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安全性及风险防范问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56635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方支付安全性及风险防范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三方支付安全性及风险防范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三方支付安全性及风险防范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三方支付安全性及风险防范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三方支付安全性及风险防范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方支付安全性及风险防范问题.docx

《第三方支付安全性及风险防范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方支付安全性及风险防范问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方支付安全性及风险防范问题.docx

第三方支付安全性及风险防范

一、第三方支付概念

第三方支付是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在2005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首先提出来的,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

第三方支付是非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的重要渠道,人民银行发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将其定义为依托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的非金融机构。

从其形式上看,所谓第三方支付,就是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网络支付平台,它是以非银行机构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为信用中介,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与各家银行签约,使得其与商业银行间可以进行某种形式的数据交换和相关信息确认,实现持卡人或消费者与各个银行以及最终的收款人或者商家之间建立一个支付的流程。

第三方支付通过其支付平台在消费者、商家和银行之间建立连接,起到信用担保和技术保障的作用,实现从消费者到商家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结算等功能。

在网络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把货款支付给第三方,再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并要求卖家发货,买方收到商品并检验后通知第三方,由第三方将货款转至卖家账户。

相对于传统的资金划拨交易方式,第三方支付可以对交易双方进行约束和监督,有效地保障货物质量、交易诚信、退换要求等环节,满足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为交易成功提供必要的支持。

如支付宝、财付通等都属于此类平台。

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第三方支付服务具有以下特征:

(1)支付中介。

第三方支付的具体形式是付款人和收款人不直接发生货款往来,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款项在付款人、银行、支付服务商、收款人之间的转移。

第三方支付平台所完成的资金转账都与交易订单密切相关。

(2)中立、公正。

第三方支付平台不直接参与商品或服务的买卖。

公平、公正地维护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

(3)技术中间件。

第三方支付平台连接多家银行,使互联网与银行系统之间能够加密传输数据,向商家提供统一的支付接口,使商家能够同时利用多家银行的支付通道。

(4)信用保证。

运行规范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只向合法注册的企业提供支付网关服务,不向个人网站提供服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交易欺诈的发生,令消费者使用网上支付更有信心。

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对交易双方的交易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防止交易双方对交易行为的抵赖以及为后续交易中可能出现的纠纷问题提供相应的证据。

第三方支付是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信用纽带。

(5)个性化与增值服务。

第三方支付可以根据被服务企业的市场竞争与业务发展所创新的商业模式,同步制定个性化的支付结算服务。

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如帮助商家网站解决实时交易查询和交易系统分析,提供方便及时的退款和止款服务。

二、第三方支付的交易流程及支付模式

(一)第三方支付的交易流程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要靠交易各方的积极配合才能使整个交易流程顺利进行。

具体来说,采用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支付要涉及到消费者、网络商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相关银行的支持。

其一般交易流程如图所示(图1):

图1.第三方支付流程图

①消费者浏览检索商家网页,提交订单;

②消费者向第三方平台提交支付信息;

③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取买方支付信息并向相关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发送支付请求;

④银行或信用卡公司验证消费者账户;

⑤通过第三方平台将资金从银行账户转到第三方账户;

⑥—⑦第三方支付平台将转账信息传递给商家并通知商家发货;

⑧商家发货;

⑨消费者收到并验证商品后向第三方支付平台发送确认支付请求;

⑩第三方将消费者信用账户上的货款划入商家账户中,完成交易。

在第三方支付模式下,卖方看不见买方的账户信息,从而保障了买方支付的安全性。

这一交易完成过程的实质是一种提供结算信用担保的中介服务。

(二)第三方支付的支付模式

第三方支付按支付模式可分为支付网关模式和平台账户模式两种:

支付网关模式只是一个简单的通道,买家通过第三方把款付给用卖方;平台账户模式分为监管型账户支付模式和非监管型账户支付模式,主要区别在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否暂时保管货款,充当信用中介,如支付宝属于典型的监管型账户支付模式,而快钱则属于典型的非监管型账户支付模式。

具体支付模式如下图所示(图2):

图2.第三方支付分类结构图

三、第三方支付面临的风险

近几年,第三方支付行业迅速发展,但同时风险事故也频发,客户信息泄漏、伪卡欺诈、网络欺诈、套现等网络犯罪案件快速攀升,第三方支付业务已成为银行卡犯罪新的高发部位,由于互联网交易的特点,客户维权也比较困难,因此有必要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与识别。

(一)政策风险

第三方支付同样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宏观环境有利,则第三方支付承担的金融风险小,宏观环境不利,则第三方支付承担的金融风险大。

相比其他宏观影响因素而言,第三方支付作为新兴行业,受政策的影响更为明显。

例如,政策支持创新,则第三方支付作为创新的产物,将会获得鼓励和支持,反之,如果以保守政策为主,严格防范网上支付风险,则第三方支付面临风险。

2014年以来,关于第三方支付的争论从未停息。

3月份央行下文要求暂停支付宝和财付通的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

随后有媒体报道称央行就《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草案最后一次征求意见,并披露草案中有诸多限制第三方支付发展的条例。

尽管最后《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并未真正落地实施,但在这一监管风波的可以明显看出,第三方支付的发展面临着比其他成熟行业更敏感而不稳定的政策风险。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虚拟货币。

根据腾讯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表显示,全年总收入为604.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其中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为451.46亿元,占总收入的74.7%,比去年同期增长25.9%。

