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651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docx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docx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围绕这场战争,小历和小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小历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小史说:

“不对。

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

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2)你同意谁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萨拉热窝事件。

(2)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工业产量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1)1928-1937年间苏联最高领导人是谁?

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小历认为“这一时期苏联工业生产实现了快速而全面的发展。

”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斯大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不正确;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不可能实现了全面的发展。

不完全正确,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是实现了快速但不全面的发展。

【解析】

【分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28-1937年间苏联最高领导人是斯大林;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初步形成。

(2)开放性题目,不正确;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不可能实现了全面的发展。

不完全正确,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是实现了快速但不全面的发展。

3.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特定的空间里了解史事,才能对史事有准确、全面的理解。

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写出在图甲中交战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②哪一条约的签订导致图乙比图甲中国家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化?

列举该条约中导致欧洲国家的政治版图发生变化的具体内容。

(2)在特定的时间里认识特定空间的史事,才能形成时空观念。

下图丙是根据图甲、乙绘制的时间轴。

写出图丙中A、B所代表的史事。

图丙

(3)根据图甲和图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特点。

(4)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归纳历史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

【答案】

(1)①同盟国,协约国。

②条约:

《凡尔赛条约》。

内容:

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2)A:

萨拉热窝事件。

B:

凡尔登战役。

(3)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参战国家多、特别残酷等。

(有类似三点表述可得分)

(4)使我们直观生动地了解历史,形成时空观念,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有类似表述即得分)

【解析】

【详解】

(1)①根据图甲“第一次世界大战”可知,一战的交战双方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一战前,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激化,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了三国同盟。

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②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导致图乙比图甲中国家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战后,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规定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2)根据图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一战过程的时间轴,根据A“1914年、导火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王储在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遇刺,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根据B“转折点、绞肉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共造成交战双方70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使德军的进攻被遏制,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是一战的转折点。

(3)根据图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内容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大、范围广、参战国家多;根据时间轴“1914-1918”可知,一战时间长;根据“绞肉机”可知,一战特别残酷等。

(4)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可知,历史地图使我们直观生动地了解历史,形成时空观念,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点睛】

注意分析材料,掌握一战的相关内容。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德国强行向清政府租借了胶州湾沿岸,把山东半岛纳入自已的势力范围。

战时,日本以向德国宣战为由,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

战争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

但是,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

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材料二:

法国对此次会议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为了巩固它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继续釆取削弱德国的政策。

英国则在欧洲大陆上继续推行“均势政策”,在经济上、政治上支持德国,希望以此来削弱法国。

美国不甘心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它留在凡尔赛体系之外,在欧洲扶植德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同日本、英国展开了新的争夺。

——张建华主编:

《世界现代史(1900-200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材料三:

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四:

从表面上看,一战的结束给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带来的只有胜利。

德意志第二帝国破产了,德国海军任由英国摆布。

此外,大英帝国还取得了德国的大部分海外殖民地,并在国际联盟的授权下占领了奥斯曼帝国的部分领土。

然而获得这些领土的代价却是90万士兵的阵亡,200万士兵的伤残以及国内严重的经济衰退。

战争的花费使英国债务到1918年时增加了10倍,英国成为美国的债务国。

——《图说世界史》现代卷·彩图版(德)克劳斯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代表参加的是哪一会议?

(2)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次会议的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情况?

(4)材料三中的“一个公约”指的是什么?

(5)根据材料四回答一战对英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巴黎和会

(2)五四运动

(3)战胜国之间(在对待德国的问题上)存在矛盾

(4)《九国公约》

(5)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削弱了英国的实力。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代表参加的是巴黎和会。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结束。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召开了会议,称为巴黎和会。

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

但是,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因此材料一中国代表参加的是巴黎和会。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3)依据材料二“法国对此次会议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为了巩固它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继续釆取削弱德国的政策。

英国则在欧洲大陆上继续推行“均势政策”,在经济上、政治上支持德国,希望以此来削弱法国。

美国不甘心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它留在凡尔赛体系之外,在欧洲扶植德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同日本、英国展开了新的争夺”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材料二反映了战胜国之间在对待德国的问题上存在矛盾。

(4)依据材料三“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材料三中的“一个公约”指的是《九国公约》。

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5)依据材料四“从表面上看,一战的结束给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带来的只有胜利。

