验。
三、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设计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
2、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3、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坚持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静结合、科学管理的原则。
4、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全面展开、平行作业、科学组织、均衡生产,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地进行。
5、保护人文环境和文物、旅游资源。
尊重和保护工程施工所在地民众多年来形成的民俗民情和行为准则。
6、全面推行贯彻ISO9002标准,并按我公司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建立及运行质量体系,做到层层按标准管理,人人按标准做事,事事执行标准规范,处处按标准考核。
7、强化精品意识,以“视昨天为落后,视精品为合格”的企业精神为指导,努力使本工程达到棱角分明、线条流畅、色泽一致,表面光洁。
视“业主的需要为我们的工作”。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雷崇高速公路上一座特大桥,主桥桥型为连续刚构体系。
2#、3#墩为墩梁固结。
引桥为3孔30m预应力简支T梁。
起点里程为K125+064.90,终点里程为K125+627.08,全长562.18m,宽22.5m。
该桥桥台均为重力式桥台,其余各墩均为桩基础,其中1#、2#墩各有16根φ2.3m挖孔桩,桩长均为11.42m,1#、2#墩承台为18.7×18.7×4m大体积混凝土构件。
主桥桥墩采用双薄壁式实体桥墩,引桥桥墩按双柱式实心结构设计,其中1#墩高达87.16m。
箱梁为单箱单室,箱梁底宽11m,顶面宽22.5m,箱梁底曲线按半立方抛物线变化,最高为13m,最小高度4m。
2#墩位于滑坡伴生的潜在基岩顺层滑坡范围内,滑坡前缘河流冲刷切割易造成滑坡及潜在滑坡体大规模滑动,影响桥梁安全,设计采用在滑坡体前缘河岸处设防冲刷护岸,并设有7根抗滑桩。
二、主要技术指标:
1、桥宽:
整体式22.5m,半幅桥断面布置:
0.5m防撞栏杆+2.5m紧急停车道+2×3.5m行车道+0.5m路肩+1.5m/2中央分隔带,共11.25m。
2、设计荷载:
汽车—超20级,挂车—120级
3、地震烈度:
6度,按7度设防。
4、设计洪水频率:
P=1/300。
5、桥位于3.4936%的下坡路段上,引桥部分位于R=2500m的平曲线上。
三、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表见下。
河耳沟特大桥工程数量表
项目部位
单位
工程量
备注
钢材
Ⅰ级钢筋
Kg
289235
Ⅱ级钢筋
Kg
3983731
φ15.24钢绞线
Kg
1113170
精轧螺纹粗钢筋
Kg
139667.5
A3钢板
Kg
10161
[40b(20)]槽钢
kg
4505
φ57×3.5钢管
Kg
7265
其它钢材
kg
19357
锚
具
OVM15-22锚具
套
884
OVM15-5锚具
套
440
OVM15-5P锚具
套
80
YGN-32锚具
套
6032
YGD-32-锚具
套
6032
BM15-3
套
1622
波
纹
管
φ120
m
49993
φ55
m
1032
φ42
m
21000
φ60×19
m
19874.4
φ67
m
5606.1
砼
C50
m3
17173
C40
m3
8706
C30
m3
6204
C25
m3
864
C20
m3
555
沥青砼
m3
1014
15#小石子砼砌30#块石
m3
744
30#小石子砼砌30#块石
m3
8649
15#片石砼
m3
758
级配碎石
m3
2733
SSFB-160型伸缩缝
m
43.4
OVM-MF60型伸缩缝
m
20
支
座
CPZ10000SX
个
2
CPZ10000SX
个
2
GJZ350×400×47
个
40
GJZF4350×400×49
个
20
φ6mm带肋钢筋网片
m2
7592
铸铁泄水管
kg
1607
φ20铁皮管
Kg
1508
结构挖方
土方
m3
10212
石方
m3
13572
回填
m3
6616
