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求必修2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8706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求必修2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求必修2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求必修2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求必修2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求必修2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求必修2语文.docx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求必修2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求必修2语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求必修2语文.docx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求必修2语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Ⅱ)

通过必修Ⅱ的学习,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举例古代中国农业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了解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发展,了解都江堰、井渠等著名水利工程的史实,认识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与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描述商周的井田制、北魏到唐的均田制等古代的土地制度。

知道除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外,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

从行业主次、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土地所有制、水利兴修等方面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可结合“牛郎织女”“天仙配”等故事,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中,归纳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针对年代跨度大,且涉及经济生活的诸多领域,内容多而广的学习困难,可指导学生制作《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简表》进行归类,培养阅读、理解、概括、归纳和制表的能力。

3.农业的发展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学习时可结合翻车、铁铧、都江堰等图把农业发展分为古代农具的演变和农耕方式的变化、古代水利成就、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等线索进行归纳学习。

4.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归纳下列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牛耕与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不断改良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重视水利设施的兴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等。

5.看一看自己家乡或郊区农村的生产工具、种植作物、生产组织,了解半世纪来农村经济进步,写一份调查报告到课堂上交流.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列举汉、唐时期丝织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列举宋、明时期棉纺织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列举商周、春秋、汉、唐、宋时期冶金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商周青铜器铸造、春秋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汉代用煤做燃料冶铁;列举古代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原始时代发明陶器、东汉时期发明青瓷、唐代的白瓷、宋景德镇瓷器。

从手工业经营形态、与农业关系、主导地位、世界地位等方面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可指导学生制作《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简表》进行归类,或分别制作陶瓷业、纺织业、冶炼业发展简表,培养概括、归纳和制表的能力。

2.收集有关资料,举办丝绸、陶瓷器图片展览,或编辑专题墙报或组织讨论会,鉴宝活动等,适当地增加一些有关青铜器、铁器(铁农具)、冶炼场所的实物图片,分析冶炼技术进步的轨迹。

3.列举课内外有关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概括出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官营手工业代表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长期占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丝织、冶金、陶瓷等手工业是中国长期领先世界的手工业。

4.阅读《顏氏家训》一段话,理解农民消费的基本自给自足。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3.概述春秋战国、唐、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市场与城市发展的史实:

唐的“市”与对市的管理、长安城的坊市格局、宋代的“市”对时空限制的突破与商业繁荣、明清时期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从发展繁荣阶段、市场管理、城市经济功能、区域性商帮、政府商业政策等方面归纳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我国古代商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商业运行、“市”的发展、活跃的商人、商业大都会的出现和货币的演变等内容。

通过对唐朝长安平面图与宋代东京平面图的观察和比较、明清时期江南工商业市镇分布图(教师自编)。

引导学生归纳下列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代空前繁荣;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严格控制商业交易;宋代以来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内地、边境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明清出现区域性的大商帮晋商、徽商;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分析《清明上河图》,较全面了解北宋商业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

3.推荐观看《平遥古城》等资料片、《乔家大院》《昌晋源票号》《红顶商人》(胡雪岩)等历史影视片断,或阅读有关晋商、商徽文学作品增强对我国古代商人、商品经济艰难发展的认识。

4.收集有关资料,举办讨论会,如讨论商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和人们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来培养比较、辨析、表达与合作学习能力。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4.评价“重农抑商”、“海禁”(实质是闭关锁国)等政策,认识这些政策是造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经济政策是本专题学习的难点。

结合范例(材料)重点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从原因与目的、表现、与政策之间的关系、作用与评价进行比较,从而认识到政策对经济建设的反作用。

2.参照黄宗羲对重农抑商的评价,组织讨论“抑商”与“重农”的辩证关系,分时期客观评价商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说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标志。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了解民国初年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地区、途径、著名企业和代表人物。

说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教学中需要突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曲折发展”这一主线。

突出三个重点: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要注意中外历史的联系和影响,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联系学习。

特别注意联系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来深化背景。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数据、图表、照片和文字等材料的运用和分析;如结合教材《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业》图、郑观应《盛世危言》内容材料,分析传统经济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引用《工业建设会趣旨》和《火柴大王刘鸿生》等材料,并适当补充其他资料,来说明民族工业发展的各种因素。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知道民国初年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代表人物、主要企业。

了解民国初年的大办实业、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的主要史实。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认识中国民族工业是在夹缝中艰难生存成长。

从国际环境、政府政策、民众运动方面解释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从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等方面归纳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不利因素。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采用角色体验法,使学生“动”起来。

如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话剧:

演绎一位民族资本家在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时期的命运。

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再现出来,并在体验中形成较深刻的认识。

2.可采用人物案例学习法,通过企业创办人的故事,深入历史的细节去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历史。

