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教育的合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8208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校教育的合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家校教育的合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家校教育的合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家校教育的合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家校教育的合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校教育的合力.docx

《家校教育的合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校教育的合力.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校教育的合力.docx

家校教育的合力

“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

课题类型:

安徽省“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课题

课题名称:

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

研究单位:

西二铺小学

课题负责人:

***

二、研究背景: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现状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天然老师,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成长起启蒙和奠基作用,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细胞,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但现在家庭教育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有的家长缺乏教育知识,家庭教育水平低;有的家长对离子期望值过高;有的对孩子只管养,不管教;有的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孩子几近无人照管等等。

这些问题对学校教育产生极大的反作用力,常使学校教育的努力付之东流。

新时期学校推行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改革,这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很多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目标统一、要求一致。

针对家庭教育现状,学校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必须打破关起门办教育的陈旧思想,积极主动地去起转变家长观念变革的重任,使家校协调一致,产生积极的教育协同力量,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在前期工作中,学校也召开过家长会,并开办了家长学校,但由于工作方法单一,家校联系较少,家长参于率低,不能达到相互促进协同教育的要求。

2、课题的选取

《安徽省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2001~2005年实验研究课题》是依据素质教育理论,教育体制创新的理念和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结合我省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工作实际,经过深入调查而拟定的。

我校作为墉桥区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首批实验学校,依据“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研究”总课题进行选取分配了“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这一子课题进行研究。

三、研究目的

1、本课题研究旨在提高对家校合作的认识,更好的提示教育教学规律,找到家校合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为今后开展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基础,为同类学校提供范例。

2、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消除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对抗。

在尊重各自特征的基础上,促进教师与学生家长在教学知识及其教育观点、方法上缩小差异,提高家庭和学校参与对方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相互沟通、协调,产生互补、互动,使教育过程中实现情理交融,最终达到教师与家长彼此协调合作。

3、通过家校合作,协同教育,最终使学生和子女产生综合性影响,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

从而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为他们持续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政策依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的局面。

家长应当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讲究教育方法,培养子女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也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块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这些教育政策为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护。

2、理论依据

1教育教学新理念

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要求家、校教育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落实到教育领域,则要求学校所有工作必须做到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开放的教学理念要求教育不能脱离社会、脱离实践,必须紧跟时代、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符合其生理和心理特点。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走向社会。

为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提供条件。

多元评价理念提倡对学生的评价主体不局限于老师,学生可以自评,家长、社会也可以参与其中。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要求老师、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智力优势和潜能,不失电动机的圆心引导、激励和开发,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特长得以发挥。

要善待每个学生,真正视其人人可成才,个个能成功。

②、家庭教育的意义

实践证明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甚而和补充。

家庭是孩子的早期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保证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家庭教育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生一代的道德和文化素质,并且直接地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③、美国学者大卫威廉姆斯(Davidwilliams)研究发现,家长在学校中渴望扮演不同的角色,其角色范围可以是指导孩子或课堂辅助,到参加校委会制定学校规章等学校管理工作等等。

五、研究价值与意义。

1、家校配合密切会赢得家长对教育的支持。

学校与家长一旦建立起愉快的合作关系,就会赢得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支持和积极的配合。

2、家校配合密切会更好地促进、提高家教水平,帮助家长解决家教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改变家教现状。

3、家校配合密切会有效改善孩子的学习。

4、家校配合密切能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

5、家校配合密切能促进亲子间的沟通和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六、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家校合作中的参与者,涉及的人(即教师、家长、学生等)、事件,均为本次研究对象,此次课题研究以一年级(3)班全体学生及其教师、家长为重点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主要有:

1、调查研究我校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及家教行为现状,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其间的相互联系。

2、调查研究家校合作现状,以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分析。

3、通过指导活动提高学校内家教指导者的指导能力

4、创新家校密切配合的新方式、新方法,找到更多途径与家长密切配合。

5、调查教师在家校配合的各种新方式方法运用做法及所起到的作用。

6、调查家长在家校配合中的态度转变,做法及作用。

七、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促进家长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系统化教育的基本要素与基本方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并构建家庭与学校互联互通的相互配合的教育模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通过家校合作促进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并总结家校密切配合的功能、应用与发展方向,增强服务教育和社会的功能。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并总结家校密切配合在推进与改善学生个性化评价、过程性评价方面的作用及意义。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并总结家校密切配合的新形式、新方法,形成经验总结。

八、研究方法

1、本课题采用信息论、普通心理学等观点,用观察法调查法了解家庭教育的差异性,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2、采用文献法探求学校与家长沟通的基本原理,吸取他人经验的和教训,提高研究效益。

3、采用教育实验法以骓实验假设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4、采用调查访问法和统计法以验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5、实施整全策略,学校、家庭、社会整合,老师和学生整合,学习活动、家庭活动、社会活动整合,理论与实践整合,继承与创新整合。

八、课题研究原则

  1、先进性原则:

在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网络环境下实施研究。

保证课题研究成果有指导意义,确保成果的先进,研究出自己的新方式、方法与新途径。

  2、实践性原则: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家庭教育积极主动参与为核心,展开学与教,在过程中实现家长、学生、老师及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