第三章施工总体安排及说明
一、作业面部署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工期要求,安排三个作业面,其工作内容如下:
第一作业面负责1#墩基础、承台、墩柱以及箱梁悬臂浇筑的施工;第二作业面负责2#墩滑坡整治以及桩基、承台、墩柱和箱梁的施工;第三作业面负责引桥部分和0#台的施工。
二、施工场地布置
在1#墩旁布置一个钢筋加工场地,负责主桥钢筋的加工,并在1#墩旁设拌合站一个,负责1#墩及箱梁混凝土的供应。
在6#台后设一个拌合站,负责引桥部分和2#、3#、4#、5#墩台混凝土的供应。
技术部、试验室以及职工住房设在2#墩的右侧河边。
布置图见下页
三、总体施工方案
1、下部结构施工
本桥桥墩基础均为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方式成孔。
主桥承台为18.7×18.7×4m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采用基坑内强排水开挖承台基坑,然后立模灌注承台混凝土。
为了防止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产生的温度裂缝,施工中采用布设冷却水管降低水化热等措施进行施工。
主桥桥墩高达87.16m,属高墩施工,采用翻模施工方案,起吊设备采用墩旁设立塔吊,施工人员上下采用设升降电梯。
翻模施工每段高2.0m,模板高2.0m,4天一个循环周期。
引桥柱式墩采用定型钢模浇筑完成,盖梁采用在墩上设“钢夹箍”,然后搭设托架,铺设底模浇筑混凝土。
3#墩采用大块钢模分节段浇筑完成。
1#墩混凝土在墩下拌制,用输送泵输送混凝土,2#墩0#台同样采用泵送砼至浇注面,其它各墩台采用提升架施工。
2、上部结构施工
主桥上部结构0#块采用在墩顶预埋托架,然后用万能杆件搭设支架,安装模板,绑扎钢筋,分三次浇筑完成,其余各节采用挂篮分段悬臂对称浇筑(一次性形成),边跨直线段在支架上现浇,中跨合拢段采用挂篮作吊架,边跨合拢段在直线段现浇支架上施工。
合拢顺序按设计文件执行;先中跨后边跨。
上部结构材料采用墩旁塔吊提升至梁顶面。
悬臂浇筑施工8—10天一个周期。
引桥T梁采用在6#台后预制场集中预制,用架桥机架设,3#—4#墩梁体必须在主桥合拢施工完毕后再进行架设。
梁体安装完成后,进行桥面附属工程施工。
四、施工总体目标和工程进度安排
a)施工总体目标
工期目标:
施工工期26个月。
质量目标:
工程合格率100%,工程优良率大于90%,确保省(重庆市)部优,争创国优。
安全目标:
无死亡重伤事故,无重大机械事故,无倒塌事故,年轻伤率在0.2%以下。
b)施工进度安排(见下页施工进度安排和施工横道图)
插入施工进度计划图
插入施工进度横道图
第四章施工方案
河耳沟特大桥上部结构为:
主桥122+210+122m连续刚构,引桥3孔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
下部结构为:
主桥墩高为87.16m的双薄壁式实体桥墩,Φ2.3m挖孔桩基础;引桥桥墩采用双柱式实心结构,桥墩基础为圆形截面D=1.5m,挖孔桩基础D=1.5m。
两岸桥台采用砌石圬工重力式桥台,片石混凝土明挖施工。
一、挖孔桩施工
(1)施工准备
平整场地,清除坡面浮土,铲除松软的土层并夯实。
测量墩台十字线,定为桩孔准确位置;设置护桩并经常检查校核;孔口四周挖排水沟,做好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表水,搭好孔口雨棚;安装提升设备;布置好出渣道路;合理堆放材料和机具,使其不增加孔壁压力;不影响施工,1#墩施工必须先改公路后施工。
(2)挖孔掘进
见下页桩基开挖顺序和承台开挖线图。
①挖孔方法:
组织三班制连续作业,采用手摇绞车提升出井口出碴。
②挖孔程序:
1#、2#墩严格按编号跳桩进行开挖,其它墩台基础的桩孔同时开挖,便于缩短工期。
当出现渗水过大的一孔时超前开挖,集中抽水,以降低其它孔水位。
所有墩台均先挖桩孔后,灌注混凝土后,再挖承台、系梁基坑。
挖孔工艺流程为: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材料、设备准备等工作→浅层开挖及护壁浇筑→深层开挖及砼护壁浇筑→继续开挖成孔→吊装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质量检测。
③分段开挖,每段开挖1.0~1.2m进行护壁。
采用混凝土围圈护壁。
④为防止井口坍塌,在孔口用混凝土护壁,高出地面约20~30cm,并防止土、石、杂物滚入孔内伤人;弃碴距桩孔口5m以上,以改善围圈的受力。
