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开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8048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开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开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开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开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开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开题.docx

《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开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开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开题.docx

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开题

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开题

 

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

 

研究生姓名税红

学号2013114415

类别(硕或博)硕士

导师姓名崔四行

院系所文学院

专业学科教学

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入学时间2013年9月

开题时间2015年8月

毕业时间2016年6月

一、立论依据

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意义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承,积累了一大批辉煌灿烂的文化经典,同时也形成了光彩夺目、独具特色的语文教育传统。

诵读法是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古代语文教育最重要、最高效的学习方法,“教学千法读为本”,这是古代圣贤总结的最佳认知诗书的真理,它蕴含着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散发着民族传统教育的经久魅力。

在语文教学不断变革的今天,各种新潮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埋首诵读这一古老方法,似乎跟不上“潮流”,诵读这种学习方式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诵读教学之所以能经历几千年而不衰,其本身必定存在合理、科学的内核,有其独特的价值,继承和发扬、创新和发展这一教学方式应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因此,笔者开始关注和研究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问题。

既希望通过研究这一问题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也试图反思并回归传统的语文教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本民族语文教育传统的尊重和重视。

同时,对于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古诗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古诗文距离现在年代比较久远,与白话文的文法特点截然不同,具有比白话文更高的难度。

而古诗文又是中考必考内容,以山西省中考试题为例,古诗文在中考中所含分值较大(包括古诗词默写15分,古诗词理解2分,文言文阅读14分左右)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而初中阶段是学习古诗文的起步阶段和关键阶段,许多学生在学习方法上陷入迷茫,效果不佳,因此,找到古诗文学习的突破口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古诗文诵读教学在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研究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2011年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诵读”一词共出现了9次,和以往的课程标准比较,能明显看出新课标的理念更加重视诵读教学,高度认同诵读教学是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此外,新课标中“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几个部分中还对诵读教学有了新的表述,这更意味着新课标在高度认同诵读教学的价值之外,在诵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实践上有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操作规范。

用这些全新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一线教师进行教学实践,诵读教学的价值才能得到更优质的发挥,诵读教学的生命力才能更加旺盛。

第三,诵读古诗文在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

诵读古诗文不仅可以规范学生语言、提高初中生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发展初中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但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存在着对于古诗文的诵读教学还存在着认识不够、教学和检测方法单一等现状,学生没有掌握诵读方法、效果不明显、兴趣不高等诸多问题,诵读教学开展起来举步维艰。

研究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诵读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课程目标”中每个学段的“阶段目标”,都对诵读诗文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部分,都强调了让学生多诵读古代诗文,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重要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沉寂了一段时间的诵读教学再次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近十年来,各类专著、期刊、网站上对诵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诵读”概念及内涵的研究

“诵读”本来是有特定含义的,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都应该是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的。

在实践中,各种“阅读教学”方法都被冠之以“诵读”,而对真正的“诵读”,则大都语焉不详,或不得要领。

这也是现在诵读教学研究和实践陷于困境的根本原因。

关于“诵读”这一概念的明确,许多学者和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

有的学者通过相邻概念的辨析阐述诵读,如董志斌《对诵读法的新认识》一文中,通过对“诵读”和“朗读”这一组概念的分析,认为“诵读特指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宜于抒情诗文、文言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王愧松在《文言文诵读法古今谈》将“诵读”和“背诵”这组概念作比较,得出“文言的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观点类似的还有张芳《浅谈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非核心概念——诵读》、高晶《正解诵读法》等。

有的学者从语言学角度阐释诵读,如郑飞艺在《诵读的教学原理》中提出“通过诵读把看不见的情气、意味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物质形式。

这个物质形式就是由诵读者所表现出来的文本声音形态。

这个声音形态不是语言学意义上的因素、音节读音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充满生命气息的、能实现文本情言语味的整合体”,探讨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有的从词源学的角度阐释诵读,如周庆元的《诵读法的历时演化与现时解读》和刘庭松的《刍议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诵读法》,都结合许慎《说文解字》,从词本身的含义出发探究诵读本义,明确表示“诵”是一种情态,是一种以声传情的表达方式,“读”它还特别侧重于对内容的理解,于是给诵读下定义为“一种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全面深入理解文本的读书方法。

