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动物的繁殖》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0247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动物的繁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14《动物的繁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14《动物的繁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14《动物的繁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14《动物的繁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动物的繁殖》教案.docx

《14《动物的繁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动物的繁殖》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动物的繁殖》教案.docx

14《动物的繁殖》教案

第四单元繁殖

14动物的繁殖

教学目标

1.能提取图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本能行为。

2.知道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

3.针对观察和排序的结果,说出一些动物繁殖的方式和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动物繁殖的一系列复杂行为。

教学难点

看图片猜它们分别是哪种动物的孩子。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介绍动物求偶的视频资料、动物繁殖图卡、鸡繁殖图卡、胎儿发育图卡。

学生分组材料:

受精的鸡蛋、未受精的鸡蛋、玻璃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两课我们探讨了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知道了植物可以利用种子繁殖后代,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营养器官,也就是根、茎、叶来繁殖后代。

大家知道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吗?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

板书课题:

14动物的繁殖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

交流动物的求偶方式

1.出示课本41页上面的一段文字:

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通过雌雄结合产生后代。

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领。

2.学生认真读一读,了解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

交流:

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主要是什么?

(雌雄结合)

动物的繁殖又包括哪些行为呢?

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领。

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动物的求偶方式。

3.出示课本41页的四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了解这四幅图片上分别描述了哪4种动物?

他们是利用什么方式求偶的?

预设:

图片1:

青蛙。

青蛙通过鸣叫来求偶的。

鸣叫能够表现出动物个体的强健程度。

图片2:

弹涂鱼。

弹涂鱼是通过“跳舞”来求偶的。

因为跳舞能表现出动物个体的运动避险本领。

图片3:

孔雀。

孔雀是通过开屏来求偶的。

孔雀通过展示身体的尾部,能表现出自身的健康状态。

图片4:

角马。

角马是通过搏斗来求偶的。

因为搏斗能够表现出动物个体保护自己的能力。

4.教师引导:

动物求偶的方式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除了课本中提到的这4种求偶方式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动物求偶的方式?

预设:

燕鸥喜欢在求偶时送“彩礼”;

啄木鸟通过有节奏地敲打树干,发出“爱情电报”;

蝴蝶、毒蛾分泌有气味的物质以吸引远处的雄性;

雄性锦龟用触碰的动作求偶;

信天翁求爱时非常有礼貌,不断弯腰向对方示爱……

教师相机出示燕鸥、啄木鸟、蝴蝶、信天翁等等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多种多样的求偶方式。

教师引导:

动物求偶成功之后,就会进行交配,然后以不同的方式产生后代。

5.出示课本41页蚕蛾交配的图片和猫交配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动物的交配。

活动二:

观察打开的鸡蛋,看蛋黄上有没有一个明显的小白点

1.教师引导:

鸡蛋在我们平常是司空见惯的,鸡蛋是我们常见的食物,也是鸡繁殖后代的卵。

是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够孵出小鸡来呢?

什么样的鸡蛋才能够孵出小鸡来呢?

2.教师出示鸡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初步了解鸡蛋的外部结构。

教师引导:

从外面能不能看出哪些鸡蛋能够孵出小鸡?

哪些鸡蛋不能够孵出小鸡?

(不能。

)要想知道鸡蛋能不能孵出小鸡,必须打开鸡蛋看一看。

3.教师出示两枚鸡蛋,引导: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枚鸡蛋,一枚是可以孵出小鸡的,另一枚是孵不出小鸡的。

下面老师将这两枚鸡蛋打开,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枚鸡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打开两枚鸡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两枚鸡蛋的不同之处。

预设:

一个鸡蛋黄上有明显的小白点,另一个鸡蛋黄上没有小白点。

4.教师引导:

鸡蛋黄上有明显小白点的鸡蛋才能够孵出小鸡。

大家知道这个小白点是什么吗?

为什么有小白点鸡蛋才能够可能孵出小鸡?

预设:

鸡蛋黄上有小白点,说明这枚鸡蛋已经受精,是受精鸡蛋,因此,它可以孵出小鸡,而没有小白点表示这枚鸡蛋不是受精鸡蛋,是孵不出小鸡的。

5.教师讲解:

在小鸡孵化工厂,人们不需要打开鸡蛋,而采用光照的方法,也能够辨别出哪些鸡蛋是受精鸡蛋?

哪些鸡蛋不是受精鸡蛋?

