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042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4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3.docx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3.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3.docx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3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下图能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答案】B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自转

(1)概念:

地球绕其的旋转运动。

(2)方向:

(3)周期

名称

长度

参考点

恒星日

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

太阳日

小时

太阳

(4)速度

(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因素

影响

关系

纬度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

——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海拔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正相关

2.地球公转

(1)概念:

地球绕的运动。

(2)方向:

自向,如图中所示“→”。

(3)周期:

(4)速度

图中位置

时间

速度

公转位置

A点

较快

近日点

B点

较慢

【参考答案】

1.

(1)地轴

(2)自西向东

(3)23时56分4秒24

(4)15°每小时赤道极点

2.

(1)太阳 

(2)西东

(3)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4)1月初7月初远日点

读经纬网图,完成1—3题。

1.②点自转一周后又回到②点的时间间隔是

A.一个太阳日

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3分56秒

C.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少3分56秒

D.约为23时56分4秒

2.①③④⑤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①B.③

C.④D.⑤

3.与②地相比较,④地地球自转的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

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小D.角速度较小,线速度相等

4.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正圆,公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叫1恒星年

B.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比远日点小

C.从地球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是一致的,都是逆时针

D.地球在近日点时,正值夏季

【答案】1.D2.A3.C

【解析】1.太阳日是太阳从某地正午到第二天正午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A错。

②点自转一周后又回到②点,是地球自转一周360°,时间间隔是一个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约为23时56分4秒,D对。

【答案】4.C

【解析】4.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公转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近日点在1月初,黑龙江正值冬季,远日点在7月初。

学%

高考地理高三真卷复习北京市高考地理试卷

一、(每空4分,共44分)

读图,回答第1~3题.

1.(4分)图中(  )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4分)东北平原(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4分)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玉米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如图示意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四国的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活动的时段.读图,回答第4题.

4.(4分)甲、乙、丙分别位于(  )

A.巴西、印度、南非B.南非、巴西、印度

C.印度、巴西、南非D.巴西、南非、印度

如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题.

5.(4分)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如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第6、7题.

6.(4分)图(a)中(  )

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

7.(4分)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

A.上午B.下午C.傍晚D.夜间

读图回答第8~9题.

8.(4分)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

A.①②B.③④C.③⑤D.⑤⑥

9.(4分)图中(  )

A.甲处侵蚀作用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某品牌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建有饮用瓶装水厂.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4分)瓶装水厂如此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

A.利用优于授权地区的水源B.靠近技术发达地区

C.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D.降低运输成本

11.(4分)瓶装水厂的建设使所在地(  )

①就业岗位增加

②吸引大城市人口迁入

③承接品牌授权地区产业转移

④吸引相关企业集聚

⑤城市等级提升.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⑤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56分)

12.(3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

(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3)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有时.

(4)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13.(10分)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图,回答问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14.(10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读图,回答: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北京市高考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每空4分,共44分)

读图,回答第1~3题.

1.(4分)图中(  )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分析】以图文材料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

【解答】解:

根据经纬度得知甲地为我国最东端,在夏半年日出最早,但冬半年因为纬度高日出时间较晚,故A选项错误;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是极圈,漠河纬度低于极圈,无极昼极夜,但有白夜现象,注意“极夜”和“白夜”的区别。

故B选项错误;我国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是:

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直达西南国境线,黑龙江上游位于大兴安岭西侧,靠近内流区,但是属于外流河,故C选项错误;松花江由低纬向高纬流经封冻区,春季有凌汛出现,故D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考点的理解.

2.(4分)东北平原(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分析】以图文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

【解答】解:

东北平原水系南部向南流、北部向北流,地势中间高南北两侧低,从高度表也能以看出,长春附近地势高于南北两侧,故A选项正确;伏旱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B选项错误;东北农业国有大农场较多,故C选项错误;东北平原无棉花种植,中国的商品棉基地主要是南疆、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故D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3.(4分)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分析】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它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表现,一般具有个人的主观决策性.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一般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较近的经济发达地区.

【解答】解: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为开发北大荒国家有计划地向东北地区迁入大批知识青年;另外,该年代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化发展较快,工业基地建设需要大量人口迁入。

所以②④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口迁移的方向,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即可选出正确选项,此题比较简单.

玉米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如图示意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四国的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活动的时段.读图,回答第4题.

4.(4分)甲、乙、丙分别位于(  )

A.巴西、印度、南非B.南非、巴西、印度

C.印度、巴西、南非D.巴西、南非、印度

【分析】在所给的三个国家中印度位于北半球,南非和巴西位于南半球,所以印度的种植时间与中国差不多,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答案.

【解答】解:

印度位于北半球,南非和巴西位于南半球,所以印度的种植时间与中国差不多,从图中即可找出甲应该是印度,从而不难选出C选项。

故选:

C。

【点评】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玉米种植的时间和收获的时间南北半球也相反.

如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题.

5.(4分)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分析】该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原理可知:

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即为③吸收作用,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即为②吸收作用,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即为④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而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解答】解: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臭氧吸收紫外线减少,即为①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吸收地面辐射能力降低,即为会使②减少,故正确;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即为会使③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D、出现雾霾,则相当于增厚了云层,即为大气逆辐射增强,即为会导致④在夜间增加,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结合示意图理解记忆大气受热过程及辐射特征即可,属于基础题.

如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第6、7题.

6.(4分)图(a)中(  )

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

【分析】此题考查天气系统.根据图中的气压数据分析,②比③气压高.图中的①处的等压线比②处的稀疏,所以风力较小.图中的①被高压控制,是晴天.根据锋面的符号判断②④间是冷锋.③在冷锋的附近,又被低压控制,所以是阴雨天气,云量比①多.②处在冷锋的后方,是冷气流,④在冷锋的前方,是暖气流,所以④比②气温高.

【解答】解:

A.图中的①处的等压线比②处的稀疏,所以风力较小,故不符合题意;

B.图中的①被高压控制,是晴天。

根据锋面的符号判断②④间是冷锋。

③在冷锋的附近,又被低压控制,所以是阴雨天气,云量比①多,故正确;

C.根据图中的气压数据分析,②比③气压高,故不符合题意;

D.②处在冷锋的后方,是冷气流,④在冷锋的前方,是暖气流,所以④比②气温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