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南十校届高三下学期开学第一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907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江南十校届高三下学期开学第一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届高三下学期开学第一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届高三下学期开学第一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届高三下学期开学第一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届高三下学期开学第一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江南十校届高三下学期开学第一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x

《安徽省江南十校届高三下学期开学第一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江南十校届高三下学期开学第一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江南十校届高三下学期开学第一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x

安徽省江南十校届高三下学期开学第一考历史试题WORD版

安徽省

2013届高三开年第一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荆轲奉命去秦国,以献地图为名伺机刺杀秦王。

制作该“地图”的材料最有可能是

A.龟壳B.竹简C.帛D.纸

2.西汉贾谊在《治字策》中宣称:

“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

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3.玉米原产美洲,被视为中国传统“五谷”之外的“六谷”,许多学者认为是在明朝万历前期由海上(菲律宾)传入我国。

据此判断,万历前期是在

A.14世纪B.15世纪C.16世纪D.18世纪

4.明入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

“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

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西学东渐导致封建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

B.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

C.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文化复古潮流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5.1839年林则徐给当时的英国女王信中写道:

“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

故特明宣定例。

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由此可见,清政府

A.国力强大以世界霸主身份自居B.放弃了闭关锁国实行对外开放

C.区别对待鸦片走私与正当贸易D.依法剥夺了洋商在华的贸易权

6.道光帝对签订《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

“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

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

”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

A.近代国家思想B.屈辱外交思想C.传统夷夏思想D.殖民外交思想

 

7.1865年,赫德(英国人)在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写道:

“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

”这主要反映了清政府

A.执政能力普遍薄弱B.应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C.缺乏洋务运动人才D.学校教育与治理国家脱节

8.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李鸿章认为:

“两国交涉全论理之曲直、非恃强所能了事。

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

谁先开仗谁先理诎、此万国公例。

”这表明

A.甲午战争的爆发按当时的国际法中国有一定责任

B.李鸿章对中日两国矛盾解决寄希望于国际势力

C.清政府对解决国际争端方式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D.清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预谋已经有所察觉

9.《中国近代经济史》一书认为: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正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

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开始于《马关条约》签订后

B.列强对华输出的资本基本来源于国内的剩余资本

C.列强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对华输出的资本迅速增长

D.列强输出的资本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注入了资金

10.阅读表1,判断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表有“张一元”企业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00年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

在前门大棚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1930~40年代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A.该企业创办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

B.在第二家茶店开业初,经常有穿着旗袍的女子和穿着西服的男子出入茶店

C.20世纪三十年代安徽商人非常重视广告播报,这表明电台与商业活动密切

D.“张一元”企业此时不可能通过商情类报刊进行广告宣传以促进产品销售

11.阅读表2,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推动报刊业的发展

②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

③《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④实现民族独立才能使中国报刊业得到健康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指出:

“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

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

”这里中国人“国力的觉悟”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B.五四运动期间

C.洋务运动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13.徐中约教授提出:

“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

”对该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强国B.中国人自古以来勇于接受挑战

C.中国人在被动中抛弃懦家思想D.中国已在近代融合到世界中去

14.对表3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工业起点低,尤其是重工业尚未起步

B.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钢产量持续增长,明显高于粮食产量

C.建国后经过三年的奋斗,主要产品产量超历史最高水平

D.1992年我国工农业产值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5.表4是根据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数据编制的。

它说明了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B.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异常迅速,即将危及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

16.图1是根据徐中约所著《中国近历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数据绘制的。

导致图中中美贸易变化的因素有

①中国实行改革开放②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7.有人说:

“真正杀死苏格拉底的不是民主本身,虽然民主的确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

”这句话意在说明古代雅典

A.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B.民主审判与司法独立相悖

C.民主政治是较完美的D.不成熟的是司法而非民主

18.图2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A.“一战”未给我俄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初见成效

C.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D.苏联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国

19.表5是根据罗斯托著作《世界经济:

历史与展望》中有关数据绘制的,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非拉地区落后的根源在于其未发展工业

B.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未显示成效

C.罗斯福新政保障了美国工业经济发展优势

D.资本主义工业国丧失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

20.图3为二战后初期苏联的漫画,下列关于此漫寓意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A.揭露美国积极进行军备竞赛B.提倡美苏之间应该和平共处