具体的方法是用强光照射鸡蛋,看其中是否有一个小黑点,如果有小黑点,说明是受精鸡蛋,反之,就不是受精鸡蛋。

6.出示课本42页右上方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这枚鸡蛋中有没有小黑点?

7.出示课本42页小鸡孵化的过程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一枚鸡蛋孵化成小鸡的过程。

活动三:

给胎儿生长发育的图片排序

1.教师引导:

我们每个人都是爸爸妈妈结合之后生下来的,大家知道我们在妈妈肚里是怎样生长发育的吗?

2.出示课本42页下面的5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我们在妈妈肚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3.提出要求:

这五幅图片是我们在妈妈子宫里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图,请按照发育的先后给这些图片排序。

4.学生观察这五幅图片,初步了解我们在妈妈肚子里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情况,并且把这些图片按照先后顺序排列。

预设:

把上面5幅图片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编号为1-5,则排序的结果是25431。

5.播放人类胎儿在母亲子宫里发育的视频,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生长发育的情况。

6.认识胎生和卵生

(1)教师引导:

刚刚我们了解了小鸡的孵化过程和我们人类在妈妈子宫里的生长发育的过程。

大家想一想小鸡繁殖后代和人类繁殖后代的方式一样吗?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预设:

小鸡繁殖后代是用鸡蛋繁殖,而人类繁殖后代是直接生出婴儿。

(2)教师出示卵生和胎生的概念:

像鱼和鸟那样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

像人、马、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3)出示课本43页上面4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辨别这四幅图片中的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卵生还是胎生?

预设:

图片1是鳄鱼卵和小鳄鱼,鳄鱼是卵生的。

图片2是青蛙卵,青蛙是卵生的。

图片3是鸟巢中的鸟蛋和刚孵出来的小鸟,小鸟是卵生的。

图片4鲑鱼正在产卵,鲑鱼是卵生的。

(4)除了鳄鱼、青蛙、小鸟、鲑鱼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卵生的?

预设:

鸭、鹅、企鹅、蛇等。

(5)教师相机出示鸭子、鹅、企鹅以及蛇等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动物,进一步认识卵生。

(6)出示课本43页小猫出生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到小猫是胎生的。

除了小猫是胎生的,我们人类是胎生的,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胎生的呢?

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胎生动物,预设:

狗、兔子、老虎、狮子等等。

教师相机出示一些胎生动物,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胎生动物。

(7)出示课本43页下面的两幅图片,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分别是谁的孩子吗?

说一说你的猜测及猜测的依据。

预设:

左边这幅图是刚产下的大熊猫的幼体;右边这幅图是刚产下的刺猬的幼体。

活动四:

阅读介绍动物保护卵、孵化卵、哺育后代行为的资料

1.教师引导:

有些动物产卵以后,卵会在适合的环境里自然孵化,而有些动物产卵以后,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保护卵、孵化卵。

2.出示课本帝企鹅孵化卵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企鹅孵化卵的辛苦。

补充帝企鹅孵化卵的资料,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南极地区的恶劣气候以及企鹅孵化后代的辛苦。

雌企鹅生下唯一的一枚蛋后,就把它交给雄企鹅,暂时告别,重返海洋觅食去了。

南极狂风呼啸,长夜漫漫,气温降到-50℃以下。

然而,仁慈的雄企鹅却把蛋放在生有厚蹼的双脚上,蹲下身躯,用自己身躯的温暖和绒羽进行艰苦的孵化。

为了后代的生存,雄企鹅一蹲就是3个月。

在此期间,不吃不喝,寸步不移,完全依靠体内脂肪的消耗来维持生命。

当小企鹅快要出生时,雌企鹅才从远处回来,从声音中辨认出自己的配偶,来接班育儿。

雄企鹅交了班,已是筋疲力尽,骨瘦如柴,体重减轻了一半了。

3.教师引导:

很多动物的父母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哺育任务,还要教会小动物生存的本领。

4.出示课本44页下面的三幅图,学生认真观察这三幅图,初步了解这三幅图中是哪些动物,再读一读相关的文字说明,进一步了解这些动物是如何哺育后代的?

