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讲义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0682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讲义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讲义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讲义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讲义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讲义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讲义1.docx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讲义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讲义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讲义1.docx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讲义1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简单列举

专题简析:

直接列式解答比较困难时,可采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根据题目的要求,通过一一列举各种情况最终达到解答整个问题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例题1从南通到上海有两条路可走,从上海到南京有3条路可走.王叔叔从南通经过上海到南京去,有几种走法?

分析:

为了帮助理解,先画一个线路示意图.

 

从南通到上海有两条路,每条路经上海到南京都有3条路;即有2个3条路:

3×2=6(种)

试一试1:

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直达铁路,从乙地到丙地,有4条直达公路.那么,从甲地到丙地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例2:

有三张数字卡片,分别为3、6、0.从中挑出两张排成一个两位数,一共可以排成多少个两位数?

分析:

排成时要注意“0”不能排在最高位.

十位上排6,个位有两种选择:

60,63;

十位上排3,个位有两种选择:

30,60.

一共可以排成2×2=4(个)两位数.

试一试2:

用8、6、3、0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最大的一个是多少?

 

例3:

用红、黄、蓝三种信号灯组成一种信号,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分析:

要使信号不同,每一种信号颜色的顺序就不同.把这些不同的信号一一列举如下:

 

红灯排在第一位置时,有两种不同的信号,

黄灯排在第一位置时,有两种不同的信号,

蓝灯排在第一位置时,有两种不同的信号.

因此,共有2×3=6种不同的排法.

试一试3:

小红有3种不同颜色的上衣,4种不同颜色的裙子,问她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例4:

在一次足球比赛中,4个队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多少场?

(两个队之间比赛一次称为1场)

分析1:

4个队进行循环赛,即每两个队都要赛一场.设4个队分别为A、B、C、D则:

A队和其他3个队各比赛1次,要赛3场;

B队和其他两个队还要各比赛1次,要赛2场;

C队还要和D队比赛1次,要赛1场.

这样,一共需要比赛3+2+1=6(场).

分析2:

4个队进行循环赛,即每两个队都要赛一场.则每个队都要赛3场,共赛4×3=12场.这样就重复算了两次,因此实际共赛:

12÷2=6(场)

试一试4:

在一次羽毛球赛中,8个队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多少场?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巧妙求和

(一)

专题简析: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数.

相邻两项的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通项公式:

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例1:

有一个数列:

4,10,16,22,…,52,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分析:

容易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6,首项是4,末项是52,要求项数,可直接带入项数公式进行计算.

项数=(52-4)÷6+1=9

答:

这个数列共有9项.

试一试1:

有一个等差数列:

2,5,8,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例2:

有一等差数列:

3,7,11,15,……,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

分析:

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3,公差是4,项数是100.要求第100项,可根据“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进行计算.

第100项=3+4×(100-1)=399

试一试2:

求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

 

例3:

有这样一个数列:

1,2,3,4,…,99,100.请求出这个数列所有项的和.

分析:

等差数列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1+2+3+…+99+100=(1+100)×100÷2=5050

试一试3:

6+7+8+…+74+75

 

例4:

求等差数列2,4,6,…,48,50的和.

分析: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50-2)÷2+1=25

首项=2,末项=50,项数=25

等差数列的和=(2+50)×25÷2=650

试一试4:

9+18+27+36+…+261+270

 

巧妙求和

(二)

专题简析:

某些问题,可以转化为求若干个数的和.先判断是否是求某个等差数列的和.如果是等差数列求和,才可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例1:

刘俊读一本长篇小说,他第一天读30页,从第二天起,他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3页,第11天读了60页,正好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分析:

根据“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3页”可知他每天读的页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即30、33、36、……57、60.这列数是一个等差数列,首项=30,末项=60,项数=11带入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30+60)×11÷2=495(页)

试一试1:

丽丽学英语单词,第一天学会了6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学1个,最后一天学会了16个.丽丽在这些天中学会了多少个英语单词?

 

例2:

3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至多要试几次?