如拓展阅读“从晚清状元到实业家——张謇的故事”,或通过上网收集荣氏兄弟、刘鸿生等人的相关史料,了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发展过程中的艰辛以及他们的奋斗和不屈的精神。

3.阅读有关文学作品或观看历史影视资料片断(如《船政风云》《子夜》),收集陈启沅、张謇、荣氏家族企业发展的资料,从企业兴衰成败的情况,理解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发展的过程。

4.通过《船政风云》的片断或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企业老照片,补充充实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可通过曲线图、数据统计表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也可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列表勾勒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

2.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例,结合图与材料(被低价控制、抗战时捐款等),说明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及他们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在阅读和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选主题和历史时段,绘制一幅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的漫画,漫画作业在全班展示交流。

或自编一份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简报。

4.绘制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和整合相关信息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1.知道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概述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认识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说明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正确探索,了解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总结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1.可把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的特点归纳为“一化三改造”:

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可指导学生收集历史照片,如《报名入社》图、《公私合营企业挂牌》图等,编辑专题墙报,如农村经济、建国以来农业生产关系变化等专题;培养比较、辨析、表达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收集资料,列表勾勒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

绘制与运用不同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成就示意图》,培养阅读、理解、概括、归纳、制表能力。

4.提供典型历史事件的“大事年表”,展现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也可通过运用“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经济社会状况的图文声像资料,如报道《产量放卫星》的报纸、漫画,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

5.阅读有关文学作品或观看历史影视资料片(如《上海的早晨》《陈云》等),增强对建国初期我国经济艰难发展的认识。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认识它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1.结合必修一第四专题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理解全会的背景与战略决策的伟大意义。

2.可播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文献资料片,让学生感受全会的情境。

3.展示登载邓小平“解放思想”讲话的报纸,并学习其中某些段落,加深对改革开放指导思想的理解。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列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特征和影响,说明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与社会面貌。

了解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认识它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1.运用通过《小岗村包产到户秘密协议》图、凤阳实行包产到户变化的数据、凤阳花鼓词、《农民领取承包合同书》图等了农村改革的变化。

2.介绍学生阅读《乔厂长上任》等小说,以某一种著名品牌产品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城市改革,特别国营企业改革艰巨性。

3.引导学生与家长访谈,了解改革开放的变化,并班上进行交流。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海南、上海浦东的史实,了解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格局,具有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特点。

1.展示邓小平视察深圳的题词、《深圳今昔》《浦东开发》等画册,说明改革开放的特点和成就。

2.选择汽车制造、电子计算机等学生较兴趣的行业,如“娃哈哈”为例,让学生收集搜集资料,探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调查本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讨论改革开放对本地(如海西地区)经济和人们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撰写调查报告,并提出对策性的建议。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5.了解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党的十五大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1.选择能反映历史进程的典型歌曲,如《东方红》《春天的故事》《我们走进新时代》,让学生了解这些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反映的历史变化,使枯燥的经济历史与学生实践建立联系。

2.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把握建国以来各阶段特征: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实行改革开放,探索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改革发展的道路;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1.列举近代以来西装、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列宁装盛行、四大菜系的形成与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西菜西点的盛行、居室建筑与家具的变化等物质生活变化。

描述婚姻观念与婚丧礼仪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从经济发展、思想观念、外来文化影响、法令规范等方面探讨影响人们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变化的社会因素。

1.可运用历史照片等资料反映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变迁的特点:

在鸦片战争后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由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建国后又重新趋于封闭化。

改革开放以后,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2.引导学生调查婚姻的变革,从收集的历史照片以及婚俗资料的分析中,知道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化中影响巨大是婚姻的变革,尤其是清末民初,受新思潮的影响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

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

3.阅读有关文学作品或观看历史影视资料片(如《老福州照片》),增强对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发展的认识。

4.引导学生分类列表勾勒近代以来人们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和进步,培养阅读、理解、概括、归纳、制表能力。

通过互联网收集有关资料,举办图片展览等形式,描绘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如服饰、住房、交通工具)和社会习俗变化示意图。

5.结合生活实际,考察近代以来(或改革改革开放)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发展某一方面(如服饰、粮票等票据)的变化,就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影响进行讨论。

6.收集并运用民间关于不同时期结婚的“三大件”(民谣),说明物质生活的变化。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进步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列举邮政、电报、电话等邮电通讯工具的进步。

从出行方式、思想观念、经济发展、同世界联系等方面归纳交通通讯工具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抓住“变”字做文章,引导学生收集与归纳不同时期中国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重大变化的资料,分析导致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

学会通过收集、整理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的信息,捕捉时代发展、变化的脉搏,了解历史发展的走向,以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要求。