除了课本中介绍的这些动物保护卵、孵化卵、哺育后代的资料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动物保护卵、孵化卵、哺育后代的知识。

5.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动物保护卵、孵化卵、哺育后代的知识。

预设:

鲶鱼:

鲶鱼爸爸用嘴孵化卵子

蟑螂:

雄蟑螂为了哺育嗷嗷待哺的后代,会吃下鸟粪,仅为了给小蟑螂提取氮这一营养物质。

绒猴:

雌绒猴生下子女后,只在喂奶时抱上它们一小会儿,照料孩子的工作全落在雄绒猴身上。

雄绒猴会为小绒猴清洗身体,等到小绒猴不再吃奶时,它还会亲自喂小家伙们进食。

6.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动物保护卵、孵化卵、哺育后代的图片。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知道在自然界中,大多数动物是通过雌雄结合产生后代的,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胎生和卵生两种。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更多的有关动物繁殖后代的知识,去看一看。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15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能描述出植物、动物的主要特点。

2.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的共同特点。

3.初步认识生物和非生物的密切关系。

4.丰富对自然事物的认知,发展对未知自然事物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

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分析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维恩图、课件、校园一角或自然界某个场景的放大照片。

学生分组材料:

探究学习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45页的一首小诗:

土壤是蚂蚁的家,

山林是猴子的家,

草原是马儿的家,

高原是牦牛的家,

池塘是蝌蚪的家,

海洋是鲸鱼的家,

……

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

让我们一起来爱护她!

2.学生朗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这首小诗主要讲述了地球为所有生物提供了一个家。

3.地球为哪些生物提供了家呢?

他们的家又分别在哪里?

蚂蚁的家在土壤中,猴子的家在森林中,马儿的家在草原上,牦牛的家在高原上,蝌蚪的家在池塘中,鲸鱼的家在海洋中……

4.大家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家在哪里吗?

小草的家在泥土中,蚯蚓的家在泥土中,鱼儿的家在河流中……

5.教师引导: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有自己的家,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家,他们的家在不同的环境中。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6.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番茄、黄瓜等植物,了解了蚊子、蜜蜂等昆虫,小鸡、小猫等动物,这些都具有生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是什么呢?

(生物。

7.相对于生物来说,世界上还有一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是什么呢?

(非生物。

8.大家知道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和非生物。

9.板书课题:

15生物与非生物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

总结植物和动物的特点,概括生物的共同特点

1.地球上生活着无数的动物,也生活着无数的植物,这些统称为生物,大家能概括出生物的共同特点吗?

2.出示课本46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分别想一想动物的共同特点,植物的共同特点。

再想一想生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全班交流,预设:

植物的共同特点:

能够长大,会繁殖,不能运动,需要水、阳光、空气等等。

动物的共同特点:

能够长大,会繁殖,能运动,需要食物、空气、温度、阳光等等。

生物的共同特点:

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点:

①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②需要营养;③会生长变化;④会繁殖;⑤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3.出示课本46页中间的一句话:

有生命的物体又称为生物。

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几乎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

4.学生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点。

活动二:

判断石笋、青苔、地衣等是否是生物

1.教师引导:

刚刚我们分别了解了动物、植物的各自特点,又概括了生物的共同特点,下面我们就可以根据生物的共同特点来辨别一种物体是否是生物。

2.出示课本62页下面石笋和青苔的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这两幅图片上的物体是什么,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介绍,了解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再想一想,他们是否是生物,为什么。

3.全班交流,预设:

石笋不是生物。

石笋会“长高”,但不是靠自身吸收营养长高;会长出小石笋,但不是大石笋生出来的,也不是种子长成的;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是石笋反射不同颜色的光形成的,并不是它自身发生了变化。

青苔是生物。

青苔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营养,会生长、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具备生物的特征。

4.讨论交流: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呢?

预设:

要想知道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首先要查找资料,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然后依据生物的共同特点进行分析判断。

5.教师引导:

要想知道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然后才能辨别他是否是生物。

下面我们就利用这种方法来辨别一下地衣、松萝、水绵这三种物体是否是生物?