⑤桩孔挖掘及支撑护壁两道工序连续作业,不宜中途停顿,以防坍孔。
⑥现浇混凝土护壁采用内齿式护壁,上下护壁间搭接50mm~75mm,护壁混凝土的级别与桩身混凝土的级别相同,厚度为15~20cm。
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模板,继续开挖下一段。
⑦挖孔时如有渗水,及时支护孔壁,防止水在孔壁浸泡流淌造成坍孔,渗水的排除采用在孔底开挖过程中设汇水井集水泵排。
⑧在挖孔过程中,经常检查桩孔尺寸和平面位置,使其在挖孔过程中出现偏差随时修正。
⑨进入岩层后,采用空压机风镐开挖。
(3)终孔检查
挖孔达到设计标高后,进行孔底处理,用重型触探仪检查基底承载力,并检查成孔质量,做到平整、无松渣、污泥及沉淀等软层;孔径、孔深及嵌入岩层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开挖过程中经常检查了解地质情况,并作好地质描述柱状图,当地质情况与设计资料不符时及孔底地质复杂或开挖中发现不良地质现象时,用钢钎探明孔底以下地质情况,及时向设计、监理单位汇报。
终孔检查完成后,浇注混凝土前按要求埋设桩检设备。
(4)钢筋笼的制安
钢筋笼的制作首先满足规范要求。
钢筋笼全重3.5t,采用现场就近制作成型,在基坑外设利用8T~20T吊车整体吊装入孔。
为了保证钢筋笼具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每隔2m在钢筋笼的四周焊上定位钢筋。
为了防止钢筋笼吊装时变形,钢筋笼每道加劲筋内增设六角内撑,快要进入孔口时再将其割除。
吊入钢筋笼时对准孔位轻放、慢放。
若遇阻碍,随起随落和正反旋转使之下放。
若无效,将停止下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不高起猛落,强行下放,以防碰坏孔壁而引起塌孔。
下放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察孔内水位情况,如发现异常现象,马上停放,检查是否坍孔。
为防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移位和上浮,在钢筋笼底部焊上φ10的钢筋,φ10钢筋原预先埋入30X30X20同级仝块中。
焊接位置对称,并不低于4个。
(5)灌注水下混凝土
当地下水上升速度超过6mm/min时,按水中混凝土灌注施工。
①混凝土灌注是保证钻孔桩质量最重要、最关键的工序,将认真负责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灌注导管采用φ300mm的快速卡口垂直提升导管。
导管使用前组装编号,根据孔深预拼要求长度,导管顺直并进行拉力和水密试验,确保导管的良好状态。
下放导管时小心操作,避免挂碰钢筋笼,并利用灌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
第二次清孔之后,将导管轻轻下放到孔底,然后再往上提升25~40cm,与导管的理论长度进行比较,吻合之后,将导管固定在灌注平台孔座上,接上混凝土初灌漏斗,检查孔底沉碴厚度,符合规范要求之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开始灌注混凝土。
②混凝土的拌制生产
混凝土拌制生产做好以下工作:
选定适当的混凝土配合比,掺加适量的缓凝剂,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砂、石料、水泥,外加剂储备充足,质量抽检合格。
拌制机械状态良好,采用电子自动计量设备,生产能力可满足整桩灌注速度需要,且留有富余量。
正式拌制混凝土前按施工配合比进行试拌,检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在一定时间内的坍落度损失。
③混凝土的灌注
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和站生产,再经混凝土泵进行泵送到灌注料斗。
使用拔球法灌注水下混凝土,开灌前灌注漏斗内储存的混凝土及吊斗内的混凝土总量须满足拔球后将导管底端埋入深度1.0m以上。
灌注过程连续进行,灌注过程中,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面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
导管提升保持缓慢,确保导管埋置在混凝土中的深度在2~6m。
拆下导管及时冲洗,堆放整齐以便下次使用。
混凝土最后灌注高度高出桩顶设计标高1米左右。