2.调查本地区道路交通的变化,选用或制作不同时期本地区道路交通示意图,讨论交通发展对当地经济和人们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3.知道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事业和互联网的普及,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理解互联网对人们生产、生活、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

1.通过指导开展社会调查,归纳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2.编辑专题墙报或组织讨论会,师生共同探讨上网的利与弊。

也可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校长(学校管理者)、老师、家长、同学、心理学专家、主持人等角色,共同探讨上网的利与弊。

培养比较、辨析、表达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制作《报刊、影视和互联网发展简表》,用数据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与影响。

专题五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从地区交往、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殖民扩张和掠夺等方面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

1.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制作新航路开辟的动态演示图,创设情境,由学生制作、演示;或者推选同学分别扮演四名航海家,自述航海历程及个中艰险,自设情景、身临其境地去感悟历史。

开设新航路开辟者新闻发布会,指着地球仪讲述新航路开辟的情况。

2.指导学生学会把课本的文字叙述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地图上找出,并注意以图反映历史的发展变迁与历史事件历史演变过程的延续性、因果关系、内在联系等。

3.可指导学生动手绘制地理大发现的航路示意图,或制作地理大发现的地理模型、沙盘等,或在计算机上制作地理大发现的平面动画,或列表勾勒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曲折历程。

4.以美洲独有物种有东半球的传播为例,探讨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作用。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说出荷兰兴起和在美洲、亚洲扩张的史实;了解英国的崛起和在北美、印度扩张的史实;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

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围绕专题核心,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角度认识殖民扩张的影响。

2.结合荷兰、英国在美洲、印度的扩张图,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一图可多用,如可从《新航路开辟图》演变为学习早期殖民地扩张与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过程图,还可以进而利用该图学习英国海外贸易及世界市场体系形成与发展等。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3.知道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列举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火车、轮船等工业革命重大发明;了解工厂制度的出现和影响。

认识工业革命逐渐促成了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概述石油的开发、电的应用的史实,从生产关系、国际关系和世界市场方面评价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1.引导学生收集瓦特、爱迪生、法拉第等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会、办墙报等方式,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简况以及科学家事迹,学习科学家们的科学品质与创新精神。

2.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性质和影响时,注意从不同角度入手。

如从生产力、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城市化、世界市场、生活方式与观念价值观的变化等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注意要围绕本专题的主题: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3.用两次工业革命中产生有巨大影响的典型例子的重大发明及运用推广、说明科学发展、技术进步与生产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间的关系。

4.观察图片《珍妮机》《瓦蒸汽机机》《早期火车》及《蒸汽船横渡大西洋》等,结合《工业革命发明成果表》,掌握工业革命的史实。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分析经济危机产生过程时,可简单介绍股票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导学生学会分析经济现象的出现的原因。

2.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历史照片资料(《卖车》《失业者》《领救济金的长队》等图)、音像资料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

3.学会运用概括法概括经济危机的特点。

通过角色人物扮演等活动体会经济危机爆发期间各色人等的心态;想象经济危机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国家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缓和社会矛盾的方面理解罗斯福新政对美国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的影响,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1.可创设总统竞选辩论情境,课堂上由学生模拟美国总统竞选的候选人辩论,分别扮演胡佛、罗斯福,对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政府应对政策措施、美国前景进行阐述与辩论,特别是对自由资本主义与国家干预经济(或凯恩斯主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建议每一个总统可以由几个学生同时扮演。

2.以演历史剧的形式创设情境,按分组角色扮演形式学习罗斯福新政。

学生分别扮演罗斯福、银行家、企业家、工人、农民、失业者等角色,分别对新政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总统进行对话,探究罗斯福新政内容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培养比较、辨析、表达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指导学生通过三段时间三组数据编制美国经济发展表。

三段时间:

建议选1928年经济爆发前、1933年经济危机高峰时、罗斯福新政实行若干年后;三组数据建议选生产总值、外贸总值、失业人数(或失业率)。

培养归纳、分析、制表能力。

学生也可编制罗斯福新内容简表,或列表勾勒美国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

4.指导学生观察、解说历史照片《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田纳西水利枢纽》《民间资源保护队》《蓝鹰标志》等,深入理解新政的内容与作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在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干预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维持高出口,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现为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盛行凯恩斯主义,实现充分就业,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1.阅读人物传记《罗斯福》等有关文学作品或观看历史影视资料片《大国的崛起(危局新政)》(片断),增强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学习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

2.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与自由资本主义比较,从生产关系的调整、缓和社会矛盾的方面理解罗斯福新政对美国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的影响,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3.介绍凯恩斯代表作,着重从国家干预经济角度重点解释凯恩斯主义,分析其与自由资本主义的不同。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列举战时共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