6.学生分小组活动,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地衣、松萝、水绵这三种物体的有关资料,然后辨别这三种物体是否是生物。

7.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并小结,预设:

这三种物体都是生物。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植物,形状有枝状、叶状、壳状,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松萝生于深山的老树枝干或高山岩石上,呈悬垂条丝状,适合阴暗潮湿的环境,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水绵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活动三:

观察大自然的某个画面,认识画面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1.教师引导:

在大自然中,生物和非生物种类多样,数量繁多,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以大自然中的某一个地方来分析一下。

2.出示课本47页下方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这幅图片的内容。

3.提出要求:

识别图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分别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写下它们的名称,判断哪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关系,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将它们连线。

4.学生分小组活动,识别图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并且思考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醒,要仔细寻找,将图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都能够标注出来,还要仔细思考,将与生物有关的非生物都能够用线连起来。

5.全班交流,预设:

生物有松树、山羊、青草、鱼、乌龟、老鹰等等。

非生物有岩石、高山、白云、阳光、空气、雪、溪流、土壤等等。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与松树有关系的有岩石、高山、白云、阳光、空气、雪、溪流、土壤。

与山羊有关系的有白云、阳光、空气、溪流、土壤。

与青草有关系的有阳光、空气、溪流、土壤、白云。

与鱼有关系的有阳光、空气、溪流。

与乌龟有关系的有岩石、阳光、空气、溪流、土壤。

与老鹰有关系的有高山、白云、阳光、空气、溪流。

6.教师小结:

这里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些非常复杂,他们有的是直接的关系,有的是间接的关系。

不管是哪一种关系,我们都要把他们找出来,不要遗漏。

三、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和非生物,了解了生物的共同特点,知道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几乎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等等。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根据生物的共同特点来辨别一种东西是否是生物,还初步了解了一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2.课后,请同学们观察校园一角或者菜园一角、小河一角,看一看这些地方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想一想这些生物和哪些非生物之间存在关系,又存在怎样的关系。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17环境变化以后

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出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对比发现生活在不同环境的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2.能举例说出急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性事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胁。

3.能举例说出人类的生产、建造等活动引起环境变化,对生物的生存造成破坏性影响。

4.能以鱼道的设计为例,依据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评估其合理性。

5.能意识到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特别是由此引起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

说出生物适应季节更替的方式并说明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分析,评估不同鱼道的工程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多媒体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

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这些生物在地球上生息繁衍,有的已经经历了上万年。

2.当生物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以后,这些生物又会怎样呢?

是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

还是因为环境变化而灭亡?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17环境变化以后

二、学习新课

1.教师引导:

我们都知道,生物的生存与非生物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些非生物包括哪些呢?

预设:

阳光、水、温度、土壤等等。

2.出示课本51页上面的一段话:

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如温度、降水量等。

为应对某些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

3.学生认真读一读这段话,初步了解大自然中的非生物是在不断的变化的,为了适应大自然,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

活动一:

交流季节更替和自然灾害对动植物的影响

1.季节更替对生物的影响

(1)同学们,在我们地球上,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因,地球上会有四季更替。

当季节更替时,生物会有哪些方式来适应呢?

(2)出示课本51页上面的5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5种插图,了解这5组插图中的动植物分别是以怎样的方式来适应季节更替的?

左边三组图片是动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

图片1:

雷鸟在季节更替时会变换羽毛的颜色。

冬天,雷鸟的羽毛会变成白色与雪地的颜色是一样的。

图片2:

麻雀的脂肪和毛量会发生变化。

天气温暖时,麻雀体内的脂肪含量降低,毛量减少;天气寒冷时,体内的脂肪含量增加,毛量增加,以应对季节的变化。

图片3:

北极狐的毛色和毛量会发生变化。

天气温暖,北极狐的皮毛颜色为褐色,毛量稀少;冬天,为了使自己身体的颜色与白雪的颜色一样,北极狐身上的毛色也会变成白色,并且毛量增加,以应对严寒。

右边两幅图片是植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

上面一幅图是猴面包树,依靠粗壮的树根蓄水来度过旱季。

下面一幅图是普通的树木,一到秋天,这些树木的叶子就会变黄飘落。

(3)除了这些,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呢?

(4)学生列举其他一些动植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教师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

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更多的动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

动物:

以卵或幼虫过冬,如蚕卵、蚊子的幼虫等;

储存食物过冬,如松鼠、老鼠、星鸦等;

改变体色、增加毛量、增厚脂肪过冬,如雷鸟、麻雀、北极狐等;

冬眠过冬,如青蛙、蛇等;

迁徙到南方过冬,如大雁等;

夏眠过夏,如蝾螈、青蛙等;

迁徙度过旱季,如角马等。

植物:

落叶过冬,如杨树、柳树等;

树干储存水分度过旱季,如猴面包树等。

2.自然灾害对动植物的影响

(1)教师引导:

同学们,动物为了应对季节更替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过,当出现下面这些情况时,动物和植物们还能适应吗?