二、对“诵读”功能的强调

诵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更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有效途径,诵读的重要性也一直深受肯定。

许多学者也深入挖掘了诵读的功能。

如丘学道在《让语文课“响亮”起来》中强调“诵读,是我们打开文章大门的一把钥匙。

多读,能培养我们的良好语感。

往往读出来,才能更准确地领悟文字内在的思想感情。

”任泽在《加强诵读教学,打好语文基础》中说道“要将一批有代表性的包括各种内容、体裁、风格的诗文熟读成诵,消化领悟,多积累一些典范的规范汉语的语言材料,这才可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才是提高语文素质的根本”。

这都体现了诵读在加强积累、加深理解、增进语感方面的作用。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胡亦儒《诵读教学与语感培养探究》,葛洪波《让学生感受经典古诗文的魅力——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李辉、杨宏艳《强化古文诵读教学的原因分析》等。

颜宏胜一阵见血地指出“诵读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之根”,她认为诵读教学的首要功能就是“培植母语情结,陶冶思想情操”;张芳在《浅谈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非核心概念——诵读》一文中发现新课程中在对“诵读”内容和目标进行规定时,都比较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陈敏在《古诗文诵读与青少年民族精神的培养》中也强调了诵读对青少年精神培养、人格形成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语文学习中,诵读的重要性一直深受肯定。

新课标中诵读的功能之争集中在“语感积累”和“感受体验”两个方面。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科性质决定了语文教育的多重价值。

诵读的语感积累,是对语文工具性的追求,而感受体验,更侧重于人文性的追求。

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与祖国语言文字有关的基础知识,学会正确运用语言交际;另一方面,也追求“情”的陶冶,即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诵读教学策略探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创造性地运用诵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朱自清先生曾说:

“加速‘文学的国语’的成长,就得注重诵读教学,习惯自然,就会觉得白话文并不难上口。

”鉴于诵读教学的尴尬现状,我们应该把提高诵读教学提上日程。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在语文课堂实施诵读教学,切实提高阅读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便成了我们要抓的一件大事。

许多学者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实施意见。

陈辉来在《初中古诗文诵读训练策略》中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训练模式,即“初读正音,初通文意”、“正确停顿,把握节奏”、“读出重音,把握基调”、“巧读语调,体味诗文”、“背诵课文,感悟诗文”、“运用体态,陶醉诗蕴”,通过处理以上六个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完成古诗文学习目标。

顾伶俐在《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中尝试建立课堂诵读教学七步法,即“学生初读—教师范读—讲读—美读—赏读—创读—延伸拓展”;高丽丽在《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中创建了“音读—意读—情读—美读—写读”的诵读教学五步法。

类似的大胆尝试的研究者还有谢玲娟《初中诵读教学三步走》、眭文英《初中诵读教学的现状及创新举措》、谢小娟《初中文言文“六步诵读法”探索》、李春玲《诵读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等。

纵观近十年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研究和发展,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无论是理论的探讨和摸索,还是教学方法的革新与建构,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但是也存在明显不足:

第一,“诵读”的概念不清晰,无论是《现代汉语词典》还是《新课标》,都没有深入挖掘其原有意思。

这个概念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

现在的课标既然重新使用这个概念,既然想要将这种古代的学习方法引入到现在的语文教学中,那么是不是完全沿袭原有意思?

因此,现代教育需要给它重新一个定义。

第二,缺乏理论依据。

古人使用了几千年的诵读,只是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性的说法,因此现代人总认为它是一种腐朽僵化的学习方式。

我们现在的心理学、教育学以及脑科学是比较发达的,却没有对这种学习方式进行系统的研究,致使我们的课标在对诵读进行规定时没有科学的论据作坚实的后盾。

第三,诵读评价的可测性不强。

新课标中提到的诵读目标用了“体验、感受、领悟、体味、感悟”等侧重于个体内在情感变化的词汇,使得课标的操作性不强,“积累语感”中的“语感”怎么测评?

