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思想感情类.docx
《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思想感情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思想感情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思想感情类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思想感情类
思想感情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整体考查)
(二)分析思路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
(2)抓意象、意境;(3)抓诗眼、关键词;(4)懂典故;(5)懂手法。
【思想情感分类1】
1、咏史怀古诗:
(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
(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
(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
(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
(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
(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
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
(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
(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
(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
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思想情感分类2】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
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甫《兵车行》。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
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6)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
3、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思想情感总结1】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
【思想情感总结2】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等。
(三)答题步骤
1、分析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
2、分析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注:
如果涉及到艺术手法,需要指出手法的运用。
【答题格式】本诗通过( )的描写(叙述、回忆),抒发(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绣龟形诗①
侯氏
暌离②已是十秋强,对镜那堪重理妆?
闻雁几回修尺素③,见霜先为制衣裳。
开箱迭练④先垂泪,拂杵调砧⑤更断肠。
绣作龟形献天子,愿教征客早还乡。
[注]①龟形诗:
以“龟”谐“归”。
②暌离:
分离。
③尺素:
书信。
④开箱迭练:
打开箱子折叠丝绢。
练,白色的丝绢。
⑤拂杵调砧:
拂拭捣衣的木槌调整好捣衣石准备为征夫制衣裳。
杵和砧,均为捣衣用具。
诗中哪几句是细节描写?
这些细节描写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感情?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做简要的分析?
【答案】(步骤一)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四句运用了细节描写:
闻雁修书,见霜制衣,开箱垂泪,调砧断肠。
(步骤二)这些具体、典型的生活细节,真切有力地抒发了家中妻子对戍边丈夫的思念之情。
【答案】(步骤一)诗人通过对自己岁末暮年,仍漂泊他乡,而边关战事不断,时局艰难,朝中无人请缨的叙述,(步骤二)抒发了漂泊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崇高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之情,也表达了自己空负报国愿望却无力为国分忧的无奈。
二、高中诗词鉴赏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九日水阁
(宋)韩琦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释】九日:
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
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
韩琦:
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北宋政治家、词人。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
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树”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
B. 颔联两句对仗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
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C. 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
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D. 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
(1)A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
①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
②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
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
③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解析】【分析】
(1)A项,“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错误,“七绝”应为“七律”。
故选A。
(2)第一句写池馆园林荒凉的感觉,与第三句“秋容淡”相呼应。
第二句点出九日宴会之事,虽然池馆倾圮。
台榭荒芜,却有嘉客来助成重阳雅集,环境虽然荒僻,人的兴致却很高,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三、四两句正面写九日赏菊,这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而寄意:
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
两句含比兴之意,字面上是写菊花犹有晚香,言外之意则是表达自己有岁虽晚而节弥坚的品格。
五、六两句写眼前宴会之事,重九宴会饮酒是诗歌中的传统内容,蟹螫也是展现文士风流雅致情趣的传统意象,但此诗不仅仅是简单借用这两个传统的重九意象,还更多地写到了酒和蟹螯本身,这种写日常生活中文士生活趣味的作法带有自居易的特点。
诗的最后写自己年老虽不能豪饮。
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
故答案为:
⑴A;
⑵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
①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
②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
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
③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综合鉴赏的能力,注意借助诗歌的注释理解。
阅读注释,根据注释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阅读选项进行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注意正确翻译诗歌的内容。
先翻译诗歌来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根据题干概括分析诗歌的相关诗句,抓住重点词组织答案。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释】:
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逢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俱佳,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
袁宏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1)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 颔联正面怀古,一个“空”字使诗人对谢尚的崇敬怀念之情与上联空寂之景交融一起。
C. 诗中用典,颈联遥想东晋谢尚、袁宏在此地的遇合感慨斯人已渺,美谈不再。
D. 这首诗不拘泥格律的严谨和语言的藻饰,而是大处落墨情景浑成纯乎天籁。
(2)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
诗人是如何表达的?