分析:

开第一把锁时,如果不凑巧,试了29把钥匙还不行,那所剩的一把就一定能把它打开,即开第一把锁至多需要试29次;同理,开第二把锁至多需试28次,开第三把锁至多需试27次……等打开第29把锁,剩下的最后一把不用试,一定能打开.所以,至多需试29+28+27+…+2+1=(29+1)×29÷2=435(次).

试一试2:

有10只盒子,44只羽毛球.能不能把44只羽毛球放到盒子中去,使各个盒子里的羽毛球只数不相等?

 

例3:

某班有51个同学,毕业时每人都和其他的每个人握一次手.那么共握了多少次手?

分析1:

假设51个同学排成一排,第一个人依次和其他人握手,一共握了50次,第二个依次和剩下的人握手,共握了49次,第三个人握了48次.依次类推,第50个人和剩下的一人握了1次手,这样,他们握手的次数和为:

50+49+48+…+2+1=(50+1)×50÷2=1275(次)

分析2:

每个同学都要握手51-1=50次.而每两人就重复算了1次.所以实际握手次数:

51×50÷2=1275(次)

试一试3:

学校进行乒乓球赛,每个选手都要和其他所有选手各赛一场.如果有21人参加比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巧算年龄

专题简析:

解答年龄问题,要灵活运用以下三条规律:

1、两人的年龄差总是不变的;

2、随着时间的向前或向后推移,几个人的年龄总是在减少或增加相等的数量;

3、随着时间的变化,两人的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例1:

爸爸今年43岁,儿子今年11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

分析:

儿子出生后,无论在哪一年,爸爸和儿子的年龄差总是不变的,这个年龄差是43-11=32岁.所以,当爸爸的年龄是儿子3倍时,儿子是32÷(3-1)=16岁,因此16-11=5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

试一试1:

小强今年15岁,小亮今年9岁.几年前小强的年龄是小亮的3倍?

 

例2:

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3年前,妈妈和女儿的年龄和是39岁.妈妈和女儿今年各多少岁?

分析:

从3年前到今年,妈妈和女儿都长了3岁,她们今年的年龄和是:

39+3×2=45岁.于是,这个问题可转化为和倍问题来解决.所以,今年女儿的年龄是45÷(1+4)=9岁,妈妈今年是9×4=36岁.

试一试2:

今年小丽和她爸爸的年龄和是41岁,4年前爸爸的年龄恰好是小丽的10倍.小丽和爸爸今年各是多少岁?

 

例3:

甜甜的爸爸今年28岁,妈妈今年26岁.再过多少年,爸爸和妈妈的年龄和为80岁?

分析:

两人的年龄和每年增加2岁,先求今年爸爸和妈妈的年龄和:

28+26=54岁,再求80比54多80-54=26岁.26里面包含多少个2,就是经过的年数.所以,再过26÷2=13年爸爸和妈妈的年龄和为80岁.

试一试3:

林星今年8岁,爸爸今年34岁.当他们的年龄和为72岁时,爸爸和林星各多少岁?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容斥原理

专题简析:

容斥问题涉及到一个重要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也叫容斥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例1:

某班有36个同学在一项测试中,答对第一题的有25人,答对第二题的有23人,两题都答对的有15人.问多少个同学两题都答得不对?

分析:

只答对第一题的有25-15=10人.至少有一题答对的人数:

10+23=33人.所以,两题都答得不对的有36-33=3人.

试一试1:

一个班有55名学生,订阅《小学生数学报》的有32人,订阅《中国少年报》的有29人,两种报纸都订阅的有25人.两种报纸都没有订阅的有多少人?

 

例2:

某班有56人,参加语文竞赛的有28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7人,如果两科都没有参加的有25人,那么同时参加语文、数学两科竞赛的有多少人?

分析:

至少参加一科竞赛的人数:

56-25=31人,两科竞赛都参加:

28+27-31=24人.

试一试2:

一个俱乐部有103人,其中会下中国象棋的有69人,会下国际象棋的有52人,这两种棋都不会下的有12人.问这两种棋都会下的有多少人?

