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挖掘教师潜能共享集体备课成果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9419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挖掘教师潜能共享集体备课成果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关于挖掘教师潜能共享集体备课成果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关于挖掘教师潜能共享集体备课成果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关于挖掘教师潜能共享集体备课成果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关于挖掘教师潜能共享集体备课成果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挖掘教师潜能共享集体备课成果结题报告.docx

《关于挖掘教师潜能共享集体备课成果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挖掘教师潜能共享集体备课成果结题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挖掘教师潜能共享集体备课成果结题报告.docx

关于挖掘教师潜能共享集体备课成果结题报告

关于“挖掘教师潜能,共享集体备课成果”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

本文联系我校的集体备课情况,来谈谈如何真正让集体备课发挥作用。

关键词:

共享集体备课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

备课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

过去,我们通常采用独立备课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彰显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独到见解,于是,课堂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壮观。

但个人独立备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分追求独到见解,而忽略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渗透与训练。

长此以往,学生的“应知应会”打了折扣。

我校现在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目的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

我们不能把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备课,我们更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进一个程序化的模式中。

而且教师本身素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呼唤集体备课。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采取了集体备课这样的形式。

集体备课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各式各样的集体备课机制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备。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有关专家还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可是回顾我们过去的集体备课,由于观念不明确,有时却走了极端。

一、选题背景

当前教师集体备课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目前部分教师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的“备课”,形式上是“抄”——抄教材和参考书上自己要讲的教学内容,实质上是“不动脑”——只是照抄教材和参考书上的内容,目的是“为了应付检查”——我上课是有教案的。

这是一种简单、被动的“抄袭式”备课。

更有甚者,成为电脑集体备课的“得益者”。

继承上届集体备课的教案或者是直接转载名师教案,连抄写的过程都省去了。

像上述这些教师这样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是否能顾及本班学生的实际?

是否能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呢?

这样久而久之,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

怎样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呢?

长期以来传统的备课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现象:

1.以“量”为主,形式主义。

教学管理对教师的备课要求,过分强调“量”化考核,检查停留在数教案的个数和篇数上,忽视了备课的实质,致使许多教师出现了应付检查式的备课或抄教案,甚至补教案。

这种无效劳动,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及精力。

2.以“本”为主,权力至上。

以“教学大纲”为纲,以“课本、教参”为本的传统教学观念,严重禁锢了教师的教学思想,许多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视教科书、教参为权威,致使备课出现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

教师备课单纯依赖教参,备课缺乏创意,使课堂教学缺少活力。

教师工作创新性的泯灭,很难适应课改的要求。

3.以“我”为主,缺乏协作。

教师备课时往往是单兵作战,缺少交流与协作,学科之间更是缺少整合。

这样,单凭教师的个人能力,较难适应新课程开发、实施、评价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的广度和深度。

教师如果不与有不同专长或强项的教师开展合作,就很难指导学生开展整合性学科知识的学习,以及灵活应用综合性知识。

可见我们现行的备课管理、备课研究、备课方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世界管理大师杜拉克说过:

“当前社会不是一场技术革命,也不是一场软件速度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

”那么,如何立足多变的、多元的、协作的、互动的方式,解决理念问题?

如何立足扎实有效、讲究实用的要求,解决备课的普遍性问题?

与此同时,如何将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解决综合性问题?

集体备课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载体。

二、集体备课的意义。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通过团队合作、探究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备课方式,也是一项集体性的教研活动,意义在于让老师交流、碰撞智慧的火花,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就是大家一起研究教学,一般是这样的形式,

教师们坐在一起对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研讨以及讨论这节课该怎样上,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年轻人思维活跃,老教师经验丰富,通过交流,大家可以取长补短,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在教材教法上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

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出更实用的教案;有利于学科组乃至学校内学术氛围的形成;有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但教无定法,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还应根据自身特长制定能扬长避短的教学方案。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我想谈一下我校实施集体备课以来的几点尝试:

(一)集体备课的运作方法。

我校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

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1.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研组长实施管理。

一般由年级备课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2.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二研”、“三定”

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通知中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

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

(2)集中研讨——“四备”

集中研讨即组长在集体备课时间里召集本组教师提出备课要求,听取每个教师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

讨论发言人提出备课提纲时,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还应包含单元检测、练习)。

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

导入新课要新颖,大家集思广益,互相交流从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信息,可以借鉴名教师沈峰的优秀课,用谈话式引入,比较赞同,游戏可以用在巩固教学中;

老师要重视学生的读,要有范读;