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B
(2)第一问:
怀才不遇的失望惆怅,知音难寻孤独落寞,潇洒自解的自信旷达。
第二问:
①融情于景。
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别离去的行舟,烘托出不遇知音的落寞与孤独。
②以景结情。
明朝在落叶纷纷的情景下扬帆远去,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
③虚写(想象)。
诗人遥想明朝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乘舟远去,烘托出潇洒自解的自信与旷达。
【解析】【分析】
(1)B项,“颔联正面怀古”表述错误,颔联是由望月过渡到怀古的。
故选B。
(2)本题中,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
由于这种空阔渺远的境界本身就很容易触发对于古今的联想。
“空忆”的“空”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了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显然表现诗人知音难觅的怅然和失落。
从整首诗看,首联写内心的澄澈安详,颔联则表现了失落和怅惘,颈联满含自信与豪放,尾联则在旷达中深含寂寞凄清的情怀。
从表现手法上看,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融情于景,以景结情,抒发作者的寂寞凄清。
当然,这是作者的想象,属于虚写,寄寓了作者潇洒自解的自信与旷达。
故答案为:
⑴B;
⑵第一问:
怀才不遇的失望惆怅,知音难寻孤独落寞,潇洒自解的自信旷达。
第二问:
①融情于景。
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别离去的行舟,烘托出不遇知音的落寞与孤独。
②以景结情。
明朝在落叶纷纷的情景下扬帆远去,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
③虚写(想象)。
诗人遥想明朝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乘舟远去,烘托出潇洒自解的自信与旷达。
【点评】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 江 月
辛弃疾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①,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注释】①楼台鼎鼐:
楼台指相府,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写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表达出对朝廷力量的肯定。
B. 诗人化用孟子的名言,指出只要南宋上下齐心,共同抗敌,北伐是可行的。
C. 下片写诗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却依然对北伐的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D. 本词语言晓畅,运用很多口语化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词的魅力。
(2)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案】
(1)C
(2)本词上片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势,下片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代的共同心声,充满了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
“元嘉草草”三句诗人借元嘉帝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的故事,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不要冒进。
【解析】【分析】
(1)C项“下片写诗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表述错误。
下片先写今日治国,再写明年胜利在握,表达了对北伐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故选C。
(2)本题要求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
本诗中根据上片“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可知上片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势;根据下片“此日楼台鼎鼐①,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可知下片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代的共同心声,充满了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
而“元嘉草草”三句诗人借元嘉帝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的故事,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不要冒进。
故答案为:
⑴C;
⑵本词上片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势,下片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代的共同心声,充满了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
“元嘉草草”三句诗人借元嘉帝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的故事,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不要冒进。
【点评】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释】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
此时作者滞留湘,以舟为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点明诗人的真实处境,并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对象燕子。
B. 诗的颔联运用拟人修辞,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与长期漂泊的无奈。
C. 最后两句,前十一字是写燕子,深情而无奈;后三字转而写诗人自己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D. 本诗所咏之燕与刘禹锡《乌衣巷》中的燕子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2)有人认为,本诗颈联的内容是以燕子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
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1)D
(2)示例:
①同意。
颈联想象着燕子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对诗人流浪他乡、江湖飘荡的处境表示深切的同情。
燕子的同情,从侧面深深地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凄惨。
②不同意。
颈联描绘的是燕子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表现了诗人对燕子的悲悯情怀,同时也是对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怜惜和感慨。
(本题为探究题,允许考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言之成理即可。
)
【解析】【分析】
(1)D项,“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错误。
两诗中的燕子形象不同:
杜诗中间两联是对燕子形象的描绘和倾诉,诗人想象着所见即是旧日筑巢于自己屋室的燕子,说自己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和燕子到处筑巢别无两样;尾联写燕子弃我而去,留下的只有空虚、惆怅和寂寞而不禁老泪横流。
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燕子是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真实写照。
刘诗中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则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故选D。
(2)结合具体内容阐发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
如不同意,“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巢居室”是说燕子筑巢于人家,因为南北无定,所以令人可怜。
接着就点破怜燕正是哀己。
结合注释内容“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
此时作者滞留湘,以舟为家”分析,诗人寄人篱下的生活,以舟为家的生活,实在和燕子的“处处巢居室”没有两样。
如今竟至于无人可依、无地可居,教人叹息。
也可以同意,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
想象着燕子联想到自己,燕子的同情,从侧面深深地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凄惨。
故答案为:
⑴D;
⑵示例:
①同意。
颈联想象着燕子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对诗人流浪他乡、江湖飘荡的处境表示深切的同情。
燕子的同情,从侧面深深地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凄惨。
②不同意。
颈联描绘的是燕子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表现了诗人对燕子的悲悯情怀,同时也是对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怜惜和感慨。
(本题为探究题,允许考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言之成理即可。
)
【点评】
(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的解答,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然后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逐一比对选项与诗句,应特别注意选项中出现的表现手法,考生要认真分析诗文中有没有运用该手法表情达意;
(2)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从审读题目、品读关键词句、关注尾联和分析意象的角度去感知诗人抒发的情感。
6.(201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
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
(1)“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2)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分析】⑴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
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
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⑵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诗中“人皆”与“我独”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岂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毫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故答案为:
⑴“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⑵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点评】⑴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⑵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
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7.(2019•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________。
首联中“________”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
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
(1)造访;朱门
(2)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解析】【分析】⑴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过”的意思为“拜访”。
首联的意思是,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的冷清,好像主人在闲居之中。
“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⑵“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
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
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
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
⑴造访;朱门;
⑵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