 

例3:

在1到100的自然数中,既不是5的倍数也不是6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

分析:

从1到100的自然数中,5的倍数有100÷5=20个,6的倍数有16个(100÷6=16……4),其中既是5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即5和6的公倍数)的数有3个(100÷30=3……10).因此,是6或5的倍数的个数是16+20-3=33个,既不是5的倍数又不是6的倍数的数的个数是:

100-33=67个.

试一试3:

在1到200的全部自然数中,既不是5的倍数又不是8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数数图形

专题简析:

当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重重叠叠地交错在一起时就构成了复杂的几何图形.要想准确地计数这类图形中所包含的某一种基本图形的个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弄清被数图形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2,要按一定的顺序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例1: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

以AD上的线段为底边的三角形也是1+2+3=6个;以EF上的线段为底边的三角形也是1+2+3=6个.所以图中共有6×2=12个三角形.

试一试1:

数一数下面各图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个三角形()个三角形

 

例2:

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分析:

数长方形与数线段的方法类似.可以这样思考,图中的长方形的个数取决于AB或CD边上的线段,AB边上的线段条数是1+2+3=6条,所以图中有6个长方形.

试一试2:

数一数下面各图中分别有多少个长方形.

()个长方形

 

数数图形

(二)

专题简析:

“数图形”时,既可以逐个计数,也可以把图形分成若干个部分,先对每部分按照各自构成的规律数出图形的个数,再把他们的个数合起来.

例1:

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分析:

AB边上有线段1+2+3=6条,把AB边上的每一条线段作为长,AD边上的每一条线段作为宽,每一个长配一个宽,就组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图中共有6×3=18个长方形.

即:

长边线段数×宽边线段数=长方形的个数

试一试1:

数一数,下图中有()个长方形.

 

例2:

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每个小方格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分析:

图中边长为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3×3=9个,边长为2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2×2=4个,边长为3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1×1=1个.所以图中的正方形总数为:

1+4+9=14个.

经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由相同的n×n个小方格组成的几行几列的正方形其中所含的正方形总数为:

1×1+2×2+…+n×n.

试一试2:

数一数下图中有()个正方形.(每个小方格为边长是1的小正方形)

 

例3:

数一数右图中有多少个正

方形?

(其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

长为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

分析:

边长是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6×4=24个;边长是2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6-1)×(4-1)=15个;边长是3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6-2)×(4-2)=8个;边长是4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6-3)×(4-3)=3个;共有:

24+15+8+3=50个.

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被分成m等份,宽被分成n等份(长和宽的每一份都是相等的)那么正方形的总数为:

mn+(m-1)(n-1)+(m-2)(n-2)+…+(m-n+1)·1

试一试3:

数一数下图中有()个正方形.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速算与巧算

专题简析:

乘、除法的巧算方法主要是利用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积、商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算式适当变形,将其中的数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或者使这道题计算中的一些数变得易于口算,使计算简便.

例1:

计算325÷25

分析: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利用这一性质,可以使这道计算题简便.

325÷25=(325×4)÷(25×4)=1300÷100=13

试一试1:

计算下面各题.

450÷253500÷125

 

例2:

计算25×125×4×8

分析:

先把25与4相乘,可以得到100;同时把125与8相乘,可以得到1000;再把100与1000相乘就简便了.这就启发我们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试一试:

计算下面各题.

125×25×3275×16

 

例3:

计算

(360+108)÷36(450-75)÷15

分析:

两个数的和(或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除这两个数,再求出两个商的和(或差).利用这一性质,可以使这道题计算简便.

(360+108)÷36(450-75)÷15

=360÷36+108÷36=450÷15-75÷15

=10+3=30-5

=13=25

试一试3:

计算下面各题.

(720+96)÷24(4500-90)÷45

 

例4:

计算158×61÷79×3

分析:

在乘除法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计算时可以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调换因数或除数的位置.

158×61÷79×3

=158÷79×61×3

=2×61×3

=366

试一试4:

计算下面各题.

624×48÷312÷8406×312÷104÷203

 

速算与巧算

专题简析:

有些题看似不能巧算,如果把已知数适当分解或转化就可以使计算简便.