注意结合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大家说到激动处,都会产生争论,甚至于老师能站起来,拿起书,慷慨激昂地演示……

(3)修改提纲——“五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备课组长起草备课提纲,要充分体现“五统一”:

统一教学思想,,统一“双基”、“双

力”(智力、能力)和“双育”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

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4)撰写教案

备课组长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自己班级的学情,撰写教案,经分管教研组长审核后,电脑打印分

发给组员。

然后,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组员可以发挥各人特长,修改教案。

(5)信息反馈

平常教学时,把根据备课教案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交流讨论,供以后借鉴。

感触特别深的可以写成教学心得体会上传到教科研网站上,供全体教师借鉴讨论。

我们从2008年5月11号就进行了集体听课评课的学习。

时间:

2008.5.11地点:

大会议室参加对象及应到人数:

8人实到人数:

8人

主持人:

宋焕国

活动形式:

评课

主要内容

课堂学生的常规很好,过渡巧妙;钟面的呈现条理性教强,比较清晰;

学生在表达时间时有些困难,在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有些不准。

课堂缺乏情境,最好能创设情景;要有让学生有思维的过程,感知---理解---运用;

本课设计划分板块不是太好,在情境教学中要有更多的情境性。

通过学习,我们都受益匪浅。

此外,我们还鼓励老师之间,尤其是同一备课小组的老师之间(对教学内容更熟悉)互相听课、评课。

在评价中,尽量多做纵向比较,即找出执教者本次教学较之以往教学更合理、更科学的地方;指出执教者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哪怕只是点滴),对其创造性的劳动予以积极的肯定;鼓励执教者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帮助其逐渐完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对年轻教师,更应讲清原因,让其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同时感悟出“怎么做”。

总之,不管是评课者还是执教者,人人都要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做到评中带学,达到“评一课、促多人、带一方”的目的。

(二)集体备课必须坚持“三性”原则

1.统一性原则。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

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2.超前性原则。

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

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则。

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

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

(三)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

如果仅仅依靠听备课组长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

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

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

这大概就是“功夫在诗外”。

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整理好备课提纲。

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

集体备课之后,有时间和机会的话,由一人或几人进行试教,每次教后及时组织评课。

执教者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风格。

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

概括地说,备课要统一,上课在不离开备课提纲的情况下,可以百花齐放。

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集体备课的备课组长一般挑选经验丰富的教师,最好是骨干。

备课是贯穿于每学期的全过程,从培养新教师的角度出发,也应给新同志压压担子,让新同志来当“中心发言人”,同时采取“师徒结对”的方法,然后逐步放手。

这样可以一举数得。

我们尝试让教师以课前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课后以集体评价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如何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的去思考。

三、集体备课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要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和能力,必须从提高教师素质做起,从改革传统教学做起,而集体备课,正是体现教师合作意识和拓宽教师视野的有效途径。

2.有效教学研究理论要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其中“准备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要求我们教师能集集体的智慧去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

3.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

既然是一种改造和改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通过集体的努力去把个人的有用经验融合在一起,改造成更便于学生接受的东西呢?

四、集体备课的研究目标

1.通过一定时期的探索实践,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模式。

2.制定行之有效的集体备课制度,设计和完善集体教案。

3.有效地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5.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整体、稳步推进。

五、集体备课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探讨如下一些问题:

1.集体备课所要求的客观条件、人文环境及相关的配套制度措施。

2.集体备课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有效的模式。

3.集体备课与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关系。

4.集体备课与教师个人课堂教学个性化的矛盾如何协调。

5.如何实现“老、中、青”的优化组合,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

6.集体备课是否能尽快有效的提高教学成绩。

六、集体备课研究的方法

1.理论学习、文献研究法。

组织人员查阅、学习有关集体备课的理论文献。

2.经验借鉴法。

借鉴永威、洋思等名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深入研究。

3.个别实验与全面推进法。

先选取部分骨干教师加以实验尝试,成功后再全面推广。

4.案例研究法。

通过跟踪集体备课、大量听课,选取典型案例,加以深入讨论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存在的各种问题。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主要过程

(一)、发起、准备阶段

1.理论研究

2009年下学期开学初,为改变教师抄教案,教案和上课相脱节的现状,学校责成部分骨干教师多方搜集有关集体备课的资料,认真研究学习。

相关教师通过查阅《和谐课堂管理方法与实施》、《教育学》、《山西教育》等书刊及搜集互联网上相关资料,撰写了《关于实施集体备课的调查报告》,提出了集体备课的意见和建议。

