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095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上册.docx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上册.docx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上册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上册)

 

(一)导入,揭题课题

1、“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下了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当浪潮犹如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吧!

2、[板书课题:

观潮]学生齐读课题老师的谈话让孩子想了钱塘江大潮,诱发了孩子们学习

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观潮(cháo)称为(chēnɡ)笼罩(lǒnɡzhào)盐官(yán)蒙蒙(ménɡ)薄雾(báo)

昂首(ánɡ)沸腾(fèi)横贯(ɡuàn)依旧(jiù)恢复(huī)

若隐若现:

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

人山人海:

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人声鼎沸:

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山崩地裂:

崩,倒塌。

裂,裂开。

本课形容声音很响。

漫天卷地:

天和地随风浪翻卷。

本文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的情景。

3.学生默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题目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

明确:

“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

(2)“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有什么不同?

明确:

前者指看到的景象,后者是看的意思指名逐段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让学生评价,并指出错误。

老师强调易读错的字音。

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养成自

主学习的习惯。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梳理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齐读课文,并讨论明确:

作者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来描写的。

时间顺序:

潮来前→潮来时

→潮去时。

空间顺序:

由远及近。

(2)按文章的描写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几段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

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

写潮来前的景色。

第三段(第3、4自然段):

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

写潮退去时的景象。

2.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感情。

老师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总结明确:

本文通过对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来时、去时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奇特的自然景观,赞美了

“天下奇观”的壮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小组讨论文章写作顺序。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

学习效率。

梳理文章写作顺序。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同学们,我们刚刚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按作者观察的时间

顺序来梳理课文。

1.潮来前的景象。

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1)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思考明确:

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2)潮来前的江面有什么特点?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

平静。

宽阔的钱塘江……薄雾。

[板书:

平静]

“横卧”是什么意思?

(横着趴下)

师:

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成了一幅多么平静美丽的山水画啊!

要想把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点儿)速度应该——(慢点儿)请同学们一齐来读这几句。

(学生齐读,教师指导纠

正)

(3)“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两句告诉了

我们什么?

明确:

“人山人海”说明人多,正由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有这么多人来。

“昂首东望”

说明潮从东边来,人们心情急切。

“等着、盼着”也说明人们心情急切。

[板书:

昂首东望]

2.老师总结:

这一段写潮来前的景象,人们等着,盼着江潮的到来。

学生分小组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

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联系课文,为

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五、布置作业

1.重点预习课文第3、4自然段。

2.收集有关描写钱塘潮的诗句。

3、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板书:

钱塘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时: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学生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回忆作者所描写的潮来前的景象。

接下来,我们继续随作者去看看潮来时和潮去时的景象学生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回忆作者所描写的潮来前的景象。

温故而知新

(二)精读课文第3~5自然段

1.潮来时的景象。

上节课,同学们已明确第3、4自然段描写的是潮来时的景象,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这两段,思考问题。

(老师范读)

(1)江潮是什么时候来的?

明确:

午后一点左右。

老师指导:

人们知道大潮到来的时间,但还是一大早就来到海塘大堤上,更表明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第3、4自然段各写了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

第3自然段:

远处;第4自然段:

近处。

[板书:

远近]

(3)第3自然段是写大潮在远处的情景,可以分成两层。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思考如何分层。

明确:

1至3句为第一层,第4句为第二层。

是按大潮到来的时间顺序或地点变化来分的。

(4)大潮在远处时人们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①听到了隆隆的响声,像什么?

说明了什么?

明确:

像闷雷滚动,说明潮的声音很大,离我们很远。

②这时江面有什么变化吗?

[板书:

风平浪静]

③当人们听到这声音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讨论明确:

人群非常喧闹,像锅里的开水一样,这就叫——人声鼎沸。

[板书:

人声鼎沸]

④过了一会儿又怎样?

明确:

听到响声越来越大,看到一条白线板书:

一条白线]

⑤思考:

白线指什么?

在什么地方?

如何理解?

明确:

白线指潮水,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说明潮离我们越来越近。

(5)江潮逼近,这时人群又怎样了?

明确:

人群沸腾起来。

[板书:

人群沸腾]

老师总结:

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大潮在远处的情景,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把江潮发出的声音、形状和人们的情绪变化写得清清楚楚。

[板书:

声、形、情]

下面我们就按学习这1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

学生默读思考。

(6)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人们看到了什么?

明确:

看到了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①两丈多高的水墙写出了什么?

明确:

写出了浪潮潮头的高。

②为什么先看到的是一条白线,现在是两丈多高的水墙?

明确:

因为距离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

(7)“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是怎样的景象?

从课文中找个词来形容。

明确:

浩浩荡荡。

①“浩浩荡荡”写出了什么?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明确:

写出了江潮气势之大。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

②这里实际上是指什么浩浩荡荡?

(潮水)

③浪潮越来越近,此时的声音是——

[板书:

山崩地裂]

师:

同学们,当我们读到这儿的时候,一定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齐读这1自然段,要读出大潮越来越近的那种气势。

(齐读)

老师总结:

第4自然段写江潮在近处时变化的情景。

(8)小结第3、4自然段。

这两段写潮来时的情景,先写潮在远处的情景,再写潮在近处的情景,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

2.潮去时的景象。

(1)潮来时的景象是壮观的,那么潮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找出潮去时总的特点。

明确:

恢复了平静。

[板书:

平静]

(2)这时江面恢复的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相同吗?

明确:

不同,这时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3)是很长时间涨了两丈来高吗?

从哪儿可以得知?

明确:

不是,从“霎时”可以得知。

(4)小结:

这一段写潮去后江面又恢复了平静。

学生思考并讨论3至5自然段的问题。

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学生默读思考。

(三)疑难探究本课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点?

明确:

1.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

如: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作者对大潮到来时、大潮过后的江面上的情况采用了直接描写的方法。

这期间人们的反应则是间接描写,用此来衬托出大潮的雄伟气势。

如: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如:

“江潮还没有来”“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再近些”……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大潮过后”的时间顺序,非常清楚地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势。

在写作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小组讨论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学生掌握此内文章的写作方法。

为今后的写作打基础。

四)总结这篇课文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通过写作者在观察时所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情景,以及人们的情绪变化,把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发自内心地感叹:

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