例1:

计算236×37×27

分析:

将27变为“3×9”,将37乘3得111,这是一个特殊的数,这样就便于计算了.

236×37×27

=236×(37×3×9)

=236×(111×9)

=236×999

=236×(1000-1)

=236000-236

=235764

试一试1:

计算下面各题:

315×77×136666×6666

 

例2:

计算333×334+999×222

解析:

333×334+999×222

=333×334+333×(3×222)

=333×(334+666)

=333×1000

=333000

试一试2:

计算下面各题:

9999×2222+3333×333446×28+24×63

 

例3:

计算20012001×2002-20022002×2001

分析:

大数化小:

20012001=2001×10001,20022002=2002×10001:

20012001×2002-20022002×2001

=2001×10001×2002-2002×10001×2001

=0

试一试3:

计算

19931993×1994-19941994×1993

 

例4:

不用笔算,请你指出下面哪个得数大.

163×167164×166

分析1:

两个因数和相等,差越小积越大,所以163×167<164×166

分析2:

把题中的数据作适当变形,再利用乘法分配律,再比较就方便了.

163×167164×166

=163×(166+1)=(163+1)×166

=163×166+163=163×166+166

所以,163×167<164×166

试一试4:

计算:

8353×363-8354×362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算式谜

(一)

专题简析:

解答算式谜问题时,要先仔细审题,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到突破口,逐步试验,分析求解,通常要运用倒推法、凑整法、估值法等.

例1:

将0、1、2、3、4、5、6这七个数字填在圆圈和方格内,每个数字恰好出现一次,组成一个整数算式.

○×○=□=○÷○

分析:

用七个数字组成五个数(3个是一位数,2是两位数).而方格中的数和被除数是两位数,其他是一位数.

0和1不能作因数,也不能做除数.由于2×6=12(2将出现两次),2×5=10(不合题意),2×4=8(数字中没有8),2×3=6(不是两位数).因此,0、1、2只能用来组成两位数.经试验可得:

3×4=12=60÷5

试一试1:

将0、1、3、5、6、8、9这七个数字填在圆圈和方筐里,每个数字恰好出现一次组成一个整数算式.

○×○=□=○÷○

例2:

把“+、-、×、÷”分别放在适当的圆圈中(运算符号只能用一次),并在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使下面的两个等式成立.

36○0○15=1521○3○5=□

分析:

先从第一个等式入手,等式右边是15,与等式左边最后一个数15相同,因为0+15=15,所以,只要使36与0的运算结果为0就行.显然,36×0+15=15

因为“×”、“+”已用,第二个等式中只有“-”、“÷”可以填.“方框中填整数”,而3不能被5整除:

21÷3-5=2

试一试2:

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中(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组成三个等式.

□+□=□□-□=□□×□=□

专题六算式谜

(二)

:

专题简析:

1.利用列举和筛选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排除不合理的数字;

2.算式谜解出后,要验算一遍.

例1:

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合适的数字.

 

分析:

由积的末尾是0,推出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是5;由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是5,并结合第一个因数与5相乘的积的情况考虑,可推出第一人个因数的百位是3;由第一个因数为376与积为31□□0,可推出第二个因数的十数上是8.题中别的数字就容易填了.

试一试1: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例2:

在下面方框中填上适合的数字.

 

分析:

由“1□2”和“1□”可知商和除数的十位都是1.那么被除数的十位只可能是7、8、9.如果是7,除数的个位是0,那么最后必有余数;如果被除数是8,除数的个位就是1,也不能除尽;只有当被除数的十位是9时,除数的个位是2时,商的个位为6,正好除尽.

完整的竖式是:

 

试一试2:

在□内填入适当的数字,使右面除法竖式成立.

 

例3:

下面算式中的a、b、c、d这四个字母各代表什么数字?

分析:

因为四位数abcd乘9的积是四位数,可知a=1、d=9;因为9与b相乘的积不能进位,所以b只能是0(1已经用过);再由b=0,可推知c=8.

试一试3:

右式中每个汉字所代表的数字.