德意志第二帝国破产了,德国海军任由英国摆布。

此外,大英帝国还取得了德国的大部分海外殖民地,并在国际联盟的授权下占领了奥斯曼帝国的部分领土。

然而获得这些领土的代价却是90万士兵的阵亡,200万士兵的伤残以及国内严重的经济衰退。

战争的花费使英国债务到1918年时增加了10倍,英国成为美国的债务国”分析概括可知,一战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削弱了英国的实力。

5.兴华学校九年级

(1)班的同学正在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请你加入到他们的探究队伍中去,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印度甘地纪念馆:

位于老德里的亚穆纳河畔。

用黑色大理石筑成的一个四方形平台,标志着圣雄甘地1948年被刺杀后火化的地点。

黑色平台正中是一长明火炬,象征甘地精神永存。

几乎每一位重要外国来宾都要到此献花圈或种植一棵常青树。

图二:

2018年7月9日,正在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的韩国总统文在寅同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一道访问甘地纪念馆。

(1)从材料一中,你能够得到什么信息?

请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回答甘地的贡献。

(2)材料二发生在哪一运动中?

结果怎样?

(3)材料三中的人物是谁?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他做一简单介绍。

(4)请你为以上探究,概括出一个主题。

【答案】

(1)信息:

人们对甘地无比尊敬贡献:

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2)埃及华夫脱运动。

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3)卡德纳斯。

1934年,当选墨西哥总统。

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他推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卡德纳斯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内容分析可知,从中能够得到的信息是人们对甘地无比尊敬。

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2)依据材料二信息“埃及人民举行抗议英国的示威游行”分析可知,材料二发生在埃及华夫脱运动中。

1919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扎格鲁尔等华夫脱党,点燃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情绪,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

经过埃及人民的反复抗争,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3)依据材料三信息“南美的创新改革”分析可知,材料三中的人物是卡德纳斯。

1934年,当选墨西哥总统。

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他推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卡德纳斯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依据以上材料内容的探究可知,学习主题是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6.史料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素养专练)

根据上述史料概括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苏联产生的负面影响。

【答案】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阻碍了苏联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的信息可知,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一模式阻碍了苏联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7.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

(1)下图表明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

请对应图形写出军事集团名称。

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后果是什么

(2)导致两大集团发生世界大战的事件是什么?

这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哪次战役?

这次战役被称为什么?

【答案】

(1)同盟国,协约国。

造成严重的后果,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示,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是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三国协约”国”和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组成的三国同盟。

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两大集团发生世界大战的事件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这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伤亡最重,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一战的背景。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一战中的关键性战役。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和美国比较快,在这两个国家中,经过若干个十年,煤和铁的产量各增长一倍。

而苏联从1928年到1938年十年间,铁和钢的产量却增长了三倍,煤增长了两倍半……苏联1939年工业的总产量,从数量标准方面衡量,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但在质量上,按西方的标准,生产水平是低的。

许多仓促建成的新工厂质量差,且为迅速的折旧所苦恼。

材料二:

1937年世界主要国家纸产量比较

国家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苏联

人均产量

103磅

92磅

92磅

51磅

17磅

11磅

 

——以上材料摘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苏联钢铁、煤的生产取得上如材料一所述成就的原因。

(2)据材料,说说这段时间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

(1)苏联从1928年开始,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化建设。

(2)工业建设速度快,但质量差;相对于重工业,轻工业发展滞后,与纸相关的文化产业也相对落后。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而苏联从1928年到1938年十年间,铁和钢的产量却增长了三倍,煤增长了两倍半……苏联1939年工业的总产量,从数量标准方面衡量,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可知,苏联从1928年开始,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化建设,苏联当时的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8---1937年期间,苏联的工业建设速度快,但质量差;相对于重工业,轻工业发展滞后,与此相关的文化产业也相对落后。

9.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地点、内容、

(2)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3)意义

【答案】

(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①地点:

斯莫尔尼宫

②内容:

A.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苏维埃。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起来。

B.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C.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①政治:

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②军事:

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③经济:

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④外交:

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

(3)意义:

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俄。

③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④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地点是斯莫尔尼宫;会议内容包括:

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苏维埃,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起来;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包括,政治上:

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军事上:

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经济上:

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外交上:

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维埃俄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0.(思维导图填充)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一战后的新秩序”的知识结构示意图。

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A.B.C.(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答题卷中)

【答案】A.巴黎和会;B.《九国公约》;C.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有关知识。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缔结和约的会议,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新秩序”。

1919年6月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和其他条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确立了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和其它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

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