(2)出示课本52页的6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图片中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些生物还能适应吗?

他们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预设:

旱灾使得生物缺水、脱水、生病甚至死亡。

雪灾使得气温极低,冻伤或冻死动植物,动物刨开雪层找食物时容易受伤或找不到食物而饿死。

土壤沙化使得土壤水分、养分流失,植物的种子被风吹走、幼苗连根拔起、禾苗被吹干,草场退化,动物缺少水分和食物被迫迁徙甚至死亡。

森林火灾烧毁林木,益兽益鸟减少,甚至造成人畜伤亡,还会破坏土壤,更加不利于生物生活。

海水倒灌造成土壤盐碱化,土地荒芜,植物无法生长,还会加剧水污染,影响人类生活。

火山喷发影响周围环境,导致气温下降,火山灰影响生物呼吸,产生的酸雨造成危害,导致生物死亡甚至灭绝。

(3)教师引导:

环境的变化除了有规律的季节变化以外,还有一些无法预估的灾害性变化。

当这些无法预估的灾害性变化发生时,生物会面临怎样的结局呢?

(4)出示课本53页上面的一段文字:

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有缓慢的、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也有急速的天气变化,还有海啸、火山喷发、陨石撞击这些灾害性事件。

当生物无法适应这些变化时,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

人们普遍认为,恐龙、猛犸象的灭绝就是由于环境的突然变化造成的。

学生认真读一读这段文字,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5)出示课本53页的上面两幅图片——恐龙灭绝图片和猛犸象灭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并且将这两幅图片与上面的文字结合起来,进一步体会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大约65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大量的粉尘,扩散至整个大气层,导致地球持续数月处于黑暗状态,以恐龙为首的许多生物灭绝。

生物史上的恐龙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大约2万年前,气候变暖,猛犸象被迫向北方迁移。

由于栖息地缩小,草场植物减少,猛犸象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数量锐减,最后灭绝。

(6)教师相机出示一些有关恐龙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家族的庞大,再结合恐龙的灭绝,进一步体会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巨大影响。

活动二:

了解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1.教师引导:

环境的变化除了火山爆发、陨石撞击地球等自然原因以外,还有很多的人为的原因。

2.出示课本53页下面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哪些人类的因素影响了环境的变化?

对生物的生存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预设:

砍伐森林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物的栖息地。

城市扩张使得土地资源短缺,土壤结构被破坏,生物的栖息地缩小,致使城镇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排放废气使大气受到污染,产生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被破坏,威胁动植物生存,损害人体健康。

石油泄漏造成海洋污染,导致鱼群死亡、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丧失。

海洋生物死亡后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

3.教师小结:

这些人为的因素往往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而这种破坏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对生物的生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与自然和谐共存,与动植物和谐共存。

活动三:

查找资料,分析评估鱼类洄游时人们设计的鱼道是否合理

1.教师引导:

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自然、保护生物的重要性,因此人们在进行活动时都会考虑到生物原本的生存环境。

比如说鱼类。

2.出示课本54页上面的一段文字:

有些鱼类需要在不同的水域进行周期性的迁徙,以保证它们的正常繁殖或越冬,这种行为被称为洄游。

随着人们对河流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隔流建筑物修建在自然河流中,如拦河筑坝修建的水电站,这往往会阻断、破坏鱼类自由迁徙的洄游通道,大大影响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鱼类的减少甚至灭绝。

目前,人们多采用建设鱼道的方法来缓解这种状况。

鱼道是供鱼类洄游通过水闸或大坝的人工水槽。

3.学生自由读一读,初步了解鱼类洄游的概念,以及人们针对鱼类洄游应对的办法。

4.提出要求:

查找相关资料,分析评估下面哪种鱼道的设计更合理?

5.出示课本54页的上面两幅图片,一幅是横隔板竖缝式鱼道示意图,一幅是原生态式鱼道示意图。

6.学生观察图片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两种鱼道的特点、总体结构,并想一想这两种鱼道哪一种设计更为合理?

7.学生分小组活动,结合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对两种鱼道进行分析评估,选出设计更为合理的一种,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预设:

原生态式鱼道将鱼类通行的自然鱼道与人工鱼道相结合,更符合鱼类习性,能提高过鱼效率。

例如鱼道全长10千米,其中自然鱼道6千米,人工鱼道4千米,两类鱼道有效结合给鱼类提供了更适宜的水流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