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阅读试题问题反思和考查策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8452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名著阅读试题问题反思和考查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名著阅读试题问题反思和考查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名著阅读试题问题反思和考查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名著阅读试题问题反思和考查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名著阅读试题问题反思和考查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名著阅读试题问题反思和考查策略.docx

《中考名著阅读试题问题反思和考查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名著阅读试题问题反思和考查策略.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名著阅读试题问题反思和考查策略.docx

中考名著阅读试题问题反思和考查策略

中考名著阅读试题:

问题反思和考查策略

摘要: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课外文学名著阅读试题存在着分值偏低、内容浅易、题型单调、考查篇目确定得不尽合理等诸多问题,多数名著阅读试题还不能很好地引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导致许多学生的名著阅读成了虚假的阅读。

当务之急是要改进名著阅读的考查策略:

合理确定名著考查的篇目和范围,准确制定名著考查的目标和要求,加大名著考查内容的深度难度,创新名著试题的形式,提高名著试题的分值,借此引领学生真正走进名著深入阅读,达成名著阅读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

中考名著阅读问题反思考查策略

阅读文学名著,对于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提高人文素养大有裨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外文学名著阅读试题进入了中考语文试卷。

然而,综观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课外文学名著阅读试题,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值得商榷的地方,名著考查的策略亟待改进。

一、问题反思:

对中考名著阅读试题中存在问题的审视

1.试题分值偏低

根据我对20____年全国各地86份中考语文样本试卷的统计分析,名著阅读试题的分值在2—4分的竟然占到三分之二以上,有些甚至是0分(如江西省,深圳市,江苏省徐州市,湖北省武汉市、咸宁市、宜昌市,等等),绝大多数都在6分以下,8—10分的寥寥无几(如广东、福建等省市)。

另据林孝杰先生统计,20__年的47份样本卷中,具有名著阅读考核题目的共有35份,占74.46%。

也就是说,这47份样本卷中,没有名著阅读考核题目的共有22份,占25.5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现行的几套课标版初中语文教材,每套(共6册)总字数仅仅是100万字左右。

如果学生只读语文教材,那么他初中三年的阅读量只有100万字左右。

100万字是什么概念?

大约相当于一部《水浒传》的字数,金盾出版社20____年9月第1版《水浒传》就有106万字(包括注释)。

如果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大量的名著,去挣那少得可怜的几分(何况不读也可以答对),甚至遭遇不考名著阅读的尴尬,那么,还会有多少学生愿意去读名著?

还会有多少教师和学生家长愿意引导学生去读名著?

2.试题内容浅易

20____年大部分地区的试题还是考查与文学名著相关的文学常识,即考查作者的姓名、国别和作品的名称、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而很少有对形象的感受、情感的体验和语言的鉴赏等深度考查的试题。

有相当比例的文学常识类试题,即使学生没有完整地读过这些名著,也可以拿到高分,因为学生回答这些试题可以依靠在课本中学过的名著简介和精彩片段,可以依靠教师帮助归纳整理的名著知识要点,可以依靠从电视、电影、连环画等多种媒介中所知道的有关内容。

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的认识和结果:

“名著阅读”不就考这样的常识吗?

用得着阅读吗?

用得着深入阅读原著吗?

其结果必然是广大师生把“文学名著阅读”异化成“只读文学常识,不读原著”,“名著阅读”似一只布满灰尘的“花瓶”,被放逐在语文教学的“边”上。

3.试题形式单调

大部分题型还是填空题、填表题、选择题,这些题型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难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阅读的真实感受。

可喜的是,简答题越来越受重视,一般的简答题要求学生概括名著内容、人物特征,较难的题目则会给出阅读文段,要求学生进行文段的分析。

4.考查的篇目和范围确定得不尽合理

试题大多集中在课程标准建议阅读的八部“长篇文学名著”,特别是集中在《水浒传》、《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四部,另外四部《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也都有考过。

课程标准建议阅读的其它体裁的篇目《朝花夕拾》、《繁星·春水》、《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也偶尔考过。

但是也有不少试卷考查了不属于课程标准指名的篇目,像《三国演义》、《红楼梦》、《简·爱》、《飞鸟集》、《海底两万里》、《爱的教育》等。

20____年湖北黄石、山东潍坊、河南省,20__年湖北恩施、甘肃金昌等地方都考查了《三国演义》。

其实,《三国演义》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的课外读物。

《简·爱》、《飞鸟集》绝对不是某地中考试卷中所说的“初中‘课标’要求必读的名著”,可能是当地中考考纲规定的篇目。

中外名著,不计其数。

究竟该把哪些名著纳入中考考查的范围,的确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中考是教与学的指挥棒,名著类试题考什么、怎样考,对名著阅读教学必然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上述中考课外文学名著阅读试题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试题内容的浅易,导致试题不能够真正检测出学生阅读名著的实际情况,使名著考查成为“伪”考查。

