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问题思考.docx
《河南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问题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问题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问题思考
河南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问题思考
河南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问题思考
【摘要】河南省2010年大中专毕业生人数为41万人左右,2011年达到了64万人,2012年达到70余万人,就业人数屡创新高,就业的压力不断加大。
与此同时,河南省非正规就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新增的就业岗位大部分是非正规就业岗位;学生趋向主动非正规就业;多元化就业观普及,非正规就业地位将缓慢提升等。
但河南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也存在着就业行业分布不合理、就业层次较低、就业流动性强、非正规就业专业与职业相关性差等问题。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政府层面上,一要着力于非正规就业政策和制度的制定与改革;二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拓宽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渠道;三要逐渐完善就业培训体系,为我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提供技术支持;四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提供安全保障;五要宏观把握非正规就业发展方向。
高校层面上,一要明确我省高校定位,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二要高校应该成为非正规就业实践的指导者;三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将创业作为非正规就业的一种重要途径。
学生层面上,一要转变就业观念,正视非正规就业,树立正确择业观。
二要加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职业素质培养及优化,并引导其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非正规就业;就业渠道;就业服务;制度建设;基层就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业。
一方面,毕业生人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11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是660余万人,2012年达到680余万。
另一方面,整体经济形势低迷,企业用工需求减缩,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已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民工就业并列成为我国三大就业问题。
诸多事实表明,大学生的就业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也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承诺。
2011年12月19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指出,预计“十二五”时期,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持续增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会议要求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河南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基本现状
目前,传统的就业领域对大学生的吸纳力降低,而且新型正规部门在经济转型时期的滞后发展,在短期内难以吸纳所有大学生。
单一的正规就业渠道越来越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发展要求,非正规就业以其就业形势灵活多样和低成本等特点自然进入毕业生就业视野并备受关注。
河南省2010年大中专毕业生人数为41万人左右,2011年达到了64万人,2012年达到79余万,就业人数屡创新高,就业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就业方式的市场化倾向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除正规就业市场外,非正规就业成为众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并逐渐衍生出了多种就业模式,主要包括:
正规部门中的非正式就业、劳务派遣就业、自主创业、兼职、自由职业、临时就业、远程就业等。
与此同时,我省非正规就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非正规就业渠道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增的就业岗位大部分是非正规就业岗位;文凭的就业信号减弱;知识经济特征鲜明,市场的技术壁垒作用明显;学生趋向主动非正规就业,以创业实现就业;多元化就业观普及,非正规就业地位将缓慢提升;社会保障制度完善,非正规就业风险将普遍降低。
可以肯定的说,非正规就业在推动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方面正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总体来看,河南省非正规就业发展还是相对缓慢的,并且一些问题也相伴而生,不容小视。
二、河南省大学生在非正规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尽管河南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障碍。
而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全国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的一般特点,又有特殊的“河南特色”。
(一)河南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地域分布不平衡
由于国家和地方政策对大城市及沿海地区的推动和扶持致使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发展机会多,这对我省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从而在毕业时将这些地区作为非正规就业的首选区域;另外,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几乎不会选择内地城市及中小城市就业,从而造成了非正规就业地域分布不平衡。
对于河南高校毕业生来说,若是跨省就业,大多数人也会把目光锁定于北京、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若是省内就业,毕业生最愿去的地方也是省会郑州,洛阳次之,即使是到河南省其他城市,也多集中于市区,最不愿去的是县、乡(镇)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
(二)河南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行业分布不合理
总得来看,一方面,河南省对于非正规就业的重视程度、扶持力度、鼓励措施相对比较滞后,不仅没有引进人才促进河南的发展,反而造成行业分布不合理。
另一方面,由于河南高校分布不平衡,专业等设置不合理,缺少“拳头”专业也造成了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不均衡,不合理。
据有关资料分析,我省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比例达到20%,但仍低于全国27%的平均水平;大学生从事非正规就业首选的服务行业在河南的分布也较少,且不成规模;民营和个体企业是河南省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它们雇佣了全省43%的本科毕业生以及67%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河南省有45%的本科毕业生和64%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受雇于雇主规模为300人以下的企业。
由此可见,我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行业分布极不合理。
(三)河南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层次较低
这里所说的就业层次低,是指河南省高校毕业生与全国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总体层次水平的比较。
由于我省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以及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或竞争力水平低造成了其在就业时只能选择层次较低的工作。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河南省高校毕业生所从事的多是专业性不是很强、对能力素质要求不是很高的非正规就业工作类型;二是河南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比例不高。
(四)河南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流动性强
由于用人单位缺乏发展规划、劳动关系的不稳定和不规范以及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等原因使得河南省高校毕业生不断的在离职、就业的循环圈中徘徊,就业流动性极强。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非正规就业之间的流动,即从一个非正规就业岗位跳槽到另一个非正规就业岗位;二是非正规就业向正规就业的流动,即脱离非正规就业转入正规就业。
据本人几年来的跟踪调研,至少40%的毕业生在毕业两年内存在跳槽现象,而至少20%的毕业生曾在一年内连续跳槽,60%的表示有机会就跳槽。
