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840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面漫画《我们将阻止并且严格惩罚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反映了当时俄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余粮征集制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

2.罗斯福破天荒地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

对5万美元纯收入和4万美元遗产征收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75%.公司税过去一律是13.75%,根据1935年税法,公司收入在5万美元以下的税率降为12.5%,5万美元以上者增加为15%.罗斯福的这一举措

①稳定国家秩序带有社会主义色彩

②使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不占支配地位

③主要是为了解决新政的经费来源

④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3.安德罗波夫曾任前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他执政仅一年零三个月。

在他执政期间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工作,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事业方面取得的进展作出了贡献。

有评论认为他的改革思路跟中国邓小平的改革相当类似,如果他的体格状况更好一些,苏联可能走上与中国相类似的改革道路。

然而事实上“他不可能改变历史”,本质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根深蒂固,国内问题积重难返

B.执政苏联的时间过短,大量问题来不及处理

C.苏共内部官僚主义严重,完全失去群众支持

D.冷战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渗透

4.1942年世界大战方殷,某国已经开始擘化战后社会远景,并委托专家研究。

专家提出报告,建议政府应改善人民生活,消减“贫乏、无知、怠惰与病痛”,让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

战后,这个建议也获得实现。

这个国家及其推行的政策是()

A.英国,福利国家制度B.法国,自由法国运动

C.美国,马歇尔计划D.苏联,五年经济计划

5.参议员诺里斯曾这样问罗斯福:

“如果人家问你,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是根据什么政治思想建立的,那你怎么说呢?

”罗斯福乐呵呵地回答:

“我要告诉他们,这既不是鱼,也不是鸡,但是,不管它是什么,对于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民却是极佳的美味。

”由此可见新政

A.遵循自由主义经济政策B.彻底消除了美国经济危机

C.未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切实体现了务实求效特征

6.1930年12月,胡佛总统说:

“经济萧条不可能因立法或政府的声明而恢复。

经济创伤必须要依靠经济肌体本身细胞既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治愈。

合作行动将加快恢复的进程,萧条的破坏会减轻。

……政府最大的贡献在于鼓励社会中的这种自愿合作。

”材料说明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的认识是

A.合作共赢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B.通过经济系统自我恢复的途径走出经济萧条

C.政府应该积极地参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D.坚决反对罗斯福新政的政治经济措施

7.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8.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A.改革应该从本国实际出发

B.改革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突破传统束缚是改革的前提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9.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该学者评价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10.钱乘旦认为: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

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

”可以佐证作者观点的是

①推行自由放任政策②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③实行指令性计划模式④欧洲走向联合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1.“(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

”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性

B.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C.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12.有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

“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

”这说明实施福利国家政策

A.政府减少了经济干预B.国民收入实现了再分配

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D.能够彻底克服经济危机

13.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判断下列分析说明正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

B.20世纪50年代末,政策失误使中国的粮产量有所减少

C.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改革重点放在农业上

D.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实行土地所有制改革带来粮食大幅增产

14.“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

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

”这是来自《大国的崛起》的一段话,这里评价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布雷顿森林体系D.斯大林体制

15.在新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农村出现两极分化,富农阶层控制着剩余的粮食,拒绝购买高价的工业品,苏联出现粮食收购危机。

一方面城市缺乏粮食,没有粮食出口换取工业设备,另一方面工业品卖不出去而积压在仓库里。

工业与农业两大部门之间产品交换出现断层。

材料说明

A.斯大林模式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B.新经济政策的废除有其历史必然性

C.富农阶层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最大障碍

D.苏联计划经济失去了其历史优越性

16.勃列日涅夫上台后,1966年初终止“非斯大林化”。

其后果是

A.彻底打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B.斯大林模式有所恢复和加强

C.抛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D.破除了苏联广泛存在的个人迷信

17.下列有关“新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B.它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C.它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制约,因而发展前景广阔

D.它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18.冷战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导致

A.美国加速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B.苏联没有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中国国统区经济混乱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19.有位美国矿工回忆:

“1937年我回到了原来的煤矿,那里有了工会,我们一天就工作七小时十五分钟,不像大萧条时那么辛苦。

公司也不让我们加班,因为他们不想付加班费。

”这反映出经历经济危机后的美国

A.社会福利制度基本健全B.注重缓和劳资关系

C.直接民主政体得以完善D.逐渐走出经济困境

20.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国家得到过数量不大的短期贷款,而且利息奇高。

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息低到6%。

1936年,苏联从英国得到的贷款利息仅为5.5%。

西方国家在30年代主动降低对苏贷款利率的背景是

A.苏联斯大林模式体现出强大的优越性

B.英德等国与苏联的根本利益日益趋同

C.新经济政策显示出强大活力

D.西方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21.下表为美国政府财政收入中主要税种所占的比例(%),税种比例变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年份

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消费税

1929

38%

43%

19%

1933

22%

25%

53%

1935

21%

23%

56%

A.减轻贫民负担,完善社会保障B.减少企业成本,恢复工业生产

C.刺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D.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干预

22.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评价,错误的是

A.在斯大林时期形成的

B.这种体制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C.这种体制存在严重的缺点和弊端

D.这种体制从未起过积极作用

23.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

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最大的买主。

对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A.工业化时期,苏联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缩短了苏联完成工业化的时间

D.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4.民国二十二年七月,《申报月刊》发表了《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一文。

作者“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

与之无关的时代背景是

A.经济大危机爆发,自由放任政策遭到重挫

B.苏联实施计划经济体制,获得初步成功

C.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对日战争迫近

25.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指出:

“虽然苏联经济的落后和低效、斯大林集体化和大规模镇压的残暴与无情也引人注目,但这些都不及苏联经济不受萧条影响的成就让人印象深刻……一时间模仿苏联五年计划之举纷纷出现。

‘计划’和‘规划’成为政坛术语。

”据此可知,该学者

A.肯定计划经济体制的完美无瑕B.否认苏联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

C.认识到斯大林体制的可取之处D.坚信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

二、简答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新政期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罗斯福的一封信中写道:

“您已经使您自己成为各国有志于在现行制度的框框内进行合理的实验以改正我们所面临的弊端的委托人。

……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材料二罗斯福在演讲中曾说:

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社会保险应该负责“从摇篮到坟墓”整个一生。

--摘自《大国崛起•美国请

(1)材料一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是指什么?

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施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罗斯福政府是怎样“为壮者提供工作……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的?

(3)材料二中,为使阴影不再“笼罩每个家庭”,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一中所说的“合理的实验”其结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7.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美国则实施罗斯福新政。

试分析这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及其影响

28.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具有开创性。

纵观其发展历程,有过多次调整,耐人深思。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苏俄曾试图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

指出该“强攻”办法在农业方面实行的具体举措及其消极影响。

(2)1921年初,列宁在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曾以辞职为由,争取大家对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支持。

列宁不惜以此“过激”举动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指出其调整后的农业政策及实施成效。

(3)邓小平曾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中所述“模式的僵化”在农业方面的做法及其对以后经济长效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4)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推行的经济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