“伪”考查必然催生“伪”阅读,即虚假的阅读,为了应付考试,记文学常识,而没有真正地读原著。

请看我们的很多师生是如何进行名著阅读教和学的:

教师先上网搜索,广泛占有资料,然后删繁就简,把初中阶段必读的文学名著浓缩成一份份“名著导读”微型报告,分别从作者简介、主要内容、人物性格及对应的典型情节、艺术特点、阅读感受等几个方面归纳整理,谆谆告诫学生,要背熟这些内容。

只要学生熟记这些内容,考试时就可以一路过关。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师都热衷于这种功利性的教学:

介绍与名著有关的文学常识,补充最具神采的人物故事及其性格特征,带领学生读读课本上选录的精彩片段,背背老师自编的“名著导读”上的内容,最后练几道试题。

本应该花近一学期时间潜心阅读的名著,只用两三节课就搞定了。

这样教学之后,表面上看学生什么都知道,但实际上没有完整地读过原著,对作品不甚了解。

当一本厚厚的文学名著被压缩成几页甚至是一两页文学常识之类的备考资料的时候,这部名著已经失去了生动的语言,失去了感人的细节,失去了丰富的思想,它的文学、文化、审美等价值都已经丧失殆尽,就无法给学生以艺术的熏陶、精神的滋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没有多大意义。

文学名著阅读异化成了“只读文学常识,不读原著”,扭曲了阅读的本意,违背了课程标准对名著阅读的大力倡导,实在是一种悲哀。

二、考查策略:

中考名著阅读试题考查的改革思路

在“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的今天,要想改变文学名著的“伪”阅读状况,当务之急必须改进名著阅读的考查策略,提高名著阅读的命题水平。

1.合理确定名著阅读考查的篇目和范围

名著阅读考查篇目的范围,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书目、现行语文教材中的书目和本地区教学实际来确定,并要把的篇目明确写入当地的语文中考大纲里,命题时以此范围为限。

同时,在名著篇目时还要考虑作品的体裁、国别、时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作品篇目的总量。

从作品的体裁来说,体裁范围应该相对广泛,不要局限于长篇小说。

新课标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从童话、寓言、故事到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及当代文学作品,再到科幻作品和其他类型读物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有的还列出了的作品篇目。

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鼓励学生阅读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作品。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6部名著,局限于5部小说和1部散文,体裁比较单一。

而广东省中考考纲把戏剧(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纳入考查范围,则超越了课程标准的局限。

从作品的国别来看,应该以我国的为主,外国的为辅。

某省中考考纲阅读文学名著的范围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繁星·春水》、《朝花夕拾》、《西游记》、《水浒传》、《简·爱》、《爱的教育》、《伊索寓言》、《昆虫记》、《傅雷家书》、《培根随笔》,这13部名著中有8部是外国名著,占总数的近70%。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16部名著中有10部是外国名著,占总数量的62.5%,另外的两位作家也是外国的。

外国名著占有如此之高的比重很难说是合理的。

阅读一些国外的文学名著,固然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但是,引导中学生多读一些根植于我国丰富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应该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本质要求。

从作品的时代和学生的阅读兴趣来看,现行课标、教材、考纲指名的几乎都是古代和现代的作品,应该增加当代作品,那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精神需求的作品。

只有这样,名著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据调查,初中学生喜欢读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如《西游记》、《一千零一夜》、《哈利·波特》;喜欢读故事完整、结构较为复杂、篇幅适中、善恶分明、善最后总是战胜恶的作品,如《安徒生童话》;喜欢读励志类的作品,如《鲁宾逊漂流记》。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两部当代作品《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穆斯林的葬礼》,想必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

从篇目的总量上看,应该力求合理。

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20____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大纲规定考查的篇目总量有很大差别,例如安徽省6部,广东省12部。

考查篇目的总量究竟多少才合适呢?