通过将教育服务及家校合作既作为一种先进理念的实践,推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3、可行性原则:

在实验的过程中,认真论证研究课题的实用价值,推广价值,制定可行的实验计划,保证研究成果的可行。

4、相互协调,方向一致的原则。

此次研究以学校为主,协调家长、社会力量,对学生教育保持目标一致、要求一致、态度一致、方法一致。

  5、评价性原则:

对于课题确定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给予的以定量为重点、定性与定量结合的价值判断。

建立目标评价体系,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确定的能够对研究目标达成度给予价值判断的、由若干检测项目构成的、相对完整的检测内容、结构和工具。

九、研究过程

(一)、预设家校密切配合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有如下几条。

1、创新家长会的形式

2、家访校访的方式方法的深入探究。

3、开展假日教育活动,拓宽家校合作的新途径。

4、改革家长学校授课形式,分层次对家长进行培训

5、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二)、进行研究论证,找出研究的科学依据,现实依据,通过实践与分析证明假设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径的可行性、实用性,以及其推广价值。

(三)、研究途径与措施。

1、组织各种调查,了解家长态度,征求家长意见,共同探讨教育大事。

吸收有能力,积极性高的家长参与课题的研究。

使研究得以从多视野开展,调动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2、建立学生家庭教育档案。

家庭教育对离子起头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同的家庭背景,造就了各种不同性格气质的学生。

要想加强与家长的密切配合,科学地教育学生,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家庭教育状况。

如家庭环境、家务的安排、人际关系、经济状况、学校的家庭教育资源等。

然后建立详尽的家庭档案,并对每位学生的家庭教育作科学的理性分析,建立个案分析库。

3、在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为更好地进行家校协作,学校逐步建立相应的家校协作组织――家长委员会。

先由班级在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通过自荐、推荐、选举等办法,吸收一批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家长骨干家长委员会成员。

4、建立家长通讯录和教师通讯录,使学校与家长沟通更及时方便,为家校协作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5、健全家访制度,加强家访力度,提高家访水平,用良好的家访来促进家长的校访,使家长与教师关系融洽,配合学校更好地开展教学研究。

6、设立家校联系本。

联系本主要用于一些住址离学校远的或工作太忙、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的家长与学校教师取得联系,老师或家长可利用联系本对学生的自由泛滥进步及良好表现进行表扬、鼓励;也可利用其向学生或家长介绍一些学习方法、教育经验,可向家长征询教育学生、管理班级的建议和意见等。

7、开展重大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请部分家长来校,使家长一方面亲身感受到老师工作的辛苦,另一方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家长正确引导、施教奠定基础。

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增进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学校的各项活动得以在家长的配合下更好的开展。

8、家长学校授课形式单一、家长素质参差不齐,使家长学校授课效益太差,老师上课难度加大。

改变家长学校授课形式,采用分批多层教学,利用广播宣传家教的重要意义,提高家长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开展多形式的活动让家长学校既有学习又有交流有研讨。

并评选出“优秀家长”使家长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9、以少先队队日活动为基础,开发假日教育新途径,让家长参与学生教育,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促进家校合作。

10、多形式的开展家长会,避免以往由班主任教师一言堂,或布置任务型。

或总结学习情况型的家长会;采用多形式,用活动、展示等有新意的家长会吸引家长。

消除家长的应付心理,让家长在听、看、参与中受到启发、影响。

十、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

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采用以“龙头带动、重点突破、全员参与“的策略,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制度管理、交流经验、进行实验研究、调查分析、学习培训、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进行科研工作,以集体智慧来打造课题研究的基础。

a)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组 长:

薛峰(校长)

副组长:

李芝(副校长)

主研人员:

王德云(教导处主任) 杜长全(少先队总辅导员)

刘珍 (班主任代表)

参研人员:

全体任课教师及家长代表。

 

b)课题指导组主要职责是:

论证所分配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培训课题研究成员;指导参与实施研究工作;形成研究成果。

c)完善课题研究的相关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评价分析制度、奖惩激励制度等等。

十一、研究进程及预期成果

该课题研究周期为四年(2001年9月至2005年12月),研究工作将分为三个阶段推进。

(一)准备阶段:

2001年9月-2002年9月

1、2001年9月—2001年11月:

研究、论证、制订方案

2、2001年12月-2002年5月:

进一步广泛征求意见、论证方案

3、2002年6月:

在论证的基础上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7、2002年9月:

组织开课培训、交流研究方案

(二)  研究实施阶段:

1、2002见9月—2005见7月课题组展研究。

2、2004年12月,组织一次实验研究阶段性总结交流会。

(三)总结验收阶段:

2005年7月—12月

1、2005年9月-10月:

对课题实验形成最终研究成果。

2、2005年11月-12月:

总课题组对实验校课题研究成果验收。

(四)预期研究成果:

1、完成研究结题总结

2、发表一批研究论文

3、总结一批成功案例。

 

西二铺小学课题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