2.实地考查

鉴于缺乏实践经验这一现实,学校有关领导于2008年12月初亲自赴永威等名校调查学习,带回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开展了大分析、大讨论活动。

3.动员宣传、理论学习

①对全校6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征求大家意见。

结果显示有90%的教师认为现实中照抄教案的形式,无利于课堂实际教学,反而大大耗费老师的精力,要求进行改革。

②集体理论学习。

利用例会、教研组活动等形式宣传集体备课的可行性,并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关于实施集体备课的调查报告》及相关理论。

(二)摸索前行、提炼生成阶段

1.本学期一开学,先由五年级、六年级语文教研组,进行尝试实验,并进行一周的全程跟踪听课。

通过查漏补缺,向各教研组逐步推广。

2.在实验基础上制定《集体备课制度(试行)》和印制《集体教案设计》,各学科铺开集体备课工作。

3.改革实行一个月后,发现部分老师对“要求严格遵照《集体教案设计》上课”这一规定,感到很不适应,感到无所适从。

为此,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决定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增加“个人增删”这一环节,允许“求同存异”,可以保留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

4.两个月后,把集体备课作为常规管理内容,保障集体备课的整体推进。

要求每个备课组制定计划,确定固定的备课时间和地点,并以表格的形式上报教务处,教务处责成专人不定时检查。

(三)不断完善、应用推广阶段

1.2010年4月,我校邀请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来我校蹲点指导工作一周。

通过大量的跟踪指导,专家组为集体备课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2.结合专家组的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最终确立了“制定计划——个人准备——集体讨论——个人增删——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重申了集体备课制度和教案设计方案。

3.撰写集体备课活动中期小结,总结前阶段的活动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后阶段的改进措施。

学校结合平时各组的活动概况与各种材料,评选最佳备课组和先进个人。

4.2012—2013年,在备课组的研讨和制作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曾有宋焕国、胡安伟、郝海艳等老师制作的教案被评为市优秀教案。

八、集体备课应该如何进行才更有效?

俗话说: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

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一)集体备课的好处:

1.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

2.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4.有利于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5.有利于资料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6.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

7.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节减学校培训经费。

(二)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三)集体备课要克服四种现象:

现象一:

集体备课成了“大杂烩”。

现象二:

集体备课成了“集体剽窃.”。

现象三:

集体备课成了“一言堂”。

现象四:

集体备课成了“木偶戏”,缺乏个性。

(四)集体备课要避免流于形式:

(1)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东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费时间。

(2)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

如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提纲挈领,过于粗略,纯粹应付学校检查。

(3)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

如:

一位教师主备、主讲,其他老师不愿意参与,个别老师留一手;一位教师备好后,不进行讨论和研究,其他教师用,坐享其成……

(4)尽管研讨比较充分,形成了一体化教案,但到了自己课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

(五)集体备课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基本程序:

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反思。

基本流程:

确立课题——组内讨论——确定主备(讲)人(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跟踪)——课后交流、反思——二次——资料保存

希望老师们能在集体备课中不断地提高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

但以往,我校的集体备课仅仅以一次或几次教研活动的形式存在,并没有成为教师的日常备课行为,教师还是要重复自己以往抄教案的陋习,这样的集体备课不能促进教师形成新的专业知识或技能。

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呼唤集体备课常规化。

集体备课常规化既有利于农村信息缺乏背景下资源共享,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更有利于教师教研观念的改变,促使其向思考型教师转变。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探索,我校集体备课组已基本形成常规性的集体备课体制,研究效率在不断提升。

(一)准备工作到位,确保研究活动顺利开展

1.研究方式采用点、线、面相结合,一步一步推进铺开。

首先在学校内选取年级组试点,从高年级和低年级两个端点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成果推广到整个语文组,乃至所有学科教研组,形成研究线,在全校全面铺开。

2.活动安排到位。

备课小组每周定2-3个时间段为集体备课时间(总体时间不少于4小时),由备课组长组织,要求有活动方案、备课记录,有教学设计,有个人发言,有活动总结及反思。

每位教师必须每堂课撰写教学后记,以便下次集体备课集体反思。

每周集体听小组内任一成员的一堂课,反馈集体备课成果。

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会议,总结本月研究内容,提出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步骤,指定下月工作重点。

以上这些举措使我校的集体备课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师的教案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安排,课堂教学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和提高。

(二)更新活动方式,使集体备课更具实效性

我校集体备课组总结以往经验,认识到以往的集体备课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

   1.以前的集体备课成了分工备课教案之和,少了“集众才之长”理性思考和智慧。

   2.以往教师运用集体备课教案时,共享的多,修订的少,教师个人风格完全丧失。

而我校探索的集体备课活动是所有老师全程参与,并且各年龄段的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老教师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中青年教师发挥自己多媒体运用和接受新理念快的优势。