“体验”到什么程度?

……教师在使用“诵读”进行教学的时候,看不出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达到这个目标,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太理想的。

关于诵读教学,还有许多有待挖掘的东西,比如诵读内容的合理性、诵读实施的具体规定、诵读目标的量化、诵读方式的创新、诵读评价的可测性……

主要参考文献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朱自清朱自清论语文教育[M].河南教育出版社2007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

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4

杨治良记忆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张颂朗读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王尚文语感论[M].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

韩雪萍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李维鼎语文言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周庆元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M].北京出版社1983

王宇红朗读技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童蕾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探究[D].苏州大学2011.9

李慧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6

付云初中古诗文教材选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5

袁芳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5

庄丰石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9.9

顾伶俐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5

郭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诵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5

张芳浅谈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非核心概念——诵读[J].现代语文,2013.11

邱道学让语文课“响亮”起来[J].中学语文教学2007.8

王木森诵读——让语文课如此美丽[J].中学语文教学2012.12

童志斌对诵读法的新认识——朗读[J].语文教学通讯2007.1

蒲加丽加强初中语文诵读教学之浅见[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1

任泽加强诵读教学打好语文基础[J].中学语文教学1997.10

张冬秀经典诵读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差异分析[J].语文建设2012.4

潘中南试谈中学语文诵读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3

郑飞艺诵读的教学原理[J].语文学习2002.6

陈树元、王桂宏引领教师提升诵读与诵读教学水平[J].中学语文教学2007.2

陈观海、范迎难语文教材的模式属性与诵读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7

徐树忠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忽视诵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7

刘天成语文朗读教学的综合效应[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3

谢娟萍语文诵读教学的课堂指导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首先在于帮助语文教师在众说纷纭的观点中,正确认识诵读的概念及其本质;其次,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中关于诵读的定位,使语文教师真正认识到诵读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新观念,自觉实践并进行深入的科学探究;第三,结合本校诵读教学实际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提供一些改进策略,有助于对诵读教学法进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

研究内容

其一,鉴于目前大家对“诵读”这一概念的理解很模糊,存在不少分歧,首先对“诵读”进行正本清源式的研究,弄清“诵读”是什么,明确其特征和本质内涵。

其二,以新课标为理论依据,联系教学实际,阐述在古诗文教学中采用诵读法的现实意义。

其三,从理论到实践,针对当前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法实施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

第四,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诵读内容、基本技能、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几方面探寻改进诵读教学法的策略。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诵读这个概念的内涵从古至今是不断演变的,目前对“诵读”这个词的理解较为混乱(包括大纲、课标中的解释也是含糊不清),所以首先对“诵读”进行正本清源式的研究,正确认识诵读的内涵及其本质,才能准确把握诵读的价值和意义。

2、结合教学大纲、教材、学情特点,实事求是,分析初中古诗文教学面临的现状和困境,探讨行之有效的诵读教学策略。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文献是前人研究的精华,而文献分析法对研究者来说,是在短期内取得有效成果的捷径。

笔者查阅了与诵读相关的文献、专著,以及近年来国内权威期刊和网站的与诵读相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以期对诵读有较为详实、客观和全面的了解,同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求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通过对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要取得教学现状的真实信息和资料,就需要进行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并把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3、经验总结法。

在探讨诵读教学策略时,可结合自己及他人的诵读教学实际,总结归纳行之有效的方法。

技术路线

1、大量查阅与诵读教育思想相关的文献、专著,以及近年来国内权威期刊和网站的与诵读相关的大量研究资料,对诵读有较为详实、客观和全面的了解,同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求理论依据。

2、在平时的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注重诵读教学,多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术和诵读技巧。

