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谢.docx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谢.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谢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1课形色协奏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三、教学难点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四、教学准备铅笔、水彩笔、油画棒、教材、图画本
五、课时计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
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
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
1.欣赏画家作品:
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
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
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
1.感受发觉:
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
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
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
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
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
提炼元素:
线、点、面„„
四、形式探讨
1.作品参照对比:
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
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
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
板书:
表现形式:
概括,简练。
第2课时
一、导入
根据上节课同学们提炼出的造型元素,同学们知道了实景与画的相似之处,这节课我们进行创作。
1.老师示范:
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
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
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
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二、欣赏提升
1.感受色彩:
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
为什么?
2.赏析画作:
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
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板书:
主观设计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四、拓展评价
1.典型展评:
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
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拓展延伸:
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
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你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
第2课俯仰之间
一、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
抒热烈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教学难点:
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三、教学准备
课件、俯视的照片学具准备:
图画本、铅笔、彩笔、照片等
四、课时计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3月12日是植树节,这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了,3月是登山赏花的好季节,同学们登过兴隆山吗?
谁来说一说兴隆山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2.老师也爬过兴隆山,这是前几年老师在兴隆山上拍的风景照片,课件展示兴隆山图片,大家边欣赏边思考:
这些风景图片从视觉角度来说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小结:
平视、仰视、俯视。
课件展示各自定义。
3.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下俯视,让我们用这种独特的视角一起来《俯瞰山川》。
出示课题。
二、欣赏感受
(一)欣赏俯视图片,初步感受俯视视角带给我们的崭新体验。
1.老师课前收集了很多俯视角度拍摄的风景图片,我们国家山川辽阔壮美,南北差异很大。
比较一下江南与塞北山川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
江南地势平缓,山峦不大也不够连贯,因此属于丘陵地带;而塞北山峦壮阔,连绵不断,给人以气势宏大之感课件:
比较西北两处自然地貌与人文地貌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
自然地貌给人以自然、、荒凉之感,线条随意、夸张,完全随心所欲;而人文地貌——农用网络,则给人以清新、整齐之感,让人觉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
但人类也要警惕再造过头造成的危害!
2.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
俯视角度下的景物及画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
a.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b.整个画面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二)对比分析平视与俯视的区别。
1.那么俯视角度与平视角度有什么区别呢?
请大家看这两张图片,它们是同一个荷花。
但是,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2.它们分别展现的物体的哪一个面呢?
(平视角度展现的以侧面为主,而俯视角度展现的以物体的顶部为主。
)
3.从画面来看又有什么区别呢?
(平视角度会呈现前后遮挡的关系,而俯视角度视野更加广阔一些,呈现的是景物的整体布局。
)
(三)示范引导1.今天我们用俯视的角度欣赏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美丽的景色转换的画纸上呢?
首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教师示范创作。
边创作边讲解。
2.谁能把老师刚才绘画的步骤总结一下?
教师板书。
a.构图b.景物的摆放。
c.细节的刻画。
3.欣赏线描风景作品。
第2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绘画的步骤,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再说一下绘画步骤呢?
a.构图b.景物的摆放。
c.细节的刻画。
二、欣赏线描风景作品,同时思考如何创作。
三、自由创作
1.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片或者老师的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
出示作业要求:
a.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b.注意线条要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2.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用俯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能力目标:
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情感目标:
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油画棒、黑色水性笔、作业纸
2、学生准备:
油画棒、黑色水性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题
师:
(课件出示一张图片)
刘老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么不同?
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
师(小结):
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板书:
遥远的地平线)
生:
蓝天下的山峦越远越淡,越远越模糊,小河近处的大,远处的小。
通过一张图片引出课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基本的透视变化
(二)观察分析了解变化
1、看一看(课件出示近大远小视觉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
刘老师收集了生活中许多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独特的视觉变化,每一张图片中的哪些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小结):
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变化。
2、说一说
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那些物体发生了这种变化?
师(小结):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同学们平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三)尝试练习掌握画法
1、(课件先出示横着放的一组杯子)
师:
老师这里也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这里有一组杯子,实际生活中,这组杯子的大小一样,可是将它们完全横放着摆放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
2、学生尝试练习
(1)请生上来画(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时间为2分钟)
师:
同学们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绘画中来吗?
下面我们来动手试一试,请你们用近大远小和遮挡方法来表现出苹果的前后空间感。
谁愿意上来尝试画一画,其它同学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尝试画。
(2)作业讲评
第4课壶趣
总序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壶,提高其泥塑技能和立体造型能力。
2、教师使学生了解壶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感受中国传统壶文化的精髓。
重点:
学习用盘泥条的方式制作壶。
难点:
壶的造型和连接地方的粘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壶向学生展示。
2、分析结构掌握壶形
1、课件展示多张壶的实物图片。
2、学生讨论:
茶壶有哪几部分组成?