华=罗=

庚=金=杯=

例4:

在1、2、3、4、5、6、7、8、9这九个数字中间加上“+、-”两种运算符号,使其结果等于100(数字的顺序不能改变).

分析:

先凑出与100比较接近的数,再根据需要把相邻的几个数组成一个数.

(1)123与100比较接近,前三个数字组成123,后面的数字凑出23就行.因为45与67相差22,8与9相差1,所以:

123+45-67+8-9=100

(2)89与100比较接近,78与67正好相差11,所此可得另一种解法:

123+45-67+89=100

试一试4:

一个乘号和七个加号添在下面的算式中合适的地方,使其结果等于100(数字的顺序不能改变).

123456789=100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图形问题

专题简析:

解答“图形面积”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合理地进行切拼.

3、掌握图形本质,结合必要的分析推理和计算,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

例1:

人民路小学操场长90米,宽45米.改造后,长增加10米,宽增加5米.现在操场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分析:

用操场现在的面积减去操场原来的面积,就得到增加的面积.

现在面积:

(90+10)×(45+5)=5000平方米

原来面积:

90×45=4050平方米

现在比原来增加:

5000-4050=950平方米

试一试1:

一块长方形铁板,长18分米,宽13分米.如果长和宽各减少2分米,面积比原来减少多少平方分米?

 

例2:

一个长方形,如果宽不变,长增加6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54平方米;如果长不变,宽减少3米,那么它的面积减少36平方米.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

由“宽不变,长增加6米,面积增加54平方米”可知,它的宽为54÷6=9米;由“长不变,宽减少3米,面积减少36平方米”可知,它的长为36÷3=12米.所以,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是12×9=108平方米.

试一试2:

一个长方形,如果宽不变,长减少3米,那么它的面积减少24平方米;如果长不变,宽增加4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60平方米.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例3:

一个养禽专业户用一段16米的篱笆围成的一个长方形养鸡场(如下图),求养鸡场的占地面积.

分析:

因为一面利用着墙,所以两条长加一条宽等于16米.而宽是4米,那么长是(16-4)÷2=6米,占地面积是6×4=24平方米.

试一试3:

下图是某个养禽专业户用一段长13米的篱笆围成的一个长方形养鸡场,求养鸡场的占地面积.

例4:

街心花园中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四周有1米宽的水泥路,如果水泥路的总面积是12平方米,中间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

把水泥路分成四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如下图).因此,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2÷4=3平方米.因为水泥路宽1米,所以小长方形的长是3÷1=3米.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小正方形的边长是3-1=2米.中间花坛的面积是2×2=4平方米.

试一试4:

有一个正方形的水池,如下图的阴影部分,在它的周围修一个宽8米的花池,花池的面积是480平方米,求水池的边长.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盈亏问题

专题简析:

一定数量的物品分给一定数量的人,每人多一些,物品就不够;每人少一些,物品就有余.不足部分叫做“亏”,多余部分叫做“盈”.

盈亏问题的数量关系是:

(1)(盈+亏)÷两次分配差=份数

(多盈-少盈)÷两次分配差=份数

(多亏-少亏)÷两次分配差=份数

(2)每次分得的数量×份数+盈=总数量

每次分得的数量×份数-亏=总数量

例1:

一个植树小组植树.如果每人栽5棵,还剩14棵;如果每人栽7棵,就缺4棵.这个植树小组有多少人?

一共有多少棵树?

分析:

两种分配方法如下:

①:

每人栽5棵,还剩14棵(盈)

②:

每人栽7棵,就缺4棵(亏)

(盈+亏)÷两次分配差=份数

人数=(14+4)÷(7-5)=9(人)

棵树=5×9+14=59(棵)

试一试1:

某校安排宿舍,如果每间6人,则16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8人,则多出10个床位.问宿舍多少间?

学生多少人?

 

例2:

学校将一批铅笔奖给三好学生.如果每人奖9支,则缺45支;如果每人奖7支,则缺7支.三好学生有多少人?

铅笔有多少支?

分析:

两种分配方法如下:

①:

每人奖9支,缺45支(多亏)

②:

每人奖7支,缺7支(少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