同时也积累教学经验,为论文提供事实论据。

3、保持与导师的密切联系,援疑质理,听取导师建设性意见,跟进论文进度。

可行性分析

1、三年初中语文执教经历,对大纲、教参、教材相对熟悉,也发现了实际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篇目展开论述,用实际材料支撑文章,既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也可以指导教学实践。

2、由于认知水平有限,许多观点还停留在感性认知的层面,想法比较杂乱,难以建立起恰当的逻辑关系。

同时缺乏新颖的理论认知,一些想法找不到合适的理论依据,这是研究工作的不利因素。

 

3.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关于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有很多,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前人经验的复述,所以在探究过程中要紧扣自己的主题,做细致的研究。

1、研究初中阶段的特殊性。

包括学生的特殊性,如学生生理、心理、认知发展特点;初中语文教师的特点,他们的文化水平,对诵读的重视程度,自身诵读技能等;教材的特殊性,以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为例,研究入选教材的古诗文特点,教材的选取及编排特点等,从而对论述的对象有个准确把握……从而对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实施现状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

2、研究技巧。

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的方法和技巧的总结和梳理,在每一个朗读技巧的概述之后均辅之以初中阶段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案例进行分析,避免空洞的说教。

同时采用主体考虑法,从教师、学生、环境等方面探讨提升诵读教学的策略。

3、辩证看待诵读。

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是从认知的角度来说,诵读是老师带学生学习文本内容的一个契机和切入点,而不是从时间上来说。

我们提倡诵读教学,但绝不认同有了诵读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反对哗众取宏般地一读到底。

因此要辩证看待诵读,避免片面化和简单化。

 

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2015年6月——2015年7月:

阅读相关作品,收集研究资料

2015年7月——2015年8月:

完成开题报告

2015年8月——2015年10月:

研读文献,撰写提纲

2015年11月——2016年1月:

论文一稿

2016年3月:

论文二稿

2016年5月:

论文三稿

2016年6月——2016年7月:

论文答辩

 

三、论文大纲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核心概念阐述

1.3相关研究综述

2.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实施现状及分析

2.1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的要求

2.1.1教学大纲为古诗文诵读提供了理论依据

2.1.2教材中的选文为古诗文诵读提供了现实依据

2.2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2.2.1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2.2.2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2.2.3感受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2.3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2.3.1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困境

2.3.2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缺失的原因

3.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提升策略

3.1精选诵读内容,开发课程资源

3.1.1充分利用教材选文

3.1.2调整教材结构

3.1.3扩大课外诵读的内容

3.2加强学生基本诵读技能的训练

3.2.1规范诵读语言

3.2.2调整诵读状态

3.2.3指导诵读技巧

3.3课堂诵读方法指导

3.3.1优化教学程序

3.3.1创设诵读情境

3.3.2教师示范诵读

3.3.3丰富课堂诵读形式

3.4选用适宜的评价方式

3.4.1遵循评价原则

3.4.2实施多角度评价

4.初中古诗文诵读策略实施结果及分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四、研究基础

1.已参加过的有关研究工作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1、完成过近十年诵读教学研究综述,对诵读法的概念及演化过程有一定了解

2、设计过一份初中生诵读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学生版)

 

2.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已具备条件:

网络资源,初中教材教参教学大纲,自购教育学、心理学专著

缺少条件:

1、在职期间,获取文献、专著途径少,相关资料收集困难;

2、缺乏新颖的理论认知,在深度和力度上难以挖掘。

拟解决途径:

1、自购部分重要图书,利用网络搜集资料;

2、总结前人经验,研读理论专著,深入挖掘内涵;

3、向导师虚心求教,随时跟进论文进度。

 

五、导师意见

 

导师签名:

年月日

六、导师组意见

 

导师组各位老师签名:

学科组长:

年月日

七、所在培养单位意见

 

培养单位公章:

培养单位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注:

开题后本报告需交一份到院研究生办公室备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