(五)河南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不规范
针对非正规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缺乏,以及劳务双方的法律意识淡薄,都严重阻碍了劳务关系的规范发展。
在我省主要表现在:
其一,非正规就业脑力劳动的性质使得很多劳动报酬的计算抽象化,利益划分复杂化,造成的纠纷频繁化;其二,用人单位缺少统一严格的法律约束,经常发布一些虚假信息,欺诈学生,而企业未受到任何制裁;其三,用人单位缺乏对学生的规范约束,使得学生不遵守诚信原则,随意跳槽、耽误企业业务、出卖商家信息,造成双方矛盾加深。
此外,维权的不确定性和高成本性也往往是毕业生处于不利地位。
从而,非正规就业无法进一步发展优化。
(六)非正规就业专业与职业相关性差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高校对大学生在求职策略、面试技巧和简历写作方面的辅导强度不大,致使企业选择与学生应聘不能达到最佳成效。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河南省2008届大学毕业生本科平均求职成本1202元,平均求职份数18份。
高校毕业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转换工作,寻求与专业相关度相对较高的职业。
但在不断的转变工作过程中,高校毕业生选择的多为非正规就业,又因河南省非正规就业专业性不强的特性,学生找到的职业多与所学专业相关性不高。
据对就业招聘岗位的的分析研究,企业单位中60%的岗位对专业要求无明确限制,甚至个别单位打出了只要是大学生就愿意接收的招聘启事(这类单位往往是新成立的、管理不太规范、人员紧缺、员工跳槽现象严重)。
三、缓解河南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问题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层面的基本政策建议
1.着力于非正规就业政策和制度的制定与改革
首先,确立非正规就业的法律地位。
第一,明确非正规就业的合法形式和使用范围,着手制定非正规就业方面的专门的法律法规;第二,对现有劳动和保障法律法规中不适合非正规就业形式的地方进行修改和调整,尽快设计出一套符合各种非正规就业形式特点的制度;第三,保护非正规就业条件下从业人员的权益和企业的权益,完善最低劳动标准,积极研究和实行适合非正规就业的社会保险形式。
其次,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对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扶持力度。
第一,加强对非正规就业的管理,制定统一的法规,使劳动、城建、工商、税务等部门及社区对非正规就业的管理协调一致;第二,改善政府对非正规就业的信息服务,建立健全信息收集、传输和发布制度,做到信息共享,为非正规就业提供参考依据;第三,加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第四,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
2.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拓宽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渠道
第一,严格就业市场管理,净化就业环境。
省内各级政府应当逐步建立地区性的就业信息网络,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保障劳动者公平竞争择业,改变由各个部门分化管理的状态,形成由单个部门统一管理劳动力市场的体系。
第二,完善市场中介组织。
省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各类中介组织的规范、管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把资格质量审核关,对部分没有资格或者违规违纪者严格制裁,加大惩罚力度,确保中介组织发挥其应有的资源配置作用。
第三,建立健全就业见习制度,引导毕业生进入非正规就业领域。
由于我省各地经济发展的不一致,就业见习制度在实践当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调研,总结经验,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管,增加投入,不断完善,逐步建立健全成熟完善的、引导毕业生合理分流的就业见习制度。
第四,拓宽非正规就业渠道,为我省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省政府应当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在非正规就业舞台上最大限度的给毕业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
3.逐渐完善就业培训体系,为我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提供技术支持
首先,为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有关部门应开展职业需求预测,实现按需培训,避免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其次,要放宽对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培训条件的限制。
第三,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接受非正规就业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提供安全保障
有关部门要研究和解决非正规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覆盖面问题,专门制定适合非正规就业大学生的社会保险方式,设计并推行新的社会保险品种,使非正规就业大学生能够及时得到养老、医疗和工伤保险待遇,使非正规就业大学生享有参与社会保障的权利。
5.宏观把握非正规就业发展方向
首先,协调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的关系。
即:
要扩大非正规就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正规部门应重视与非正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正规部门中非正规就业的比重。
其次,引导非正规就业向高素质方向发展。
应积极鼓励高技能劳动力自主就业,引导非正规就业人员向高素质方向发展,逐渐引导大学生进入这个领域,从而带动整个劳动市场的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层面的建议
1.明确我省高校定位,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
第一,以就业为导向,明确高校定位,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我省地方高校要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合理定位,深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不同的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不同的需要。
第二,形成办学特色,鼓励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
要不断创新教学体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如开创“订单式培养”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联合活动,建立“毕业生见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拓宽就业思路,形成“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理念,处理好各项教学环节的联结关系,形成独特的、别具风格的办学特色。
2.高校应该成为非正规就业实践的指导者
第一,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第二,帮助大学生了解非正规就业政策;第三,帮助大学生了解非正规就业的相关职业信息;第四,帮助大学生掌握就业技巧,提高非正规就业率。
3.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将创业作为非正规就业的一种重要途径
首先,破除阻碍创业的各种障碍,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完善创业企业的融资体系,畅通融资渠道;其次,政府要利用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创业行为;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造就创新性人才,建立健全创业体制。
(三)学生层面的建议
1.转变就业观念,正视非正规就业,树立正确择业观
作为中原地区的河南省大学毕业生而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避免因循守旧的观念,密切关注社会的动态,正视非正规就业,正视非正规就业的作用。
2.大学生应加强非正规就业的职业素质培养及优化,并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化非正规就业的专业技能;其次,兼顾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强化综合素质;再次,确立正确的价值坐标系,促进职业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当然,也要做好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总之,促进我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高校和学生自己全方位结合。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非正规就业将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也相信非正规就业将给大学生带来更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
课题项目:
本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结项研究部分成果(项目编号:
b485)。
作者简介:
李柯(1980-),男,河南泌阳人,洛阳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
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