为了保证混凝土灌注顺利进行,施工中做好下列工作:
首批混凝土储量充足,一旦拔球,混凝土将连续灌注,保证整桩在混凝土初凝期内灌注完成。
清除导管外一切阻碍物,以免提升时挂着钢筋笼。
混凝土灌注到达钢筋笼底部时,适当放慢灌注速度,减少导管埋深,防止钢筋笼上浮。
在灌注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头差,控制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入深度,灌注时周围避免过大的振动。
(6)桩基检查与验收
桩基达到一定强度后,清除孔内泥浆,用风枪凿除桩头,然后采用无损检测法对桩基进行整体性检查,当监理工程师对混凝土质量有怀疑时,可以钻取φ70mm的混凝土芯样评定。
二、承台施工
见下页河耳沟特大桥主桥承台施工示意图
主桥桥墩承台尺寸为18.7×18.7×4.0m。
承台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其施工方法如下:
(1)施工准备
施工前,测量放出基坑中心位置、方向及高程控制点,根据地质和现场情况,确定开挖坡度尺寸和支护方案。
开挖时在基坑顶部做好防排水系统,疏通周边的排水沟道,防止雨水及其他地表水汇入坑内,基坑内设汇水井排水。
1#由于开挖基础影响既有公路行车,在施工前必须对既有公路事先进行改道并视改道后,周边地质情况进行必要加固及防护措施。
(2)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以挖掘机为主,人工辅助成形。
基础底面以上30cm部分改由人工开挖完成,
以免破坏基底土壤结构和碰损桩头,为方便承台施工,基坑超挖20cm。
根据开挖时具体情况保持或调整坑壁边坡,并适时采用挡板支护,保证施工过程中坑壁的稳定。
并注意开挖时不要损伤桩头钢筋。
为保证一定的施工作业面,基坑底面尺寸每边较基础承台尺寸大0.8m。
(3)桩头处理、桩基检测
钻孔桩桩头凿除后,预留设计要求的嵌入承台长度。
桩头凿除完毕后,根据施工文件要求对桩基进行无损检测,确认合格后,对基坑底面进行平整。
然后铺设一层20cm厚的碎石垫层,然后铺抹一层水泥砂浆。
最后在砂浆层上作承台的准确定位放线。
(4)模板安装
承台模板采用钢模,辅助支撑固定,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平整度。
模板安装前进行表面清理,涂脱模剂。
模板安装就位后测量调整其中心位置及垂直度。
(5)钢筋安装
钢筋品种、规格、间距、形状、接头及焊接等均按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执行,并严格做好原材料抽检试验和焊接试验。
承台浇筑前预埋墩身接头钢筋,接头钢筋用钢制定位架固定好位置,以确保设置的准确。
在绑扎承台钢筋的同时,为防止承台发生温度裂缝,安装冷却管和布设测温元件。
(6)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由1#墩搅拌站和制梁场搅拌站进行拌和。
混凝土拌合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配料,砂、石、水泥、水及外加剂计量准确,保证拌合时间。
混凝土水平分层,连续浇灌,层间施工时间控制在45min以内。
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
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捣固棒操作按“快插慢拔”上移。
且应控制振捣时间、移动距离和插入深度,每个浇注带配专人振捣,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
由于砼采用分层浇注,在各分层之间会产生泌水层,可通过设立人工“水潭”,用软水泵或人工的方法将水排出。
为防止砼表面出现收缩裂缝,人工收浆要及时,表面有大量浮浆时,在表面均匀洒一层5—10mm石子拍压密实。
为防止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施工中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通过试验合理选用低水化热水泥及其用量,掺用适量粉煤灰,降低水泥水化热;掺入UEA-Z型外加剂(12%),SB-40泵送剂(0.8%),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以推迟水泥水化热释放,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温升。