依托逐年增长的虚拟货币增值服务与网络游戏,作为互联网增值服务的主要收入实现形式,Q币己经是中国互联网市场中规模最大的虚拟货币。

由于虚拟货币的发行是由互联网服务商自行决定的,其货币发行行为不受监管。

目前,虚拟货币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他渠道与实体货币进行双向兑换,也能购买实物商品(除Q币外,新浪的U币可在新浪商城中购买商品;百度币已经用于个人MP3收费下载;淘金币和天猫积分可直接用于现金抵用购买商品),已经具备了实体货币的职能。

而对于实体货币,国家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贴现、存款准备金等手段或制度调节货币流通量,但对于虚拟货币,其流通量完全取决于发行企业本身,虚拟货币代替人民币成为网上交易的一般等价物,在很多网站都可以和人民币兑换。

举个例子来说:

100元可以在腾讯官方买到100Q币,但是有人在淘宝上出售100Q币只卖80元,而且长期固定,这种行为如果换到现实的人民币市场就是地地道道的外汇黑市。

虚拟货币的发行如果不进行必要监管,将可能面临与实体货币流通量不当带来的一样的问题,引发通货膨胀,这样就加大了虚拟货币对实体货币冲击的风险。

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陈进表示:

“虚拟货币但凡跟人民币发生联系,就会跟现实中的银行一样,可能面对挤兑等现实风险。

”当发行虚拟货币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将出售虚拟货币的资金进行投资,当客户要求赎回虚拟货币的时候,投资的资产可能无法迅速变现,而此时,该第三方支付企业又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债务,这样,第三方支付企业就会遭受流动性风险。

因为政策具有滞后性,目前对于这种虚拟货币的监管还是一片空白。

当这些有着相似属性的金融手段成为投机倒把的安乐窝时,负责中国金融政策的央行,也的确有必要正本清源,对专门从事虚拟货币兑换的网站进行监管,严格市场准入。

(二)法律风险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都不是很明确。

任何一个第三方支付公司,都会尽量称自己为中介方,在用户协议的多处地方避免说自己是银行和金融机构,试图确立自身是为用户提供网络代收代付的中介地位。

由于涉及类似网络交易平台的法律地位,在交易中的法律责任等很多法律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立法加以规范。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处理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整个过程中,第三方支付所起的作用包括:

①托管货款;②代收代付;③存取货币;④清算结算;⑤信用担保,而这一切与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职能非常相似,但目前的第三方支付的性质界定与监管标准又未具体明确,处于网络运营与金融业务交接的灰色地带,其服务实质上类似于金融服务中的清算结算业务。

同时,提供服务时出现的大量沉淀资金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资金储蓄的性质。

两者都是《商业银行法》规定的银行专营业务,必须经过银监会的批准才能从事。

在国内,法律规定只有金融机构才有权力吸纳代理用户的钱,其他企业和机构不得从事类似的活动。

因此,第三方支付平台显然己经突破了这种特许经营限制,服务提供者已经具备了银行的某些特征,但目前还没有相应金融监管法规和机构管理,存在“违法经营”之嫌。

在2010年以前,第三方支付企业最担心的是主体资格问题。

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并发放了197块牌照以后,明确了行业内大多数企业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主体资格,让企业能够专心于业务发展。

第三方支付行业进入监管时代,法律风险也相对降低。

第三方支付业务常涉及银行法、证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隐私保护法、知识产权法和货币银行制度、财务披露制度等。

由于第三方支付属于新兴事物,尽管国家和政府已意识到对第三方支付监管的重要性,但法律法规尚未完善,未形成一套较完善的独立的法律体系,对诸如第三方支付业务资格的确定、第三方支付活动的监管、客户应负的义务与银行应承担的责任等等,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而一旦出现新的法律法规,这都将引起第三方支付的风险。

例如,我国颁布实施《办法》后,对第三方支付实行许可制度,这对于一部分不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则会遭受较大损失。

(三)金融风险

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说,金融风险包括沉淀资金、洗钱、套现等的风险,而第三方支付公司面临打击金融犯罪和保护消费者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和传统的不一样的难点:

(1)主体的虚拟性,大部分交易是非实名的。

(2)交易本身的虚拟性,网络发生的交易和本身的交易不一致的,很难核实交易这个过程,控制交易的程序。

这样的特点使得网络支付可能更容易成为洗钱、套现等等金融犯罪的温床。

(3)由于网络的遍及性,使得传播范围广。

(4)由于第三方支付的具有跨国界性,解决不同国家法律之间的差异又存在一道法律障碍。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利用第三方支付进行的洗钱和套现等犯罪活动对第三方支付公司自身的控制和监管能力以及国家的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沉淀资金风险

在交易过程中,当买方把资金转到第三方的账户,此时第三方对资金进行保管,买方仍然拥有资金的所有权。

当买方收到商品,确认付款后,资金所有权转到卖方。

第三方支付中一般规定只有当买方收到商品并做出反馈后,系统才能把货款划到卖方账户,这就形成了在途资金。

与银行系统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在途资金相比,第三方支付中的在途资金沉淀时间更长,加上买卖双方暂存在支付平台账户内的资金,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资金沉淀量会非常巨大。

如果第三方支付企业出于逐利的需要,将此在途资金用作风险投资,一旦投资失败,投资无法收回,则第三方支付将会遭受重大流动性风险。

以支付宝为例,据业内人士估计,考虑到出项资金和进项资金之间的时间差,支付宝账户沉淀资金每月至少在100亿元左右。

随着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军团的推出,似乎缓解了这一风险。

但是面对银行不断推出的理财产品,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持续低于5%,远低于刚推出时7%的收益率。

在银行理财产品的逼近下,货币基金并没有看起来那般光鲜。

2.洗钱风险

洗钱是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者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