每一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
3、教师归纳总结:
一般壶简单分为嘴、把、盖、身筒、底,每部分可长可短、可方可圆、可曲可直、可以是规则几何形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物造型,但嘴、把、盖一般是高度位置持平的,都具备“雅”、“朴”、“简”的特点。
3、尝试体验探讨研究
1、参观了解制壶的各种方法和各道工序。
(课件展示)
2、师生合作总结制作方法和步骤:
(1)压泥板,做壶底,要求平整;
(2)搓泥条,盘壶身,内收内盘,外开外盘;
(3)围泥板,做壶嘴,身筒穿个口子;
(4)制泥条,做壶把,连接需牢固;
(5)捏泥块,做壶盖,大小要合适;
(6)装饰整理,可粘贴泥块,可雕刻,也可糊平外表。
4、设计构思创作表现
1、指导学生设计壶形草图,要求美观大方,比例协调,装饰简洁美观。
2、两人为一组,分工有合作制作一把茶壶。
教师巡回指导。
5、观摩交流互相评析
1、学生互评
2、教师点评
6、课后拓展作业布置
1、倾听专家分析紫砂壶的历史、工艺、造型、材质、功能。
2、将作品上釉烧制,教师统一收藏、展览。
第5课瓶花与水果
学习目标 运用色彩塑造形体的基础知识。
掌握油画棒画瓶花与水果的方法和步骤。
感受瓶花与水果的形、色之美,领悟生活的多姿多彩。
学习重点:
瓶花与水果的组合造型。
学习难点:
运用色彩塑造形体的基本方法。
学习准备:
油画棒、铅笔、橡皮、
一:
尝试涂色、比较问题
1、 教师出示两幅线描苹果画,分别请两位同学到台上添画相同的色彩。
作品一仅仅画出了一个苹果的外轮廓线。
作品二画出了一个苹果的大体明暗关系。
2、 比较两个同学的涂色作业,说说有什么不同。
生:
作品二中的苹果立体感更明显,体现了光感。
(板书:
立体感、光感)
学生上台添画色彩
观察比较,谈添画效果,总结感受。
二:
教学示范、解决问题
三、作品欣赏、巩固方法
四、自主选择、临习名作 1、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况,修改以上尝试作业。
教师重新画一个苹果,运用油画棒渐变涂色的方法,提醒高光处要留白。
2、与学生作业再次比较添画后的效果,说说有什么不同(色彩明快、形体结实)
3、呈现教学目标,板书课题:
瓶花与水果
五、评价交流 1、学生互评(评价要点:
(1)形体塑造;
(2)整幅临摹要体现画面色调)
2、学生选居室,说说自己的画会挂在那个房间,体现感情升华。
了解评价的方向,互评同学作业。
第6课唱大戏
教学目标
1、 情意 热爱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
2、 能力能感受戏剧脸谱的魅力。
能画一幅具有戏剧韵味的脸谱。
3、 知识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要点:
重点:
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从纹样和色彩这两方面来分析脸谱。
难点:
脸谱富有戏剧的韵味和个性。
教学准备:
教具:
CIA课件、
学具:
线描笔,彩笔,作业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导入
师生共看一段视频。
今天我们来学《唱大戏》一课的脸谱。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脸谱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
脸谱就是京剧演员脸上所化的一种妆面。
它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
2、脸谱的特别之处在哪?
板书:
纹样、着色。
3、要画好脸谱,先要了解人的脸形和五官。
老师教学生用对称的方法画五管。
把纸对折,画一半,另一半就描过去。
4、 请你从这几个部分观察脸谱形状的适用。
(脑门眉形眼窝鼻窝嘴形)
A`脸谱上的纹样一般画在什么部位?
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少?
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
学生观察脸谱,并思考问题。
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少?
B`脸谱上最常用的纹样是什么形?
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
(请学生上台画)
小结:
祥云纹样。
5、脸谱着色有什么规律呢?
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欣赏脸谱图案找出规律。
A、 为什么要把眼窝部位涂黑呢?
黑色突出了演员的眼睛。
B、 脸谱上最常用的色彩有哪些?
在黑、白的基色上,再添(1-2)种色,脸谱的着色种类不要太多。
一般有一种为主的色调。
以红色为主叫红脸,以白色为主叫白脸。
6、比较两张作业。
三、作业要求
绘一幅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
四、学生作画,老师巡视
五、欣赏评价
第7课标签与品牌
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
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就对标志设计的基本概念如:
种类、功能等,已有初步的了解。
所以在高中教学的知识传授中,应进一步拓宽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2、技能方面:
高中学生在美术的表现力方面,已出现比较大的差异。
尤其是在创意图形的设计与表现上,有些作品甚至不如小学生的生动。
其原因并不是由于能力不够,而是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自我限制,不够大胆,worryaboutlosingface.