2降低原材料温度。
水泥使用杜绝出厂就使用的做法,库房储存必须达到14天以上。
水泥温度在25℃以下;砂、石铲用表层以下30cm部分的,温度控制在30℃以下;水采用储存在水池中的,适当的时候可加入冰块,水温控制在15℃以下。
3对混凝土的“源头”进行监控。
每座搅拌站选派2—3名实验人员轮流24h测温,白天平均1h测温一次,晚上平均2—4h测温一次,测温范围包括砼原材料(水、水泥、砂、石)、混凝土出罐温度以及环境温度,如发现混凝土出罐温度升高,超过28℃时,立即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出罐温度。
4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为减小砼结构内外温度梯度,在砼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覆盖一层塑料膜,在塑料膜上方加盖一层草垫,每天均匀洒水湿润。
待冷却水管通水后,向混凝土的表面塑料膜上灌入30cm厚的循环温水,形成“内散外蓄”的保温体系。
5循环水冷却措施。
采用φ25mm的循环水管,水平分层布置,布置两层互不相通的循环水管,两层循环水管间距为1.2m。
循环水管采用钢筋固定。
循环水管入口与自来水管连通,每个循环系统分别设置阀门控制,冷却水温控制在25℃左右,在混凝土浇注完第一天开通冷却循环水管,进出水温差控制在4--5℃。
通水最短时间为14天。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用高压水泥浆灌实。
6钢筋网片防裂措施。
在承台六表面设置φ6@75mm钢筋网片防裂,距离混凝土表皮25mm。
见下页河耳沟特大桥承台冷却管示意图
7混凝土测温。
采用电子测温仪进行测温,测温点布置在结构物的1/4区域内,水平布置10个测温点,按“L”型布置,在每个水平点位置下面,再垂直等距离布置4个测温点,以便了解不同深度处混凝土的温度。
为严格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坚持24h连续测温,从混凝土终凝开始,每2h测一次,8d后每4h测一次,重点监测白天温度最高和晚上温度最低的温度,使测出的温度具有代表性。
每天的测温数据出来后,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和理论计算值相比较,绘制测温曲线,达到信息化监控。
混凝土灌注达到设计标高后,用铝合金块对表面进行找平,用滚筒滚压表面,使其表面平整度达到规范要求,当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排出冷缺管中水,然后对管内压浆。
(7)基坑回填
承台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拆模进行基坑回填。
回填前清除基坑积水、淤泥等杂物,回填碎石土并分层夯实,承台四周同步进行填筑。
三、扩大基础及系梁施工
见下页扩大基础(承台)施工工艺框图
0#台采用风镐人工进行开挖,利用开挖料中达到施工规范要求的片石进行砌筑。
在开挖过程中,在边坡的下方设置防护网,以拦挡由于施工而滚下的落石。
其他墩台的系梁、扩大基础采用机械开挖,人工辅助的方式进行施工,其他工序施工同承台施工方法相似。
四、墩柱施工
见下页主桥墩身施工工艺框图及主桥墩身施工步骤图
(一)
(二)
主桥1#墩墩身高达87.16m,设计为双薄壁实体柔性桥墩,施工中采用翻模施工,以C5012塔吊作为起吊设备。
施工方法如下:
(1)钢筋
钢筋的规格、数量、形状等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原材料进场后按规定进行抽样试验和接头焊接试验,钢筋车间下料成型,现场绑扎。
扩大基础(承台)施工工艺框图
_
河耳沟特大桥主桥墩身施工工艺框图
_
(2)模板
翻模是由上、中、下三组同样规格的钢模板组成,高度模数为2.0m,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平整度,随着混凝土的连续灌注,下层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自下而上将模板拆除、连续支立,如此循环往复,完成桥墩的灌注施工。
翻模结构:
每节段模板采用14块组装而成,曲线部分4块,直线段10块,模板用δ=6mm钢板、12#槽钢组成,围带采用14#槽钢,槽钢间距为0.65m,外围带用φ18圆钢拉杆连成整体,拉杆在内外模板之间套硬塑料管,便于拉杆抽拔倒用。