C.讽刺了美国“冷战”政策的实质D.提醒苏联要警惕美国的阴谋

 

21.根据图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世纪中期以后日本经济一直持续调整增长

B.朝鲜战争结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时机

C.日本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处的越南战争期间

D.“冷战”结束以后日本经济发展呈现负增长状况

22.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发表就职演说:

“我要削减政府的规模和影响,承认联邦政府的权利与各州和人民所拥有的权利之间是有区别的。

我们都必须牢记,是各州组成了联邦政府,而决非是联邦政府创造了各州……今后,我将建议撤除经济发展和降低生产力的路障。

”这表明美国政府将

A.改变与苏联争霸的策略B.减少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继续推行自由放任政策D.下放权力实行地方高度自治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6分)

2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首尔大学名誉教授赵东一最近出版《东亚文明论》一书。

书中提出汉字属于东亚文明的共同财产,并强调东亚的几个国家同属汉字文化圈。

赵东一在书中对东亚文明的儒、道、佛进行了说明。

他在第一章就提出一个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孔子是哪国人?

”他解释说,孔子原来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是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的时候了,为此东亚人应该共同努力,就像苏格拉底是希腊人也是欧洲人,最后成为世界人一样。

报道还称,赵东一在书中将中国、韩国、日本和越南等国家划为“东亚文明圈”成员,并表示东亚文明是所有“东亚文明圈”成员的共同财产。

赵东一强调,虽然东亚各国还存在历史和领土纷争等政治问题,但通过共同制定大学课程和加强人员交流等,首先实现“东亚文化共同体”还是有可能的。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是如何从鲁国人到500年后成为中国人的?

(6分)

 

(2)如何理解材料所说的“苏格拉底是希腊人也是欧洲人,最后成为世界人”?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论材料中关于孔子的观点。

(10分)(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4.(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社会里,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与之相应的制度特点是专制。

但在前资本主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这是中国制度建设的独特之处。

……秦朝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体制形式中最关键的步骤。

“县”是“悬”的古字,“悬”者,垂直也。

……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

……中央集权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华文明的沿承延绵的意义不可忽视。

——陶涛《关于“中央集权制”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制宪者们有两个需要同时实现的目标:

首先是立国,惟有将邦联条例下13个松散的独立州凝聚起来,建立一个可以行使足够权力的联邦政府来取代邦联,合众国才成其为一个国家。

其次是限权,约束权力是宪政的根本,这个联邦政府的权力必须恰当,而且从创建伊始就要将限制自身权力的机制设置其中。

——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变迁》

材料三:

联邦可以造成健康的强有力的政治局面,维护美国的和平与安全。

一个有效率的全国政府与和谐的联邦是对付外来侵略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把全国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集中起来,用于任何方面的目的。

——顾素《自由主义基本理念》

材料四:

前元之世,政专中书,凡事必先关报,然后奏闻。

其君又多昏蔽,是致民情不达,寻至大乱,深可为戒。

——余汝楫《礼部志稿》

材料五:

资本主义萌芽从明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前夕,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

……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是明朝统治者用于钳制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

——郑宝琦《中国古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实施的原因及特点。

(7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美国是如何“从创建伊始就要将限制自身权力的机制设置其中”的?

(4分)

 

(3)综合以上材料,评述中央集权制度。

(9分)

 

25.(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是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中国与日本同属非西方文明,对于现代化这种“舶来品”的抗拒是难免的,这也是很多非西方国家出现的普遍现象。

但在不断抗拒、不断遭受挫折以后两国一个是采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继续对抗现代化的目标,一个是改变态度转而接受现代化。

——刘金源《关于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

材料二小约瑟夫·奈将综合国力等同于国家实力认为一国实力的标准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形态。

硬实力是指支配性的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软实力是指吸取性的实力和硬实力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它包括国家凝聚力、文化被普遍接受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程度。

其中“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发展尤为重要它影响着国家的社会结构和战略地位是一个国家强大和兴盛的主要动力。

——刘金源《综合国力与大国崛起》

(1)19世纪中叶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符合材料一中的哪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19世纪中期是如何通过“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发展促成国家强大和兴盛的”?

(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新时期中国软实力增强的表现。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