3、情感方面:
标志设计是一门看似简单,但在表现形式与内涵上十分丰富的设计门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高中的学生在创意和内涵的表现上往往有其深刻的理解,教师应积极、正确地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向学生介绍优秀标志的特点、表现方式,使学生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审美原则,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设计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掌握图形设计的联想与概括的方式。
能对设计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和定位,提炼出标志的核心概念,然后寻找一个自然、贴切的形象将它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近年来中国的优秀设计作品在表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的巧妙之处,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及图形的联想与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能对设计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和定位,提炼出标志的核心概念,然后寻找一个自然、贴切的形象将它表现出来。
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但往往想表现的东西太多,其结果便是重点理念的形象反而不突出。
并且什么是最贴切、扣得最准的形象,这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黑板上依次画出耐克、麦当劳、奥运会等学生十分熟悉的标志(与此同时用眼神与学生交流,示意学生),学生依次说出这些标志的名称。
教师小结:
刚才我没有用任何语言解释这些符号的含义,可同学们都能快速准确的体会出这些符号的丰富内涵。
它们有的代表一个企业,有的象征一个产品,有的象征着世界级的运动盛会,我们走在街道上,商场里,处处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中,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了。
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什么呢?
(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用无声的方式,教师的示范,直接快速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切入课题。
同时,简单概括出标志的功能、种类,这些概念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了解,所以只需在导入部分简单带过即可。
二、授新
教学活动一:
讨论与探究 标志设计的主要原则(知识点)
1、教师提问:
同学们都见过许多令你印象深刻的标志,那么一个优秀的标志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符合什么原则呢?
(学生讨论回答,在总结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时,正确的予以肯定、鼓励,形成认知;含混不清的则予以引导,形成激疑点,作为下一个问题提出)
教师总结:
①简:
简明易认,一目了然(采用百事可乐等标志说明图1、图2、图3)
②准:
内容准确、形象直观(采用NBA等标志说明 图4、图5)
③奇:
独树一帜、不能雷同(采用北京奥运标志说明图6)
图6 图7
④美:
符合艺术美的规律、符合大众的审美情感(采用某设计网站诡异的标志做反面说明图7)
第8课发现美丽
教学目标:
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应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教学难点:
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学具准备:
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
教学内容: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
生欣赏图案
提出问题:
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
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生:
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
生:
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
生:
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
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掌握方法
师:
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
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
师:
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适合纹样?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
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
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
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师:
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
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
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4、评价作业(自评、互评)
第9课图画书
总序第11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想象力2、学习连环画的创作知识3、掌握连环画的编绘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画面和内容相符2、用各种方法绘制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
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好看的图画书
二、讲授新课
师:
好看的图画书是我们多年来最亲密的朋友,给了我人美的熏陶、有趣的知识,还有无穷的想像力。
1、欣赏范画
2、讲解创作过程
(1)请学生举例说一说自已所熟悉的一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分析这些小故事的内容,可将故事分成几段或几个情节,在大脑中将每一个故事情节构思好,构思一定要围绕故事片的主要内容。
(2)当自已脑海里对画面已有了构思,最好赶快先用铅笔把它勾勒下来。
可以先多画一些小草图,构草图时要考虑构思,草图作为落稿时的参考。
(3)画草稿
根据情节和小草图,将不同的几个画面完成,注意每幅画面要有一定联系,前后呼应。
(4)最后将草稿勾为正稿,这一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改,但最好改动不要过大。
(5)添上一定的文字说明。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选用水粉、水彩等工具对例图进行改画,也可以按自已按自已的想法,选择喜爱的方法作画。
4、作业评价
第10课巧用肌理
教学理念:
1、创设审美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通过多媒体的资源优势结合范作展示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赏析作品,帮助学生在创作中找到灵感,创作出佳作来。
3、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及探究美的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5、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情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将桌上的工具材料摆放整齐。
二、感受肌理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摸一摸,什么感觉(平滑)
2、将这张纸揉成团,再展开、摸一摸,什么感觉(凸凸不平),看一看上面有了一些什么?
小结: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
这张纸被揉成团后形成了很多褶皱,这些褶皱、纹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知识——肌理(板书)
3、什么是肌理
肌理原指皮肤的纹理后被引申为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纹理。
4、思考:
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凸凸起伏,形成了规则和不规则的纹理。
(树叶、钥匙、指纹、石头、篓子等)
学生回答后小结:
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回答得都非常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看屏幕,在大自然中有些肌理是可以通过触觉来感受的。
有些肌理是可以通过视觉来感受的。
三、制作肌理
1、欣赏两组作品:
①课件中作品②教师示范作品
2、探究拓印方法,这些肌理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呢?
①学生猜测,师生按学生所说方法尝试练习。
②课件提供揉纸拓印的方法,实物拓印的方法还有手绘的方法。
3、学生练习,并且每人选出一张最得意的作品贴到展示纸上,并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工具材料。
四、展示作业
1、说说你是怎样来拓印的,碰到了什么困难?
是怎样解决的。
2、拓品的质感、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
1、出示作品①范作
②课件(巧用肌理的作品)运用肌理拓片制作的作品
2、小结:
今天我们运用实物拓印,揉纸拓印的方法获得了一些有趣的肌理,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去寻找其他获得肌理的方法。
(如选取印刷品局部纹理,复印机复印实物,用计算机制作等等)。
并试着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