每节段模板在上层拉杆上套上定长度套筒,以控制墩柱尺寸。
在模板的外侧的外侧设模板固定架、操作平台、防护栏杆、挂设安全网。
内外侧设施工操作平台,在施工平台上搭设方木,方木上铺设木板。
施工平台在顶面沿周边设立防护栏杆,栏杆外侧至模板固定架底部设封闭安全网。
每单元节段模板支架相连。
翻模施工的翻转模板由三节段大块组合模板组成,其余由外支架、工作平台、塔式起重机、起重葫芦组成的成套施工设备。
首次施工时第一节模板支于承台上,第二节模板支于第一节模板上,第三节模板支于第二节模板上。
混凝土分节浇注,当第三节混凝土强度达到3Mpa,第一节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时(此时外支架已组装好),利用塔吊将外支架提升一节高度并固定后,利用塔吊、手动葫芦将第一节模板拆除,翻升至第四层,并作休整模板。
依此循环向上,直至达到设计标高。
施工中把墩身高度不足2m节段模型配置在第一节,并用现场拼制模型施工。
模板结构图见下页
(3)翻模施工工艺流程:
浇注混凝土
模板安装时,首先应测设中线,以全站仪和激光铅锤仪控制中心和垂直度,检查调整模板位置,然后用对拉螺栓将两侧模板及模板固定架联结紧固。
(4)浇注混凝土
钢筋模板经检查合格后,接串筒或滑槽开始浇注混凝土,C40混凝土在混凝土拌合站拌合,采用泵送混凝土完成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之前,接缝凿毛、洗涤并铺20mm水泥砂浆。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派有经验的混凝土工负责振捣,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振动棒的移动距离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模板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混凝土每层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每一处振捣完毕后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将气泡引出至表面,振动过程中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等。
对每一振动部位,应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
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混凝土泛浆。
施工中严格操作程序,确保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
浇注完成后,随即进行养护。
混凝土养护采用浇水养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0%的设计强度后,即可拆除模板。
⑸1#墩系梁浇注
系梁下一节墩柱施工时按施工设计预埋钢构件,用于支撑托架,然后在托架上搭设工字钢,在工字钢上铺设钢板作系梁底模板,然后绑扎钢筋、立模、浇注混凝土。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后,可拆除工字钢等。
系梁上一节的墩柱施工时,系梁位置上的墩柱模板支立于系梁顶面上,其余位置模板按翻模方法施工,系梁设计为C50砼。
⑹C5012塔吊布置及施工
C5012塔吊的起吊能力为在13.987m臂长起吊6T,50m臂长起吊1.2T,根据其机械性能及施工需要,布置于1#墩法线外,与桥面防撞墙外及塔吊最宽外套架保持1m距离。
其与墩身的附着距离大于原标准附着距离,施工前必须对附着构件作施工设计。
附着框的附着距离如图示。
塔吊高度以塔钩至桥面高度大于10m为控制高度。
塔基至塔尖确定为121m。
如图示。
塔吊基础采用固定小底盘,施工前根据固定支脚反力表,安装尺寸及安装方法,可确定混凝土基础的尺寸和加固措施。
基础类型根据开挖出的地质情况选用不同结构尺寸。
如下表。
所列数据是满足塔机稳定性的最小值。
对于任何高度的塔机,按等于或低于现场地基承载力来选择基础。
安装中固定支脚安装不当会严重影响塔机的使用。
安装前必须熟悉固定支脚安装说明书,并请有关设备人员督促施工。
塔机的安装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