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S三标风险和机遇的识别评价控制程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50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ES三标风险和机遇的识别评价控制程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QES三标风险和机遇的识别评价控制程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QES三标风险和机遇的识别评价控制程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QES三标风险和机遇的识别评价控制程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QES三标风险和机遇的识别评价控制程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ES三标风险和机遇的识别评价控制程序.doc

《QES三标风险和机遇的识别评价控制程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ES三标风险和机遇的识别评价控制程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QES三标风险和机遇的识别评价控制程序.doc

XXXXXX有限公司

QMSEMSOHSAS

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

CCSD/CX-002-2017

依据GB/T19001-2016、GB/T24001-2016和GB/T28001-2011编制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编制:

贯标小组

审核:

批准:

2017年02月18日发布实施

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

1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一体化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的策划、评审和实施的管理。

3职责:

4.1总经理:

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

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4.2综合部负责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的策划、评审的日常管理。

4.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关的风险和机遇的排查,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4.工作程序

4.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

为全面识别和应对各部门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各部门应建立识别和应对的方法,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

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场所、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

a.对工程适用的法律法规、客户要求的变更造成的风险;

b.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c.图纸、设备、工器具对工程质量造成的风险;

d.工程交付后的风险;

e.过程失效的风险。

4.2建立风险/机遇管理团队

4.2.1建立分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

风险识别活动的开展应是一次团体的活动,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中应通过集思广益和有效的分析判断下进行的,在此之前应建立一个“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总经理应通过授权,赋予该“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以下的职责:

a.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

b.制定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并落实执行;

c.编制风险管理计划;

d.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

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中,总经理应指派一名人员作为该小组的组长,负责规划和安排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的控制,并赋予评估小组组长以下职责:

a.策划并实施风险和机遇的管理,并编制《风险和机遇应对计划》表。

b.评审及监督执行风险和机遇有关方案及措施;

c.审批《风险评估报告》并向总经理提出关于风险与机遇的评估报告及建议方案等

D.加强公司内部各层阶风险及机遇意识的宣导、培训及相关方的理解与沟通等。

4.2.2风险管理团队人员的任职要求

为确保参与风险和机遇识别和评估的人员,其人员资质符合要求,能够胜任并且参与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制定应对相应的应对措施,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人员应具备以下的能力:

a.熟悉其所在部门的所有流程;

b.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c.熟悉本标准的要求,并依据本标准内容策划风险分析和评估。

4.3风险管理计划

评估小组组长应组织策划风险管理计划并编制《风险管理计划》表,指导操作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以及对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规定,编制《风险管理计划》时,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计划的范围,判定和描述适用于计划的公司产品和寿命周期阶段;

b.职责和权限的分配;

c.风险管理活动的评审要求;

d.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包括危害概率不能估计时的可接受风险准则;

e.验证活动;

f.有关生产和生产后信息收集和评审的活动。

4.4风险评估

对已识别的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进行评价,其评价的要求应依据本程序所规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确认,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的确认用以确定风险系数,之后根据风险系数确定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4.4.1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价准则

风险严重度用于评价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根据对潜在风险的评估量化,若潜在风险发生后,其会导致的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危害程度,以下包括但不限于风险产生后会导致的危害:

a.环境法律法规、工程及客户要求;

b.环境问题导致(噪音废气废水等)的环境污染,周边环境影响

c.环境风险发生时导致的人身伤害;

d.资源的浪费,企业财产的损失.

e.是否会导致停工;

f.对企业形象的损害程度。

注:

在对风险进行严重程度判定时,推荐扩大分析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层面,以便于更有效的对潜在的风险采取措施,以达到减少或部分消除风险乃至完全消除的目的。

为便于识别风险所带来的危害程度,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风险严重度分为以下五类:

a.非常严重b.严重c.较严重d.一般e.轻微

下表为依据定义的风险影响和影响程度的多少进行量化,在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时,下表作为评价风险严重度的准则:

严重程度

描述

严重

等级

环境法律法规、产品及其他要求

环境问题导致环境污染

人身伤害

资源浪费,财产损失

(万元)