这的确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2.准确制定名著阅读考查的目标和要求

课程标准虽然没有专门对课外文学名著的教学和评价提出要求,但是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提出了文学作品阅读的目标: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中对第四学段(7—9年级)提出了文学作品阅读的目标: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同时,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提出了“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的建议:

“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在7—9年级,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例如,《广东省20____年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对“阅读文学名著”提出的考查内容和要求是:

了解本大纲阅读文学名著的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了解本大纲阅读文学名著的基本内容,能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概述;初步欣赏文学名著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能结合具体语段作简单分析;能具体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体验,并就作品具体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应该说,广东省名著阅读考查内容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与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比较吻合,对中考名著阅读试题的命制和平时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3.加大名著阅读试题考查内容的深度难度

考查内容不应该只停留在对作者的姓名、国别和作品的名称、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文学常识的识记的层面上,而应该注意向阅读的纵深处掘进,更多地从形象的感受、情感的体验、语言的赏析等方面进行深度的考查,而且要求学生结合作品的具体的内容来回答,真正考查出“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让那些靠教师整理归纳要点代替自己读书的学生“望题兴叹”、迷途知返,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名著进行深度阅读,深入领悟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各地近几年来在名著阅读的命题上作过诸多探索,也有成功的好题。

例如,广东省把名著阅读作为阅读板块中的一部分,近三年分别选取了名著《骆驼祥子》、《水浒传》、《童年》中的文段作为阅读材料来设计题目。

试题内容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文学常识类。

20__年第19小题、20__年第19小题,考查作家姓名和作品名称,容易得分。

二是情节内容概括类。

20__年第20小题:

“A段写祥子意气风发,B段写祥子萎靡不振。

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

”本小题侧重于文段外的多个情节名称的横向了解,如果学生不了解整个故事中祥子“三起三落”的悲剧命运就很难答对。

20__年第20小题:

“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常常以诗词引出人物和故事。

A段中的诗词引出了作品中的哪个故事?

请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

”本题侧重于作品中单个重点故事的情节内容的纵深掌握。

这两个小题的答案都不出现在节选的文段内,命题者的目的是考查对整部名著重要情节内容的了解,而不仅仅是某选段的内容理解。

三是人物形象评价类。

20__年第21小题:

“B段文字突出了鲁智深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0____年第20小题:

“从选段可以看出,‘我’对外祖父的感情是复杂的。

在‘我’的眼中,外祖父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童年》中的其他情节具体分析。

”这两个小题的难点在于结合作品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中没有作具体分析的,要被扣分。

四是情感体验类。

20____年第19小题:

“外祖父毒打了‘我’一顿,现在却来看望‘我’,并和‘我’说了这么多话,他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没有读过原著而只根据试题中节选的文段来理解,就可能回答为外祖父打了“我”以后很后悔,来安慰“我”。

其实,外祖父的目的一是为了安慰“我”,叫“我”不必太伤心;二是希望“我”理解他的举动,叫我不要记恨,他也有自己的苦衷;三是他的打是有道理的,他要警告“我”。

在这里,外祖父并不后悔,他的经历已经让他习惯于打人了,他不会因打了阿廖沙就痛改前非的,他的教育方法就是打。

五是语言赏析类。

20__年第21小题:

“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

”本小题要想得到满分必须做到三点:

一要指出作品《骆驼祥子》的语言特点(1分);二要举出例句(1分);三要分析合理(1分)。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广东省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对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情感体验、语言赏析的考查都有一定的深度难度。

这样考查不仅有利于真正地考查出学生阅读名著的实际水平,实现中考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名著、深入研读、获得感悟,实现中考的引导和调控功能。

4.名著阅读试题形式要创新

试题形式应该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变,以主观题为主,压缩选择题、填空题,增加简答题、简析题,要让简答题、简析题成为命题者为学生深入探讨名著准备的平台。

另外,试题形式要创新,像辩论、采访、对联、点评、比较阅读等都是不错的形式。

5.名著阅读试题分值要提高

在满分为120甚至150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名著阅读试题仅占三两分,这怎么能够激励学生去搞费时费力的名著阅读呢?

大胆提高名著阅读试题的分值有利于命题者出一些有深度的题目,使那些真正深入阅读名著的学生在考试中得到高分,使那些没有真正深入阅读名著的学生在考试中得不到高分,有利于引起教师、学生乃至学生家长对名著阅读的重视,有利于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有利于把名著阅读引向深入。

总之,反思中考名著阅读试题,我们喜忧参半。

怎样进行中考名著阅读的考查和命题,对于语文中考政策制定和命题者来说都很富有挑战性。

只有不断改进考查策略、提高命题水平,我们才能够使中考名著阅读试题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名著文本,深入领悟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达到名著阅读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

[2]林孝杰.20__年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分析[J].语文建设,20__,(6).

[3]曹粉山.文学名著的“伪”阅读现象[J].语文学习,20__,(3).

[4]郑浩,周晓明.教科书中的名著阅读比较研究[J].中学语文教学,20__,(10).

[5]陶本一,曹建召.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__,(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