   3.以往的集体备课过分强调统一。

忽视了教师、学生的差异,忽视了教师的创造性研究。

而我校的集体备课活动,充分给予备课老师发挥自己风格和个性的空间,理解每一位老师对教材的独到见解和体会。

即使形成教学策略后,在不同的课例中,每一位老师根据自己的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性地灵活运用,将共性和个性辩证地统一。

   我校的集体备课活动与学校的常规教研有机结合,与学校的教学考核目标一致,尽量在不加重老师负担的情况下,调动老师参与的热情,并努力使每一位老师通过全程参与都能有所收获,专业水平有所提高。

   (三)研究内容确定有的放矢,解决了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疑难

  不同时段研究主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教师的教学实践。

这是专题最为主要、最常见的一个来源。

一般来说它一般具备如下特性:

①对组内教师而言都有一定的困惑和教学难度,对本年级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有一定影响,具备研究的必要性;

②在整册、整个年级或整个学段教材中要有一定的覆盖面,具备研究的普遍性;

③在小学阶段可以解决,组内教师发挥集体合力可以完成,具备研究的可行性。

   2.与教育局、总校的教研活动有机结合。

既能保证学校的全体教师都能积极认真地参与教学研究活动,也将学校的集体备课有机地融于教研活动中,提高了效率。

   3.将课题的研究与学校的常规教研紧密结合。

这样既保证课题的实践时间,也在日常教学中保证课题的实践性和有效性。

  从随堂的常态课、实验课到讨论调整后的检验课,有实践经验,有验证结果,有共同关注的问题,有共同思考的策略,有共同尝试的体验,不断的验证使研究有深度。

  (四)分析透彻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四方面分析,研讨实验课重难点及呈现方式

我校的集体备课研究采取“分析单元目标”“分析教材”“分析课前、课中、课后相关提示”和“分析学生认知现状”,再综合这“四方面分析”的方法来预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师们可以简要设计教学步骤及策略。

之所以在本阶段着重“研讨实验课重难点”,是为了要唤醒教师独立自主确立教学重难点的意识,摒弃不加思考、照抄教参的陋习,并通过“四方面分析”的规范和引领,逐步提高教师对课标理念的体现力、教材内容的解读力、编者意图的领会力和学情实际的把握力,为科学、高效地呈现教学内容提供依据,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作实验课,小结专题策略

在教师撰写实验课详案并作课后,组织备课组首先研讨之前设定的教学重点是否得以突出,难点是否得到突破,这就必然要重点研讨教学步骤的合理性及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直至形成实验课的最优化设计。

备课组教师可引用此设计在本班各自实践。

之后由实验课一课拓展到该专题选组的所有备课内容,促进了实验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目标轻松达成的有效策略。

通过逐课口头论证,小结出在选组的所有备课内容中可普遍运用的专题策略,并将其实际运用到其余检验课的设计和教学中加以检验。

   3.作检验课,修订专题策略,总结专题

作检验课后根据检验结果来修订专题策略,进一步提高专题策略在一课教学内容呈现中的有效性,在选组的所有备课内容中的适用性。

之后收集、整理过程资料,由组长对本专题研究做出总结,参与的教师在反思后可撰写相关案例、论文、研究叙事或研究报告,进一步消化、固化专题研究成果,使专题策略的运用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太熟练到自如驾驭,直至内化成一种教学能力。

我们一般对备课专题加以调整使之适应策略,因为经历了多次教学实践研究的产物,其科学性必定胜过口头书面的初期论证。

这种调整同时也为我们积累了后续研究的经验,帮助我们在下一轮备课专题论证时做到更加严谨、更加科学。

我校的集体备课和师资培训相结合。

因为备课课程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取的过程,它不仅可以缩短个人钻研教材的时间,提高备课的质量,而且能营造共赢的氛围,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校的集体备课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都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平时教学工作繁忙,很少有老师能静下心来认真研读理论书籍,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这制约了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再如,教师学习进修的机会太少,老师的眼光还是停留在教室、教科书和作业上,与真正的教育相比还是停留在教学上。

希望有机会在今后不止是骨干教师才能开拓眼界,而是全体教师能走出去,这样集体备课才能是真正集体的智慧的凝聚。

我们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下,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成绩会“更上一层楼”!

九、课题研究成果

1.确定了切实可行的集体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