停工/停产

企业形象

非常严重

违反法律法规、国际/国家标准、客户标准

水土流失,大范围污染

死亡、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等

财产损失≥10

不可恢复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5

严重

省内标准、行业标准

范围内污染

受伤需要停工疗养,且停工时间≥3个月

10<财产损失≥5

需较长时间调整后才可恢复

省内、行业影响

4

较严重

地区标准

火灾等

受伤需要停工疗养,且停工时间<3个月

5<财产损失≥0.5

间歇性恢复

地区性影响

3

一般

企业标准

影响周边

轻微受伤,包扎即可

财产损失<0.5

可短时恢复

企业及周边范围

2

轻微

不违反

没有污染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不影响

1

严重度判定过程中,当多个因素的判定其严重程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严重度级别更高时,依据严重级别高的因素作为风险严重度进行判定。

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

4.4.2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准则

风险的发生频率是指潜在风险出现的频率,为便于识别和定义,将风险频度定义为5级,如下所示:

a.极少发生;

b.很少发生;

c.偶尔发生;

d.有时发生;

e.经常发生;

通过对上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价风险发生的频度,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以其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量化确认作为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准则:

发生频度

定义

等级

极少发生

发生概率≤0.001%

1

很少发生

0.001%<发生概率≤0.1%

2

偶尔发生

0.1%<发生概率≤1%

3

有时发生

1%<发生概率≤10%

4

经常发生

发生概率≥10%

5

发生频度判定过程中,当一个或多个因素在判定过程中其发生频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发生较为频繁时,依据发生频率较高的因素作为风险发生度进行判定。

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

4.4.3风险的可接受准则

风险可接受准则是通过计算得出的风险系数来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通过对风险的严重度和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后,通过计算风险系数确定是否对风险采取措施。

风险系数的计算如下公式:

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等级*风险频度等级

风险系数的大小决定是否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如下表要求:

发生频度

严重度

非常少发生

很少发生

偶尔发生

有时发生

经常发生

非常严重

5

10

15

20

25

严重

4

8

12

16

20

较严重

3

6

9

12

15

一般

2

4

6

8

10

轻微

1

2

3

4

5

使用风险系数作为参考值,下表为风险风险系数的范围及当风险系数达到一定值时应对风险采取的措施:

风险

系数

风险等级及应采取的措施

风险等级

风险措施

15-25

高风险

应立即采取措施规避或降低风险

5-15

一般风险

需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1-5

低风险

风险较低,当采取措施消除风险引起的成本比风险本身引起的损失较大时,接受风险

风险的应对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当潜在的风险可有效的采取规避措施进行规避风险时,应制定风险规避方案,确认风险规避措施并予以执行,直至部分消除或完全消除风险。

当尚无可行方案进行规避风险时,应采取有效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所带来的影响。

下表为识别风险系数后,对风险等级的判定应急应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对照表:

发生频度

严重度

非常少发生

很少发生

偶尔发生

有时发生

经常发生

非常严重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高风险

高风险

高风险

严重

低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高风险

高风险

较严重

低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高风险

一般

低风险

低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轻微

低风险

低风险

低风险

低风险

一般风险

在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过程中,应保持风险措施的方案和实施结果的跟进应记录,记录的保持依据《记录控制程序》文件执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措施的详细内容应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便于后续的查阅和跟进。

4.4风险应对

各实施部门应对所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风险采取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的目的,风险应对的方法包括:

a.风险接受;

b.风险降低;

c.风险规避。

对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应考虑尽可能的消除风险,在无法消除或暂无有效的方法或者采取消除风险的方法的成本高出风险存在时造成损失时,再选择采取降低风险或者风险接受的风险应对方法。

4.4.1风险接受

是指企业本身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

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接受风险的方法:

a.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

b.造成的损失较小且重复性较高的风险;

c.既无有效的风险降低的措施,又无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法时;

d.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低于5的低风险。

4.4.2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即采取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所带来的损坏或损失,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应制定的详细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风险降低方法:

a.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

b.无法消除风险或暂无有效的规避措施规避风险时;

c.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为5至15之间的一般性风险。

4.4.3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

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

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4.4.4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风险识别和评估活动是用于识别风险并综合考虑对风险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风险系数过高时应采取风险进行规避或者降低风险,以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危害或损失。

风险评估实施部门应制定详细有效的措施并予以执行,在制定措施时,应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

a.制定的措施应是在现有条件下可执行和可落实的;

b.制定的措施应落实到个人,每个人应完成的内容应得到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